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于2013年3月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共計1943處,另有與現(xiàn)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合并的項目共計47處。2013年5月3日正式對外公布。
天生城遺址
  天生城為古萬州八景之一“天城倚空”,位于重慶市萬州區(qū)西北一公里處,海拔467米,總面積400畝,山勢呈南北走向,北窄南寬,南北長約1.5公里。東西寬約500米,是長江三峽名勝區(qū)域內的重要景點。天生城因山勢雄奇,平地隆起,四面懸?guī)r,絕壁凌空,峭立如堵,自然成城而得名。相傳三國蜀漢昭烈帝劉備伐吳時,曾屯兵于此,故又名天子城。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一夫當關,萬夫難開,自古為兵家必爭之要塞。四方懸崖峭壁,僅一線蜿蜒陡直,曲折窄小的石路可通寨門。天生城的歷史據(jù)資料記載,南宋末期,四川安撫制置使余玠為了抵抗蒙古大軍的入侵,率領四川軍民修造了一系列山城防御體系,而天生城作為其中的一個據(jù)點,與合川的釣魚城、蒼…[詳細]
老鼓樓衙署遺址
  時代:南宋至清類型:古遺址地區(qū):重慶市渝中區(qū)批次:第七批 該址坐北朝南,原占地面積約6畝,現(xiàn)建筑面積230平方米,該建筑結構為穿逗排架房屋,屋面小青瓦,裝板墻面和抹灰墻面,地面青石、三合土,花格窗、木板門,正堂裝有貼金箔的照面雕花枋,有人物、山、水、花、鳥等雕刻,在室外有貼金撐拱、雀替、看枋、花牙子。該建筑最具獨特的是三波六鋪水,在古建筑上最多見的也只有二波四鋪水,該建筑是目前國內唯一發(fā)現(xiàn)的一處最為珍貴而獨特的古建筑,反映了重慶古代建筑的特色風貌,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建筑藝術、景觀價值。巴縣署,俗稱巴縣衙門,現(xiàn)作重慶市渝中區(qū)的街名。屬西三街街道辦事處轄區(qū)。原縣署前出老鼓樓街一段稱衙門口街,后抵…[詳細]
重慶冶鋅遺址群
  時代:明至清類型:古遺址地區(qū):重慶市豐都縣、石柱土家族自治縣批次:第七批 豐都九道拐冶鋅遺址、倒離子遺址、壩周冶鋅遺址,石柱龍?zhí)兑变\遺址群等…[詳細]
哈休遺址
  時代:新石器時代哈休遺址位于四川省阿壩州馬爾康縣沙爾宗鄉(xiāng),是四川地區(qū)發(fā)現(xiàn)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遺址地處茶堡河北岸三級階地之上,東西長約380、南北寬約260米,總面積近10萬平方米。遺址的文化堆積可分為秦漢時期遺存和新石器時期遺存,其中秦漢時期遺存主要位于遺址南部臺地邊緣,破壞程度嚴重;新石器時期遺存分布面積較廣,其中心部分位于遺址西北部臺地上,面積近1萬平方米,局部因晚期改土受到破壞。遺址0土了四川地區(qū)最早的陶塑人面像、涂朱雙孔石鉞、穿孔凹背玉刀以及四川最完整的陶小口尖底瓶等各類文物上千件。哈休遺址的試掘工作為探索古蜀文化的源頭提供了重要線索。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詳細]
罕額依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和漢代石棺葬墓群
  罕額依古遺址位于丹巴縣中路鄉(xiāng)境內。這是一個經(jīng)四川省、甘孜州聯(lián)合考古隊于1988-1989年進行試發(fā)掘的一個處于新石器時代的古人類遺址該遺址面積達2萬余平方米,文化堆積層厚達6余米,試發(fā)掘120平方米。通過對其最表文化層進行“碳14”測定,其下限年代為3500年。該遺址出土有豐富的文化遺物和眾多的遺跡。文化遺物中有陶、石、骨器,按其使用功能可分為生產(chǎn)工具、生活用具和裝飾品;遺跡有房屋建筑和灰坑。生產(chǎn)工具以石器為主,根據(jù)其制作工藝可劃分為3類。一是打制石器,主要有錘、斧、砍砸器、喬削器、雙缺石刀等;二是磨制石器,主要有斧、錛、鑿、簇、穿孔石刀、網(wǎng)墜等;三是細石器,主要有用水晶等石料壓制而成的小石核…[詳細]
