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山干飯盆位于白山市江源區(qū)境內,地處長白山南麓,距長白山160公里。景區(qū)內有棒槌峰、九曲峽、寒奧地質園、楓葉嶺、石門溝、長白山怪石陣六大景點。巧奪天工,各具特色。有人說:來長白山不游干飯盆,實乃一大憾事。
長白山干飯盆素以神秘、險奇、怪異聞名于世。國內以及港澳臺等40余家新聞媒體相繼報道過。被譽為長白山的“百慕大”。
長白山干飯盆林木茂盛,原始生態(tài)保持完好,方圓百里沒有工業(yè)污染,交通便捷,空氣清新,鳥語花香,景色宜人,是休閑、度假、探險、科考,感受大自然,貼近大自然,放飛心情的理想去處。
在長白山區(qū),叫干飯盆的地方有四處。其中三處在撫松縣境內,而最著名的一處,就是位于東經126度50分與北緯42度相交處的江源縣大陽岔境內原始森林中。它是山中谷地,是環(huán)形的山圍起來的盆形山谷,谷中有谷,盆里套盆,峰回溝轉。另外像大西洋中的百慕大魔鬼三角一樣充滿了恐怖和神秘,人走進去,容易“麻達山”,一旦迷路,很有消失的危險,長白山人稱作被干飯盆“燜干飯”了。
江源縣大陽岔這處干飯盆,南北長15km,東西最寬7.5km。在方圓近百平方公里的范圍內,森林茂密,環(huán)形山嶺連綿起伏,峰峰相連,谷谷相似,用當地老百姓的話說,那叫“盆挨盆,盆盆相似;盆套盆,大小不一”。老百姓還說這里是“大盆套小盆,九九八十一盆”,形象地道出了這里舉世罕見的地質奇觀。這里還有一絕,是個千古未解之迷,那就是走進盆里,羅盤、指南針全部失靈,最容易讓進來的人迷路。
該處干飯盆景觀,分布非常集中和密集,但每處半徑差異極大。小的直徑在3~5m,而面積大的可達到半徑近10m,深達4m米以。一般間距在50m至100m,但密集處竟然直接相連,甚至一個盆的盆壁上鑲嵌著另一個盆。
“干飯盆”為何物?《辭!贰ⅰ掇o源》也查不到這個名詞。它是長白山原始森林中,山峰相似、溝谷類同峰回溝轉,極為相像的地形地貌構成的特殊地帶。一般人進入里面,很難走出來,過去采參人、狩獵者葬身“干飯盆”的不計其數,現在迷途“干飯盆”的現象也時有發(fā)生。
關于“干飯盆”的來歷,當地民間流傳這樣一個故事:
從前長白山下靠山屯有個小伙子叫金良,他每天帶著干糧進山挖參,有一回挖參遇見一個老頭餓昏了,金良就把自己的干糧送給老頭吃了。老頭吃完連個“謝”字也沒說,爬起來就走。第二天,金良又遇見老頭,還向他要吃的,金良二話沒說,把帶的飯給老頭吃了。連著幾天,天天如此,金良寧肯自己餓肚子,也要滿足老頭的要求。這一天,老頭送給金良一個盆,說:"這是只‘干飯盆’,只要添上一瓢水,就能做出干飯來!睆拇撕,金良不愁吃的了,但這事讓他嫂子知道了,非逼金良的大哥要干飯盆不。有一天,金良哥嫂悄悄溜進山,見金良正用干飯盆做飯,他嫂子沖上前,搶過干飯盆就往金良頭上扣,只聽一聲巨響,干飯盆四裂八崩飛向周圍,變成奇峰聳立的盆形山谷,半生不熟的米飯變成千百個大小一樣的巴山嘴子。金良嫂子被崩死了,金良哥慌忙往山下跑,跑了一天,萬萬沒想到,又跑到原來的地方,就這樣,左一圈、右一圈,連著三天,不知轉了多少圈,仍然在原地打轉轉,連累加餓,死掉了。金良被老頭兒——山神老把頭領出山,平安回了家。此后,人們就把這個地方叫干飯盆……
傳說畢竟是傳說,不足為憑。但在“干飯盆”里迷路,卻是人人盡知的事實。令人不解的是,迷路的方式大致相同,即不論怎樣往前走,不論走出多遠,最終還是會回到原來的地方,迷途者走過的路線,是圓形或橢圓形,所以,總也走不出去。
曾有迷失“干飯盆”者被救出來,事后回憶說,在里面判斷的方向,往往是完全相反的,為什么會這樣,說法不一。
“干飯盆”內山高林茂,地形相似,大概是人們易進難出的重要原因!案娠埮琛眱鹊木吧,最具原始森林風貌,觀賞價值極高,旅游者在當地向導的帶領下,參觀“干飯盆”是不會有危險的。
被稱做“干飯盆”的地方并非一處,僅撫松縣境內就有3處之多,均有極高的旅游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