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中山中路近代建筑群
  中山中路歷史文化街區(qū),是反映杭州歷史變遷和歷史風貌的街區(qū)之一,街區(qū)歷史風貌以近代歷史建筑為主要特色!爸猩街新方ㄖ骸保缯憬d業(yè)銀行舊址、鹽業(yè)銀行、浙江實業(yè)銀行、地方銀行舊址、四拐角之萬隆火腿店、四拐角之張允升百貨店、四拐角之孔鳳春、四拐角之宓大昌、葉種德堂、萬源綢莊舊址等,有的是中國傳統(tǒng)建筑風格,有的是仿西方古典和中西合璧式建筑風格等。這些風格各異的老房子都已得到保護性的修繕維護。中山中路是一條杭州老字號最集中、歷史建筑最原汁原味的步行街。中山中路近代建筑群—葉種德堂葉種德堂在中山中路最南端,靠近鼓樓處,清末民國初杭州的著名中醫(yī)館,現(xiàn)建筑為民國時所建,上世紀五十年代被胡慶余堂所并,我…[詳細]
壽縣報恩寺
  信步東禪寺,夕陽古塔尖。院深藏野竹,垣矮如遠山。端坐佛含笑,頌經(jīng)僧不閑。一聲清磬動,明月送人還。這首《游東禪寺》詩中所指東禪寺,就是壽縣城內的報恩寺。這座千年古剎,隨著古城的開放,吸引來無數(shù)游客。報恩寺座落在城內東北偶,舊名崇教禪院,或名東禪寺,明洪武年間改為今年。據(jù)《壽州志》記載,此寺始建于唐忐觀年間(公元627—649),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全寺總面積一萬四千七百多平方米,其規(guī)模之大,建筑之雄偉,在江淮大地上可謂首屈一指。走到東大寺巷盡頭,越過高大紅色的照壁,邁進山門,即到第一進大院,院內蒼松翠柏,郁郁蔥蔥。院正中是宋塔地宮,原為九級的北宋舍利磚塔,已倒塌。殘存的塔基危及游人安全,…[詳細]
黎里施家洋房
  施家洋房位于老街西側的北柵西岸路32號,其樣式完全是對傳統(tǒng)民居革命性的顛覆。施家花園建于1929年。坐西朝東,面闊三間,共三進。沿街大門前一對四方細磨石子門柱,鑄鐵大門已失。第一進二層,清水紅磚水泥嵌縫墻體,西洋式水泥細磨石子門樓,上標“1929”,房內鋪西洋花卉地磚。后天井有石門樓一座。第二進二層樓房,主體闊14.5米,進深6.6米,由天井南北廂樓與第一進連通,構成走馬堂樓。第三進平屋,上部水泥天橋與第二進連通。民國初,下絲村有青年施永生,本來學得一手好廚藝,夫妻兩開有小飯館,后遭各方排擠,只能歇業(yè)。于是,托人介紹,到浙江南潯龐家?guī)蛡。龐家本是南潯四象之一。后兩人隨主人龐元濟(1864-19…[詳細]
紫竹禪林寺
  紫竹禪林寺位于武清區(qū)河西務鎮(zhèn)孝力村村西,年代為清代。據(jù)說在禪林寺座落之處,原為一個尼姑庵,后來頹廢成墟,被北京廣濟寺改建為廟。所以鄉(xiāng)間一直傳說孝力禪林寺是北京廣濟寺的分寺,它的根在北京。此廟建成若干年后,逐漸變得破敗不堪。后因住持方丈為皇家治病得愈,皇上受僧所請,遂撥帑銀重修此廟。新廟竣工后,又御筆親題敕賜慈航禪林匾額一塊。此匾黑地藍字,落款處有帝號干支,在前殿門楣上方一直懸掛到解放前夕。重修后的禪林寺,座北朝南,占地90余畝,遠遠超過了原有規(guī)模。廟之四周,圈有圍墻,山門在東南角,門前置石獅一對。山門內有影壁,上嵌0-長轉四字。寺內建筑全為磚木結構,雕梁畫棟,十分氣派。尤其是座落于中軸線上的三…[詳細]
北社西林寺
