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仙樓位于山東省泰安市境內(nèi)的泰山中麓紅門宮北,又名望仙樓。是跨道門樓式建筑,明萬歷年間(1620年)創(chuàng)建,保存了清代建筑風格。原供祀王母,后來祀奉碧霞元君。傳為泰山群仙聚會、議事講經(jīng)的地方。
萬仙樓門洞東側(cè)有隱真洞,為舊時道人-處。殿內(nèi)塑128位神仙,形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萬仙樓下層是石砌拱形門洞,高3.4米,寬2.9米,石額南刻“萬仙樓”,北刻“謝恩處”。整個下層東西寬17.4米,進深13.65米,高4.4米。門東砌為隱真洞,深1.76米,高1.95米,寬0.9米。萬仙樓上層建在下層頂臺偏北處,面闊3間13米,進深6.3米,通高11米,三柱七檁五架梁,重梁起架,黃琉璃瓦九脊歇山頂,前為重檐雙步廊式。檐下施影作斗拱,一斗二升交麻葉頭,枋檁額上遍飾墨線大點金彩繪。殿墻下部四周鑲滿明代朝山進香施財合山會題名碑63塊。下層東北角有石階與上層相通。
此樓門洞之上刻“謝恩處”三字,傳說舊時帝王登山,地方-護駕于此,帝令回府,群臣謝恩。另一種說法是香客朝山順利而歸,在此處叩謝碧霞元君保佑,故有引名,樓東側(cè)挺立古柏三株,人稱“三義柏”。萬仙樓明清多次重修,1954年翻修,1973年維修門窗,1980年彩繪。萬仙樓盤山道西側(cè)的石壁上有石刻,特殊之處是勸“風”、“月”二字之字心組成,意謂此處風月無邊,風景美不勝收。學者-煜曾撰有著名散文《蕭瑟秋風走萬仙》。
樓前有古柏3株,挺拔并列,蒼翠凌云,碣書“三義柏”。再前西崖題“勇登仙境”,下有洞,洞內(nèi)有石龜,俗稱龜洞。樓北是革命烈士紀念碑,1946年建。碑載新四軍一縱三旅轉(zhuǎn)戰(zhàn)南北的壯烈事跡。環(huán)刻解放泰城時犧牲的708名烈士英名。
紀念碑西側(cè)有峭石挺立,清人題“拜石”。附會宋代大書畫家米芾知無為軍時,拒不朝拜-麥知州,而是每早穿禮服拜古石玩器,并且口中念念有詞:“寧拜無知石,不拜面老鼠!苯Y(jié)果被貶官。后人題此以頌耿直清廉。又據(jù)《宋史文苑米芾傳》載:無為“州治有巨石,壯奇丑,芾見大喜曰:‘此足以當吾拜。’具衣冠拜之,呼之為兄!
萬仙樓與紀念碑之間的東溪內(nèi)為櫻桃園,又名桃花澗,清人曾頌:“櫻桃生澗底,石上多古苔。山下花已落,山頭花未開。”澗中石坪廣闊,斷崖跌宕,溪水潺潺而來,瀅洄湍急而去,或為瀑,或為潭,或潛流,匯為深廣碧池,名碧泉灣。今澗內(nèi)桃、櫻均無,唯楊、槐滿谷,柏林夾岸,石峽飛流,瀑水如簾。
紀念碑東側(cè)有斷崖,古刻遍布。唐大歷八年(773年)泰山著名女道張煉師題記及元代鎮(zhèn)壓紅巾軍的元將題名等依稀可辨。
景點位置
山東省泰安泰山紅門宮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