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巖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巖篇

太極巖風景區(qū)
  太極巖風景區(qū)座落在宜黃縣二都鎮(zhèn)西北2公里處?偯娣e12.6平方公里。為中國罕見丹霞地貌。太極巖石鞏一山聳峙,南北對穿,夸徑為40多米,東壁高15米,西壁高40多米,如同一座宏大石橋,東西橫架,形成一半月形兩層石鞏,猶如太極圖,故得名太極巖,千年不變。巖石上刻有兩枚印章,一章為“馬祖法窟”,另一章為“百丈清規(guī)”。明代旅游家徐霞客謂之:“東西橫跨,若飛梁半天,較貴溪石橋,高與大俱倍之。”鞏下結寺,四周十八山峰各具形態(tài),有“十八羅漢拱如來”之說。該景區(qū)共分三部分:一是以鯉魚湖為中心的水上游樂區(qū);二是以石鞏寺為中心的佛教景區(qū);三是以太極巖為中心的自然風景區(qū)。此外,還有鐘鼓齊鳴、鐵牛推磨、雙蛙出土、金鐘…[詳細]
紗帽山巖畫
  紗帽山巖畫位于響水鎮(zhèn)棉江村左江北岸,時代為戰(zhàn)國-東漢。紗帽山巖畫為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新城巖洞
  新城巖洞,位于距寶蓋鎮(zhèn)西北約3公里的新城村。洞口開闊,入內約200米后地勢變得狹小,僅容一人通過,再深入則別有洞天。巖洞位于半山腰,四周山林茂密,巖石陡峭,是開展登山、攀巖等戶外活動和旅游觀光的好去處![詳細]
水巖山巖畫
  水巖山巖畫位于上金鄉(xiāng)兩岸村,時代為戰(zhàn)國-東漢。水巖山巖畫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洞宮巖畫
  洞宮巖畫位于政和縣楊源鄉(xiāng)西巖村,時代為青銅時代。洞宮巖畫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小北巖
  創(chuàng)自明朝(1368-1644)的小北巖,于1995年修葺并擴建一新。1991年獲批準開放。它以石刻繁多、山巖嶙峋、古樹遮天、龍泉甜美特色,而成為禮佛、游覽勝地。1993年10月潮陽縣政府立為文物保護單位。小北巖主體建筑大雄寶殿,坐北向南,連同兩廂客廳、食廳面積約500平方米。它創(chuàng)自明代(1368-1644),幾經殘塌,經光緒戊戍(1898)鄭業(yè)宏重建和陳道培、肖德武相繼修葺,廣植竹木,構筑亭榭、池塘、茂木成蔭,故素為名勝,受到政府保護。因地方多故,年久失修,故林宗禮居士,從庚午(1990)至乙丑(1995),得蒙各善信解囊,逐步修葺、擴建,現全寺有大雄寶殿、兩廂、玄帝廟、地藏0、放生池等修建或…[詳細]
道姑巖
  道姑巖位于古竹鎮(zhèn)孔布村正南,距古竹圩4公里。相傳宋末孔布上圍有位鄒姓女子,年方十七,因抗拒家長迫婚而出走。數天后,一放牧老人發(fā)現美貌女子,從巖側水井挑水往巖洞走去,覺得奇怪,便尾隨而去。至巖洞不見女子,只見一女尸,經辯認正是那位出走的少女。群眾認為此女已得道成仙,便募捐在巖下建筑廟宇,并塑一女神像,供人觀賞。道姑巖由此得名。廟宇前有可容近百人的平臺。巖側有口噴泉井夏涼冬暖,清爽甘冽。登高遠眺,鄉(xiāng)村圍繞,風光旖旎![詳細]
龍巖
  在龍門縣城東南十五公里的平陵墟北面,有座奇特峻峭的石山,山上有五個巖洞:半山巖、白面巖、廟前巖、馬嘶巖和老巖。傳說遠古時候是群龍隱臥之處,后人便稱為龍巖。龍巖五洞,各具奇觀。半山巖因石景繽紛見秀;白面巖因二層直上稱奇;廟前巖有流泉為趣;馬嘶巖因淵深見險;老巖因狹長見幽。其中以半山巖最誘人。它座落在半山腰上,初始是個大石室。再進去有支洞、偏洞,洞寬處可容五、六百人。洞內有石鐘乳、石筍、石幔、石柱,模人狀物,有如掛壁的石蕉、石葡萄、石蓮花、石兔、石鳳凰、石出羊、石和尚,千姿百態(tài),栩栩如生![詳細]
巖泉