  北社西林寺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據(jù)寺內現(xiàn)存碑文記載,清順治四年(1647)、雍正四年(1726)、乾隆五十五年(1790)均有修葺。院落坐北朝南,階梯式三進院落布局,占地面積約470.97平方米。二、三進院建于高臺之上。中軸線上建筑由南向北依次有戲臺、門樓、過殿、正殿,門樓東側為鼓樓,西側鼓樓已損毀,僅存基址。戲 臺:坐南朝北,建于高約1.7米石砌臺基之上,前檐以壓沿石收邊,兩側立埋頭石。面闊三間,進深五椽,單檐卷棚懸山頂,筒板瓦屋面。梁架結構為六架梁通前后柱,前檐梁頭直接搭置于大額枋之上呈麻葉頭,后檐梁頭搭于后檐墻上。梁架共設四縫,均置于柱頭上,兩山柱頭各設單栱交麻葉斗栱一攢,明間大額枋上設斗栱五攢…[詳細]
寧化縣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暨中共寧化縣委、寧化縣蘇維埃政府舊址
  寧化縣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暨中共寧化縣委、寧化縣蘇維埃政府舊址劉氏家廟位于寧化縣淮土鄉(xiāng)淮陽村南大街97—102號。中央蘇區(qū)第三次反“圍剿”戰(zhàn)爭勝利后,寧化成為中央蘇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鞏固寧化蘇區(qū),實行工農武裝割據(jù),在黨的統(tǒng)一領導下,加快了寧化建黨建政步伐。1931年10月,中共寧清歸工委從曹坊上曹遷駐淮陽劉氏家廟,籌備召開寧化縣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1931年11月,中共閩粵贛省委委員、閩西蘇維埃政府主席張鼎丞親率工作團進駐寧化淮陽,指導建黨建政和建立地方武裝工作。在張鼎丞的親自指導下,寧化縣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在寧化縣淮陽區(qū)淮陽鄉(xiāng)(今淮土鄉(xiāng)淮陽村)劉氏家廟順利召開,張鼎丞在會上作了重要講話…[詳細]
中央紅軍長征出發(fā)地舊址鳳山街
  中央紅軍長征出發(fā)地舊址鳳山街位于寧化縣淮土鄉(xiāng)鳳山村。1934年2月下旬至3月下旬,國民黨東路軍湯恩伯、孫元良、王仲廉、李默庵部相繼攻占沙縣、將樂、泰寧、歸化,紅7軍團、紅34師及其他紅軍部隊被迫向西退守建寧、寧化一線。是年5月中旬至6月初,國民黨東路軍孫元良部、第52師、第3師相繼攻占建寧、永安、連城,紅1、紅3、紅7、紅9軍團從東北一線向南退守寧化、石城、長汀、寧都、興國一線。6月后,國民黨東路軍蔣鼎文部由永安、連城一線向長汀、寧化進逼,國民黨北路軍陳誠部的第三路軍由廣昌進取石城,國民黨第六路軍薛岳部從龍岡向古龍岡推進,對中央主力紅軍實行分割“圍剿”。長征出發(fā)前夕,駐守寧化的中央主力紅軍約1…[詳細]
襄垣城隍廟
  城隍是自然神,凡有城池者,就建有城隍廟。城隍,有的地方又稱城隍爺。他是冥界的地方官,職權相當于陽界的市長。因此城隍就跟城市相關并隨城市的發(fā)展而發(fā)展。城隍產(chǎn)生于古代祭祀,經(jīng)道教演衍為地方守護神。城隍本指護城河,班固《兩都賦序》:“京師修宮室,浚城隍。”祭祀城隍神的例規(guī)形成于南北朝時。唐宋時城隍神信仰滋盛。宋代列為國家祀典。元代封之為佑圣王。明初,大封天下城隍神爵位,分為王、公、侯、伯四等,歲時祭祀,分別由國王及府州縣守令主持。明太祖此舉之意,“以鑒察民之善惡而禍福之,俾幽明舉不得幸免”。城隍由護衛(wèi)神變?yōu)殛幗绫O(jiān)察系統(tǒng),道教因之而稱城隍神職司為剪除兇逆、領治亡魂等。城隍,起源于古代水(隍)庸(城)的…[詳細]
