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云亭位于漣源市斗笠山鎮(zhèn)天井村大坳嶺,始建于1905年,由婁星區(qū)萬寶鎮(zhèn)晚清先賢鄧起玉捐資修建。相傳,鄧起玉自幼家境貧寒,16歲去安化縣東坪謀生,從老家婁底萬寶洞沖灣出發(fā),4天400多里路,身無分文,和他一起出發(fā)上路的只有隨身的三個桐葉皺粑。途徑大坳嶺,鄧起玉吃了一點皺粑充饑,沒有水喝,因勞累在路旁的大石板上睡著了,醒來后,他看到此地山高路險,荒無人煙,和路過的樵夫閑談時說道:“我剛才夢見發(fā)了財,若……[詳細] |
這是一條保存完好的古驛道,名稱“湘安古道”,起點湘(潭),終點安化梅城。這條古道雖然蜿蜒曲折,三尺來寬,卻是古代大梅山地區(qū)進出的主要通道。此古道未見縣志、族譜記載。其名,根據(jù)仍殘存于古道上的光緒三十一年(1905)《復(fù)修半排上樂善亭碑記》,當(dāng)?shù)厝爽F(xiàn)稱呼該道路為“湘安古道(湘鄉(xiāng)至安化)”,F(xiàn)存完整古道7.5公里長。寬度均勻,為1.3米(符合清代古制的“三尺三”)。臺階長約1.3米,寬約50厘米,高度……[詳細] |
歡迎來到湖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譚家花屋參觀指導(dǎo)(或游覽)。游客們也許你見到這處近現(xiàn)代建筑物有些不以為然,心里也許在問一棟普普通通的民宅國家為何要對它進行保護呢?先聽我講述一個真實的故事。上個世紀30年代末,日軍入侵華北,一時間戰(zhàn)火紛飛,狼煙四起,“偌大的華北容不下一張課桌”,我國的高等教育事業(yè)幾近癱瘓。中華民族面臨著-滅族的危險。一位年輕有為的教授,從上海輾轉(zhuǎn)千里,到古鎮(zhèn)漣源藍田任教。居住在學(xué)校附……[詳細] |
紅旗居民點(共產(chǎn)主義示范村)位于湖南省漣源市山甲鄉(xiāng)玉屏村,建于1958年大躍進時期,墻上到處寫著毛主義語錄,反映了一個時代的歷史,同類建筑全國都十分少見,文物價值極高。 4500平方米。共6棟平行的平房。1958年漣源縣紅旗公社拆除300多間正屋、40多間堂屋建集體宿舍和公共食堂,與次年底完工。建筑面積4500平方米。共6棟平行的平房,每棟有12根廊柱,24間房,20間同樣大小的房子左右對稱結(jié)構(gòu)分……[詳細] |
李聚奎故居位于今漣源市龍?zhí)伶?zhèn)新石橋村,始建于光緒十一年(1885年)。故居坐北朝南,東西兩端前后突出廂房,呈對稱長五間形制,磚木結(jié)構(gòu),占地3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270平方米。共有1廳(堂)12房,另有豬舍、牛欄、柴房等雜房。條石為基,青瓦為蓋。正堂屋設(shè)木制神龕和鼓樓。故居現(xiàn)保存較好的是正堂屋和東邊“田”字形房舍。西邊及前后突出的廂房、雜房均被拆毀,僅存條石基礎(chǔ)。2011年被公布為湖南省文物保護單……[詳細] |
洪水嶺是“圍城”漣源城郊一座美麗的森林公園。山雖不太高峻,但連綿起伏,縱橫十里,堪稱“十里林海”。她山清水秀,蒼松翠柏,鳥語花香,景色宜人,可謂“天然氧吧”。很多年來,我每逢周六或周日總要爬趟洪水嶺,呼吸新鮮空氣,鍛煉身體,又享受休閑快樂,可謂一舉二得,其樂融融。 洪水嶺上的石板路彎延于山腰和山頂,貫穿整片原始次森林,寬約70至80厘米,長約3000余米。它始修于宋代,至今已有上1000年的歷史![詳細] |
位于漣源龍山森林公園東麓。景區(qū)有瀑布、仙人石、仙人橋、將軍石、神龜望月、一線天、雙猿守門等自然景觀及參與性項目飛水漂流。自然景觀以“石將軍”據(jù)守的“湘中第一瀑布”最為壯觀,瀑布高40余米,寬20余米,遙望飛流下山澗,疑是銀海落九天。總投資約2.6億元的飛水洞瀑布景區(qū)正在開發(fā)建設(shè)之中。 飛水漂流利用飛水涯瀑布,開發(fā)出一條長4公里、總落差達100余米的漂流線路。乘船飛流而下,時而驚險,時而平緩。但見……[詳細] |
三甲古村落群位于漣源市藍田城區(qū)西南約四公里處,與新邵縣、冷水江市毗鄰,湘黔鐵路、國道207線、婁漣高等級公路和婁星高速貫穿全境。2009年2月三甲古村落群被評為省級歷史文化名村,其中世業(yè)堂和紅旗居民點于2011年初被確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三甲古村成名于宋高宗紹興年間,相傳有八百多年的歷史。境內(nèi)遺存有百余座明清時期的青磚青瓦庭院,最早的有四百多年的歷史,至今保存比較完整的有“世業(yè)堂”、“于時處”、……[詳細] |
