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如龍脊,莽莽蒼蒼,蜿蜒盤旋,兩旁萬丈深壑,勢陡如削。相傳韓愈游山后到此,因害怕無法下山而痛哭,投書下山與家人訣別,留下了“韓退之投書處”的軼事。介
紹 登上華山北峰,再向南折,經(jīng)擦耳崖,過上天梯,便有一長嶺呈現(xiàn)眼前。它莽莽蒼蒼,筆直插天,好像蒼龍騰空,所以被稱為“蒼龍嶺”。此嶺上的臺階只有2尺多寬,兩旁萬丈深壑,勢陡如刀削斧劈。嶺脊上下高差約500米,坡度在45度以上。在這里遙望青松白云,耳聽風(fēng)聲大作,令人心驚目眩。游人到此,莫不驚嘆。
蒼龍嶺原來雖有修鑿,但仍很危險。解放后,將原嶺龍脊鑿平加設(shè)欄桿,1985年又下鑿尺許,才將嶺道拓寬。1997年為解決因游人多而發(fā)生堵塞現(xiàn)象,華山管理局又在蒼龍嶺東邊加修了一條復(fù)道,旅游旺季時兩條路一上一下,確保安全。
若是夜晚登山,遙望蒼龍嶺,只見到遠遠無數(shù)燈點排成筆直一線,斜向天際,慢慢向上移動,是游人打著手電或頭燈在嶺上攀登,看去宛如登天!绊n退之投書處”的故事——
唐代以前,此路僅鑿有石窩,也沒有護欄,登嶺須為爬行,到了上段更需兩腿騎跨在嶺脊之上,以身伏嶺,以手搦嶺,慢慢向上潛行,如騎龍背。下嶺要退行,山勢道路萬分險惡。至今嶺上“龍口”處的平臺上還留有“韓退之投書處”的遺跡。這是當(dāng)年唐朝大文學(xué)家韓愈登華山時留下的故事。韓愈被貶出京城,東行赴任途中登上了險峻的華山。游玩之后下山到蒼龍嶺處,只見兩旁深谷萬丈,云霧彌漫,山風(fēng)呼嘯,長長的山脊時隱時現(xiàn),像一條青龍在空中舞動。他因害怕無法下山而痛哭,于是將身上所有攜帶的物品都拋于嶺下,并寫了書信投下山與家人訣別。當(dāng)時的華陰縣令聽說此事后,親自同人去接,韓愈才得以下山。
李肇在《國史補》中詳細記載了韓愈面對蒼龍嶺時的怯弱。山西趙文備在他百歲那年登上華山,由至蒼龍嶺,觀看了韓愈投書處,卻放聲大笑。遂在“韓退之投書處”旁又題刻“蒼龍嶺韓退之大哭辭家趙文備百歲笑韓處”。明代王履、袁宏道也作詩記述了韓愈投書的軼事。清代李柏登山至此,又在此刻道:“華之險,嶺為要。韓老哭,趙老笑,一哭一笑傳二妙。李柏不哭亦不笑,獨立嶺上但長嘯!
不過也有不少文人持不同態(tài)度,對韓愈投書痛哭的做法提出質(zhì)疑。有人認(rèn)為韓愈面對皇帝都可毫無懼色,慷慨而談,膽氣實為過人,必不至于不敢下山。也有人說自己居于華山下,登山猶如家常便飯,推斷韓愈下山不會如此艱難。還有人提出傳言有誤,韓愈雖然痛哭,卻不是因為害怕山勢險惡,而是因為山水景象極致,非文筆所能描述,只有痛哭來抒發(fā)對如此勝景的感慨。千年前的事實-已難于考證,但正是因為蒼龍嶺的險峻,才有這樣的的種種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