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文昌閣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文昌閣篇

胡祠文昌閣石獅、石雕欄板
  胡祠文昌閣石獅、石雕欄板坐落在績溪縣華陽鎮(zhèn)北門外縣委黨校內(nèi)。文昌閣,原是胡氏宗祠的一個組成部分。胡祠現(xiàn)已拆毀,僅保存了專為存放譜牒、文稿及祭拜文昌帝君的文昌閣和部分石雕。文昌閣,坐西朝東,面闊三間,進深三間,面積100平方米。始建于明隆慶已巳年(1569),F(xiàn)存建筑為清代建。在原胡氏宗祠的門樓和庭院兩處,保存了狻猊一對,石雕欄板八塊、望柱十根。青石圓雕狻猊,面目猙獰,形態(tài)威武。望柱頭飾“錦簇花團”欄板均用回紋飾邊,畫面為松鶴延年,鳳凰對歌、喜鵲鬧梅、母雞哺雛、燕集紅梅、畫鹛棲枝等內(nèi)容。形象豐富,栩栩如生。1986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批準文號績政【1986】128號;2016年,公布為市…[詳細]
思陽文昌閣
  文昌閣文昌閣,位于思陽區(qū)恩陽鎮(zhèn)第一小學校內(nèi),始建于清初期。相傳文昌閣后山巖峻路險,原有古洞,宋人進士張文治曾隱此修仙飛升,后人便尊這位隱居進士為文曲星。洞口上方題“龍隱”二字,洞中塑文昌像一尊。人們?yōu)樽酚涍M士張文治,又依洞新建了文昌閣。文昌閣為磚木結(jié)構(gòu),穿斗抬梁式混合梁架,三重檐歇山式屋頂,小青瓦屋面,呈四合院布局。由戲樓、左右?guī)、天井、正殿組成。戲樓為騎樓式的過街樓臺,戲樓頂飾八角藻井,檐下彩繪“二十四孝”和淺浮雕刻戲劇人物故事,圖中人物栩栩如生。穿過戲樓,沿數(shù)級素面踏道直通正殿,正殿檐下施斗拱,雕梁畫棟,高六丈。殿內(nèi)后壁設(shè)壇并塑像。閣之右側(cè)建一鐘樓,閣前建六角涼亭,現(xiàn)保存較好。文昌閣在清…[詳細]
方祠文昌閣
  方祠文昌閣坐落于華陽鎮(zhèn)梨尖角縣工業(yè)局內(nèi)。坐北朝南,面闊、進深各三間,占地20平方米。重檐歇山頂二層建筑,高9.5米,建于清嘉慶七年(1802),F(xiàn)仍保存原貌,是方氏家族存放譜牒、文稿及祭拜文昌帝君之所在。文昌閣平面正方,象征四方如意。墻體封至閣高的三分之二處,向外挑出下層屋檐。二樓四周有可啟閉的檻窗。木結(jié)構(gòu)采用抬梁、穿斗兩式結(jié)合之做法,山墻柱通頂,明間一、二樓柱子錯位歸安。雀替、梁馱、斜撐等均飾以精美雕刻。結(jié)構(gòu)嚴謹,小巧玲瓏,線條奔放,明快輕松。1986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批準文號績政【1986】128號;2016年,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批準文號宣政秘【2016】219號。2019…[詳細]
五龍廟文昌閣
  五龍廟文昌閣位于四川省閬中市河樓鄉(xiāng)白虎村五龍山麓。元至正三年(1343年)建,依山向南,建筑面積100平方米,原位于廟中軸線北端,閣平面正方形,面闊、進深均為10米,歇山頂。梁架為四椽栿前后對箚牽用四柱,額枋采用彎木作成月梁狀,檐柱側(cè)腳明顯。前檐斗拱用六鋪作三抄。后檐不設(shè)斗拱,僅用箚牽挑出支承挑檐枋。殿堂出檐達1.5米,翼角微翹,形態(tài)舒展。整個建筑,既具宋代《營造法式》中某些建筑特點,又有明顯的地方特色。其“叉手”用料為同期建筑所罕見,左右次間還保持“草袱”及圓木椽子。建筑造型優(yōu)美,大式作法,與山西五龍廟形制相似。五龍廟文昌閣雖僅存后殿,但卻是現(xiàn)已保存不多的元代建筑。2001年6月,五龍廟文昌…[詳細]
江山文昌閣
