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福建省 > 福州市 > 長樂區(qū)旅游

長樂區(qū)景點介紹

  高應松故居原系南宋愛國忠烈高應松故居,現(xiàn)存建筑為明清建筑,1999年重修。宅第坐北向南,平面呈長方形,總占地面積達899平方米。土木結(jié)構(gòu),共三進,前有影壁、門樓,大門門額書“樞密第”。第一進僅存建筑基礎,第二、三進完好,均為面闊七間、進深七柱,穿斗式木構(gòu)架,懸山式屋頂。第三進后有花壇一座,傳有高應松親身種植古榕一株![詳細]
  陳修園墓位于福建省福州長樂市江田鎮(zhèn)溪湄村。始建于清嘉慶八年(1803年),1981年修繕,占地面積126平方米,坐東南向西北。墓為三合土構(gòu)筑,墓臺、墓圈和墓埕為石板砌筑,墓臺上立墓碑,兩邊分立獅子柱。墓丘石構(gòu),平面呈“風”字形,進深6米,面闊4.5米,前有供桌、墓屏。供桌上立墓碑,高1.96米,寬2.8米,上刻:江田清敕贈文林郎二入陳公敕贈大孺人戴太孺人長男直隸縣大尹修園次長男婦小址村林孺人長孫男……[詳細]
  謝肇淛墓位于福州城南35公里處長樂市營前鎮(zhèn)下洋村大象山麓,占地195平方米。明崇禎十年(1637)修建。墓坐東向西,背倚大象山,面向閩江,兩側(cè)小丘,前有溪水縈繞,周圍果樹成林。墓埕地面為三合土和石板鋪筑,封土夯筑。墓埕寬8.4米,墓埕至墓室深13.7米。封土前有祭臺,臺上建碑亭,內(nèi)立一墓碑,高1.96米,寬0.90米,碑文:“大方伯謝公佳城,崇禎丁丑歲,季秋吉旦立”。墓圈及墓臺、墓擺均以花崗石構(gòu)砌……[詳細]
  登文道碼頭位于長樂市潭頭鎮(zhèn)文石村北側(cè)海邊,為鄭和到長樂修建天妃廟時登陸的地方。碼頭由條石鋪成,長約99.73米,最寬處有3.44米。登文道碼頭也是古代長樂客商出遠洋的始發(fā)地,也是本地讀書人進京趕考的出發(fā)港。讀書人若中舉返鄉(xiāng),便捐一塊石頭,并在石頭上刻上自己的名字,這就是“登文道碼頭”名字的由來。……[詳細]
  長樂仙岐村位于漳港鎮(zhèn)南部,瀕臨大海,海岸線長達6500多米,仙岐村別名鳳岐,古時傳說建城時,天上仙人過七境至此定居而得名。仙岐城樓,又名石梁焦山城,位于仙岐村村前,古屬十五都管轄,這里地處海港要沖。宋人有詩云:“石梁大地臨邊境,陂展旗形最奇勝!泵枥L這里通海要津。故明偉大航海家鄭和下西洋駐舟太平港往返時,仙岐也是他活動之地。清知縣載時望為加強沿海設防,保民安寧于嘉靖二十一年(西元1542),發(fā)動民……[詳細]
  本建筑原始名稱無考,瀛洲寺應該是俗名。據(jù)《長樂六里志》載:以浮峰山為主,環(huán)山有村曰營前,又稱營田,又呼瀛洲。寺因地名而立匾(營前古名“瀛洲”、“瀛前”),而地名因寺而傳布。瀛洲寺始建于乾德二年(西元964年),原名不詳。據(jù)載,明代戚繼光入閩平倭,曾屯兵在營前(所謂營前,指地在戚參將軍營之前),于是這片田被稱為營田,又稱“瀛洲”、“瀛前”,寺也被稱為瀛洲寺,代有興廢。民國16年(公元1927年)12……[詳細]
  龍泉寺在鶴上鎮(zhèn)沙京蓮花山麓,占地面積10000平方米。在保持原貌的基礎上重修、擴建,重建和新建大雄寶殿、天王殿、山門、法堂、鐘鼓樓、達摩祖師堂、藏經(jīng)樓、齋堂、放生池、觀音堂等。前殿單檐懸山頂,大殿垂檐歇山式,均為木構(gòu),殿內(nèi)豎立12根雙人合抱的石柱,柱礎、礎盤保留唐代構(gòu)件;屋頂部分保持清代重建時的原貌。寺周層巖疊石,風景幽美,還有“流米佛”、“中丞石”、“龍井”等古跡,并保存有許多古代名人題刻。原名……[詳細]
