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古城墻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古城墻篇

川沙古城墻
  位于新川路171號城廂小學內(nèi),始建于明代,現(xiàn)尚存東南一角,上有魁星閣、岳碑閣、筆塔等建筑。交通公交977路,川虹專線、施澇專線、東昌線,旅游3號線門票/開放時間免費,團體參觀需提前一周預約聯(lián)系。川沙古城墻位于新川路171號城廂小學內(nèi),現(xiàn)獨立出來成為一個小公園。它始建于明代,現(xiàn)尚存東南一角,上有魁星閣、岳碑閣、文筆塔(已毀)等建筑,城角下是觀瀾書院,即現(xiàn)在的城廂鎮(zhèn)小學。城墻曾一度因疏于保護而損壞嚴重,經(jīng)過重新修葺后,卻又失去了一些古樸的韻味,雖有些遺憾,可這里所沉淀的歷史卻不容人置疑。如今,古城墻尚留60余米,可順著青石臺階而上,漫步于樹影班駁的城墻內(nèi),在一片幽靜的古跡里懷古思今。川沙古城墻是當…[詳細]
景陵古城墻
  景陵古城墻位于天門市竟陵街。明初,天門筑有土城墻,洪武二十二年(1389),城墻被洪水沖毀,成化十一年(1475)知縣張繼宗重筑土城,環(huán)湖為隍,正德九年(1514),知縣陳良玉沿土城修建磚城。清順治十一年(1654),增建城門樓四座,清雍正四年(1726),對城墻進行了修繕?谷諔(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城墻慘破壞,F(xiàn)僅存北門城墻一段,長約50米,高4米,為長方形灰瓦錯縫平砌。該城墻是天門僅存的一段古城墻,具有較高價值。…[詳細]
古城墻
  明朝初年,朝廷為了加強戰(zhàn)備,修建了宣府城。城墻周長12公里,后又給城墻包磚,形成城高池深的軍事重鎮(zhèn),“其城雄闊甲于他郡”,有“神京屏翰”、“京師鎖鑰”之稱,故被譽為京西第一古城墻。直到今天,宣化古城墻基本保留下來,其中南城門樓——拱極樓保護較好。經(jīng)過了近千年的風雨滄桑,部分城防設施已毀棄無存,但依舊能感受到它昔日的輝煌。地址:張家口市教育學院宣化分校校園內(nèi)電話:0313-3012964…[詳細]
沾化古城墻
  古城墻遺址位于古城鎮(zhèn)東關(guān)村,始筑于金明昌六年(1195年),歷代多次加固修繕,如今除去保留東門的一段城墻和東北角上留有的部分遺址外,古城墻已面目全非。不過城墻外壕溝尚存,城內(nèi)部分建筑、街道和地名尚有遺存。東門遺址現(xiàn)現(xiàn)殘存高2.3米,底座長1.8米,寬1.2米,墻為土筑,夯土層次分明,夾有宋元時期陶瓷殘片。2015年6月23日,沾化古城墻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孟城古城墻遺址
  孟城古城墻遺址,位于新北區(qū)孟河鎮(zhèn)大南門內(nèi)(費伯雄故居南),F(xiàn)存有定常門(大南門)附近的一段遺跡:長25米,寬15米,高2米的原城墻土墩。北長16米,東寬8.20米,高約3米。孟河城于明朝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筑成。全城共設五個城門,城墻有高二丈多高,周長有六百七十余丈,大約有四華里之多。依河而筑城堡,孟河也漸漸更名為“孟河城”(簡稱“孟城”)![詳細]
西寧明清古城墻
  西寧城墻,位于中國青海省西寧市,現(xiàn)大部分已經(jīng)毀壞。明洪武十九年(1387年),長興侯耿秉文在元西寧州舊城西北部,建成西寧衛(wèi)城,有4個城門、4座角樓。明萬歷三年(1575年),西寧兵備道董汝漢率眾大規(guī)模加固城墻工程,墻基以大型條石砌成,墻體以條磚包鑲。清末,西寧城墻遭嚴重毀損?箲(zhàn)期間,城墻打開4個豁口以疏散民眾。1949年后,西寧城墻逐漸湮沒。…[詳細]
新干古城墻
  新干古城墻位于金川鎮(zhèn)環(huán)城南路。新干縣城城池建于五代十國時期(907年一979年)為版筑的土墻,直到明正德九年(1514年)才將土墻改為磚砌,城門上都建有層樓,作為暸望之用。清代又多次整修,于民國時期被政府下令拆毀,F(xiàn)殘存部分為明代修建,為磚砌,墻基是石砌的,殘存長約百余米。古城墻建造伊始起到防御外敵入侵的作用,具有較高的歷史![詳細]
壽縣古城墻
  壽縣古城墻,是全國屈指可數(shù)的保存完好的城墻之一。由于壽縣地處襟江扼淮的重要位置,千百年來一直是兵家爭奪的軍事重鎮(zhèn)。因此,歷代對其城垣修筑頗為講究,屢毀屢建,日益堅固。保護范圍:城墻墻基外延伸至護城河外堤埂,城墻內(nèi)延伸1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東250米至白骨塔一線,西450米至壽西湖農(nóng)場中學一線,南360米至縣公路站一線,北700米至北關(guān)集舊址一線。城墻內(nèi)均為建設控制地帶。…[詳細]
天長古城墻遺址(東門段)
  天長古城墻遺址(東門段)位于天長市天長鎮(zhèn)內(nèi)環(huán)路,時代為明嘉靖,類別為古遺址,面積為25000平方米。為天長市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公布文號為天政[2011]第99號。保護范圍:整個古城墻(東門段)東西10米為保護范圍。建設控制地帶:整個古城墻(東門段)東西20米為建設控制地帶![詳細]
