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故城遺址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故城遺址篇

茶馬古道-清代清溪故城遺址
  清代清溪故城遺址(漢源縣)清代清溪故城遺址位于漢源縣北清溪鎮(zhèn)政府所在地,地處高山峽谷中一臺地上,西南絲綢古道及茶馬古道交匯于此,F(xiàn)清溪古鎮(zhèn)數(shù)千居民均在遺址內(nèi)生產(chǎn)生活。今北門城門洞尚存。城門洞為大型青磚砌就的卷拱門,高4米,寬5米,深18米,地基全部由矩形紅砂石石條砌成。殘垣長2000米,高4米,厚3米。對于研究西南古代歷史、文化、生活等提供了有力的佐證,具有多方面的歷史科學研究價值。保護范圍:城墻占地范圍外延50米。建設(shè)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向東外延至磨子溝、東門河,向南外延至南門坎,向西外延至西門河,向北外延50米![詳細]
南梁古城遺址
  南梁古城遺址時代:新石器、商、周地址:翼城縣南梁鎮(zhèn)故城村該遺址南邊跨故城水庫至水庫南岸,北邊抵南廟村南溝壑,東邊伸入上、下二澗峽,西邊與北常村接壤,南北長2100米,東西寬1900米,總面積約4平方公里。遺址為新石器時代,尤其是龍山文化中晚期遺存相當豐富。仰韶文化遺存以尖唇夾砂罐為主,龍山文化遺存中最常見的器類為鬲、甗、盆、折肩罐和豆。周文化遺存在遺址文化堆積中為主,分布最為廣泛,遺跡、遺物最為豐富,延續(xù)時間較長,自西周早期至春秋戰(zhàn)國。古城城址位于遺址的中心,城四垣尚存有遺跡。2019年,南梁古城遺址入列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道國故城遺址
  道國故城遺址位于駐馬店市驛城區(qū)古城鄉(xiāng)古城村,京廣鐵路東側(cè),距駐馬店市南3公里。西周建道國于此。春秋末,道為楚滅城淪為楚邑。毀廢時間無考。西漢元始元年(公元前1年)置陽安縣治于此,屬汝南郡。北朝東魏置陽安郡于此,郡、縣同治,至北齊俱廢。遺址分外城、內(nèi)城兩部分。其中,宮城遺址為梯形平頂臺,高出周圍地面3米多,頂部南北長260米,東西寬110米,出土有漢磚、漢瓦、陶器碎片。1983年7月,被確山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6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全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雄崖所故城遺址
  雄崖所故城遺址 位于即墨縣豐城鄉(xiāng)南、北雄崖所, 筑于明代。故城長寬各0.5公里,占地370畝。城墻夯土筑成,外包以青磚、石塊,墻高1丈左右,底寬1.5丈,頂寬9尺。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為防倭而建,城南有營子和教坊,為當時駐兵和操練的地方, 東門和北門于清末倒塌,只存南門和西門,西門還保留原樣,門寬4米,進深10米,系磚石結(jié)構(gòu),門上“威鎮(zhèn)”二字猶存,是青島僅存的明代衛(wèi)所所城。 2013年,雄崖所故城遺址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新安故城遺址
  秦新安故城遺址位于二十里鋪村下石河一帶。據(jù)文獻記載,該城存在于秦、漢,始建時間可上溯至戰(zhàn)國。北魏新安縣城東移,改為新安驛,是中原通往大西北的交通要道,歷為中原地區(qū)政治、經(jīng)濟、軍事重鎮(zhèn)之一。遺址內(nèi)文化層隨處可見。1998年,經(jīng)市文物勘探隊實地鉆探,找到了故城遺址城墻基夯土層,劃定了城區(qū)范圍。故城總面積30萬平方米,呈長方型,南北較長,東西較窄,東部邊緣已被澗水吞淹,西至二十里鋪村西組,北至護城河,南至隴海鐵路。2000年,確定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秦新安故城遺址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成武故城遺址
