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骨崖遺址及墓群位于酒泉市肅州區(qū)豐樂鄉(xiāng)大莊村西南1公里。是一處四壩文化與漢、晉墓群共存的遺址。分布于豐樂河東岸臺地上,面積約20萬平方米,文化層厚0.1--0.5米。1986年發(fā)掘240平方米,清理墓葬105座。東南部為遺址區(qū),出土有石斧、環(huán)形石鋤、石磨盤、石矛和彩陶片等,北部干骨崖一帶為墓葬區(qū),皆為袋狀土坑墓,以石塊圍筑或疊壓尸骨。出土器物有陶、銅、石器及貝、骨器等。陶器多為夾砂橙紅陶,并有較多……[詳細] |
東千佛洞石窟位于酒泉市安西縣城東南90公里處橋子鄉(xiāng)長山子北麓的東西崖壁上,F存洞窟23個,有10個洞窟存有壁畫和塑像。洞窟形制主要有:長方形中心柱窟、圓形穹窿頂窟和方形平頂窟。尚存佛、菩薩塑像56身,但多為清代重修,唯第4窟的西夏高僧像,身著俗裝,保存完好。壁畫總面積486平方米,內容可分為五類:經變畫、密宗圖像、尊像畫、裝飾圖案和供養(yǎng)人畫像。經變有:西方凈土變、藥師凈土變、文殊變、普賢變、涅槃變……[詳細] |
酒泉古城門 位于酒泉肅州區(qū)倉后街。《重修肅州新志·城池》載:“福祿城,謝艾所筑。”唐永徽年間由肅州刺史王方翼主持修葺,此城門在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展筑東城而重開城門時包在新城墻中。1964年發(fā)現于清代城墻內。殘券門高6.7米,寬9.75米。門洞寬4.2米,深3.35米,高4.8米,兩側門墩各寬2.8米,殘高6.7米,青磚平砌,唐、明時期有過修補![詳細] |
藥王宮位于酒泉市肅州區(qū)西大街酒泉中學校園內,由六座單體建筑組成,以校門南北走向的中心道路為中軸線,路東從南向北依次為藥王宮前、后殿,三義殿;路西從南向北依次為五圣宮,關帝廟;路北端正中為玉皇閣。 藥王宮前殿始建于明代,占地面積約448平方米;后殿始建于明代,占地面積約292平方米,清宣統(tǒng)三年(1911年)重修;三義殿,建于清代,占地面積約377平方米;五圣宮,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建,占地……[詳細] |
將臺遺址位于酒泉市肅州區(qū)清水鎮(zhèn)清水村北12千米處的戈壁中。東西長約10米,南北寬約4米,分布面積約40平方米。地面有并列的陶窯址2座,20世紀80年代調查時窯址清晰可見,呈馬蹄狀,近些年由于日趨嚴重的沙漠化的影響,窯址基本已被埋入沙下。裸露于地面的已經基本看不清其結構形狀。只見散落于地面的陶片、殘磚、釉渣。該窯址處于墓群內,據考證是為修建將臺墓群而修筑的陶窯,初步判斷為魏晉時期所建![詳細] |
馬鬃山玉礦遺址位于酒泉市肅北蒙古族自治縣馬鬃山鎮(zhèn)滾坡泉村村委會西20千米馬明公路南側戈壁灘處。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時發(fā)現大小不等礦坑124處,分布范圍呈長方形,東西長約5.4千米,南北寬約1千米,面積540萬平方米。地表可見大量礦石堆積、夾砂陶片和白骨堆。遺址內的礦坑形狀大部分呈不規(guī)則長方形,最大的東西寬約10米,南北長約50米,深約2.6米。2008年7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學與肅北縣博……[詳細] |
酒泉市肅州區(qū)博物館(含肅州區(qū)文物局、肅州區(qū)文物管理所)位于酒泉城西肅州區(qū)果園鄉(xiāng)丁家閘村,雄關路177號,距離城區(qū)7.5公里,正科級事業(yè)單位,承擔著全區(qū)館藏及田野文物保護、收藏、考古、發(fā)掘、展示、研究和文物景區(qū)保護管理等職責,F有工作人員24人,其中管理人員3人,專業(yè)技術人員12人,工勤人員9人。專業(yè)技術人員中副高級職稱1人,中級職稱4人,初級職稱7人。內設黨政辦、文管辦、歷史部、接待部、安保部5個……[詳細] |
花城湖旅游風景區(qū)總面積四千余畝,地處沙漠戈壁腹地,是由地下泉水匯聚而成的自然水源,水量充沛、四季長流,湖寬200米至800米不等,蜿蜒而下十余公。 花城湖湖水清澈見底,潔凈無污染。湖內群魚游動,湖面蘆葦蒼蒼,野鴨嬉戲,兩岸清風徐徐,百余種花草茂密地盛開,將整個湖坡織成彩色地毯,環(huán)境清新宜人。湖泊西北部與連綿的沙丘相接,沙丘起伏有致,與湖水相映成趣,素有“第二個月牙泉”之稱;而它因湖水量大面廣,湖域……[詳細] |
