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清真寺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清真寺篇

布魯塞爾大清真寺
  布魯塞爾大清真寺是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最古老的清真寺,同時也是比利時伊斯蘭與文化中心的所在地,坐落于五十周年紀念公園的西北角。布魯塞爾大清真寺最初的建筑是由建筑師厄內(nèi)斯特•梵•哈姆比克(Ernest Van Humbeek)設(shè)計的阿拉伯風格建筑,是1880年在布魯塞爾舉辦的國家展覽會的東方館。當時該館藏有獲得巨大成功的紀念壁畫《開羅全景》(Panorama of Cairo)。但是,20世紀該建筑因缺乏維護而日漸頹敗。1967年,比利時國王博杜安一世將該建筑作為禮物獻給當時正在對比利時進行正式訪問的沙特阿拉伯國王費薩爾,建議將其作為比利時當時日益壯大的穆斯林群體的禮拜場所…[詳細]
阿布·達哈布清真寺
  阿布•達哈布清真寺位于埃及首都開羅,坐落在艾資哈爾街,就在艾資哈爾清真寺的主入口旁邊。它建于公元1774年,耗時一年完工。該清真寺被認為是第四座建在開羅的奧斯曼建筑風格的清真寺。阿布•達哈布清真寺的建造者是著名政治家穆罕默德•阿布•達哈布,他原本是馬穆魯克人,但在兵變中投向了土耳其。有意思的是,他建立起的寺廟同時帶有馬穆魯克與土耳其兩種風格。清真寺的結(jié)構(gòu)是一個從南到北長33米,從東到西寬24米的矩形。其祈禱區(qū)域被Rewaqs所包圍,兩個相對的支柱上刻有阿拉伯語的字號。這些Rewaqs周圍由植物裝飾。在祈禱區(qū)域頂部是該清真寺的一個半平方米的主要圓頂…[詳細]
花市清真寺
  目的地介紹  花市清真寺位于崇文區(qū)北部,西花市大街30號,占地總面積1797平方米,大殿面積1098平方米,84年1月列為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現(xiàn)為崇文區(qū)伊斯蘭教協(xié)會的辦公地點!   ∏逭嫠聞(chuàng)建于明永樂十三年(1415年),至今已有五百多年歷史。據(jù)說它原是明朝開國元勛常遇春(回族)的府邸,后改作清真寺。當初這座清真寺規(guī)模很大,東起南羊市口,西至浴池胡同,北臨西花市,南到手帕胡同。清真寺現(xiàn)存建筑有禮拜大殿,坐西朝東,前敞廳四間,第四殿有天井一間,以透陽光。相傳,大殿中的柁木能避鳥雀,故名“孔雀木”。因其珍貴,當初建寺時為避皇家征用,在木柁上偽裝鐵箍數(shù)道,現(xiàn)鐵箍尚在,并無飛禽棲息,大殿對面有上諭碑亭…[詳細]
埃里溫藍色清真寺
  埃里溫藍色清真寺也被稱為格科•加米(Gök Jami)清真寺,位于亞美尼亞的首都埃里溫,在圣梅斯羅布(Mashtots)室內(nèi)市場的對面。它是埃里溫最大的清真寺,同時也是亞美尼亞為穆斯林教徒修建的唯一僅存的一間清真寺。其名字格科•加米(Gök Jami)在土耳其語中的意思便是指藍色清真寺。據(jù)史書記載,埃里溫清真寺建立于公元1765年左右,是由當時當?shù)氐慕y(tǒng)治者侯賽因•阿里•坎(Hussein Ali-Khan)下令建造的,其建造的主要作用就是作為當?shù)刈钪饕亩Y拜五清真寺。清真寺宏偉的大門和高高聳立的宣禮塔都是由上好的藍色和綠色的瓷…[詳細]
侯賽因清真寺