雒城遺址
  時代:漢雒城遺址:[雒城鎮(zhèn)·漢代·省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8月,在雒城鎮(zhèn)東南角城墻廢墟上發(fā)現(xiàn)有篆隸“雒城”、“雒官城墼”銘文磚砌筑的墻基。此后又多次發(fā)現(xiàn)城墻墻基、銘文磚,以及大量的繩紋筒瓦、云紋瓦當、陶豆及東漢五銖錢等。遺址范圍東至外東順城路(今蘇州路、杭州路),南至房湖公園南邊城墻(今九江路),西抵濱西路北鄰鴨子河南岸?偯娣e為1.7平方公里。文化層厚1米左右,發(fā)現(xiàn)有繩紋筒瓦、云紋瓦當、花邊磚、陶罐、五銖錢等器物。己發(fā)掘城墻兩段,共長70米,寬2.5~8.9米,高0.3~1.4米。城墻用夯土筑成,內側、外側均包砌城磚。此處應是漢代廣漢郡治“雒城”所在地。1991年4月被公布為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江南館街街坊遺址
  江南館街街坊遺址為2008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遺址位于成都市江南館街北側,東為大慈寺片區(qū)、西與紅星路相鄰,北為蜀都大道,面積約50000平方米。勘探工作從2007年10月26日開始,勘探揭露面積1300平方米,唐、宋堆積最為豐富,發(fā)掘面積共4800平方米。共發(fā)掘唐、宋時期大小排水渠16條、鋪磚面路4條、泥土支路4條、房址22處,明、清時期道路1條、房址8座、井3口。唐宋時期主次街道、房址和與其配套的地下排水系統(tǒng)是本次發(fā)掘的重大發(fā)現(xiàn)。成都在唐代經(jīng)濟十分發(fā)達,譽稱“揚一益二”,在宋代誕生了世界最早的紙幣——交子,無不昭示成都在唐宋時期中國經(jīng)濟社會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遺址是繁榮發(fā)達的唐宋成都城重…[詳細]
玉堂窯址
  時代:唐、北宋玉堂窯址,是一處唐至北宋時期的瓷窯群遺址,位于中國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玉堂鎮(zhèn)鳳鳴村、岐山村以及中興鎮(zhèn)橫山村,面積約2.5平方公里。玉堂窯是四川邛窯系的重要成員,其胎質與釉色跟邛崍十方堂窯十分相似。玉堂窯胎色有灰白、灰、深灰、褐、紅等。釉色有青、灰、綠、黃、月白、醬、褐、白、黑、白釉黑花、彩繪等。窯址堆積物中還可以看到一些碗、盞等殘片,有的內有6-7個支釘痕,餅足外側明顯下凹,壁厚,飾青灰釉或黃釉。以上這些表明玉堂窯的創(chuàng)燒年代不晚于隋末至唐初。2013年被國務院正式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玉堂窯址1號-14號、17號窯包以現(xiàn)有各窯包邊緣外延80米為界;15號、1…[詳細]
神臂城遺址
  時代:南宋神臂城(老瀘州城)遺址位于四川省瀘州市市區(qū)東30公里合江縣焦灘鄉(xiāng)老瀘村神臂巖上,亦稱鐵瀘城。南宋淳祐三年(1243)為避蒙古軍襲擊,知州曹致大按照四川安撫制置使余玠山城防御計劃修建,同年遷州治于此。城東西長25公里,南北長1公里,沿神臂巖頂邊緣構筑為城。東面設耳城、護城池。從淳佑三年至宋景炎二年(1277),瀘州軍民與入侵蒙軍在神臂城拉鋸爭奪長達35年之久,曾先后5次易手,戰(zhàn)況異常慘烈,直至守城軍民全部戰(zhàn)死,在四川當年近百個抗擊蒙軍入侵的堡壘中,屬于最慘烈的犧牲戰(zhàn)場之一。瀘州神臂城保衛(wèi)戰(zhàn),對保護重慶,延緩南宋王朝覆亡起到重要屏障作用,民間因此有“天生的重慶,鐵打的瀘州”之說。當?shù)厝朔Q…[詳細]
永平堡古城
