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豐龍江古寺位于博美鎮(zhèn)北郊,居山麓而建,距廣汕公路約600米處,古寺坐北朝南,蜿蜒的八萬河繞寺而過,給古寺增添了幾分秀麗。
龍江古寺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古寺始建于北宋崇寧年代公元1002年2月,為觀音庵,后稱龍江院。從此,這座山有觀音菩薩而得名“佛祖山”。由于龍江院地處粵閩水陸交通要道,陸路從這里前往京城;碼頭船只來往頻繁,居民集市交易方便,生息興旺。據(jù)說,古代的高官貴族,商賈名流,路過古寺都要進入庵內謁見燒香叩拜,長年香火不斷。
清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農歷五月初四日,龍江院被清政府放火燒毀,該寺的和尚為避免殘害跳江歸天,古寺東側河邊相傳為和尚潭,由此而名。龍江院被毀除后,周圍香客以遺址為佛臺敬奉觀音菩薩,香火延續(xù)不斷。
清朝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農歷九月初九日,店下村洪氏(后人敬稱為“洪菜姑”)發(fā)起重建龍江院,與陸豐湖口庵結為姐妹庵。民國戊午年(公元1918年)六月一日,余傳祿承繼洪氏衣缽與吳傳喜、吳傳壽三渡南洋與華僑林吾妹、楊漢忠、莊惠真、孫傳明等擴建了這座完善的佛堂——陸豐龍江古寺。民國時期,國民黨將領駱鳳翔先生蒞臨龍江院,親手為大門石匾書寫“龍江古寺”四個大字,延襲至今。
龍江古寺不僅是佛教圣地,而且還是革命古跡。在海陸豐大革命時期,解放戰(zhàn)爭時期,這里是共產黨人進行地下活動的場所,在此成立了農-動赤衛(wèi)隊和東南片新民主義青年會,并建立陸豐東南4情報聯(lián)絡站,為支持革命,掩護我黨地下活動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在文革時期,古寺古跡遭到了嚴重的破壞,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醒了這座飽受滄桑的古寺。1984年,一群熱心公益事業(yè)的離退休老干部(包括在這里革命過后幸存者)組建“龍江古寺理事會”;1998年“龍江古寺理事會”改為“龍江古寺古跡理事會”;2000年3月3日,該會經(jīng)陸豐市民政部門批準成立“龍江古寺古跡研究會”。2003年,龍江古寺被陸豐宗教部門批準為宗教活動場所。
近十年來,在首屆古跡研究會林木重會長和廣大理事成員的不懈努力下,在社會各界熱心人士的贊助下,千年古寺才得以復興,寺貌煥然一新。新建的天王殿和大雄寶殿均偽造北宋年代的古建筑,風格高雅,氣宇不凡。
陸豐龍江古寺不僅是觀光旅游的佛教圣地,更是一所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
博美鎮(zhèn):博美鎮(zhèn)地處陸豐市東部,東鄰內湖鎮(zhèn),西連城東鎮(zhèn),南隔烏坎港與橋沖鎮(zhèn)相望,北靠陂洋、八萬兩鎮(zhèn)。全鎮(zhèn)總面積66平方公里,總人口6.7萬人,轄12個村(居)委會。是陸豐市的主要糧食產區(qū)之一。博美鎮(zhèn)地理位置優(yōu)越,交通極為便利,廣汕公路、深汕高速公路自西而東橫貫全境,碣(石)博(美)河(口)公路自南向北貫穿全鎮(zhèn),距陸豐市中心城區(qū)只有14多公里,離甲子港、碣石港30公里! 博美鎮(zhèn)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