  作為埃及最神圣的廟宇之一,侯賽因清真寺毗鄰著名的開羅哈里里可汗大市場,并在1900年寺廟地基施工期間,發(fā)現(xiàn)了地下的法蒂瑪王朝哈里發(fā)公墓遺址。這里是名流顯要乃至埃及總統(tǒng)在特殊場合進行祈禱的專門圣地。公元680年,在與伍麥葉王朝的戰(zhàn)爭中,侯賽因戰(zhàn)死在伊拉克的卡爾貝拉。侯賽因是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外孫,什葉派穆斯林領(lǐng)袖阿里的次子。1153年,他的頭蓋骨被運至法蒂瑪王朝(身體部分仍留在伊拉克)的都城開羅,而頭蓋骨就安放在這座古老的清真寺里。侯賽因清真寺里除了珍藏先圣遺物外,還有著名的奧斯曼和阿里的手抄《古蘭經(jīng)》。實際上,侯賽因清真寺是古代伊斯蘭世界的法學研究中心,并以其伊斯蘭法學講堂著稱,F(xiàn)存的侯賽…[詳細]
埃及藍色清真寺
  藍色清真寺的正式名稱其實為安奎沙克清真寺(Aqsunqur Mosque),位于開羅伊斯蘭老城區(qū),在開羅大城堡區(qū)和祖維拉大門之間(Bab Zuweila),于1347年建成。它最初建造的主要功能是沙姆•阿丁•安奎沙克(Shams ad-Din Aqsunqur)及其子孫陵墓的組成部分。安奎沙克清真寺是世界上僅有的幾個藍色清真寺之一,潔凈簡樸的外觀不失莊重的氣息,屬于馬穆魯克風格、鄂圖曼式的建筑,周圍有六支宣禮塔,中間有一座潔凈亭,參拜者必需洗凈后才能脫鞋進入。清真寺中有兩座陵墓和一個紋飾精致的道壇,上面的葡萄藤圖案均用彩石鑲嵌而成。之所以俗稱為“藍色清真寺”,是因為寺內(nèi)…[詳細]
朱仙鎮(zhèn)清真寺
  朱仙鎮(zhèn)清真寺初建于北宋太宗年間,擴拓于明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重修于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距今已有千年歷史,整個寺院占地9000余平方米,在全國百大清真寺中,其建筑風格和裝飾均屬罕見,據(jù)說,岳飛大戰(zhàn)金兵時元帥府就設(shè)在寺內(nèi)。當時岳飛在寺里乘涼的槐樹,被群眾稱為“相思槐”的國槐樹,現(xiàn)仍在寺里保存,寺里尚保留一座清嘉靖十年的阿拉伯文碑,記載當時朱仙鎮(zhèn)穆斯林朝拜真主的盛況,是河南省保存最完整的阿文碑。全國文物普查時,該寺被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朱仙鎮(zhèn)清真寺位于河南省開封朱仙鎮(zhèn)東南隅的老虎洞街,始建于明代,清乾隆三年(1737年)重修,是開封境內(nèi)現(xiàn)存最大的一座伊斯蘭教清真寺。清真寺坐西向東…[詳細]
朱美拉清真寺
  朱美拉清真寺于1975年開始建設(shè),1978年完工,目前為迪拜最重要的地標之一,在迪拜眾多的清真寺中,被當?shù)孛癖姽J為最漂亮的大型清真寺之一,也是眾多伊斯蘭教徒祈禱的場所。朱美拉清真寺采用了正方形建筑方式,以多根立柱以及拱形結(jié)構(gòu)作為支撐,由此顯示出與眾不同之處。朱美拉清真寺可以同時容納1200名伊斯蘭教徒,根據(jù)性別設(shè)有不同的入口,在進入清真寺之前,男士則需要脫掉鞋子,而且設(shè)有女性專用禮拜廳。進入禮拜大廳,首先引入眼簾的是一個巨型枝形吊燈,非常耀眼,大廳內(nèi)的白色立柱、彩色拱頂、幾何紋樣、鐘形吊燈均歷歷在目,令人眼花繚亂,猶如一幅富于伊斯蘭藝術(shù)風格的美麗畫卷映入眼簾。圓形穹頂高高掛在頭上,穹頂下方多…[詳細]
雪蘭莪州立清真寺
