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山西省 > 晉中市 > 平遙縣旅游

平遙縣衙博物館

[移動版] [查看地圖]
平遙縣衙博物館
平遙縣衙博物館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

平遙縣衙座落于古城中心,始建于北魏,定型于元明清,保存下來最早的建筑在元至正六年(1346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整座衙署坐北朝南,呈軸對稱布局,南北軸線長二百余米,東西寬一百余米,占地26000余平方米?h衙遵循封建禮制,左文右武,前朝后寢,中軸線上有六進院落,由外至內(nèi)依次為:大門、大堂、宅門、二堂、內(nèi)宅和大仙樓,大堂又叫“親民堂”,內(nèi)宅又叫“勤慎堂”;東側線上由北至南有花廳、常平倉、贊侯廟、土地祠,常平倉又叫錢糧廳;西側線由南至北有:牢獄、公廨房(遺址)、十王廟、洪善驛、督捕廳,(其中十王廟、洪善驛、馬王廟正在復修,尚未對外開放)整個建筑群主從有序,錯落有致,結構合理,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無論從建筑布局,還是職能設置,都堪稱皇宮縮影,2004年5月19日,第十一世班禪蒞臨縣衙考察時欣然提詞:平遙縣衙古衙之最。

要進衙署,需先通過衙署大門,門是登堂入室的必經(jīng)之所,古往今來,幾乎所有的建筑都少不了門,城有城門,宮有宮門,家有家門,廟有廟門,縣衙作為一級行政機構,在封建社會實際上同時也是司法機構,如此重權在握之地,門是必不可少的,縣衙又叫衙門,可見“門”對縣衙的重要性,正因為它如此重要,所以衙門難進,俗話說“自古衙門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由此可見,要進衙門,得有經(jīng)濟做保障。

衙門東側置一大鼓,為“登聞鼓”,俗稱“-大鼓”,是供百姓申訴冤屈的,知縣聽到鼓聲立即傳喚擊鼓人,上堂受理,如案情重大,知縣立即升堂審問,若事情細微,即行刑訊,以肅法堂,可見,當時擊鼓鳴冤也是要擔風險的。那么請看大門外的對聯(lián):

莫尋仇莫負氣莫聽教唆到此地費心費力費錢就勝人終累己

要酌理要揆情要度時世做這官不勤不清不慎易造孽難欺天

這副對聯(lián)告訴百姓要體諒知縣的為官不易,無事莫登三寶殿,也警告百姓進這門要慎之又慎,一個不留神,賠了夫人又折兵,吃虧的是自己,所以,衙門還是少進為妙。

在衙門對面有一道磚砌照壁,是根據(jù)漢族道教習俗修建的,主要用于避邪。照壁北面繪一巨形怪獸----“”,形似麒麟,四體生火,周圍是寶,但它生性貪婪,不知滿足,大張血口,欲吞日月,吞日不成,葬身懸崖大海之中。這畫是告誡知縣當引以為誡,不要貪贓枉法。

穿過大門,就進入縣衙的第一進院落,可看到東西各有窯洞六間,取六六大順之意,這就是賦役房,為明萬歷年間的建筑,是收取賦稅錢糧的場所。

眼前這道門是縣衙的第二道門------儀門,顧名思義,即“禮儀之門”。儀門通常是關閉不開的,只有在知縣上任、迎接貴賓、舉行重大慶典活動的時候才會打開。在中國,封建禮制講究東尊西卑,故兩側角門,東角門稱“人門”,供知縣平常出入,西角門稱“鬼門”,通常也是關閉不開的,只有在提審人犯,押解死囚赴刑才打開。

進入儀門,到了縣衙的第二進院落“六部房”,中央稱“六部”,地方稱“六房”,六房對稱設置,清一色的青磚灰瓦,六檁硬山前廊式!袄簟薄皯簟薄岸Y”居東,“兵”“刑”“工”居西。吏房主管全縣吏員的升遷調(diào)補,下委任狀,職能相當于現(xiàn)在的“人事局”;戶房主管全縣征糧納稅,賑災放糧等,相當于現(xiàn)在的“糧食局”;禮房管儒學、教育、慶典、祭祀等,相當于現(xiàn)在的“教育局”;兵房管全縣征集兵丁馬匹,訓練兵卒,相當于現(xiàn)在的“武裝部”;刑房主管全縣的民刑事案件,包括了現(xiàn)在的“公、檢、法”三個單位的職能;工房管全縣蠶桑、興修水利等,相當于現(xiàn)在的“建設局”。古代縣衙編制只有一百二十五個人,管理了全縣所有事務,機構是非常精簡的。

古陶鎮(zhèn):古陶鎮(zhèn)地處世界文化遺產(chǎn)——平遙古城所在地,是平遙縣委政府所在地,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毗鄰大運路,南同蒲鐵路、祁臨高速公路、大西高鐵穿境而過,交通便利,是全縣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中心。古陶鎮(zhèn)政府坐落于西關街158號,轄區(qū)有東城、西城、南城、北城、城南堡、干坑、十九街、新南堡、閆壁村9個行政村,戶籍戶數(shù)26107戶,戶籍人口70082人,耕地面積8807.43畝,轄…… 古陶鎮(zhèn)詳細信息++


>>三味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