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山東省 > 日照市 > 五蓮縣旅游

日照五蓮山旅游風景區(qū)

[移動版] [查看地圖]
日照五蓮山旅游風景區(qū)
日照五蓮山旅游風景區(qū)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

五蓮山風景名勝區(qū),位于魯東南沿海城市日照五蓮縣東南,東鄰避暑勝地青島130公里,南距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日照25公里,北距中國風箏城濰坊110公里,西與亞洲銀杏王浮來山風景區(qū)相毗臨,五蓮境內有204、206國道縱貫東西,交通便捷。五蓮山風景名勝區(qū)屬溫帶半濕潤海洋性氣候,平均氣溫12.6攝氏度,冬暖夏涼,氣候宜人,雨量充沛。境內氣候溫和,特產(chǎn)豐富,山清水秀,河川縱橫,素有臺灣花蓮,“山東五蓮”之美譽。

五蓮山風景名勝區(qū),由五蓮山、九仙山兩景區(qū)組成,主峰海拔515.7米。景區(qū)內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眾多,以奇、秀、險、怪、幽、曠、奧七大特色著稱。

五蓮山風景區(qū)是齊魯大地最大的野生藥庫,山東省野生杜鵑花基地,省級風景名勝區(qū)、省級森林公園,佛教活動中心。被譽為“江北雙絕”的萬畝野生杜鵑花園、龍?zhí)洞髰{谷和有“通天之舉”的皇家寺院——護國萬壽光明寺更是享譽大江南北。通過幾十年的開發(fā)與建設,五蓮山旅游風景區(qū)已經(jīng)成為魯東南最大的生態(tài)風景區(qū)。五蓮山風景名勝區(qū)最佳游覽時間為春夏秋三季,春夏之交萬畝野生杜鵑花盛開,漫山遍野,令人陶醉。秋霜季節(jié),滿山紅葉層林盡染,與山光石景相輝映,蔚為壯觀。

五蓮山還是“日照暴-動”的發(fā)生地。1932年10月13日,中共日照縣委領導農民舉行著名的“日照暴-動”,起義由南北兩路同時進行,并成立了紅軍魯南游擊縱隊,與韓復榘部的運其昌旅展開戰(zhàn)斗,17日,北路軍向五蓮山進發(fā),占領光明寺與敵對峙。21日轉移至九仙山主峰與敵周旋,25日撤至寨山,終因敵強我弱而疏散部隊,轉為地下隱藏斗爭。起義雖然失敗,但是革命人民的光榮傳統(tǒng)卻在這個地區(qū)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

九仙山為五蓮山風景名勝區(qū)的一部分,與五蓮山隔壑相峙,素以“奇如黃山,秀如泰山,險如華山”而著稱。九仙山奇峰異石與洞窟泉瀑之多,與五蓮山并稱雙絕。以其突兀的山峰,蒼翠的植被,古老的文化,形成以游覽觀光為主體的產(chǎn)品類型。從曲徑通幽的山間秀色到晴空響雪的懸泉飛瀑,從韻脈神秘的自然景觀到古老豐富的歷史文化,無不受到眾多游客的喜愛,成為游覽的佳處。九仙山的美可以歸納為奇、秀、險、怪、幽、曠、奧七大特色,最大的特點是“地中山、地中潭、地中瀑”,華北罕見,令人叫絕。還有被譽為“江北一絕”、漫山遍野的杜鵑花,春夏之交,競相開放,令人陶醉。霜秋之季,滿山紅葉與山光石景相輝映,蔚為壯觀。

地址:日照市五蓮縣文化路東首19號

營業(yè)時間:7:30—21:30

游覽時間:大約6小時

價格:78元/人

6周歲(不含6周歲)-18周歲(含18周歲)未成年人、全日制大學本科及以下學歷學生半票;

6周歲及以下或身高1.4米及以下的兒童,以及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現(xiàn)役軍人、殘疾人(持有效證件)免票

門票優(yōu)惠政策:對6周歲(不含6周歲)至18周歲(含18周歲)未成年人、全日制大學本科及以下學歷學生實行半票;對6周歲(含6周歲)以下或身高1.4米(含1.4米)以下的兒童、60周歲(含60周歲)以上老年人、現(xiàn)役軍人、殘疾人實行免票。上述優(yōu)惠對象購票時應持有效證件。

特色景觀:萬畝野生杜鵑花

游覽線路:★五蓮山特色線路:皇家佛院光明寺、望海樓、五蓮大佛、水簾煙雨

★九仙山特色線路:萬畝杜鵑花園--龍?zhí)洞髰{谷--靴石--孫臏書院--老母閣

講解員價格:導游員,講解費:30元/3人以上;3人以下20元

配套服務設施:

景區(qū)內有8處工藝品店,備有土特產(chǎn)品及旅游紀念品,供游客選購,1處飯店,為游客提供食宿。

游客服務中心:游客服務中心位于景區(qū)內部,提供游客咨詢,投訴

公交車:

五蓮縣內乘坐五蓮縣-叩官鎮(zhèn)的公共汽車五蓮山下車即到。五蓮縣內乘坐五蓮縣-松柏鄉(xiāng)的公共汽車在松柏鄉(xiāng)下車,轉乘坐出租車即到九仙山。

自駕車指南:

(1)日東高速--西湖口下--向東行駛至日照市區(qū)--大學城--潮河路--五蓮山,下高速后大約需要30分鐘車程;繼續(xù)向西行駛約10公里即可到達九仙山;

(2)同三高速--泊里口下--沿334省道向西北方向行駛可到五蓮山,下高速后大約需要30分鐘車程;繼續(xù)向西行駛約10公里即可到達九仙山。

停車場信息:

五蓮山停車場可停2000余輛車,九仙山停車場可停2000余輛車


>>水洞溝文化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