  雪蘭莪州立清真寺的全名為蘇丹沙拉胡丁•阿卜杜勒•阿齊茲•沙阿清真寺,俗稱藍色清真寺,因其藍白相間的圓頂?shù)妹邱R來西亞雪蘭莪州首府莎阿南的一所清真寺。清真寺是由當時的雪州蘇丹蘇丹沙拉胡丁在1974年倡導興建,當時雪州的首府剛遷至此。1982年動工,1988年3月11日落成。雪蘭莪州立清真寺融合馬來西亞和現(xiàn)代主義的建筑風格,在建造上別出心裁,以藍色和白色為主色調(diào),其壯觀的外表使人感到莊嚴肅穆?扇菁{24000人聚禮,是馬來西亞最大的清真寺,在東南亞僅次于印尼雅加達的伊斯蒂克拉爾清真寺。清真寺的發(fā)亮的圓頂由藍鋁鋪成,直徑為51.2米、高106.7米,是全球宗教建…[詳細]
赫拉特禮拜五清真寺
  赫拉特禮拜五清真寺被當?shù)厝怂追Q為賈米清真寺(Jumah Mosque),位于阿富汗西北部赫拉特省的首府赫拉特。建于14世紀的禮拜五清真寺是阿富汗最大的清真寺,世界上最大的清真寺之一,占地4.6萬平方米,可容納8萬人同時禱告。赫拉特禮拜五清真寺由帖木兒下令建造,大約始建于1404年,完工于1446年。帖木兒以中亞為中心建立帖木兒帝國時,赫拉特城為伊斯蘭文化和學術(shù)中心之一。該清真寺歷經(jīng)了幾個世紀不同朝代的變遷,帖木兒、薩菲王朝、莫臥兒和烏茲別克時代。盡管許多琉璃瓦被以后的朝代進行了或多或少的替換,禮拜五清真寺最終在15世紀末形成了現(xiàn)在的整體外觀,壯觀而精致,以藍色為主題色調(diào)的裝飾,有8個高高聳立的…[詳細]
蘇丹卡布斯大清真寺
  蘇丹卡布斯大清真寺統(tǒng)稱為“大清真寺”,是世界第三大清真寺,為阿曼最主要的大清真寺,是每一位來馬斯喀特游客的必到之地。大清真寺是一座現(xiàn)代化風格的建筑,通體為白色,是阿曼給人印象最深刻的宗教性建筑。大清真寺的建造歷經(jīng)九年,直到2001年才得以完工。穆斯林信徒任何一天都可以進入清真寺,而對于非穆斯林人僅在指定的日子才能進入。婦女進入清真寺內(nèi),必須穿過腳踝的裙子或長褲、長袖上衣并用頭巾遮住頭部,男人則要求穿長褲和襯衣。大清真寺內(nèi)部非常敞亮,頂部高懸著長達14米的水晶吊燈,照的整個清真寺金碧輝煌。寺內(nèi)最主要的禮拜殿可容納6500人做禮拜,整個大清真寺可容納20000人做禮拜,可見其規(guī)模之巨大。清真寺的內(nèi)…[詳細]
阿卜杜拉一世清真寺
  阿卜杜拉一世清真寺位于約旦首都安曼市中心,建造于1982年至1989年,是以約旦哈希姆王國建國的第一位國王阿卜杜拉一世命名的。它是安曼最大的清真寺,安曼的標志性建筑之一,裝飾有華麗的馬賽克拼鑲圖案的藍色圓屋頂在一片白色建筑中非常醒目,因而也被稱為“藍頂寺”。寺前的一對高塔可以成為旅游者在安曼確定方位的坐標。阿卜杜拉一世清真寺是安曼唯一一間對非穆斯林游客開放的清真寺,宏偉的八角形祈禱大廳沒有一根柱子支撐,且頂部是直徑為35米的穹頂,刻有伊斯蘭教《古蘭經(jīng)》的部分章節(jié)。藍色的穹頂代表著藍天,從頂部延伸至基部的金色線條描繪出照亮真主阿拉的99條光線,巨大的三個環(huán)狀枝形吊燈則包含了更多的《古蘭經(jīng)》銘文。…[詳細]
定州清真寺