  四川省內最大的保存完好發(fā)古戰(zhàn)場遺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綿陽市北川縣開坪鄉(xiāng)。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修建。堡分上、中、下三城,順山勢而建,地勢險要,截斷了古代西北羌、-南入川西壩子、東進成都平原的必經(jīng)之路,為兵家必爭之地。文物古跡眾多,現(xiàn)存指揮臺、營房、哨所等遺跡。保護范圍:以古城墻四方外側向外延伸50米。建設控制地帶:上城址:上至高城址山頂,下至小園河,左至以古城墻外側延伸100米,右至以古城墻外側延伸100米。中城址:上至銀鳳山,左至以古城墻外側延伸100米。下城址:下至銀鳳山,右至以古城墻外側延伸100米。…[詳細]
五糧液老窖池遺址
  宜賓五糧液酒廠現(xiàn)存明代的地穴式曲酒發(fā)酵窖(簡稱酒窖),分布在該廠城區(qū)車間“順字組”和“東風組”內!绊樧纸M”工場,在宜賓市長春街70號,是原“利川永”糟坊舊址,F(xiàn)有窖27口,按西南——東北走向分左、中、右三行排列,其作列(西北面)順數(shù)第7、8、9三窖為明代酒窖,窖號21、22、23。據(jù)查此三窖原為“利川永”的前身,創(chuàng)自明初的“溫德豐”糟坊。其原型呈斗形,與明末清初的“張萬和”、“葉德盛”糟坊所開的長方形窖有異。結合歷代祖?zhèn)鞯目诒Y料及“雜糧酒”(1929年更名為五糧液)秘方的嫡傳情況考證,這三口窖的年代上限當不晚于明初。1.“長發(fā)升”老窖池遺址保護范圍:長發(fā)升建筑南側外墻南延4.5米,至鼓樓街…[詳細]
龍廣觀音洞遺址
  龍光觀音洞位于貴州黔西南東峰林腹地,義龍新區(qū)東部的龍廣鎮(zhèn),屬義龍新區(qū)城市次核心區(qū),距興義市區(qū)32公里。觀音洞地處槽谷型盆地中的一個溶蝕殘存的小山上,洞口高12米,寬約20米,斜深約15米,南向,高出盆地約20米,西側有一穿洞,高8米,寬5米多,向里斜伸5米處有一天窗,20米處有地下水滲露,整個洞穴通風向陽,干濕適度,適宜遠古人類棲息生存。觀音洞地處槽谷型盆地中的一個溶蝕殘存的小山上,洞口高12米,寬約20米,斜深約15米,南向,高出盆地約20米,西側有一穿洞,高8米,寬5米多,向里斜伸5米處有一天窗,20米處有地下水滲露,整個洞穴通風向陽,干濕適度,適宜遠古人類棲息生存。遺址堆積平面略呈三角形…[詳細]
普安銅鼓山遺址
  時代:商、春秋銅鼓山遺址位于貴州省黔西南州普安縣青山鎮(zhèn)營盤村陳家龍灘東約500米的銅鼓山山頂,遺址總面積4000平方米,保護范圍總面積41420平方米。在兩次中發(fā)掘共清理房址4座、窯址1座、灰坑11個和活動面、火塘、大量零散柱洞等遺跡,出土較完整陶器、石器、青銅器、鐵器、玉器和冶鑄青銅器的陶石范模500余件,陶器碎片1萬余片。尤其重要的是,冶鑄青銅用具除部分陶坩堝外,出土的范模包括戈范、劍范、鉞范、鏃范和魚鉤范等。發(fā)掘者認為:銅鼓山遺址是一個鑄造銅器(以兵器為主)的手工作坊遺址,其北半?yún)^(qū)主要是鑄造銅器的作坊區(qū),南半?yún)^(qū)主要是生活區(qū)。遺址時代為戰(zhàn)國~西漢時期。它是貴州境內經(jīng)過正式發(fā)掘的唯一一處戰(zhàn)國…[詳細]
元謀古猿化石地點
  元謀古猿化石地點,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謀縣,2014年7月21日,元謀古猿化石地點被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大河遺址
  時代:舊石器時代大河遺址位于云南東部富源縣大河鄉(xiāng)東南部約3公里處,屬舊石器時代遺址。該遺址于1986年被初次發(fā)現(xiàn),并于2006年第三次發(fā)掘0土大量文物,被稱為“2006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根據(jù)對洞內出土的大量動物牙齒、骨頭化石考證,專家發(fā)現(xiàn)這一時期處于古人類狩獵形式的生活形態(tài)。這些石制品既有本地區(qū)文化的傳統(tǒng)特點,又有典型的歐洲莫斯特文化和勒瓦婁哇技術特點,是莫斯特文化在中國南方的首次集0現(xiàn)。2013年被國務院正式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玉水坪遺址
