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承天寺,又稱月臺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區(qū)崇陽門外東南。在五代時,此地為節(jié)度使留以效的南園。后周顯德年間(954-960年)改建為佛寺,初名“南禪寺”。宋景德四年(1007年),賜名“承天寺”。宋嘉祐年間(1056-1063年)一度改稱“能仁寺”,政和七年(1117年)復名“承天寺”。宋時承天寺香火旺盛,殿堂宏偉,有榕徑午陰、偃松清風、塔無禽棲、瑤臺明月、卷簾朝日、推蓬晚雨、方池梅影、嘯庵竹聲、鸚山暮云、石如鸚鵡十景。
寺的中軸線全長300米,依次分布著天王殿、彌勒殿、大雄寶殿、法堂、文殊殿,東側重建有禪堂、祖堂、龍王殿和僧舍等。承天寺的山門面西,高懸“月臺”兩匾額,為硬山頂三開間建筑,傳說歷史上“月臺”二字時豎時橫,有“月臺倒影”之奇。寺內植有五株老榕樹,七座石塔分立于榕樹之間。這里高大的榕樹從不越出墻外,有“榕不過墻”之奇觀。天王殿中供奉四大天王像。殿前有一座青石砌成的石經(jīng)幢,幢頂有一小石獅,傳說嘴巴能吐青煙,稱“獅子吐煙”。石階上嵌著一塊長石條,一枝淡紅色的梅花映現(xiàn)石上,傳說有暗香浮動,稱“梅石生香”。彌勒殿前有宋朝石塔和石經(jīng)幢。左右鐘、鼓樓對峙,為攢尖頂重檐建筑,樓頂藻井結構復雜,被稱作“蜘蛛結綱”。
從鐘樓、鼓樓始,東西兩側各有一條長達150米的長廊,連接著彌勒殿、大雄寶殿和法堂。廊壁上塑有赭色脫胎浮雕高達二米多的二十四諸天像,別具一格,大雄寶殿前有兩口放生池,池旁有兩座飛來塔。傳說臺灣一僧人手托此塔云游四方,一日雙塔不翼而飛。后這位僧人在承天寺發(fā)現(xiàn)了這封寶塔。大雄寶殿為歇山頂重檐五開間建筑,雄偉莊嚴。
殿內供奉著三世佛、迦葉、阿難、-諸天、十八羅漢、四大菩薩及開山祖師等塑像,都為這次重修時新塑,妙法莊嚴。法堂內供奉著承天寺的鎮(zhèn)寺之寶——隋朝銅鑄阿彌陀佛,像高二米,重一噸多,為國內罕見,法堂兩旁的護廊上彩繪著12幅精美的佛教故事壁畫。
地址:泉州市鯉城區(qū)南俊路36號
類型:寺廟
游玩時間:建議1-2小時
電話:0595-22272857
開放時間:
9:00-18:30
門票信息:
免費開放。
信息來源:福建省旅游發(fā)展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