  成武故城遺址系指成武縣新城以北、舊城的護城堤以內(nèi)的廣大范圍,東西長3525米,南北寬1800米,總面積632.5萬平方米。面積如此之大的遺址,在菏澤市尚屬首次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調(diào)查、勘探得知,該遺址是西周時期的郜國故城址。郜國故城址的發(fā)現(xiàn)和確認,不僅增添了城市考古的新資料,填補了菏澤地區(qū)東周設(shè)防城市的空白,而且對研究郜國史提供了實物資料。特別是對研究郜國的經(jīng)濟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992年6月,該遺址被公布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益陽故城遺址
  益陽故城遺址位于益陽市赫山區(qū)鐵鋪嶺社區(qū),是益陽古縣衙所在地,該遺址保留下了楚、秦、漢、三國至唐宋時期的遺跡遺存,延續(xù)時間約1500年,古城壕、衙署、古井、地貌、水系等基本格局清晰。故城遺址保存狀況較好,出土文物數(shù)量眾多,特別是簡牘文獻的出土,其遺跡是11座古井出土有簡牘,時代為戰(zhàn)國楚、秦、張楚、兩漢到三國孫吳時期,涵括了考古發(fā)現(xiàn)簡牘所有使用年代,內(nèi)容為益陽縣檔案和公私書信。2019年,益陽故城遺址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蔡國故城遺址公園
  蔡國故城遺址公園位于城北新行政區(qū)蔡侯路南側(cè)、鵬宇國際城對面。公園全長480米,占地3萬平方米,綠化面積1.8萬平方米,水域面積6000平方米。該項目定位為歷史文化景觀、城市街頭綠地,共分為觀賞休閑活動區(qū)、水上休閑活動區(qū)、入口活動廣場、休憩娛樂廣場、休憩下沉廣場、文化休閑下沉廣場等區(qū)域。公園充分利用上蔡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用帶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符號,營造出悠久古遠的文化氛圍,為上蔡人民打造休閑、娛樂、學習的自然和諧的生態(tài)公園![詳細]
蒲州故城遺址
  蒲州故城遺址位于山西省永濟市西約13公里處,為唐至明朝的遺址。蒲州古城則是唐開元九年(公元721年)所封中都的所在地,以后金、元、明、清各朝均有重修。唐代蒲州城(外城)周長約5700米,明代蒲州城(內(nèi)城)周長約5400米。明代蒲州城磚砌城墻保存完好,東、南、西、北四座城門都保存較好。蒲州古城因為保存較好,在中國古代城市發(fā)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詳細]
章山下陳遺址
  章山,位于黃荊山南麓大冶湖畔!逗鬂h書》中說:“江夏郡有十四城,章山乃其中!1990年出版的《大冶縣志》在大事記中記載:“漢光武帝建武元年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25年至220年),江夏郡有14城,其一為章山。今四顧閘鎮(zhèn)有章山故城。”近年來,在開發(fā)區(qū)章山街辦下陳自然村,已陸續(xù)發(fā)現(xiàn)趙家花園、太爺堂、糧庫、馬墩等遺址,出土有鉞、斧、硯、瓶、鼎罐、火鉗、盆、碗等物。經(jīng)考古專家認定,此遺址便是“章山故城”![詳細]
張故城遺址
  張故城遺址位于新鄉(xiāng)市西7公里。西漢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南越宰相昌嘉不愿內(nèi)屬,起兵反,武帝出師討伐。次年,武帝行至此地時,恰逢南越叛亂平息,呂嘉被俘,路博德派人送米呂嘉首級,武帝大喜,即把汲縣的新中鄉(xiāng)(今張故城)立為縣,定名獲嘉縣。隋代,獲嘉縣西遷后此處稱故城。明初,張氏在故城西建村莊,故稱張故城,后人寫為張固城。村東有漢獲嘉縣城遺址、漢代趙越墓,南有傳說為墓,鐵路南有漢代墓群![詳細]
淳佑故城遺址
  淳佑故城遺址位于高坪區(qū)城南15公里青居鎮(zhèn)的煙山上。此地大江天塹設(shè)于前,群峰巖壁立于后,雄險天成,為南宋末“防蒙八柱”之一。宋淳佑三年(1243年)四川制置使余介在青居山頂筑城,淳佑九(1249年),順慶府治移至青居山石頭城,以抗擊蒙古軍南侵。淳佑故城在抗元戰(zhàn)爭中與合川釣魚城互為犄角,占有重要地位。1994年12月15日,被南充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酃縣故城遺址