田多橋,面積僅8.5平方公里的縣城,古今橋梁有26座,故有“橋城”的美稱,古橋中又以“藍溪橋”為冠。藍田橋原名柳家橋,始建于北宋,屢遭洪水破壞,清道光五年(1825),由譚義光首倡改址重建,道光十年完工,更名藍溪橋,橋長33.34米,寬7.8米,高10米許,由巨石劵三拱,橋面兩邊有封閉式橋欄,欄外側(cè)雕有橋名和蜈蚣,橋南是光明街,登24級臺階上橋,北端抵中山街。隨著經(jīng)濟建設(shè)的騰飛,藍田城鎮(zhèn)建設(shè)發(fā)展飛……[詳細] |
在漣源市藍田鎮(zhèn)東郊的溫江,有一古風(fēng)雨橋,名新車橋。始建不詳,從古碑中可知,該橋曾多次補修。清咸豐六年(1856年)重修,長35米,寬5.6米,石墩、木梁、木板路面,柱式木結(jié)構(gòu),重檐小青瓦屋面,上覆亭廊,橋廊柱子上掛聯(lián)數(shù)幅,橋北柱聯(lián)曰:“春秋浩氣光青史,日夜溫泉下大江”。1989年,漣源市政府將該橋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當(dāng)?shù)匾壮星先藶槭壮h籌款,對橋進行了大修。1995年,市政府又劃……[詳細] |
羅宗翰陵墓坐落于伏口鎮(zhèn)林家村的搖籃山,緊鄰國道207線,與二廣高速相距約500米。羅宗翰陵墓上立著一塊墓碑,二尺來高、灰白條石鑿成的一塊普通墓碑。正面寫著一行正楷大字:羅公宗翰之墓。背面的碑文則介紹其生平的事跡。羅宗翰的墓與一般人有些不同,一般的墓講究靠山臨水,他的墓卻正好相反,對著巍巍高山,靠著的小山下卻有一條涓涓的小河流向遠方。年老的人,說是當(dāng)年羅宗翰下葬時,風(fēng)水先生遍尋他家鄉(xiāng)的山山坳坳,找了……[詳細] |
扶田庵古寺古寺位于伏口鎮(zhèn)伏口村境內(nèi),坐落于伏口鎮(zhèn)政府所在地西南面的鎮(zhèn)南山半山腰之中,前靠歸水河和國道207線以及正準備動工的二廣高速,面對獅子山,背依湄江勝地,左鄰梅城古鎮(zhèn),右靠漣源新城,始建于明朝初年,內(nèi)供24位諸天佛祖,關(guān)圣帝君,觀音圣母,乾隆三十六年,幸得復(fù)修,增其舊制。此后善男信女盡皆朝拜,香火愈盛,聲名遠播。1917年,毛澤東游學(xué)伏口,與羅馭雄、羅卓雄、羅宗翰等幾位同學(xué)曾到此探古尋幽![詳細] |
惜字古塔古塔位于伏口鎮(zhèn)大竹村境內(nèi),古塔建于清道光年間,系青石構(gòu)筑,呈惜字形狀。古塔高約5米,分為三層,塔基約12平方米,在古塔的正面有清云貴總督羅繞典的親筆題詞,在古塔的各個側(cè)面有石刻雕花,在東側(cè)面的一層和三層各開有一扇小窗戶。古塔保存完整,與湄江風(fēng)景區(qū)相隔僅1公里,與國道207線相距約5公里,毛澤東游學(xué)伏口時,曾和羅馭雄、羅宗翰、羅卓雄等游覽此塔,幾人縱談歷史,討論時局,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滿懷……[詳細] |
羅馭雄故居,原名健園,坐落于伏口鎮(zhèn)林家村小寶堂組,緊鄰國道207線,與正在建設(shè)的二廣高速相距約200米。健園始建于1910年,復(fù)修于1939年10月,占地面積約1500平方米,依山傍水,座西朝東,前臨歸水河,后靠鳥崽山。健園系磚木建筑,有廳堂、偏房、雜房等建筑共5棟。健園的槽門離歸水河約20米,槽門寬闊大氣,上面的石灰墻上寫著毛主席語錄,槽門的兩邊是雜房,進入槽門是一塊大坪,坪內(nèi)種著各種花木,大坪……[詳細] |
樂愷堂位于漣源市金石鎮(zhèn)桃林壩村桃林灣,是清代“翰林父子”謝振定、謝興峣的祖居地,也叫“謝家大屋”。2011年,“樂愷堂”被評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桃林灣現(xiàn)在的三進九廳“樂愷堂”大屋是湘中地區(qū)歷史最長、保存最好的古代建筑之一。樂愷堂是清康熙17年(1678年)謝添蔭、謝添弦兄弟修建的,堂名“樂愷”,取父子兄弟相聚一堂、和睦快樂之意,已有300余年,作為翰林府第,現(xiàn)在的面積大約有1萬平方米。樂愷堂前后四……[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