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橋梁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橋梁篇

橋溝村
  橋溝村位于徂徠鎮(zhèn)西部,西鄰大汶河,東依徂徠山。是泰山石敢當文化習的發(fā)祥地、宋初大理學家、文學家石介故里。宋代建村,原村內(nèi)有一條穿心小河,河上有座橋,故名:橋溝。全村共581戶、1981人。耕地面積2129畝,人均耕地面積1.07畝,山林面積180畝。橋溝村歷史悠久,文化資源、地熱資源豐富。橋溝村2011年通過了山東省旅游特色村驗收。一、文化資源徂徠鎮(zhèn)橋溝村是“石敢當”的故里,是“泰山石敢當”文化的發(fā)源地。宋初大理學家石介生于此地,并著《徂徠集》20卷,收入《四庫全書》。二、地熱資源橋溝溫泉是一處天然溫泉,屬構造裂隙成因,地熱資源豐富。自上世紀70年代橋溝村村民就開始利用地熱資源來養(yǎng)殖熱帶魚類![詳細]
飛仙關橋
  飛仙關橋(蘆山縣)從雅安出發(fā),進入天全的第一座公路大橋,名曰:飛仙關大橋。它是座斜拉懸索橋,東起蘆山縣飛仙鎮(zhèn),西至天全縣多功鄉(xiāng),始建于上世紀50年代初,是新中國建立后道橋?qū)<覀円宰院赖慕茏髦;也是康藏公路上的第一座公路橋,在康藏公路的發(fā)展史上有著重大的歷史意義。飛仙關千仞絕壁、奇峰突兀,大橋就矗立在穿峽而過的蘆陽河畔。高高聳起的龍門架正中,五顆紅星閃閃發(fā)光,門楣兩邊鐫刻著豪氣長存的對聯(lián),“革命帶來幸福閉塞邊疆從此繁榮,勞動創(chuàng)造世界飛仙關天險何難克服”。橫批“飛仙關大橋”。橋的兩頭各有青石碉堡一座,由解放軍戰(zhàn)士長年駐守,他們在奇峰突兀的三江口,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筑起一道綠色長城,捍衛(wèi)著既是“…[詳細]
虹橋溝
  虹橋溝景區(qū)地處兩河鄉(xiāng)中樞地帶,屬兩河鄉(xiāng)虹光村和兩河村轄地,溝口距兩河鄉(xiāng)政府3公里。虹橋溝為規(guī)則的東西走向,地勢北高南低,溝口至溝尾約30公里,溝口海拔3125米,溝尾(黃鴨海子)海拔3870米,山峰與河谷高差在2000米左右,景區(qū)面積約150平方公里,景區(qū)公路由于多年失修,現(xiàn)已成馬道。順溝而上,隨著海拔的上升,氣候從溝口的溫帶氣候到溝尾的高山寒帶氣候變化。虹橋溝景源由峽谷、沙棘林、森林、飛瀑、溪流、草甸、高山湖泊等構成,溝內(nèi)有繞林穿梭的溪水,遒勁挺拔的千年沙棘,色彩斑斕的花叢草甸,輕沙般飄逸的飛瀑,帶相和季相十分鮮明的植被分布與座座奇山異峰渾然一體,營造出神秘氣象,讓人神思萬千。溝內(nèi)的主要景點…[詳細]
天下第一橋
  “天下第一橋”是一天然石橋,位于張家界袁家界景區(qū),處砂刀溝風景區(qū)一帶,屬張家界精華景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將一塊厚約4米的天然石板,橫空“架”在兩座山峰之上,把東西兩峰連接。橋高350米,是張家界最高的石橋。此橋的高度、跨度和驚險均為天下罕見,故稱“天下第一橋”。在砂刀溝盡頭右側,袁家界左面南沿,一天然石橋凌空飛駕于兩座巨大的石峰之巔,厚約4米,寬2米余,跨度約50米,相對高度400多米。橋面兩端石峰上,綠樹叢簇,郁郁蔥蔥,峰壁則宛若斧劈,草木不生。立橋邊俯視,透過稀疏樹葉,見云涌霧蒸,幽深莫測。自北端步行過橋,狹窄處僅數(shù)十厘米,心驚卻步。繞過深谷,站在相距40多米處觀橋臺上,橋的全貌映入眼簾…[詳細]