  琴江孝友坊位于長樂市琴江村北門大街中段,為清同治元年十二月十七日,為褒獎賴通照孝親愛友而建的石牌坊。2013年6月公布為長樂市不可移動文物。坊分三層,坊頂?shù)褚皇J。上層刻有雙龍合抱“圣旨”一面,兩側(cè)立有龍柱各一;中層三面石板,中書“孝友”二大字,左書“福州駐防漢軍正黃旗通奉大夫賴通照立”,右書“同治元年十二月十七日蒙禮部題請旌獎”等字樣,背面亦然。中、下層間均系雙面鏤空雕刻古代二十四孝故事人物,……[詳細]
  云門寺在長樂市航城鎮(zhèn)洋嶼村(舊屬閩縣)后云門山上。云門山當?shù)厝朔Q鶴岡。鶴岡高百余米,山勢險峻,峭巖聳立。佛教傳入中國后,至初唐0-為南北兩宗。云門宗系南宗五大禪宗中的一宗。云門寺的開山鼻祖是大慧宗杲法師。宋高宗紹興年間,他在鶴岡上筑室修道。寧宗嘉定年間開始建寺。當年云門寺寺院壯麗頗具規(guī)模。整座寺院建在鶴背(含有騎鶴西去之意)上,十步一亭、百步一閣,飛檐翹角,重疊交錯。有觀音堂、彌陀巖、泗洲巖、獅子……[詳細]
  營前新街位于長樂市營前街道,為1928-1933年間,由福建辛亥革命先驅(qū)、時任福建省農(nóng)工廳廳長的黃展云所創(chuàng)建的模范農(nóng)村——“營前模范村”的一部分,現(xiàn)余38間。1929年,黃展云發(fā)動農(nóng)民改造閩江河灘,打入木樁填土為地,不占用一分農(nóng)田,建成了一條大道,道路旁蓋起一色兩層高的樓式店鋪,形成全新的商業(yè)街,即“營前新街”。新街建筑均為騎樓樣式,灰磚樓房,每十幢間辟有小巷,利于交通與防火。騎樓的屋頂,都有相通……[詳細]
  陳謹墓背倚營前洞頭山麓,俗稱狀元墓。羅(羅源)長(長樂)高速公路與狀元墓擦肩而過。陳謹墓占地數(shù)畝,規(guī)模宏偉。在花崗石桌后壁上鑲著一塊潔白如玉的大理石,鐫刻著由徐階撰寫的墓志銘,贊其“器識純粹,致力學部,為閩之光”?上甏眠h,字跡剝落,有多處文字無法辨認。墓埕前碩大的花崗石橫欄,刻有“淵渟岳峙”四個大字。墓道由三塊石板鋪成,旁邊有長樂籍當代書法家鄭述信手書的一塊神道碑,上鐫:“明翰林院修撰、惠州……[詳細]
  閩江南岸炮臺位于閩江口猴嶼鄉(xiāng)象嶼村南雁山古寨與過嶼山之間,與亭江南般村北岸炮臺對峙,扼閩江下游之“咽喉”,為軍事塞。因位于象嶼村附近,故民間也有稱為象嶼炮臺者。南岸炮臺是個大兵營。它像只半彎牛角,小頭在過嶼山洞口,大頭在南岸山大溪邊至泰山宮左前側(cè)山包(古寨),兩頭直線距離近千米。兵營布局齊整,有主炮臺、前沿炮臺、彈藥庫、練兵場、煙墩(烽火臺)、指揮所、士兵區(qū)、家屬區(qū)等相關設施。主炮臺在南雁山左側(cè)。……[詳細]
  長樂太平橋位于長樂市區(qū)東關的汾陽溪上,始建于唐代,明代、清代兩次塌毀,毀后均得以重建。橋身長8米,闊5米,橋畔有記錄造橋的明碑1塊、清碑2塊,F(xiàn)為長樂市級文保單位![詳細]
  陳時范第宅位于古槐鎮(zhèn)井門村天馬山之麓,星溪之畔,俗稱陳厝里。宅第始建于明代中葉,清代重修,坐東南向西北,當時稱布政使陳時范府第。木構(gòu),面寬七間,三進,俗稱“八扇七”,前埕照墻至大門深4.3米,整座進深75.52米,寬21.10米,建筑總面積達1619.80平方米,是一座深宅大院,原貌基本完好。1987年陳時范后裔、臺胞陳信維先生出資重修故居,1998年列為縣(市)(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陳時范,字敷……[詳細]
  東關司馬第位于長樂區(qū)吳航街道東關社區(qū)司馬巷北側(cè),司馬第為陳省居所,俗稱官廳里。明萬歷年間(1573-1620)建。陳省,長樂縣古槐人,明嘉靖三十八年進士,歷任浙江金華府推官、山西道御史、后巡按山海關、湖廣、大理寺少卿、南京都察院僉都御史、后部右侍郎等職。司馬第為土木結(jié)構(gòu),占地面積2574平方米,并排三座,每座二進,各座隔封火墻。中軸線由前至后依次為:正門、前天井、前座、中天井、主座、后天井、后座。……[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