  1952年省文物工作普查隊在酃湖之旁(今和平鄉(xiāng)湖東村境內(nèi)),發(fā)現(xiàn)酃湖縣故城址。城址東面為老茶亭,南為胡家臺,西靠排漬站,北頻耒水,面積20萬平方米。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衡陽為酃縣,屬長沙國,縣治設(shè)于此!端(jīng)注》稱:“耒水北過酃縣,縣有酃湖……湖邊尚有酃縣故治”。經(jīng)發(fā)掘東西土墻殘垣尚存。城址內(nèi)有陶片,漢代銅瓦板瓦,陶器有盆、壺、罐、缽,另有鐵劍、銅渣等。1956年,此處已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5月,此處列為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高密故城遺址
  高密故城位于高密市井溝鎮(zhèn)城后劉家莊村南,據(jù)考證,始筑于東周,西漢為膠西郡國、高密國都城,東漢為北海國屬縣、侯國的古城址,總面積約337萬平方米,是黃河中下游地區(qū)西漢郡國都城規(guī)劃的典型代表,能夠反映特定時代整體地域的典型風格,為研究春秋戰(zhàn)國至兩漢諸侯王國城邑變遷提供了珍貴的資料。2019年,高密故城遺址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觀陽故城遺址
  觀陽故城遺址位于牟平區(qū)觀水鎮(zhèn)東半城村東、西半城村,年代為戰(zhàn)國至漢代。二一一年五月二十日,觀陽故城遺址被公布為煙臺市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范圍東至西半城村村碑東1020米,西至西半城村村碑西80米,南至西半城村南大道南側(cè),北至東半城村北80米,東西長1100米,南北寬1000米,總面積約110萬平方米。…[詳細]
華陰故城遺址
  華陰故城遺址 時代:漢 地址:渭南市華陰市五方管區(qū)楊家城村 保護范圍:南至通村路,東至柳葉河,北距王家寨村300米,西距楊家城村約400米。 建設(shè)控制地帶:南、北、西三面A區(qū)外延50米,東面同A區(qū)。2014年,華陰故城遺址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六批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西城故城遺址
  西城故城遺址位于清水縣紅堡鎮(zhèn)西城村西側(cè)山地。年代為東漢,類別為古遺址。1982年12月31日公布為清水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中心點為基點,東:以莊天公路為界;西:以山神廟為界;南:以南側(cè)壕溝為界;北:北城墻下以斷崖為界。建設(shè)控制地帶:保護范圍東、南、西、北周界為基礎(chǔ)各向外延伸50米![詳細]
欽州故城遺址
  欽州故城遺址欽州故城遺址位于靈山縣城西北60公里的舊州圩側(cè)。唐元和年間(806年~820年)至宋天圣元年(1023年)為欽州州治。遺址長270米,寬135米,總面積36450平方米。城垣底寬7.8米,頂寬5.8米,高5米左右,有磚瓦、陶器、金屬器等文物出土。為廣西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欽江縣故城遺址
  欽江縣故城遺址欽江縣故城遺址位于欽州城東北郊的上東壩村。建于隋朝。故城遺址呈正方形,用黃褐沙土夯筑而成。城墻每面長150米,總面積2萬平方米。有東西南北四門,南門外有古廟遺址。曾采到鎏金小佛像等文物。為自治區(qū)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西海郡故城遺址
  西?の骱?に追Q“三角城”,位于湟水河沿岸的金銀灘草原上,是青海年代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一座郡建制的古城,屬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古城內(nèi)出土文物眾多,主要有虎符石匱、錢范、古貨幣等;⒎瘏T是青海省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最早有銘文的石刻之一。西海郡故城遺址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縣城約1公里,青海湖東北側(cè)、湟水南岸的金銀灘上,俗稱“三角城”,為西漢新莽時代所設(shè)“西?ぁ笨こ沁z址。故城保存得相當完整,東西長650米,南北寬600米,城墻殘高達4米。四個城門的門址保存完好,城內(nèi)南部較高,有幾處隆起的地帶,應(yīng)為當時的主要建筑區(qū),其區(qū)域內(nèi)散布有大量磚、瓦等建筑殘件。最重要的是,城內(nèi)出土了篆刻有“西?せ⒎瘏T…[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