   巖泉自然保護區(qū)地處武夷山脈中段,位于江西省中部最東端的黎川縣國有巖泉林場境內,其東南部分別與福建省建寧、泰寧兩縣相連。1999年8月和2000年11月,該區(qū)申報省級自然保護區(qū)分別通過專家組考察論證和評審,2001年3月經省人民政府批準,正式建立巖泉省級自然保護區(qū),總面積為2460公頃! ”Wo區(qū)內森林覆蓋率達97.8%,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據專家考察報告資料表明:該區(qū)擁有高等植物2000余種,其中木本植物661種,國家級、省級保護樹種54種,且保存塊達3000標(其中胸徑1米的近千株)的香榧群落;鳥類、獸類和兩棲爬行動物186種,其中云豹、黑熊、獼猴、蘇門羚、大貓、山貓等28種為國家級、省級…[詳細]
巖骨花香漫游道
  連接一線天和大紅袍景區(qū)的慢游道武夷山自然保護區(qū),是地球同緯度地區(qū)保護最好、物種最豐富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擁有2527種植物物種,近5000種野生動物。武夷山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世界生物圈保護區(qū)、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武夷山崖墓群)、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國家水利風景區(qū)、國家生態(tài)旅游示范區(qū)、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qū)示范點。景點位置武夷山風景區(qū)…[詳細]
皇龍巖
  高嶂山皇龍巖,位于東源縣東北部,是目前河源市發(fā)現石灰?guī)r溶洞面積最大,自然景觀美麗,有很大開發(fā)價值的旅游景點![詳細]
倒石巖
  倒石巖也叫觀音山。位于花山湖尾部。珠源水就從這里注人花山湖。倒石巖如刀削、如斧劈,雄奇壯麗,險峻絕倫。兩個名稱均來自于民間傳說,一是相傳很古的時候,馬雄山滄海變桑田之時,一條紋龍從珠源順流而下,一路興風作浪,百姓身受其苦,當蚊龍來到這山峰之下,正要進人花山湖時,山神終于推倒了半個山峰,壓住了這作惡多端的故龍。因此叫倒石巖,又說是觀音菩薩某一年的某一天,從南海來花山湖巡游,當她來到這座石巖峰巔,正想作一小想,忽見這山裂有縫。為避免日后山塌傷了過往行人。觀音順手推倒了半個山。當地百姓為感其善思,便把這山起名叫觀音山。從遠處看,這千例壁立的山峰還真像觀音手捧玉瓶亭亭玉立的樣子,而倒下的石塊又恰似觀音…[詳細]
燕子巖風景區(qū)
  燕子巖風景區(qū)位于上護鎮(zhèn)中部,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名勝文化風景區(qū)。景區(qū)內景點有百米穿石洞,又稱天然十三洞;神秘的圣地情人洞、談婚享、鴛鴦閨、仙人踏石;連串稀奇神的仙泉、豬頭石,彭祖棺;文物保護景點觀音寺,山上燕子巖縱立其間,奇跡聚集,巖潤相依,巖里古藤繚繞,郁郁蔥蔥,依巖而生,觀音寺建在燕子巖上、寺內天然而成,精妙奇絕。寺東邊仙人騎鶴,西邊佛祖袈裟、南邊仙人造塔,北邊十三石示瀑布,中間天然溫泉貴妃池,站在寺前可俯視整個上護盆地全景,巖頂遠眺陸豐、海聿、五華、紫金四縣交界處,美麗迷人栩栩如生的景色盡收眼底。該景區(qū)于1992年開發(fā)利用,占用山地5000多畝,1997年,鎮(zhèn)政府《關于扶持開發(fā)燕子巖觀音寺的…[詳細]
名人摩巖石
  景點位置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區(qū)境內…[詳細]
曾鞏讀書巖
  曾鞏讀書巖(含讀書巖、墨池題刻、曾文定公祠、曾文定公牌坊、思賢堂、仰風亭、長廊、石榻、摩崖石刻)位于南豐縣琴城南門,盱水河畔的半山腰。曾鞏,江西南豐人,幼年攻讀于“讀書巖”,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詩人和散文家。讀書巖深丈許,高八尺,寬丈余,天然石室,內有石桌、石凳和小洞,巖前有一塊石臺,寬闊平坦,石臺之上建有亭閣。石柱陶瓦、油漆彩繪、檐牙高矗,民族色彩濃厚。石壁上鐫刻著南宋理學家朱熹手書的“書巖”二字。池邊石碑上刻著朱熹“墨池”手跡。讀書巖前景色秀麗、狀觀,樹掩亭臺,紅綠相間,盱水西來,倒影如畫,美不勝收。1983年值曾鞏逝世900周年,在讀書巖旁興建曾鞏紀念館,館內展示了曾鞏生平及主要成就,展品…[詳細]