濟南濼口黃河鐵路大橋
  濼口黃河鐵路特大橋位于濟南市區(qū)北部,是津浦鐵路上的一座跨河大橋,濼口黃河鐵路大橋是近代史上世界列強掠奪中國主權的見證。大橋建成之后,此地成為北達京津、南至滬寧的重要交通樞紐。正因如此,在戰(zhàn)爭年代這條鐵路也遭受了嚴重創(chuàng)傷。新中國成立后,人民政府對津浦鐵路進行了全面技術改造,大力進行橋梁加固和線路維修擴展,運輸效率顯著提高,通車能力不斷擴大,為國民經(jīng)濟的恢復和發(fā)展發(fā)揮了重要作用。2018年1月,入選第一批中國工業(yè)遺產(chǎn)保護名錄。2013年5月,國務院(國發(fā)[2013]13號)公布濟南濼口黃河鐵路大橋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飛龍大橋
  飛龍大橋位于贛州市中心城區(qū)西部,飛龍大橋是連接河套老城區(qū)和章江新城區(qū)的雙向四車道獨塔雙索面混合梁斜拉橋。它集城市交通和景觀功能于一體,彰顯現(xiàn)代設計理念的大型城市主干道橋梁,是城區(qū)三縱三橫一環(huán)主干道網(w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成為贛州市標志性的城市景觀。飛龍大橋被贛州市政府列入2009年60周年國慶和撤地設市10周年獻禮工程,于2009年9月27日竣工通車。它的建成通車,實現(xiàn)了新老城區(qū)主干道網(wǎng)的相互貫通。極大地改善了河套老城區(qū)和章江新城區(qū)的交通運輸條件。飛龍大橋位于贛州中心市區(qū)的西部,連接河套老城區(qū)和章江新城區(qū)。起點為客家大道,由南向北跨越章江南大道、章江、飛龍島、章江北大道,連接文明大道與揚公路交叉口…[詳細]
波日橋
  波日橋堪稱橋梁史上的奇跡,被譽為“康巴第一橋”,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新龍縣樂安鄉(xiāng)境內(nèi),橫跨雅礱江,氣勢雄偉、壯觀。波日橋始建于清朝,由杰出的藏族建筑大師唐通吉布承擔設計,他指揮工人在峽谷深澗、江水湍急的雅礱江上風餐露宿幾個月才完成。從側面看,波日橋有著粗獷的圓弧橋墩,整齊美觀的橋臺,木榫完美契合的橋身,這座鬼斧神工、名副其實的“飛橋”,體現(xiàn)了神秘的雪域文化。2006年,波日橋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結構波日橋長125米,寬3米,孔徑跨度60米,由橋身、橋墩、橋亭三部分構成。橋墩遠看形如兩個堅固的碉堡,全部用圓杉木、卵石、片石相間疊砌而成。兩個橋墩中部,用4—6根圓木撐成拱形,圓木長…[詳細]
芭蕉坪接龍橋
  “ 相映水中天,別致蔥蘢遍山間。熙熙攘攘客來往,接龍橋上永不閑。” 這是芭蕉坪村接龍橋內(nèi)的一首詩,字跡雖不甚清晰,也沒有作者的落款,但寥寥數(shù)字道出了接龍橋所在的優(yōu)美環(huán)境,及其在當?shù)鼐用裆钪兴缪莸闹匾巧? 芭蕉坪村位于瀘溪縣北部的梁家潭鄉(xiāng),是個苗族村寨,群山環(huán)抱,綠樹成蔭。群山像口袋把村子裝起來,收口處就是村子的入口,一條苗語名叫“窩嫂窩咱”的小溪從村口一直流入村內(nèi),橫跨于溪上的接龍橋便是收緊袋口的美麗束帶,成為進村的必經(jīng)之道,也是全村建筑的亮點,芭蕉坪村的標志。 接龍橋始建于清宣統(tǒng)元年(1909年),是族首張高清為方便村民過溪而率族人集三村五寨之力、聚四面八方之財,歷時一年修建。…[詳細]