周氏宗祠——中共東莞縣委機關遺址
  周氏宗祠——中共東莞縣委機關遺址位于常平鎮(zhèn)橋梓村(橋梓村原名為屋廈),整座宗祠占地300平方米。GPS坐標:北緯22°5845.3,東經(jīng)113°5810.8,海拔高程8米。1925年秋,在中共黨員、國民黨中央農民部特派員蔡如平的組織發(fā)動下,屋廈農民協(xié)會在周氏宗祠成立。農會的主要負責人是周達墀(周時泰)、周一夔,會員約300人。農民協(xié)會組織農會會員和農民自衛(wèi)軍,與土豪劣紳進行斗爭。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發(fā)動--政變,共產(chǎn)黨轉入地下活動。是年秋,中共東莞縣委成立,縣委書記蔡如平化裝成豬肉販子,帶領部分縣委成員秘密轉移到屋廈,繼續(xù)堅持斗爭。在周達墀的商店里設立縣委機關,該商店為周氏宗祠的附屬建…[詳細]
南京香林寺
  香林寺位于南京市玄武區(qū)佛心橋一帶,一度與雞鳴寺、古林寺并稱南京三大寺。紅學專家曾考證出香林寺清朝時是江寧織造府曹家的家廟,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寫到的鐵檻寺就是以香林寺為原型。香林寺始建于蕭梁天監(jiān)(502-519年),香林寺始建于南京湖熟鎮(zhèn)杜桂村(今南京市江寧區(qū)湖熟街道),當時名為杜桂院。宋代改名香林寺。南宋《景定建康志》引《慶元志古鐘記》云:“梁天監(jiān)中,杜桂二卿平章朝政,舍所居以為寺,故從其姓以旌名!痹吨琳鹆晷轮尽穼ο懔炙碌挠涊d:“杜桂院在上元縣丹陽鄉(xiāng)。”該志引用比《景定建康志》早的《乾道志》云:“香林寺在城東南六十里,南唐保大六年(949年)建,在杜桂村,因為院額。今名香林寺,又名香…[詳細]
靈巖塔
  導 游 位于蘇州城西南約15公里處的靈巖山靈巖寺中。也叫永祚塔,建于南朝梁天監(jiān)二年(503年),為木構磚塔。兩宋期間重修,明代后期被雷電所毀,現(xiàn)存磚塔為清乾隆十五年(750年)所建! 介 紹 塔平面呈八角形,7級,實心塔,塔壁有多處宋代銘文磚。每層四面辟門,逐層交錯,形式與市內的雙塔相同。交 通 可以在吳縣汽車站乘坐開往西山、胥口、光福的中巴,還可以乘公交車直達,蘇州市區(qū)——靈巖山公交線路: 游4:火車站--靈巖山 票價 2元(空調車3元) 69路:(原91路)石公山風景區(qū)--靈巖山 票價 3元 315路:石路 --靈巖山 票價 2元 63路:吳中南站\汽車南站--靈巖山 票價 5元…[詳細]
定山橋
  時代:清類型:古建筑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譜區(qū)青云譜路簡介:定山橋座落在青云譜梅湖之上,全長16米,寬3.1米,三拱兩墩,均由花崗巖砌筑而成,古樸、簡約、大方。橋面左右各有11根護攔柱,柱頭刻兩道旋紋稍作裝飾,10塊護欄板鑲嵌其中,護欄板下另有同等數(shù)量的橋面護石,部分護石鑿有排水孔,以便橋面積水由孔內流入湖中,橋面兩端的護欄柱有云形石鼓撐護,橋面鋪設花崗巖條石。定山橋由青云譜道院全真周弘謙,彭清源于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9月募捐興建,是青云譜道觀的重要附屬建筑,也是連接梅湖兩岸的交通要津,原系南昌城南官馬大道的重要組成部分,現(xiàn)今為八大山人紀念館(青云譜)與外界聯(lián)系的唯一車輛和人員通道…[詳細]
