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華藏寺位于甘肅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城內(nèi),全稱為永明華藏寺。藏語稱“熱布吉貢”(含有-之意)。從開建至今進(jìn)行過三次更名,同時殿頂也經(jīng)過幾更換。
首建于明代初年,據(jù)傳有一華家?guī)X來的 喇嘛在當(dāng)?shù)厝罕姾筒柯涫最I(lǐng)的請求下,在此地建造了一座很小的寺廟,隨后不久就由當(dāng)?shù)卦嶙迨最I(lǐng)華藏正式修建成一座有一定規(guī)模的 寺院,故稱之為華藏寺。
該寺初屬石門寺管轄,后脫離石門寺,清 康熙時成為有一定名氣的黃教寺院,被列為護(hù)國寺院之一。土觀呼圖克圖曾任過法臺。
朝廷每年除供給寺內(nèi)僧人衣食外,還另撥銀俸供養(yǎng),可見該寺在當(dāng)時影響較大。
解放初有僧眾46人,-1人(華藏佛,1958年前去世),經(jīng)堂、昂欠各1座,僧舍數(shù)十間。
1958年后寺院部分拆毀,原有明清兩代 朝廷所賜玉印、文書、朝服、匾額、金玉佛像、經(jīng)典、法器等文物,全部丟失或毀壞。
1981年重新開放,現(xiàn)有寺僧10人左右,小經(jīng)堂3間。
正處于民族廣場后,每逢節(jié)假日,就有善男信女前去朝拜。
華藏寺鎮(zhèn)因境內(nèi)有建于明代的華藏寺而得名。位于天祝藏族自治縣南部,為縣城所在地,北靠西大灘鄉(xiāng),東依松山鎮(zhèn),西連石門鎮(zhèn),東南與永登縣毗鄰,面積438平方千米。鎮(zhèn)人民政府駐華藏寺村。轄團(tuán)結(jié)路東、團(tuán)結(jié)路西、南街、中街、華干路、寺灘、花園臺7個居民委員會,華藏寺、岔口驛、紅民、紅大、栗家莊、周家窯、陽山、中莊、南山、柏林、野雉溝、黃草、韭菜溝、陽洼臺14個村民委員會,58個村民小組,共4520戶、18901人(不計縣城人口數(shù)),其中有藏、土、回、蒙、滿等少數(shù)民族6586人,占總?cè)丝诘?4.9%。
境內(nèi)大山主要有毛毛山、鷹窩山、瑪爾托、秀熱(南山)等。海拔2294~4074米之間,年均氣溫2℃,年均降水量約350毫米,相對無霜期130天,全鎮(zhèn)大部分為金強河兩岸階地淺山地。
農(nóng)作物以小麥、洋芋、油籽、蔬菜為主。
草原面積28.29萬畝,飼養(yǎng)牦牛、馬、綿羊、絨山羊等,存欄各類牲畜4.3萬頭(只)。
野生動物有雪雞、藍(lán)馬雞、馬鹿、石羊、猞猁、狼、黃鼠狼等。
中藥材有秦艽、羌活、冬蟲夏草、大黃等。
礦產(chǎn)資源有石膏、石灰石、砂金等。
蘭新鐵路、甘新公路(國道312線)穿境而過。
節(jié)日主要有“二月二”岔口驛-等。著名的岔口驛良馬就是以鎮(zhèn)內(nèi)古驛站岔口驛命名的。
古跡有紅大古脊椎生物化石遺址、漢明長城、西夏古城遺址、栗家莊漢墓群、岔口驛堡子、華藏寺等。
景點位置
甘肅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
闁艰鲸姊婚柈鎾棘閻熸壆纭€ 闁稿繐绉烽惌妤佺珶閻楀牊顫� 缂傚啯鍨归悵顖炲触閸粎绋� |
婵炲棎鍨肩换瀣触閸曨亞绉寸紓鍐╁灥瀵摜绮旈娑氣偓顒勫矗閸屾瑧鐟㈤柨娑樿嫰閸欙繝宕ョ仦钘夌仭鐎点倗鍎ら崹婊勭椤掑倻娉曞┑鍌滄櫕濞堟垹鈧娉涘ú顖炲Υ閸屾凹娲ら柡瀣矋閸嬪秹寮垫径澶岀煓缂備礁绉撮宥嗙▕閿熺媭妫戦柛蹇擃槺濞堟垿寮崶褏鎽熼柕鍡曠濞存﹢鎮ч崶椋庣婵炲棎鍨肩换瀣▔鎼淬垹鐏夊ù鐙€鍓濇禒鍫㈠寲閿燂拷 濠碘€冲€歌ぐ鍌炴偝閻楀牊鏉烘繛宀€绮埀顑讲鍋撴担椋庣殤閻庡湱鍋為埀顑讲鍋撴担鐟拔楅柡鍫灡閳ь儸鍐┾枙闂佹寧鐟ラ幏浼存偋閸喐缍€闁哄倸缍婂ḿ浼存儍閸曨垱锛栧Λ鐗埫閿嬬▔瀹ュ牆顥屽ǎ鍥e墲娴煎懘鏁嶅畝鍐惧殲闁告瑥锕ュ鍌涚▔鎼淬垹鐏夊ù鐙€鍓濇禒鍫㈠寲閿燂拷 闁艰鲸姊婚柈鎾箣閹存粍绮﹂柨娑虫嫹 Email闁挎稒鐡瑈travel666*163.com闁挎冻鎷�*闁衡偓闁稖绀婡闁挎冻鎷� 闁靛棌鍋撻柕鍡忓亾闁哄懎鈹塁P濠㈣鎷�2023016012闁告瑱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