望謨七星橋
  七星橋,在桑郎寨東橫跨桑郎河,現(xiàn)為冊(亨)三(江)公路橋。此橋建于清道光三年(1823),由寨上群眾捐資獻勞,雇請外地工匠修建。橋長62米,寬4米,高7米,為七孔石橋,故稱“七星橋”。遠遠望去,七星橋宛如一條彩虹橫跨河上,橋水相映,美麗壯觀。古人有詩贊嘆:“數(shù)定天星建此橋,百丁施力架虹腰。王宮定缺人工補,名與河山萬古標!蓖兛h——七星橋,途徑s312省道,駕車約行駛1小時40分鐘,無門票…[詳細]
江橋抗戰(zhàn)紀念地
  江橋抗戰(zhàn)紀念地位于洮昂(洮南—昂昂溪)鐵路中段嫩江橋南端,北距齊齊哈爾70公里,南距泰來縣城45公里。是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時任黑龍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軍事總指揮馬占山將軍率部打響中華民族武裝抗日的第一槍的地方,紀念地有江橋抗戰(zhàn)時期嫩江哈爾葛大橋(木橋)橋墩遺址,偽滿建設的嫩江大橋(鐵橋)橋墩、橋頭碉堡遺址,日本占領時期江橋鐵道守備隊遺址,關東軍駐江橋守備隊大營碉堡、地下工事遺址、未探明的日軍地下倉庫等。自從2001年以來,江橋鎮(zhèn)累計投資972萬元,建設了占地3萬平方米的紀念公園。園內(nèi)有江橋抗戰(zhàn)紀念碑、馬占山將軍銅像、反滿抗日愛國志士伊作衡紀念碑、抗日愛國將領蘇炳文將軍紀念碑、江橋抗戰(zhàn)…[詳細]
灞橋遺址
  灞橋遺址位于西安市灞橋區(qū)灞橋街道灞橋街村南側,灞河河床內(nèi),屬于國家文物保護單位。灞河,古代原名滋水。春秋時期秦穆公(公元前7世紀)稱霸西戎,為了炫耀武功,才把這條河流改名灞水。灞橋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巨型橋梁之一。它的歷史至少可追溯到2200多年前,在古代科技史上地位獨特。灞橋位于西安向東的交通要道。灞橋東岸的灞橋鎮(zhèn)一帶,古代有潼關路、蒲津關路和藍田路三條要道交匯,潼關以東大半個中國的-百姓都要通過這座橋梁進入長安。灞橋自秦漢以來一直是控制交通的重要關卡。橋頭建有驛亭,設置亭尉盤查過往行人.夜間斷絕交通以保證安全。灞河,古代原名滋水。春秋時期秦穆公(公元前7世紀)稱霸西戎,為了炫耀武功,才把這條…[詳細]
陳仙橋四十五里上天梯
  蒙城南行四十五里,橫穿蒙鳳公路有一條芡河,跨河有座大橋,名曰陳仙橋,群眾都稱這里是四十五里上天梯。老輩子傳說下來的故事,大家都信以為真,不脛而走,陳仙橋也因此成為蒙城的一個景點。傳說是因莊子而引起的!妒酚洝份d,莊子曾為漆園吏。而莊子又曾經(jīng)垂釣于濮水,濮水就是現(xiàn)在的芡河。五代后期,亳州真源縣(今亳州西南)出了一個叫陳摶的人,十分仰慕莊子!端问.陳摶傳》說:陳摶,自圖南,始四五歲......聰悟日益;及長,讀經(jīng)史百家之言,一見成誦,悉無遺忘,頗以詩名。后唐長興中,舉進士不第,遂不求祿仕,以山水為樂。隱居武當山九室?guī)r,“股氣辟谷二十余年”,后移居華山云臺觀,又止少華石室,每寢處,多百余日不起。又…[詳細]
銅陵長江公路大橋