頤園
  頤園位于城秀南橋西有一座始建于明末,原占地面積約3300平方米的宅園。清代原系趙梅住宅的一部份,名“因而園”。道光年間,轉賣羅姓,易名“羅氏園”。光緒年間,羅家又把園售給浙江歸安縣(今吳興縣)知縣許威,取名“頤園”。1937年歸高君藩所有,當?shù)厝朔Q“高家花園”!邦U園”今為上海市第四福利院!邦U園”是上海現(xiàn)存最小的迷你園林,但山、池、橋、樓、閣、齋、舫、榭、廊、古樹、翠竹一應俱全。經(jīng)過百年的風雨洗禮,頤園處處殘垣斷壁、園內雜木叢生、假山岌岌可危,水池變成了垃圾場。上海市第四福利院出資并組織了修復工作。梁思成先生的高徒、上海建筑規(guī)劃設計院總工程師梁友松親自到頤園布置綠化。據(jù)說雨景是“頤園”的一絕…[詳細]
蘇州圓通美術館(圓通寺)
  圓通美術館坐落于網(wǎng)師園一墻之東。籍載圓通寺建于南宋淳熙年間(1174—1189),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重建,民國二十一年(1932——1936)張善孖、張大千、葉恭綽等曾寓居寺中行禮佛參禪。2007年有社會力量出資重修圓通寺,原址上創(chuàng)辦蘇州圓通美術館、蘇州市史前玉器研究會、博物館。館藏文物包括瓷器、高古玉、油畫等。本館主要是以展示史前華夏文明為主(介紹東北6500年前的紅山文化、西北4000年前的齊家文化、太湖流域5000年的良渚文化)。宣傳、交流、研究、鑒定為導向,真實地可觸摸到史前文明的實物——古玉器。古玉是體現(xiàn)史前文明最高層次的文化載體,它反映了遠古時期的禮儀、信仰乃至審美觀念,可…[詳細]
南京臺城
  南京臺城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睔v朝歷代的文人墨客來到金陵,總忘不了去臺城憑吊一番,留下了不少難忘的詩文。 南京臺城位于玄武湖南岸、雞鳴寺之后,東端與明都城相接,西端為一斷壁。由于這里距六朝時代的建康宮不遠,后人通常稱之為臺城。   據(jù)專家考證,臺城在今東南大學一帶,本是東晉、南朝皇帝的宮城,是當時政治、軍事和思想文化的統(tǒng)治中心;而后人據(jù)韋莊的詩,將玄武湖畔的楊柳與臺城連在一起,并將雞鳴寺后的一段明城墻,皆附會為臺城。   臺城在歷史上屢遭破壞,見證了“六朝金粉”的興衰滄桑:一次是“侯景之亂”;三年后梁軍收復臺城時,“王師之酷甚于侯景”;…[詳細]
青龍鎮(zhèn)文昌宮
  青龍鎮(zhèn)文昌宮,位于陽曲縣侯村鄉(xiāng)青龍鎮(zhèn)村北高坡上。創(chuàng)建于明萬歷四十二年(1614),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重修。文昌宮建于一高坡之上。坐北朝南,二進院落布局,中軸線上建筑由南向北依次為入寺牌樓(新建)、山門(新建)、獻殿、寢宮(新建),山門兩側為入寺偏門;東西兩側一進院東廂房、西廂房(新建),二進院東西廂房,寢宮兩側為東西耳房(新建),F(xiàn)存建筑中,獻殿為明代遺構,二進院東西廂房、一進院東廂房為清代遺構,其余建筑全部為近年在原址復建。獻殿:明代。面闊三間,進深七椽,四周圍廊歇山式建筑,灰陶筒瓦屋面,灰陶脊飾。脊檁上有“明萬歷四十二年(1614)”題記。裝修為六抹隔扇門,隔扇心為龜背錦式樣。山尖…[詳細]
姚氏大宗祠(潮陽青年抗日救亡同志會舊址)