  玉水坪遺址,位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2014年7月21日,玉水坪遺址被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元謀大墩子遺址
  時代:新石器時代大墩子遺址西距元謀縣城4.5公里,東靠蓮花山,南距“元謀猿人”產(chǎn)地——上那蚌村4公里。遺址地處張二村河上游的兩條季節(jié)性河溝之間。系一高出河床14米的河旁臺地;東西長160米,南北寬10-56米,面積約5000平方米。遺址南因河水長期沖刷已成斷崖,地層剖面十分清楚。1972年2至4.月,云南省博物館在大墩子做了兩次試掘,揭露面積235平方米。同年11月至1973年1月,云南省文化局舉辦的第一期文物考古學習班在這里實習,又發(fā)掘261平方米。元謀大墩子新石器時代遺址的文化堆積較厚,內涵也很豐富。它為研究我國長江流域的古代文化和云南邊疆的原始社會歷史,累積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大墩子遺址所…[詳細]
海門口遺址
  時代:新石器時代至夏、商、周海門口遺址在甸南鎮(zhèn)天馬村東北方,距劍湖湖尾閭250米處,1957年發(fā)現(xiàn)“銅石并用文化”遺址,在長140米,寬20米范圍內小面積清理。遺址中發(fā)現(xiàn)住房樁柱224根,均為松木,出土器物多在樁柱之間。樁柱排列不規(guī)則,每隔一段即成一排,可能為房屋間隔。遺址發(fā)現(xiàn)文物近千件,其中陶器475件,石器169件,骨器六七十件,銅器14件。此外,遺址中有四處發(fā)現(xiàn)谷物,出土時均成黑色。經(jīng)有關部門鑒定,出土谷物屬于粳稻類型。還有大量獸骨出土。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銀梭島遺址
  大理銀梭島位于大理洱海東南,面積23300平方米,遺址分布于島的北部,現(xiàn)存面積約3000平方米。2003年9月至2004年5月進行考古發(fā)掘,發(fā)掘面積300平方米。遺址中心區(qū)文化堆積保存較好,最厚處達6.8米。遺址的中、上層堆積中含有大量的螺殼和遺物,現(xiàn)場對螺殼的采樣和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大部分的螺殼尾部被人敲打過,以便于食用。出土大量遺物,其中以陶片最多,約有30噸,根據(jù)顏色和質地,陶器可分為夾砂橙紅陶、黃陶、夾砂灰陶等。通過細篩篩選,獲取了大量的小動物骨骼和小件器物等,編號小件器物多達14000余件,可分為陶、石、骨、牙、蚌、玉、銅器七大類,以陶器、青銅器、石器等最引人注目。青銅器中,鍛打的青銅魚鉤制…[詳細]
玉溪窯址
  玉溪古瓷窯址位于紅塔山腳的瓦窯村,1960年調查發(fā)現(xiàn)并認定古瓷窯遺址分古窯、平窯、下窯。瓷片分布面積約18700平方米,其中古窯面積最大,約15000平方米。1986年初,出土瓷片、殘瓷器、殘窯具上萬件,重約2噸。發(fā)現(xiàn)龍窯2座。1號窯長28.8米,3號窯長33.8米,寬均為2米左右,順坡上爬,窯頭低、窯尾高、形狀似龍,古稱龍窯。出土的產(chǎn)品有碗、盤、杯、碟、瓶、罐、盆、壺、缽等。花紋制作法有繪、刻、劃、印、貼、捏等。圖飾主要有花草、獸、禽、魚藻和房屋等,形態(tài)生動別致。釉色有青瓷、青花瓷、醬瓷(黑釉),以青花瓷為最多。玉溪古窯的青花瓷器的紋飾與景德鎮(zhèn)青花瓷有許多相似之處,但又有明顯的地方色彩,受當…[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