  文昌閣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代:清 公布時間:1997年8月29日位于廿八都鎮(zhèn)潯里村東北端。廿八都在仙霞關(guān)下,為浙閩交界之重鎮(zhèn),文化交會之地,文昌閣建于清宣統(tǒng)元年(1909年)。坐北朝西,平面長方形,共三進,由前廳、正廳、后廳組成。前廳抬梁式,沿廊之廊沿兩角出挑上翹,梁、枋、脊檁、額枋等均有彩繪。雀替、牛腿等雕刻瑞獸、瑞禽、人物等。正廳為正方形三層樓閣,面寬26.21米,歇山頂,重檐四面出挑上翹,明間兩縫為五架梁前后單步,前廊設(shè)卷棚頂,明間前廊設(shè)扁六角形藻井,周圍用彩繪花栱承托,牛腿鏤雕獅子等。樓內(nèi)草架、天花、裙板彩繪人物、山水、花鳥圖百余幅。柱礎(chǔ)鼓形,下置覆盆。后廳形式略同一進![詳細]
洋溪文昌閣
  洋溪文昌閣位于新化縣城西南15公里洋溪鎮(zhèn)洋溪河畔,與新化五中毗鄰,為巨石、磚、木結(jié)構(gòu),建筑面積約300平方米。閣有三層八角,角上嵌石舫、風鈴,閣頂為顏色瓷寶鼎。門框有石刻,浮雕雙龍取寶,雕工細膩,左右嵌碑文四塊。閣后原有大成殿,置關(guān)帝、文帝塑像,閣上有頡師塑祖像,杞魁星司文銜;右室為岳忠祠,尚存空室。明嘉靖年間,太仆寺注卿鄒廷望解袍歸里,在閣南創(chuàng)辦三鄉(xiāng)學社,邑中北子莫不咸集。乾隆丙午年(1787年),當?shù)厥考澰诖松绞辖ㄩw,會文講學,而榜其名曰回瀾公所;至光緒戍子年,才增設(shè)三層樓閣,改回瀾公所為回瀾閣。1981年12月,由新化縣人民政府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宜興文昌閣
  宜興文昌閣原位于江蘇省無錫宜興市宜城街道通貞觀東路今文化廣場處,始建于明初,原為道觀通貞觀的一部分,同時用于科舉考試試場和文人雅集之地,萬歷十二年(1584)重建,清順治時重修。原建筑由大殿、東西廊廡、硯池和花園等組成,東院大殿面闊三間,兩側(cè)耳房各一間,進深十三檁,硬山頂,殿前有青石壘砌的月臺,院內(nèi)有上置單孔小石拱橋的長方形硯池及桂柏數(shù)株,東西廊廡原各九間,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被改建,西院花園內(nèi)有人工堆筑的土山與小亭。1998年因舊城改造而移建大殿至城西氿濱公園內(nèi),并重建大門一間與東西廂房各三間,現(xiàn)閣內(nèi)陳列有“荊邑千秋、人杰文昌——科舉和宜興狀元宰相史料展”1![詳細]
天津文昌閣
   介紹 位于西青區(qū)南運河畔的楊柳青鎮(zhèn)。始建于明萬歷四年(1576)。閣中供奉魁星。天啟二年(1622)曾遭焚毀,崇禎七年(1635)重建。慶咸豐三年(1853)再次被毀,咸豐八年(1858)再次重建,為磚木結(jié)構(gòu),三層,六角形,通高15米。六脊瓦頂,有六個龍頭各銜一脊,正中為一球形寶珠,設(shè)計奇巧。六面檐角懸鈴鐸,朱椽黛瓦,風吹鈴搖,為運河上一景。  天津西青區(qū)…[詳細]
烏鎮(zhèn)東柵文昌閣
  立志書院門前河埠上有一幢樓閣,名文昌閣。書院與閣之間,僅隔一條不寬的觀前街。舊時讀書人到文昌閣,一般都有下人陪同乘坐小船前來。小船就泊在閣下的河埠邊,讀書人上樓,下人就在過道兩旁的長凳上坐著等候。清末科舉廢止,文昌閣便成了鎮(zhèn)人游玩的地方,同時由于長期以來造就的中心地位,它又是鎮(zhèn)人的新聞傳播中心。立志書院作為茅盾紀念館的一部分,按原樣恢復(fù)后,文昌閣也重現(xiàn)飛檐臨波的風姿。地址:嘉興市桐鄉(xiāng)市烏鎮(zhèn)東柵景區(qū)內(nèi)類型:歷史建筑游玩時間:建議20-40分鐘門票信息:無需門票。包含在東柵景區(qū)門票內(nèi)…[詳細]
中共閩西“一大”會址(文昌閣)
