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本園位于蘇州市吳江區(qū)黎里鎮(zhèn)大觀弄底,清乾隆期間建成,同治年間重建。1980年5月3日,端本園被列為第一批吳江市文物保護單位,F(xiàn)因行政區(qū)劃調(diào)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袄杌靼琢鼥V,綠水朱欄宛轉(zhuǎn)通!薄独枥锢m(xù)志》對端本園的美景作了形象的描寫。走進端本園,亭臺水榭,花木扶疏,一幅清幽詩意的江南園林畫卷正徐徐展開。這座坐落在黎里大觀弄底的園子,是吳江名園之一。約900平方米的面積中有曲橋荷池、假山……[詳細] |
乙未亭始建于北宋至和乙未年(1055年),780年以后的道光十五年(1835年)乙未年得以重建,是一座紀念疏浚至和塘(現(xiàn)婁江)而建的碑亭。婁江從蘇州婁門向東流經(jīng)唯亭、昆山和太倉,接瀏河后入長江。自古以來婁江就是重要的水運航道,唯亭老鎮(zhèn)的人沿河而居,婁江儼然成為了唯亭人的“母親河”。可見當年疏浚婁江這一水利工程的重要性。乙未亭坐北朝南,亭北緊貼著墻面,形成獨特的半亭制式。亭高三米余,造型端莊典雅。古……[詳細] |
瓊姬墩位于園區(qū)斜塘盛墩村金雞湖東南岸、金雞湖花園內(nèi)。園區(qū)開發(fā)前,土墩的外形如穹窿,周邊灌木叢生,傳說為兩千多年前春秋時期吳王夫差女兒瓊姬的葬地。1984年12月,吳縣文物管理委員會在瓊姬墩東南邊緣發(fā)掘到一座磚石結(jié)構(gòu)的雙重墓,出土有墓志、菱花形銅鏡、銅質(zhì)鎏金發(fā)簪和影青粉盒等宋代遺物。1986年,因曾有新石器時代的穿孔石斧和宋代文物出土,該墩被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經(jīng)蘇州博物館考古發(fā)掘證實……[詳細] |
眾緣橋位于蘇州市高新區(qū)滸墅關鎮(zhèn)青燈村新樂村。眾緣橋以南北向橫跨十圖巷港(又稱后橫宅河),橋全長9.1米,橋面長4.48米,寬0.9米,橋面距水面1.5米,建于宋代。整座橋由橋面與橋基組成,橋面呈弓形,由整塊武康石做成,兩側(cè)刻有“眾緣橋”字樣,橋面兩頭雕刻有精美的忍冬紋。枕石為武康石,其余則為花崗巖條石以及部分青石壘砌而成。2009年,眾緣橋被市政府列為第六批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真山位于滸墅關鎮(zhèn)西北,分為大真山和小真山兩個山脈。1992年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在真山上共有57座土墩墓。真山春秋墓位于高76.9米的大真山主峰。1994—1995年發(fā)掘,墓室位于山體主峰正中,從山體基巖下鑿為長方形。墓口東西長13.8米,南北寬約8米。雖曾被盜,仍出土遺物12573件,有玉覆面、瑗、罩、琀、戈、鉤、飾件,原始瓷蓋碗、罐,印紋硬陶甕、罐,夾砂褐陶三足器以及貝殼與綠松石貝形飾物等。根據(jù)墓的形制及……[詳細] |
大石山,位于通安鎮(zhèn)南,是陽山的余脈,高80多米。大石山位于蘇州高新區(qū)樹山村。背靠陽山,危巖峻峰,環(huán)秀疊翠,遠遠望去,猶如挺拔在陽山半山坡的一朵巨蓮。元、明以來,大石山勝名鵲起,不知吸引來了多少文人墨客,在此賦詠題刻,因而留下了大量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天公也似乎特別青睞大石山,所有山林之美,概由此山承之,清泉、奇石、秀木,都讓它占全了;幽、奇、險、古,名山的四字要訣,它也一字不落。明代戈裕良游覽大石山后……[詳細] |
寒山摩崖石刻散落在寒山嶺中。寒山嶺是明萬歷二十八年(1600)趙宋王室后裔趙宧光買山葬父之所。他守孝終生,并疊石造園,疏泉堆山,筑成寒山別業(yè),形成了集山水、園林、書畫為一體的藝術(shù)建筑,內(nèi)藏勝景。清乾隆帝六次南巡均駐蹕寒山別業(yè),賜詩三十余首,F(xiàn)存的寒山摩崖石刻主要為乾隆御題和趙宧光自題,F(xiàn)已發(fā)現(xiàn)的38處寒山摩崖石刻全部拓制完畢,其中包括珍貴的明代首輔申時行、高士趙宧光手書的摩崖,清乾隆帝御碑等。……[詳細] |