  定州清真寺定州清真寺,又名禮拜寺,座落在定州市中山中路與清風街交匯處,占地5255平方米。該寺始建于元代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為坐西朝東四合院式建筑,由垂花門樓、南北講堂、正殿組成,經(jīng)歷代重修保留至今,其后窯殿仍然保留部分元代建筑形式,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磚無梁殿結(jié)構(gòu),2001年被列為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清真寺正殿為主體建筑,面闊三間,進深五間,龐殿頂卷廈勾連搭形式。前龐高懸乾隆御書“開天古教”匾額,字體蒼勁,正殿大門上方懸阿拉伯文匾額,-“清真言”。殿內(nèi)外遍施彩繪,纏枝蔓草間套有阿拉伯-,色彩絢麗,層次豐富含蓄,令人嘆清真寺俯瞰為觀止。案精美,清真寺后窯殿面墻上有木制圣完,圣完圖阿拉伯文與…[詳細]
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
  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建于蘇丹艾哈邁德一世統(tǒng)治時的1609年至1616年,坐落在土耳其第一大城市伊斯坦布爾。它是土耳其的國家清真寺,整體設(shè)計結(jié)合了奧斯曼建筑及拜占庭教堂兩個世紀以來發(fā)展而得的精粹,并參照了鄰近的圣索菲亞大教堂的拜占庭特色,再加入傳統(tǒng)的伊斯蘭建筑,被視為奧斯曼建筑古典時期的最后一個大型清真寺建筑,也是奧斯曼帝國時代建筑和藝術(shù)的輝煌杰作。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內(nèi)墻壁全部用藍、白兩色的磁磚裝飾,透過彩色玻璃射入的光線,反射在藍色的瓷磚上,放出奇幻迷離的色彩,尤其是當夏季夜晚來臨時,這里便射出耀眼的光輝,傳出悅耳的頌音,因而也稱藍色清真寺。不僅如此,這座清真寺的外觀也是一大奇景:它是伊斯坦堡最…[詳細]
蘇萊曼尼耶清真寺
  蘇萊曼尼耶清真寺是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市內(nèi)的數(shù)座大清真寺之一。它是由蘇萊曼一世下令從1550年至1557年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建成的,是建筑師科查•米馬爾•希南最重要的作品。其包括清真寺在內(nèi)的宏偉的建筑群既有城市建筑,也有國家性的意義,與法齊赫清真寺?lián)碛型瑯拥闹匾。整個建筑群建在復雜和陡峭的第三山丘上,使用了出奇的建筑方案將山丘和周圍的街巷結(jié)合到一起,清真寺內(nèi)部首次使用了紅色的依茲尼克瓦片。清真寺位于一個216米長、144米寬的院子里,其中還包括突北和一座墓地。清真寺本身的建筑為59米長、58米寬,院子為46米長、32米寬。主拱頂有53米高,其直徑為27.25米。在主拱頂內(nèi)錫南…[詳細]
北鎮(zhèn)清真寺
  北鎮(zhèn)清真寺位于北鎮(zhèn)市廣寧鎮(zhèn)城東南部,東、南、西三面為居民住宅,北距國道102線80米,寺后為居民街道。清真寺座西朝東,南北38米,東西37米,占地面積1,406平方米。建有山門、卷棚、正殿、望月樓、阿訇室、沐浴室等建筑十三間。卷棚面闊三間,進深一間,為大木架結(jié)構(gòu)。正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為卷棚式建筑。望月樓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呈方形,通高19米。分上、下二層,為重檐盔頂閣樓式建筑。其它建筑為后期重建,保存較好。該寺對研究和考證北寧伊斯蘭教的歷史及古代建筑藝術(shù)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和藝術(shù)價值。清真寺始建于明嘉靖四年(1525年)。清嘉慶三年(1798年),以鄉(xiāng)老楊玉珍為首的回教徒對清真寺進行大型維修,…[詳細]