  上杭蛟洋文昌閣位于上杭縣蛟洋村,建于清乾隆六年(1741年),至十九年,歷時13年建成,為寶塔式土木樓閣建筑,是福建省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磚木結(jié)構(gòu),寶塔式的古建筑,塔高26.9米,主閣外觀六層,內(nèi)四層,為中國罕見的“懸臂梁”結(jié)構(gòu)。文昌閣總占地面積1500平方米,旁側(cè)輔建有天后宮和五谷宮。文昌閣為古代文人聚會地方,每年“會試”、“文會”、“祭祀”均在此舉行。1929年7月中旬,毛澤東同賀子珍、蔡協(xié)民、江華、曾志等人來到上杭蛟洋文昌閣指導(dǎo)召開中共閩西第一次代表大會。會上,毛澤東作了重要講話,指出閩西黨組織今后的任務(wù)是鞏固和發(fā)展閩西紅色根據(jù)地。大會通過了由鄧子恢起草、毛澤東親自修改的《中共閩西第一…[詳細]
靖西文昌閣
  文昌閣位于舊州街以東約1公里,閣建于鵝泉河中的小島上,是—座四角型三層高的古閣,閣高約15米,閣底面積約16平方米,建于明清時代,兀立水中,猶如綠帶上鑲著的明珠,獨有風采,在河的習脖,有—座小橋可通閣里,以供游人入閣觀景,也是古人對月臨流琴棋書詠之處,清嘉慶年間歸順知州宋慶和揮毫題匾文日:“蔚起南州”、匾文在解放前因古閣年久失修損壞,文昌閣幾經(jīng)風雨剝蝕,到七十年代時已頹壞不堪,近年來,縣人民政府多次撥款重修,飛檐翹角,閣壁雕花描鳳,古閣得以重放異彩,為舊州風景區(qū)增添了新的秀色![詳細]
寶安文昌閣
  文昌閣:深圳市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寶安區(qū)西鄉(xiāng)街道固戍社區(qū)固戍村南。建于清乾隆年間。同治十二年(1873年)、光緒元年(1875年)、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多次重修。平面呈方形,首層長、寬各為4.2米。高三層,高約20米;苫◢弾r條石砌筑,閣身青磚壘砌。每層之間以磚疊澀出檐。上有琉璃麒麟,周圍有花、草、樹木、人物等浮雕。一、二、三層的石門額上分別刻 “聯(lián)登鳳閣”、“更上一層”、“會極”。頂端原本有木制筆狀塔剎,稱“文筆”。1984年9月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深圳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西營文昌閣
  西營文昌閣位于襄垣縣西營鎮(zhèn)西營村南1000米西營山。當?shù)胤Q為“文昌閣”,實為磚砌五層0式塔一座。坐南朝北,建于東西8米,南北10米,高0.7米的石砌基座之上,占地面積80平方米。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據(jù)塔內(nèi)清同治六年碣及創(chuàng)建碑、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功德碑載,為清代創(chuàng)建。塔平面六邊形,通高18米, 五層樓閣是磚塔,中空可攀登,各層磚雕出檐,灰布筒板瓦屋面;每層有拱券門窗。塔門前有楹聯(lián)柱兩根。塔內(nèi)壁嵌碣四方。1981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該廟為研究當?shù)厍宕浇ㄖ峁┝藢嵨镔Y料![詳細]
邊陽文昌閣
  位于邊陽鎮(zhèn)一小校園內(nèi),距羅甸縣城42公里,為縣級重點保護文物。此閣建于清初,原址在邊陽車站沙井邊,后因年久失修而毀壞。1929年,在邊陽坤士黃仁昭的倡議下,邊陽成立“公益維持會”,黃仁昭任會長。公益維持會發(fā)起募捐修復(fù)文昌閣,四方民眾積極支持,捐資獻物,次年7月,新文昌閣在羅北小學校園內(nèi)(現(xiàn)邊陽一小)修建竣工,同時新修校舍三棟。文昌閣翹角飛檐,巍然屹立,四周古樹挺拔,郁郁蔥蔥,窗花雕刻精巧細膩,獨具一格,檐柱花鳥動物,栩栩如生,門前一對石獅,雄視遠方,威嚴不可侵犯![詳細]
