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甘肅省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甘肅省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陽面嶺遺址
  陽面嶺遺址位于靈臺縣梁塬鄉(xiāng)杜家溝村東1公里。是一處齊家文化遺存。面積約12萬平方米,文化層厚2--3米,暴露有白灰面居址和窯址。采集有夾砂紅、灰陶片及泥質紅陶片,飾繩紋、籃紋,器形有罐、盆、鬲;另有石斧和石鑿。遺址保存較好,對研究齊家文化的內涵和發(fā)展有重要價值![詳細]
西堡子山遺址
  西堡子山遺址位于靈臺縣梁塬鄉(xiāng)橫渠村北1公里。是一處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與齊家文化共存的遺址。面積約12萬平方米,文化層厚4--6米,暴露有墓葬、居址和灰坑。采集有細泥、夾砂紅陶片和殘石斧、骨鑿。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陶片主要飾細繩紋,器形有尖底瓶、缽等;齊家文化陶片主要飾繩紋、籃紋,器形有罐、鬲。遺址保存較好,對研究廟底溝類型與齊家文化的關系及隴東古文化有重要價值![詳細]
草脈殿遺址
  草脈殿遺址位于靈臺縣什字鎮(zhèn)丁家溝村西南800米。是一處齊家文化遺存。面積約3.6萬平方米,文化層厚2--2.5米,暴露有白灰面居址和長方形窖穴,窖穴內藏谷粒。采集有泥質紅陶和夾砂紅褐陶片,器表素面或飾繩紋、籃紋、附加堆紋、劃紋,器形有罐、缽、盆。另外還采集有石斧。遺址保存較好,對研究齊家文化的內涵和發(fā)展有重要價值![詳細]
雙堡子溝遺址
  雙堡子溝遺址 位于莊浪縣南湖鎮(zhèn)雙堡子溝。包括兩個地點:Ⅰ號地點和Ⅱ號地點。Ⅰ號地點位于南湖鎮(zhèn)南約5KM的雙堡子溝公路橋旁,秦(安)隆(德)公路97KM處華溝塬下;Ⅱ號地點位于雙堡子溝公路橋0.5KM處的搭連崖,Ⅰ號地點西北約0.5km處。兩個地點均發(fā)現(xiàn)于20世紀80年代,時代均為舊石器時代晚期。 該遺址共發(fā)現(xiàn)石制材料25件,剔除殘片和斷塊各2片,計石制品21件,分為石器、石核和石片三類。其中,石器13件,以刮削器居多,還有凹缺器、尖狀器和雕刻器各1件。石核和石片共8片,均由錘擊法產生。從雙堡子溝含石制品的同層,搜集到哺乳動物化石共20余件,分屬最后斑鬣狗、蒙古野驢、普氏野馬、鹿、羚羊和原…[詳細]
安口楊家溝瓷窯址
  安口楊家溝瓷窯址 位于華亭縣安口鎮(zhèn)楊家溝村西側。面積約1萬平方米,遺址長150、寬70米。未發(fā)掘窯爐形制不詳。采集有圓錐形七孔匣缽、墊片。另有明清時大量施弦紋、劃紋的斂口缽、碗、碟等。瓷質較粗,胎呈青黃,釉多黑、黃、綠等色。窯址保存較好,對研究瓷器燒制技術和隴東手工業(yè)發(fā)展狀況及社會經濟情況有重要價值![詳細]
銅場溝銅礦址
  銅場溝銅礦址位于華亭縣麻庵鄉(xiāng)三角城村銅場溝內。是一處開采銅礦石的礦址。面積約5萬平方米。分礦址和料場兩部分,原有露天礦坑20口,礦井1口。井呈方形,邊長1、深2米。附近有3處礦石、煉渣堆積場,溝內有冶煉殘渣。采集有石臼和青花、黑釉瓷碗、碟殘片。據(jù)《宋史》記載:“慶歷年間,陜西都轉運使張奎,採儀州竹尖嶺之銅鑄錢”系指該礦。礦址保存較好,對研究宋代隴東的經濟發(fā)展和手工業(yè)狀況有重要價值。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向東、南、西、北各延伸100米。…[詳細]
山城臺遺址
  山城臺遺址位于蘭州市紅古區(qū)紅古鄉(xiāng)鏇子村北約400米。是一處馬家窯文化馬廠類型遺存。面積約2.7萬平方米,文化層厚0.8--1.1米,暴露有灰坑。采集有泥質和夾砂紅、褐陶片,夾砂陶飾繩紋、附加堆紋,彩陶紋樣有寬帶紋、垂帳紋、葉紋、變體蛙紋等,器形有壺、折腹盆、罐、雙耳罐等。遺址保存較好,對研究馬家窯文化的內涵及蘭州古文化有重要價值![詳細]
三家山遺址
  三家山遺址位于蘭州市西固區(qū)西固鄉(xiāng)三家山村東南500米。是一處馬家窯文化半山型與齊家文化共存的遺址。面積約6萬平方米,文化層厚0.2--2米。采集有屬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的泥質紅陶和夾砂紅、灰陶片及彩陶片,彩陶紋樣有網格紋、鋸齒紋,器形有罐、缽、盆、甕、雙耳罐等;屬齊家文化的夾砂陶飾籃紋、附加堆紋,器形有罐、盤。遺址保存較好,對研究蘭州市古文化有重要價值![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