曲硐清真寺
  曲硐清真寺曲硐歷來人戶密集,地當孔道,曾經(jīng)幾度設(shè)過縣署。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永平縣城從老街移到曲硐,縣府設(shè)在東門(現(xiàn)名衙門園)。光緒十八年(1892年),縣城又由曲硐遷移老街。民國元年(1912年)縣城又由老街遷移曲硐,縣府設(shè)在北門(現(xiàn)在曲硐完。,民國25年(1936年)因滇緬公路繞道云龍,又移老街至今。曲硐清真寺在新河未改道以前,河水從西門街心直下,把整個村子分為兩半,當時人戶雖多,中隔小河,因為往來不便,故有大禮拜寺,小禮拜寺之分,同時也有大墳院、小墳院之別。當時大禮拜寺位于南門大墳院之西,小禮拜寺則在西門小獅山腳。至清末新河改道后,曲硐人口增多,住房面積擴大,村子連成一片。延至…[詳細]
瑞法伊清真寺
  瑞法伊清真寺(Al-Rifai Mosque)翻譯成英語的意思是指皇室清真寺,位于埃及首都開羅的奎拉廣場(Midan al-Qala),靠近開羅大城堡區(qū)。它建于1869年至1912年,分兩個階段建成。它的建立主要是19世紀埃及統(tǒng)治者促進城市繁榮的一部分,同時也豐富了埃及的伊斯蘭教歷史。瑞法伊清真寺是開羅最大的寺廟之一,其建筑富麗堂皇,融合多種伊斯蘭風格,耗時43年才得以建成,裝飾精美的窗格、44根巨石柱撐起的高大屋頂,都值得一看。其對面就是蘇丹哈桑清真寺-宗教學校,與之比較,氣派不相上下。它的建筑風格主要以埃及歷史中馬穆魯克時代的建筑風格為主,包括它的穹頂和尖塔。清真寺內(nèi)有一處巨大的祈禱大廳,…[詳細]
于田艾提卡清真寺
  艾提卡爾大清真寺于田縣艾提卡爾大清真寺建于公元1200年前,距今有800多年的歷史,總面積13449平方米。其中:寺內(nèi)面積3066平方米,院內(nèi)面積10439平方米,大清真寺共由11層,153個大立柱建成,面積比新疆最大的喀什艾提卡爾大清寺還要大,是和田地區(qū)規(guī)模較大的一座穆斯林群眾的一座大型宗教活動場所,一般居瑪日(星期五)做禮拜的信教群眾達4000-6000人左右,肉孜節(jié)、庫爾班節(jié)可容納信教群眾10000—16000人做禮拜。于田縣艾提卡爾大清真寺從始建到現(xiàn)在共有7次擴建維修。1947年—1949年解放前夕,進行過一次民族建筑風格為主的擴建維修。解放后,從1985年—1988年做第6次維修,在…[詳細]
沭陽清真寺
  沭陽縣,由于歷史上在商貿(mào)流通方面與國家西部數(shù)省聯(lián)系密切,自古便有一部分回民落戶定居。但在封建時代,回民不受重視,沭陽并無弘揚伊斯蘭教教義和回民族風俗的公共場所。清末民初,沭城一位張姓紳士,感于回民恪守清真教義的德行,主動獻出家中部分房屋,并加以修整,成為清真寺,供伊斯蘭教徒和回民禮拜、齋戒之用。該寺位于沭陽縣城馬巷北首(現(xiàn)沭城馬巷43號),占地120平方米。古樹掩映,地處幽靜。坐西面東,院門北向,磚木結(jié)構(gòu),灰瓦蓋頂,明清式建筑。匾額上 書“清真寺”三個行書大字,清秀飄逸,觀之不俗。三間大殿,四間廊房,整個院落設(shè)計古樸典雅,具有東方古老民族庭院式樣之美。 首任阿訇馬振才,后,其子馬文山繼任。19…[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