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廣東省 > 茂名市 > 高州市旅游

潘仙祠

[移動版] [查看地圖]
潘仙祠
潘仙祠為文化旅游景點。

潘仙祠位于高州市區(qū)文明路冼太廟東側(cè),為紀(jì)念西晉時代嶺南道教先驅(qū)者潘茂名而建。潘茂名,潘州(今高州市)人,永嘉中入山,遇仙翁點化,授其長生不老之法。他按其仙翁指點,采藥煉丹,救苦救難,最后乘坐石船飛升而去。潘茂名飛升仙去后,當(dāng)?shù)厝罕妱?chuàng)建有10多座不同風(fēng)格的紀(jì)念建筑,以志紀(jì)念。其中較有代表性的有:東山的東山寺,潘坡的潘仙亭,筆架山的潘仙亭,城西的仙易亭,觀山的潘仙殿等。潘仙祠是潘茂名綜合型的紀(jì)念建筑,原為潘仙亭,始建于明代天啟元年(公元1621)。崇禎十年(公元1637),擴(kuò)其亭為潘仙祠。

潘仙祠原為單進(jìn)建筑。祠前面建有廣福廟。廣福廟前有潘茂名的石船丹灶遺跡。潘仙祠原與石船丹灶相隔,靈氣不通,而且祠路要從冼太廟左邊進(jìn)入,又為冼廟所壓。后來,為了開通氣脈,便將廣福廟遷走,原廣福廟址歸入潘仙祠,專祀潘仙,以翕聚一邑之靈秀。修建后的潘仙祠,共分三進(jìn),總進(jìn)深47米,面闊9.5米。正殿為雙層樓閣式建筑,中殿和前殿為抬梁式木構(gòu)架結(jié)構(gòu),右側(cè)廊廡與冼太廟相通。

潘仙祠前殿外的空曠地上,有潘茂名的石船丹灶遺跡。在丹灶上部蓋有一亭,稱“煉丹亭”。石船丹灶遺跡與潘仙祠連成一體,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建筑群體。

石船丹灶是潘仙祠中的重要景觀。

?吭谂似碌ぴ钆缘哪菞l石船,長八尺五寸,寬四尺。船兩端翹起,中間稍凹。由于常年?吭谝暗厣,以致石船全身都長滿翠綠色的苔蘚。毛茸茸的苔蘚,包裹著一條神秘的石船,形成一個特殊的奇特景觀,這個景觀稱作“石船蒼蘚”,是過去高州八景之一。

丹灶緊靠石船,它是潘茂名當(dāng)年采藥煉丹遺跡。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潘茂名回到高州,隱居于觀山。他每天從東山采到各類中草藥后,便在東山腳下建造了一個煉丹灶,將其煉成各類丹膏丸散。此丹灶由于長年累月地經(jīng)常使用,在地面上形成了一個隆起一尺多高的堅硬的燒結(jié)層。在燒結(jié)層中間,有一個大如盤口洞穴,這便是丹灶口。為了保護(hù)丹灶遺址,于其上方蓋上一亭,稱丹灶亭。傳說如果在丹灶口上塞滿雜物,經(jīng)一夜后,則會盡消如故。這是一個神秘的遺址,吸引了無數(shù)游人前來觀賞。因此,潘茂名的丹灶遺址也成為高州八景之一,稱為“潘坡丹灶”。

“石船蒼蘚”、“潘坡丹灶”與潘仙祠,形成一個不可分割的統(tǒng)一建筑群體,是文化旅游的著名景點之一。明代高州知府孔鏞曾為石船丹灶景點題詩曰:

共說丹砂可駐顏,仙翁何不久人間?

石船蘚合年年在,丹灶云封日日閑。

亭宇已成新歲月,乾坤猶自舊江山。

我來欲間長生訣,遼鶴何時海上還?

潘茂名(290年—371年),晉永嘉(307—313)末處士,今廣東高州人,世居根子浮山下,即今高州之潘村,治《易》明《詩》。一日入山,遇老人對弈,旁睨良久。老者曰:“孺子頗解此耶”?對曰:“入由蛇竇,出似雁行”。老者異之,勸令學(xué)道,授以長生夜視之術(shù)。從此,潘茂名便在這里“朝汲泉于此山,暮洗術(shù)于鑒水,采丹田之芝,煮白石之髓,嚼瑤筍之芽,餐碧奈之蕊,勤洗伐而脫…… 潘茂名詳細(xì)信息++


>>益壽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