  銅陵長江公路大橋位于銅陵市羊山磯下游600米處,是徐州至屯溪南北貫通線跨長江天塹的特大橋梁。大橋全長2592米,其中主橋長1152米,引橋長1440米,橋面寬23米,作為預應力鋼筋混凝土雙塔雙索面斜拉橋,其綜合性能屬國內(nèi)一流,國際先進。大橋橋身輕盈美觀,體現(xiàn)了當代橋梁建設的美學思想。一橋飛架,全盤皆活,銅陵大橋的建成對于貫通淮北、江淮和皖南之間的交通聯(lián)系,緩解大江南北交通運輸緊張狀況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加速了銅陵市的經(jīng)濟發(fā)展,從而奠定了銅陵市作為安徽腹地一個中心城市的基礎。此外,其橋南公園建成了“鳳凰涅粲”、“錨鉆”、“功德碑亭”等許多小品景點,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觀光游覽。長江灌育華夏,被澤子…[詳細]
黎平天生橋
  黎平天生橋位于貴州省東南部黎平縣境內(nèi),在黎平縣城德鳳鎮(zhèn)東北16公里處,距貴州省會貴陽460公里,清水江支流福祿江穿流而過。天生橋與八舟河景區(qū)和黎平城關人文景區(qū)(歷史文化名城)緊密相連,是黎平侗鄉(xiāng)風景名勝區(qū)內(nèi)主要景點之一。黎平天生橋為天然石拱橋,全長256米,主拱橫跨福祿江上,跨度138。4米,橋?qū)?18米,拱高至水面36。64米,拱頂巖層厚40米;附拱拱跨78米,高28米,寬119米。僅主拱跨度就遠大于目前世界基尼斯記錄美國猶他州天生橋雷思博橋(跨度88米,高30米),黎平天生橋在2001年1月15日正式獲得吉尼斯世界之最證書。黎平天生橋雄偉壯觀,氣勢宏大,其結構之精致,拱弧之圓率,拱底之光滑…[詳細]
衡水安濟橋
  衡水安濟橋1766年建成,橋身全長116米,兩側各有望柱58根,每根柱頂有形態(tài)各異的石獅;望柱之間有石頭攔板。橋東西兩頭,南北兩側各有一只較大石獅。衡水桃城區(qū)文管所所長白如廷介紹,該橋是滏陽河流域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古代石橋,1993年被公布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衡水大石橋是人們今天對安濟橋的一種通俗的叫法。由安濟橋,或許能發(fā)現(xiàn)衡水城中心的秘密———沒有這座橋,我們追尋衡水這座城的根脈,很可能會失去方向感。衡水城西門外,“為齊晉及畿南諸郡四達要道”,東至山東,西至山西,漳滏合流是道必須跨越的天然屏障,而幫助跨越這道屏障的則是橋。天順元年即公元1457年,衡水縣令楊儼奏請深、冀二州,棗強、武…[詳細]
悉尼大橋
     導 游 事實上,最好是步行,那種在橋間漫步的感覺只有當事人才能體會。在漫步越過大橋時,可在東南方的塔樓稍作停留,此處有一項關于大橋是如何建造起來的有趣展示,讓游客花時間爬200個階梯去觀賞遠景也是相當值得的,因為港口及大橋的景色的確令人贊嘆不已! 看 點 攀爬悉尼大橋(Harbour Bridge)是最受歡迎的旅游項目之一。澳大利亞人愛玩,所以才會想出了要攀爬這個綽號為“大衣架”的世界上最大的拱橋,這也是世界上唯一允許游客爬到拱橋頂端的大橋。最難忘的是在距離水面147米的高處遙望悉尼歌劇院,這個角度絕對獨一無二。悉尼大橋還有許多重要的意義,她是連接港口南北兩岸的重要橋梁、是悉尼歌劇院明…[詳細]
布柳河仙人橋