銀川文昌閣
  位于銀川市中山公園。是一座建在方形臺基上的三層樓閣式建筑。座西面東。面闊三間,進深一間,各層面東辟三個券式門窗。西墻外設(shè)有木梯可至各層。二、三層圍有木欄,供游人憑欄眺望。清代光緒十八年寧夏知府謝威鳳倡修,光緒二十八年建成。解放后多次重修,1984年進行了翻建。文昌閣是銀川城保存至今的古建筑之一,對于研究銀川建筑歷史具有重要的意義。1993年4月24日,由銀川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恩城文昌閣
  文昌閣位于恩城鎮(zhèn)中心小學(原為平原縣第二中學)院內(nèi)。始建于明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系德州市人民政府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文昌閣古樸典雅,端莊大方,結(jié)構(gòu)精巧,高12米,共兩層,座北朝南,整個建筑系磚木結(jié)構(gòu)。下層15米見方,四周用7根紅漆圓柱支撐,文昌閣上層12米見方,是12根圓柱和玻璃窗結(jié)構(gòu)的六角形0,每層高2米,兩層之間翹檐飛角,翼然如飛。四角雕飾的龍頭活靈活現(xiàn),栩栩如生。圓頂用綠色琉璃瓦覆蓋,尖頂之上豎立著形似葫蘆的白色塔尖,下方上圓尖頂,呈金字狀,寓天圓地方之意。周圍用青磚扁砌高3.5米,上面又有80厘米高的十字花磚壘花墻為正方形。閣內(nèi)奉有”文昌帝君”,…[詳細]
邵陽文昌閣
  文昌閣在巖寨鄉(xiāng)巖寨村。建于清嘉慶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原供有“文昌帝君”。 閣為磚木結(jié)構(gòu),分三層十六柱構(gòu)成,每層四角均為四柱,各有交叉挑枋負重檐角和閣頂。底基長寬均為八米,各層依次縮小,成方形寶塔狀。層層翹角飛檐,脊背彩繪粉飾。閣頂四面倒水,中有球狀尖頂。下層周圍磚墻,南有大門,門上掛有文昌0匾。上兩層為木柱板壁,繪花草蟲魚,中嵌雕花窗格,具有濃郁的侗族建筑風格![詳細]
文昌閣祭壇
  文昌閣祭壇位于洋門鄉(xiāng)槎江村下獅自然村,槎江小學院內(nèi),占地面積195平方米,高約6米,祭壇四層,每層逐步縮小,祭臺呈圓形,周長20.6米,直徑6米,東南西北有四個臺階口,臺階用石塊砌成,臺階寬1.5米,高1.6米,每層臺階砌三步,祭壇均用石塊圍砌而成。據(jù)當?shù)厝罕姺从,文昌閣祭壇主祭天、地、五谷、地方神、開基祖等神靈。文昌閣祭壇為研究地方人文歷史及宗教信仰提供實物依據(jù)![詳細]
上甘棠文昌閣
  文昌閣位于謝沐河下游的村口,緊鄰步瀛橋,始建于明萬歷四十八年,歷史上其東側(cè)曾建有廉溪書院,現(xiàn)只留存一棟建筑物。文昌閣面寬、進深均為10.5米,一、二層青磚砌筑,高9米,開小式窗;三、四樓為全木結(jié)構(gòu),抬梁做工考究,童柱所騎駝峰均采用蓮花瓣座,具有明顯的明代建筑特征;屋面為青瓦歇屋頂,斗拱飛檐,三重檐;通高約22米。整體呈護城墻箭型,莊重穩(wěn)定,屹立曠野,蔚為壯觀![詳細]
青巖古鎮(zhèn)文昌閣
  青巖古鎮(zhèn)文昌閣位于古鎮(zhèn)內(nèi)東街143號,占地面積800多平方米。建于明萬歷年間,乾隆年間重修,磚木結(jié)構(gòu),依山而建,為攢角重樓八角式。是舊時讀書人常去讀書、聚會、祭拜文昌帝君的地方。地址:貴陽市花溪區(qū)青巖鎮(zhèn)青巖古鎮(zhèn)東街143號類型:歷史建筑游玩時間: 建議20-40分鐘門票信息:無需門票。包含在青巖古鎮(zhèn)景點聯(lián)票內(nèi)。…[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