陽朔蓮花巖
  在陽朔縣興坪鎮(zhèn)東北6千米的白山底村東側。巖體如瓶,內寬外窄,巖口狹小,已開發(fā)供游覽部分長481米,巖內乳石遍布,形態(tài)萬千,已命名景點百余處。巖內景觀蓮塘奇觀,水面飄浮著大大小小108塊如荷葉的云盆,盆中滿盛天然穴珠,又稱溶洞珍珠,大小、形狀、顏色與蓮實同。仙蓮倒掛,進口處簇簇乳石,如片片蓮瓣,橡一朵碩大的蓮花,高懸洞頂,華麗奪目?胺Q世界頂級奇觀。雙龍出洞,進巖100余米,兩旁巖壁,各有一石槽,婉蜒曲折,直至洞底,像兩條蛟龍,向洞外飛行。深潭巨蟒蓮塘左有潭,深不可測,與巖外小河暗通,經年不涸。潭畔有石痕,其中一道深陷如蟒,遍結小石,如鱗,盤曲潭邊。蓮花巖的由來在60年代前該巖還鮮為人知,巖洞口…[詳細]
錦繡黃巖
  介 紹 : 錦繡黃巖景區(qū)位于“中國蜜橘之鄉(xiāng)”臺州市黃巖區(qū)江口鎮(zhèn)下郎村,原來這里叫做“朱砂堆”。相傳孫悟空大鬧天空,打翻了太上老君的煉丹爐,一粒朱砂下落凡塵,變成了一塊巨大的石頭。老君差童子來取,卻因朱砂有靈氣,被正在此-的鯉魚精和小黃龍占據著不放,老君親自來取,被南海觀音勸阻,觀音仙水輕點,紅石化作青山,成為當地百姓的衣食之源。因是朱砂所變,后人就稱之為“朱砂堆”。 交 通 : 黃巖乘206路前往。自駕車: 1、上海、南京、杭州方向: 滬杭甬高速轉上三高速公路,再轉甬臺溫高速在臺州出口下高速,黃巖市區(qū)向東2公里即到! 2、溫州、臺州、寧波方向: 甬臺溫高速在臺州出口下高速,黃巖市區(qū)向東2公…[詳細]
大若巖
  大若巖景區(qū)位于小楠溪中游,總面積85平方公里。景區(qū)特色:以飛瀑、奇峰、幽洞、秀水和神話傳說見長。景區(qū)內瀑布眾多,又千姿百態(tài);奇峰怪石,妙趣橫生。陶公洞被道家譽為“天下第十二福地”,洞穴幽深,口大內曠,南朝“山中宰相”陶弘景曾隱居此洞撰《真誥》一書;百丈瀑以宏大氣勢和落差高取勝;藤溪瀑潭天造地設,以美妙精巧著稱,九漈瀑以漈多并富于節(jié)奏獨秀一方;崖下庫因藏而不露,“聞其聲不見其形”,而使之引人入勝;十二峰則峰峰相擠,崢嶸挺拔,更為其他峰巒景觀所不及。主要景點有:陶公洞、九漈石門臺、百丈瀑、崖下庫、十二峰、藤溪瀑布群、埭頭古村、高徐村、醉溪、中心坑、小若巖群、芙蓉三崖、鳳凰寨、小楠溪及沿岸灘林等。醉…[詳細]
泰姆格里考古景觀巖刻
  泰姆格里考古景觀巖刻置身于泰姆格里大峽谷,于200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目錄。在遼闊的群山環(huán)抱中,泰姆格里大峽谷位于遼闊而干旱的楚河-伊犁河之間的山脈中,有5000多個稀世的古代巖雕,時間跨度從公元前1000年直至20世紀初。這些作品大多數散布在遠古人類居住的建筑和墳墓的遺址上,反映了當地人耕種、社會組織和宗教儀式等情況;另外,在泰姆格里大峽谷中,還擁有大面積的古代墓群,一些矮墻和地基遺址上刻有的繁復雕版畫被證明是遠古祭壇的遺跡,用于擺放祭品和紀念犧牲的英雄。在巖刻中,最少得到描繪的是人,而最多刻畫的是動物;學者們開始認識到巖石上的圖畫,作為人類早期的視覺表達,是最重要的人類文字發(fā)明以前的記錄…[詳細]
塔努姆的巖刻畫
  位于布胡斯北部青銅時代的塔努姆巖畫可以追溯至公元前1800年,當時的巖畫所在地的居民主要以農業(yè)和漁業(yè)為主,這些彩色巖畫所描繪的內容包括人類和動物、武器、船只以及其它物品,生動的刻畫了當時生活的一些場景。這些色彩艷麗、內容豐富的巖畫充分的展示了它獨一無二的藝術成就和文化與年代的統(tǒng)一,為現代的人類研究提供了當時生活中許多方面的罕見證據。八千年的人類歷史在塔努姆巖畫中都得到了描述,塔努姆地區(qū)覆蓋了瑞典西南部50平方公里的范圍,塔努姆巖畫是我們人類文化遺產中的無價之寶,在1994年被列-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名錄》。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塔努姆巖畫的所在國,瑞典有責任為將來保存好這些巖畫。由于環(huán)境污染,…[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