酒泉民俗博物館AAA 酒泉民俗博物館位于酒嘉城際公路12公里處的禹苑國家級水利風景區(qū)內,歷經多年籌建布展,遷建、復建有民國及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古民居等建筑,館藏有近現代多種民俗物品,生動復活了酒泉農村一些民俗風情和生活場景,讓珍貴的民俗文化資源得到了充分保護和展示,在傳承、保護優(yōu)秀傳統(tǒng)民俗文化方面發(fā)揮著重要載體作用,為文化展示、交流搭建了良好的平臺![詳細] |
西河灘遺址位于甘肅省酒泉市清水鎮(zhèn)中寨村七組村西,處于一條自南而北流向的季節(jié)性河流岸的二級階地上。遺址面積約50萬平方米,大部分保留在夾雜有第四紀黃土的沙礫堆積中。該遺址在過去文物普查中被發(fā)現,并得到保護。為配合國家重點工程西氣東輸管道施工建設,由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西北大學考古系聯(lián)合進行了搶救性發(fā)掘。從2003年6月至9月,歷時兩個多月,發(fā)掘面積10000余平方米,發(fā)現了一處早期四壩文化的大規(guī)![詳細] |
泉清真寺始建于明代位于東關北后街。民國六年(1917)翻建。為典型的伊斯蘭風格建筑,主體工程有大殿一座,南北陪殿二座,寺門向東。有門樓,大殿后部建有二層望月樓(阿文稱彌那拉樓),及阿訇往房、洗禮房等。面積1440平方米。它既是當地穆斯林群眾“聚眾禮拜”的地方,又是穆斯林排解糾紛、評判曲直的場所。肅州清真寺始建于明代,原址在城東北隅,清代后才遷到了東關北后街。清真寺建成后,穆斯林群眾舉行了隆重的儀式……[詳細] |
常青苑AAA 常青苑位于甘肅省酒泉市新城區(qū)肅州路,占地面積2000畝,由酒泉市常青花木公司于1995年投資6500萬元創(chuàng)建,園區(qū)匯集國內外名貴花卉植物800多個品種,是甘肅省河西地區(qū)最大的花卉苗木繁育馴化、培育基地,擁有河西地區(qū)最大的室內外四季觀賞熱帶植物園和盆景園。是酒泉唯——家以農業(yè)產業(yè)化建設為主體,特色鮮明,配套設施完善的現代設施農業(yè)觀光旅游景點,還建有花卉展銷大廳、接待室、會議廳、書畫藝術館及設計獨特的……[詳細] |
酒泉鼓樓位于酒泉市肅州區(qū)老城區(qū)四大街中心位置。據《西涼舊事》記載,鼓樓原為東晉時酒泉郡福祿縣城東門樓,系前涼永樂元年(346年)酒泉太守謝艾主持重修的福祿城的東門樓,時稱“譙樓”。清同治四年(1865年)遭兵變焚毀,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重修三層木樓。鼓樓分臺基與木樓兩部分,通高24.3米。臺基呈正方形,內部夯土版筑,外包青磚,高7.4米,底邊長26.33米。十字形相交的四個磚券洞門從臺基四……[詳細] |
大法幢寺AAA 位于肅州城北郊二公里處討來河畔的北崖梧桐灣,重建於1984年,為肅州城內0幢寺(又稱鐘樓寺、救生寺,為明清以來河西地方的重要寺院之一,及當時肅州城內最大的佛事活動中心,原為肅州八大景之一,惜因歷史在因毀於一旦)之再建。寺依宗而名,宗名法幢,寺亦名法幢。_后因信眾逐年增多,觀光旅游者也紛至沓來,而原建寺院范圍狹小,已不適應形勢發(fā)展。1994年,由已故中國佛協(xié)常務理事、甘肅省佛協(xié)副會長、法幢寺方丈融照……[詳細] |
西漢勝跡夜景西漢酒泉跡位于鼓樓東1.9公里處,占地面積27萬平方米,是河西走廊唯一保存完整的一座漢式園林,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園內有泉有湖,有山有石,建有酒泉勝跡、月洞金珠、西漢勝境、祁連澄波、煙云深處、曲苑餐秀、花月雙清、蘆伴晚舟八大景區(qū)。古樹名木,參天蔽日;亭臺樓閣,雕梁畫棟,素有塞外江南、瀚海明珠之美譽。如今,這里已被國家旅游局命名為AAAA級旅游景點。矗立在面前的仿漢闕式門樓建筑,……[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