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甘肅省 > 天水市 > 甘谷縣旅游

甘谷文廟

[移動版] [查看地圖]
甘谷文廟
甘谷文廟為甘肅省文物保護單位。

文廟位于縣城南街,始建于元代至元丁亥年,西域人魯克得禮任縣令,得議集資修建文廟,戊子年春動工,已丑年冬落成。明代弘治年間,知縣周書又遷到城北,明嘉靖末年,縣令王調元又遷到東街,萬歷辛卯,縣令封嘉誥又遷到渭北山麓,天啟丁卯年縣令趙守成又遷到城外面還建有名官祠、鄉(xiāng)賢祠、忠孝祠。此處有有戟門、泮池,欞星門、義路、禮門等附屬建筑。戟門是指宮門,文廟又是學宮,泮池則是學宮前的水池,狀為半朋形。所謂欞星(天田星)、宋代仁崇天圣六年,在效外筑臺祭天,置靈星門,后來移用到孔廟,意思是似尊天之禮尊孔。義路、禮門、是欞。據(jù)《孟子•萬》尖義、路也;禮、門也。維君能由是路出入是門也“指正義之路,禮儀之門。”

文廟祭孔為歷代縣內(nèi)祭祀最為隆重的場面。據(jù)鞏建豐撰《伏羌縣志》記載:“至圣先量孔子以二、八月上丁日祭。先期省牲,至日知縣行正獻禮教官分獻東西,哲典史分獻東庭、西庭,以首貢代之,惟崇圣祠是日子夜學官司行先祀之,禮成,然后同祭。文廟在民國初年被作為省立甘谷中學。里面的建筑后來被改建。90年代末在舊城改造中兩庭被拆,惟保留下來大成殿,在原址基礎加高。

文廟所在建筑中,現(xiàn)僅存大成殿。大成殿在文廟中心位置,重檐歇山頂,長29米,闊18米,殿正面5間,進深4間,采用蜀柱前后廊式構架。檐柱與金柱間施挑尖梁,穿插枋,作為兩排柱子的聯(lián)系,并在金柱間按檐步舉架施用承檐枋,將檐椽搭置在承椽坊上,構在第一層屋面,并在下層梢間金柱一縫施挑尖順梁,在挑尖順梁上,由山面正主檀心內(nèi)退一廊步架處載童柱支承上層屋檐,作為山面上層的檐柱。為增大承載力,并在順梁下設隨梁。外觀出檐較淺,斗拱比例較小,重檐采用假鉚,但未刻華頭子。候昂嘴、耍頭,鳳凰臺完全沿襲了元代作法。

兩層斗拱作法基本相同,上層柱頭組合為下鉚、假鉚。第二挑內(nèi)轉華拱上,承上承平期枋。假鉚下皮曲線皆延華拱,上承四椽能,之上施五架梁,承托老檐檀,五架梁上施平梁,平梁正中設脊瓜柱,柱腳設角背,柱上脊枋置黨組書記道拱,與麻葉頭形拱相交接襻間,脊檀兩端設較細叉手,明以前叉手較粗。大成殿屋面由綠黃兩色琉璃瓦履蓋,獸吻散佚。山面陡峭,角角輕盈起翹,玲瓏精巧,氣度非凡,既有廡黃建筑雄渾的氣勢,又有攢尖頂建筑俏麗的風格。它是廡殿或四角攢建筑與懸山建筑的有機結合。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魯國昌平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是對中國歷史文化影響最大的人物之一,在全世界,特別是在東南亞各國也有很大影響,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的先祖是殷末紂王之庶兄微子啟,啟奉商祀,封于宋。六世祖孔父嘉,始以孔為姓。五世祖木金父避難奔魯,后乃定居魯國陬…… 孔子詳細信息++

延伸閱讀:

·甘肅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覺皇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