  姚氏大宗祠(潮陽青年抗日救亡同志會舊址)位于潮陽區(qū)文光街道棉城中山中路,年代為明,類別為古建筑。始建于公元1602年(明萬歷三十年)的家族祠堂建筑,屬于姚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賢的場所。距今已四百余年。祠初衷為紀念宋末民族英雄、潮陽縣令姚鼎及明代潮中“三鳳”:順天府治中、撫州府通判、京闈解元姚琛,南京兵部郎中舉人姚璦,南京戶部主事、廣西參議、進士姚紹等名臣而建。宗祠是凝聚家族血緣和感情的紐帶,作為家族悠久歷史和傳統(tǒng)文化的象征與標志,具有無與倫比的影響力和歷史價值。公元1278年(宋祥興元年),南宋丞相文天祥率兵到潮陽討伐降元都統(tǒng)陳懿、潮州知府劉興期間,姚鼎謁見文丞相并被任命為潮陽知縣。時值兵荒馬亂…[詳細]
董子祠
  董子祠位于揚州明清古城北柳巷小學內,是揚州人為紀念漢代大儒董仲舒而建的祠堂。董子祠始建于明代弘治年間,清光緒七年重修,F(xiàn)存大殿是我市為數(shù)不多的明代建筑,為典型明代風格,進深九檁,前有卷棚,楠木柁梁,體量宏大,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董子祠現(xiàn)為市級文保單位。因年久失修和自然災害的影響,董子祠嚴重損害。為保護這一珍貴文博資源,修繕董子祠被列為文博城建設項目,市區(qū)兩級政府組織領導專家反復論證修繕方案,最終遵循“不改變文物原狀,保持建筑原有形制、特征和風貌,揭頂不落架,修舊如舊”的主體方案,于2008年10月10日按時、保質、安全無事故地完成了大殿主體的修繕工作。董子祠修繕工程得到了市、區(qū)兩級領導的高度重…[詳細]
章丘寶珠寺
  寶珠寺位于官莊街道辦事處三角灣村東南寶珠山上,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間,2000年1月,由章丘室政府公布為章丘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厩闆r寶珠寺整體一進院落,坐北朝南,采用中軸線均衡對稱布置方式,分為正殿、東配殿、西配殿及山門。寺院占地面積約380余平方米,建筑面積近百平方米。正殿坐北朝南,面闊三間,進深一間,建筑面積約38平方米。屋頂為小式硬山頂,覆灰瓦。正脊自中間向兩端升起,主體雕行龍紋,末端各施一尊吻獸、垂脊獸。室內屋頂有兩根橫梁,表面有彩繪。屋頂青石砌成圓頂券,石縫灌注糯米漿,增加牢固度。正殿主體為青石砌筑,石縫之間用鐵片及碎石墊平。殿內有三尊泥塑雕像。西配殿面闊三間,進深一間,面積約為26平…[詳細]
清代皇家園寢
  清代皇家園寢年代:清地址:天津市薊縣類別:古建筑1、榮親王園寢榮親王園寢建在山坡的一片臺地上,圍墻五十二丈六尺,宮門三間,門外設有守護班房,門內有東西廂房。正中享殿三間,享殿后月臺上有琉璃門一座,后院墻為半圓形正中有三合土寶頂一座。1937年榮親王園寢被盜,據(jù)當?shù)乩先苏f,地宮為磚砌,沒有隨葬品。從實地調查看,園寢的輪廓還很清楚,朝房、宮門、享殿的基址還依稀可辨,寶頂處被盜挖了一個大坑。近十年來基本沒有變化,F(xiàn)存“和碩榮親王壙志”一合,藏于薊縣文物保管所。2、純親王隆禧園寢純親王隆禧為順治第七子,順治皇帝有八個皇子,其中長子、四子(榮親王)、六子、八子鈞早殤,所以皇七子隆禧就成了最小的兒子。隆禧…[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