  布柳河仙人橋景區(qū),地處樂業(yè)縣新化鎮(zhèn)磨里村布柳河大峽谷,距縣城51公里,該峽谷全長16.9公里。沿河兩岸綠樹成蔭,古樹繁多,野猴成群,鳥語鳴啼,有植物的王國,鳥類的天堂之美稱,河里魚兒穿梭,既可漂流,又可觀光旅游,被專家稱為桂西第一漂。尤為奇特的是,布柳河上還有一座由三座大山塌陷形成的天然石拱橋,坐落于漂流河段下游。石橋天成,鬼斧神工,橋拱對稱,拱底平滑,當?shù)厝朔Q為仙人橋。仙人橋拱孔跨度177.14米,橋?qū)?9.3米,橋身長280米,橋身厚78米,總橋高165米,拱高87米,象一條巨龍橫跨在河的兩岸,絕景天成,氣勢雄偉,是罕見的天然石拱橋。被專家稱為世界上最大、最美的水上天生橋,具有極高的觀賞價…[詳細]
新豐橋
  新豐橋位于黎川縣城老街南津街段與縣城南郊篁竹村北口之間。原為木構便橋,明代弘治中期(1497年前后)改建為砌石五墩六孔,排木架梁,條石鋪面,上覆瓦頂棚屋之長廊橋。全長90余米,寬約5米,兩端設橋頭堡。橋中段一側曾置小室作河神壇,壇堂門兩旁懸有對聯(lián),文曰:“遠近青山無墨畫,潺湲流水有聲詩”。因該橋為黎川縣城通往南部、西南諸鄉(xiāng)(鎮(zhèn))并可由此轉達福建數(shù)縣之咽喉要道,歷來過往頻繁,文蘊深厚。北宋名儒李覯曾多年居住和設教壇于橋南端不遠的赤岸,幾乎每天必經(jīng)該橋入街市;南宋著名理學、教育家朱熹及其弟子黃干、蔡沈、黃鐘等曾先后在福山(黎川社蘋鄉(xiāng)境內(nèi))雙林寺設“武夷堂”講學。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親臨黎川會仙峰等多…[詳細]
柯橋鎮(zhèn)
  柯橋古鎮(zhèn)是紹興縣的第一大鎮(zhèn),也是浙江屈指可數(shù)的著名水鄉(xiāng)集鎮(zhèn)之一,因其經(jīng)濟發(fā)達、物產(chǎn)豐富、市場繁榮,素有“金柯橋”之美稱;又以其歷史悠久、人文薈萃而成為浙江省首批“歷史文化名鎮(zhèn)”和“浙江旅游鄉(xiāng)鎮(zhèn)”。明張元忭《三江考》上說:“今山陰三十里有柯橋,其下為柯水!笨滤鹘(jīng)鎮(zhèn)內(nèi)街河,鎮(zhèn)得名于橋,橋又得名于水,70年代曾在鎮(zhèn)內(nèi)獨山村出土石斧一件,證明早在新石器時代這里就有人類活動的蹤跡!对浇^書》上又有越王句踐在獨山“自治以為家”,后“徙瑯琊,冢不成”的記載。東漢時,蔡邑在此創(chuàng)制名聞天下的“柯亭笛”,故柯橋又名“笛里”。歷經(jīng)唐宋,至明“開市”,成為繁華集市。清乾隆南巡時曾慕名來柯橋攬勝,在鎮(zhèn)東柯亭旁的放生…[詳細]
張谷英橋
  在張谷英渭溪河上,建有五十八座橋,而且大都保存完好,有趣的是,一般九座平橋之后建有一座拱橋。風水名曰:“三貢九品”。這些石橋,經(jīng)歷了幾百年風雨,是張谷英歷史的見證。這些石橋,與傍溪而筑的一條長廊和縱橫交錯的青石板路連接起來,通達每個門戶,每條巷口,形成了江南水鄉(xiāng)之美麗圖景。長廊以木立柱,靠溪水這一邊是可供休息的橫欄。長廊下的青石道,在古代又是商賈云集的街市。古時候,從岳陽到平江設有三處驛站,這就是筻口、楊林、張谷英。在這條官道上。流傳著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jīng)濟的故事。張谷英驛站就設有濟貧組織。在這里的過往行人,茶水是免費提供的,到了吃飯時,自然有人留客吃飯,也是不須交伙食費的。如遇有特殊困難者,…[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