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遠東生圍景區(qū)位于江西省安遠縣城南20千米處,由東生圍、磐安圍、尉廷圍、米升圍及尊三圍遺址等景點組成。
東生圍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東生圍竣工。安遠東生圍景區(qū)建筑總面積14.4萬平方米,用地面積1237畝。其中游客服務中心建筑面積2240平方米;休閑廣場占地面積2.7萬平方米,包括可容納15輛大巴、246輛小車的停車區(qū);商業(yè)街建筑面積1355平方米;米升圍系列工程占地約17畝。東生圍俗稱老圍,位于安遠縣城南20公里的鎮(zhèn)崗鄉(xiāng)老圍村,東徑115°19′18〃,北緯25°00′12〃。此圍建在寬闊的田段中間,東靠近鎮(zhèn)樟公路,南距鎮(zhèn)崗圩0.5公里,西臨安定公路和鎮(zhèn)江河。是一個交通方便,通往國家森林公園三百山的必經之地。東生圍是一座集防御、防火、防水、防盜于一體的人居客家方圍。東生圍建于清道光年二十二年(1842年),落成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歷時8年,耗資巨大,為陳氏朗庭所建。此圍座東朝西,初建時為五扇大門三層樓房。同治五年(1866年)在圍的東、南、北三面各擴建一幢,和西面圍屋連成一體,形成-。大門增至七扇,正面圍屋由三層樓房改建為四層樓房。隨后又在圍正面西門坪照墻外增建牛、豬、灰、廁所等附屬設施,并增設外大門。圍子和附屬設施及外大門總共占地面積10391.6平方米,其中圍子長94.4米,寬73米,占地面積6891.2平方米;門坪長62.7米,寬31米,占地面積1943.7平方米。圍內居住的村民,均系陳朗庭的后裔,共有五個村民小組,77戶、325人。圍略呈方形,四角均建一高出圍屋一層的炮樓(文革期間西北角炮樓被拆除),2006年縣政府撥款20萬元,已按原貌修復。炮樓高13米。圍屋高9.3米,墻體厚1.3米,為四層樓房,一、二層用河石砌成,桐油石灰灌縫,堅硬如鐵。三、四層(含炮樓第五層)外壁外鑲火磚,內為砌土磚,俗稱“金包銀”,一、二層窗子長50厘米、寬15厘米的青崗石窗,三、四層鑲圓形菱花口磚雕花窗。三樓間間相通,俗稱走馬樓,便于守衛(wèi)人員來往活動,觀察外界動靜,外壁除正面外三面不出檐,以火磚封檐俗稱“風火檐”,利于防火。圍外連接墻體設深1米、寬3米護圍溝。整座圍屋建成防盜、防火、防水以一體的易守難攻的“土圍子”。設正面圍門7扇,為長2.7米、寬0.4米、厚0.17米青崗條石門框,木門頁外壁釘鐵板,以粗大的鐵環(huán)栓住頂門杠。正中大門門額上鑲嵌磚雕“東生圍”三楷字,左右兩側大門門額分別鑲嵌“敦行”、“承家”兩楷書磚雕。正中大門直通三幢大廳,門樓倒板繪人物畫五幅,門內坪有水井二口(1958年填去)。大廳正門門額書“清輝朗潤”四楷字,兩側照壁圓門和兩旁客廳左右門額上分別鑲嵌陰刻“樹基”、“敦本”、“禮耕”、“義種”的楷書磚雕。三幢大廳均為抬梁式和穿插式相結合的屋架,每根大梁下的梁托和雀替均有鏤雕精細的龍風、花鳥、花卉等圖案,外表抹金,古色古香。兩側廂房窗子上,鑲雕刻精湛的木雕花板、中廳茶堂屏風上鑲鏤雕人物故事花板,其中有“三顧茅廬”、“八仙過!钡葰v史故事人物活動場面和珍禽異獸浮雕花板。栩栩如生,形態(tài)逼真,藝術精湛。大廳內二個天井瓦檐和廳門外瓦檐以及照壁瓦檐鑲嵌折技菊花紋、如意紋、卷草紋圓形或梯形瓦當和蝙蝠形、牛舌形滴水板瓦。兩個天井底及四周均用整塊的長條青崗石鋪設。三幢大廳內高懸貼金木匾七塊,文革期間遭毀,現(xiàn)幸存“金母長生”匾一塊。上幢大廳神龕放置一翹頭、牛腿浮雕花板木香幾桌,天井邊兩側保壁柱下有八棱形紫紅石柱礎,柱礎浮雕“鹿、象”圖案以團花相間。圍內中間為二層樓房的矮圍,是以三幢大廳為中軸線,環(huán)繞中軸建成對稱式的三個果合心院,都以暗巷相通,為廚房及閑雜活動地。圍內共有199間房屋(不含大廳和巷),有九個天井,十八個廳堂,俗稱“九井十八廳”由七扇大門進入,七條街道由鵝卵石鋪設在圍內環(huán)繞相通,深入其中,四通八達。圍屋正面門坪照墻外增建三幢矮屋,為廁所、牛、豬欄等附屬設施,共有50余間,現(xiàn)均已倒塌,占地面積1764.7平方米。門坪北邊,建外大門,為四柱三間三樓牌坊式門樓,門額上橫書“光景常新”四楷字,門柱上掛一卷竹式對聯(lián),上聯(lián)為“光照清淑景”下聯(lián)為“常澆物華新”(早毀)。門樓倒板上繪彩色人物畫五幅,梁托為鏤雕龍鳳圖案,大門外兩側豎長條形石功名柱一對,柱頭上雕有左獅、右象(文革期間遭毀)大門外右側7米處有水井一口,泉水清涼可口,供全圍人飲用。井旁設置洗衣石盆二個。東生圍建筑規(guī)模巨大,宏偉壯觀,堅固結實,布局科學合理,設計美觀大方,是贛南客家人聰明才智的結晶。為了充分展示客家風情,弘揚客家文化,把東生圍作為展示我縣客家文化的一個窗口和平臺,讓世人領略客家文化的精神和圍屋建筑的特色風貌及壯觀的歷史文化遺產。2007年縣政府又撥出專款30多萬元,對東生圍進行整理和搶救性維修。老圍村:老圍村…… 老圍村詳細信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