觀山摩崖石刻位于滸墅關經(jīng)開區(qū)觀山南麓,觀山公墓范圍內(nèi)。觀山是陽山的一支,山上巉巖壁立,摩崖題刻極多,南麓山壁上有明嘉靖石刻“仙人洞”、“來鶴峰”、“積翠峰”等,還有清代道光時期的“管山”石刻等,大多是點景題字,字體各異,筆力遒勁,是研究明清書法藝術(shù)的極好資料。……[詳細] |
十里亭位于楓橋街道,亭始建于明代,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重建。亭用花崗石砌成,頂單檐歇山式,坐西面東,有四柱,平面呈方形,邊長44厘米。內(nèi)立《滸墅關修堤記》青石碑1塊,碑高3米,置于赑屃背上,惜頭已損壞。碑文為明中期太極殿大學士申時行撰,江西巡撫楊成書,翰林院侍讀學士韓世能篆額。該亭是研究明清時期仿木結(jié)構(gòu)石亭建筑的實物資料![詳細] |
章渙墓位于楓橋鎮(zhèn)章家山,1986年被列為吳縣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因行政區(qū)劃變更,改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章渙,字懋憲,明吳縣人,嘉靖進士,官至右副都御史。政事文章為時人推重!秴强h志》有明右副都御史章渙墓在支硎山的記載。章家山是支硎山的一支,南臨天平山,西接寒山嶺,東鄰金山浜,地勢較高,環(huán)境幽靜。李根源《吳郡西山訪古記》有:據(jù)傳章氏墓地舊為中峰寺,章氏謀山葬墳,假火焚寺,另捐別地建寺的記載。如……[詳細] |
寶山遺址位于東渚鎮(zhèn)寶山村的陽抱山,這是座海拔僅20多米的小山,位于陽山西側(cè),又名銅頂山。1983年3月發(fā)現(xiàn)古文化遺址。遺址分布在陽抱山南麓,寬10米、長約200米的范圍內(nèi),總面積約2000平方米。文化層厚約80厘米,文化內(nèi)涵豐富,采集到磨光石錛、刃口磨光的斜面石鉞等石器和夾砂紅陶罐、印紋硬陶罐、原始瓷等陶瓷的碎片。陶器的紋飾多為拍印紋,有云雷紋、弦紋、席紋、曲折紋、方格紋、葉脈紋,體現(xiàn)了西周至春秋……[詳細] |
窯墩遺址位于東渚鎮(zhèn)淹馬村的范家里村土墩處。窯墩原是一處高出地面3至4米,面積約400平方米的土墩,被當?shù)馗G廠取土,逐漸變?yōu)槠降亍_z址范圍西界延及范家里村池塘,南邊到范家里村池塘南邊,東界到窯廠小河,北界延伸到高田,總計面積4萬余平方米。1980年4月,村民取土建土窯時發(fā)現(xiàn)東漢古墓,在考古發(fā)掘時,又采集到磨制得非常光滑的雙孔石斧、常型石錛、夾砂紅陶魚鰭形大鼎足、“丁”字形斷面的鼎足、滿飾劃紋的夾砂紅……[詳細] |
茶店頭遺址位于楓橋鎮(zhèn)高景山東北麓,1986年公布為吳縣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因行政區(qū)劃調(diào)整,改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該遺址文化遺存分布在茶店頭村西、高景山東北.東西長約200米左右的范圍內(nèi),從茶店頭村旁新開河的斷面看,文化堆積層厚約2米。該遺址是1985年5月初由吳縣文管會在附近清理一座殘墓時發(fā)現(xiàn)的。在調(diào)查中,采集到很多陶器殘片和少量石器。石器有打制粗糙但刃口磨光的石斧、通體磨光的石鐮。陶片有夾……[詳細] |
文昌閣太平軍營壘遺址在市郊滸墅關興賢橋南大運河西岸土丘上。文昌閣始建于明萬歷23年(1595年),四周小河環(huán)繞,居高臨下俯瞰運河,形勢險要。1860年至1863年太平軍駐守滸墅關期間,將文昌閣作為扼守運河的營壘和屯儲糧草的所在,曾在閣四周構(gòu)筑一道高3米余,厚約1米的磚墻。北面沿河正門之內(nèi)還筑有類似月城的磚壘,東南角有辟門,下通水池,門上有陽文磚刻“草園”兩字。磚墻營壘雖已于1958年被拆毀,僅留殘……[詳細] |
魏了翁墓原規(guī)模宏大,有神道、神道碑、石碑坊。據(jù)《滸墅關志》載:“魏文靖公了翁墓,在高景山金盆塢。嘉熙元年葬,史繩祖撰神道碑。”后屢經(jīng)毀修。清咸豐元年(1851年),江蘇布政使倪良用曾為魏墓補立七尺墓碑,上刻“先儒宋資政殿大學士參知政事贈太師秦國公謚文靖魏公了翁墓”。后毀。辛亥革命后,吳中保墓會吳蔭培先生重立“宋魏文靖公了翁墓”石碣!拔母铩逼陂g,墓碣蕩然無存,連墓的確切位置也無從尋找。1984年文……[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