盱眙古城墻
  盱眙古城墻位于盱眙縣城沿淮山脈山腰,西臨淮河,沿象山、戚大山、天臺山、上龜山及淮河一線依山傍水而建,形勢險要,易守難攻。據(jù)目前勘探,城墻遺址全長約13千米,現(xiàn)存約8千米。盱眙古城墻始建年代無明確記載,根據(jù)文獻考證,疑為宋金對峙時期張浚所筑盱眙山城,后毀于明初靖難之役。…[詳細]
開封古城墻
  開封城墻始于戰(zhàn)國時期魏國都城——大梁城,與今城墻部分重合,稍偏西北。公元960年,北宋定都開封,史稱東京城,歷經(jīng)九代帝王168年,形成由外城、內(nèi)城、皇城三座城池相套的宏大城郭。據(jù)史記載:北宋后期,東京外城周長50里165步,高4丈,寬5丈9尺,居住人口達150余萬。經(jīng)金、元、明、清各朝代,開封城幾經(jīng)戰(zhàn)火、水患,一代名城逐漸湮沒于歷史長河。今開封城墻系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重建,高8米,寬5米,周長14.4公里,青磚結(jié)構(gòu),與東京內(nèi)城規(guī)模大體相近。雖不及宋城之宏大,但仍為僅次于西安城墻的國內(nèi)第二大城垣,并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梁門俗稱西門,始建于唐建中二年(781年)。明初,朱元璋升…[詳細]
公正古城墻
  公正古城墻,位處鼓樓區(qū)觀風亭西側(cè)。相傳為漢無諸冶城的東城墻遺址,晉建子城及唐、宋、明三代建的城垣皆沿用舊址。城墻殘高約四米,殘長約一百五十米。1992年11月被福州市政府公布的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城墻西五十米,城墻東、南、北各十米![詳細]
膠州古城墻及護城河
  膠州古城墻及護城河地址:膠州市中云街道辦事處二里河村北側(cè)、膠州路與龍州路交匯處至福州路護城河橋時代:明代——清代保護范圍:以古城墻及護城河沿線河堤和公路邊緣為界,兩側(cè)各外擴30米。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詳細]
甘州古城墻
  甘州古城墻 位于張掖甘州區(qū)北環(huán)路絲路春酒廠所在地。古城建于元代以前,元大德年間中期擴修,至大二年(1039)重修,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增筑,萬歷二年(1574)用磚石包砌城墻,F(xiàn)殘存城墻東西長140米,黃土夯筑,殘高10米,原底寬8米,現(xiàn)實寬5米![詳細]
威遠古城墻
  威遠城墻,位于四川省威遠縣境內(nèi)。明正德七年(1512年),始建城墻。清乾隆三十三年(1771年),城墻再次重筑。1940年代至1950年代,城墻大部拆除。威遠城墻現(xiàn)存840余米墻段以及北門、東門。2012年8月,威遠城墻列入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城墻向東、向北外延1.5米,向南、向西外延2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10米。…[詳細]
下水門城樓
  下水門城樓…[詳細]
南安古城墻
  大余自西漢武帝時就有城池,稱庾將軍城,乃庾勝將軍屯兵戍守庾嶺的軍營,夯土城墻,舊址在今縣城西南,已廢。北宋淳化二年(991年)分虔州置南安軍后,始筑南安城,“初制卑薄”,歷經(jīng)增筑才成雛形,設東南西北四門,章江水繞城而流。元延祜三年(1316年),上游河水暴漲,大水自西門入東門出,將城破分為二。元至正年間,南安路同知薛理修復沖毀城池,歷時三年竣工,南臨章江,西部稍高,形狀長而微銳,似魚,故名魚城(即現(xiàn)老城),東西長約1000米,南北寬約800米,面積80萬平方米,城墻周長3500米,設東、南、西、北四門,墻高一丈三尺,寬一丈,連五尺女墻,最高的達二丈。水城因北面臨江而得名,由明嘉靖四十年(156…[詳細]
唐代古城墻
  唐代古城墻  古城墻已有1200多年歷史,始建于唐大歷四年。保留下來的城墻將古城門朝天門、 五通門、惠吉門、寶珠門聯(lián)結(jié)在一起,全長一千五百多米,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小河古城墻
  小河古城墻(松藩縣)保護范圍:城墻向東外延15米,向西外延10米,向南、北外延2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向東外延50米,向西外延10米,向南、北外延20米![詳細]
南頓古城墻遺址
  南頓古城墻遺址該遺址位于南頓鎮(zhèn)東風行政村內(nèi),東距市區(qū)5公里。南頓古城墻是商代古城遺址。南頓,古為頓子國,有城墻2公里見方,經(jīng)過2000多年滄桑變遷,原南、東、西城皆為平地,僅存東北角一段土城墻,長217米,寬12米,高7米,雖經(jīng)2600多年的人世滄桑,風雨剝蝕,自然風化,仍然雄風猶存。墻體上層為秦代文化,中層為東西周文化,下層為商代文化,198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漢初年,光武帝劉秀巡幸南頓,又在古城墻遺址北100米處,筑臺修廟,后人稱為光武廟![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