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吉林省 > 松原市 > 長嶺縣旅游

南城子石刻群

[移動版] [查看地圖]
南城子石刻群
南城子石刻群為文化旅游景點。

位于長嶺縣前進鄉(xiāng)政府所在地福慶長屯南5公里,在東尹家屯西南1公里處,坐落在一條東南-西北走向、長約800米的大漫崗南坡。南100米是一片低洼的沼澤地,東南300米是八寶湖,東北200米處是一條南北向深5米左右的水溝,東500米是城東屯。

遺址概況古城呈梯形,方位南偏東50度,四周城墻均為黃土夯筑,夯層厚為10-13厘米。東墻長269米,高1-2.5米;南墻長330米,高1-2米;西墻長253米,高1-1.5米;北墻長315米,高2-3米;城墻周長1167米,城墻的底寬為10-15米,頂寬為0.8-2米。在城墻址的東、北、南三面分別有一座寬11米的城門。除北門可見甕城跡象外,其余二門由于破壞嚴重,已無法看出是否存在甕城。北墻有三個馬面,門洞兩個,間距60米,在城的西北角和東南角各有一個角樓,城四周沒有看到護城河的遺跡。

城墻大部分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僅北墻保存較好,但墻的底部也有多處被挖掘,城門東13米處的城墻有一個因修鄉(xiāng)路而挖掘開的15米寬的缺口。西北角附近,有一個9米長的缺口。西墻上栽有兩排楊樹。西墻的南半部由于處于城內(nèi)外居民的住房之間,所以破壞較嚴重,南端被挖開了一個近25米長缺口。東墻的南半部被破壞較為嚴重,已殘缺不全。南墻也因建房被破壞。只有城門和少部分城墻保留下來。

城址內(nèi)南半部已住滿居民,北半部墾為耕地。城內(nèi)地勢東北部平坦,西北部起伏不平,遍布有陶片、瓷片、灰磚、布紋瓦殘塊,應為當年的建筑物遺存。在城的東南角發(fā)現(xiàn)了大量灰磚、鴟吻、布紋瓦等建筑構件的殘部,當年這里應有高大的建筑物。

文物信息采集的遺物有刻畫紋陶片、附加堆紋陶片、陶器大卷口沿、布紋筒瓦、鴟吻、瓦當殘塊、陶印記等。瓷片有黃白釉瓷片、碗足、遼白瓷碗足、綠釉瓷缽口沿等。

陶片火候較高,灰色細泥質(zhì)較多,也有少量的褐色、黃褐色細泥質(zhì)陶。紋飾以附加堆紋為主,有細小的附加堆紋和較粗糙的繩花狀附加堆紋,均為輪制。

采集的器物中,有意見黃褐色陶印記,呈矮鬲足狀,端部平整,成一直徑2厘米的圓圈中帶十字的印記。

瓷片多為黃白釉遼白瓷和綠釉瓷較為少見。其中有一小塊遼白瓷碗底,內(nèi)有精巧的壓印花紋,體現(xiàn)了當時人們制瓷的技術和技巧。采集到的綠釉瓷缽口沿殘片,翠綠色,口沿寬0.6、厚0.5厘米。

此外,在古城還征集到灰色的泥質(zhì)陶罐一個、醬色釉粗瓷罐三個、黑釉雙耳粗瓷小壺一個、鐵鐮一把、銅人一個。據(jù)村民講,以前還出土過六耳鐵鍋、鐵鍬。刮大風季節(jié),還時常能拾到“開元通寶”和宋代銅錢。

從所見和采集到的器物看,此城應為遼代所筑,金代沿用。其西北750米處,有石刻群一處,二者應有密切關系。

據(jù)《遼史·地理志》載:“鳳州......在韓州北二百里,西北距上京幾百里,戶四千!睋(jù)《辭!酚涊d,遼“韓州治所所在柳河(今遼寧省昌圖縣北、八面城東南)!蹦铣亲庸懦悄暇喟嗣娉嵌倮,西北距遼上京(今內(nèi)蒙巴林左旗林東旗)九百里,此城應為遼代鳳州城。

歷史意義此城對于研究當時政治、軍事、文化、經(jīng)濟、歷史都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因此,要加強對此城的保護管理。

南城子村:南城子村…… 南城子村詳細信息++


>>腰井子自然保護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