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舊址位于武漢市武昌區(qū)曇華林。1938年4月,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于此成立,郭沫若任廳長。舊址坐北朝南,兩層磚木結構的西式樓房,緊靠鳳凰山。抗戰(zhàn)初期,該樓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所在地。國民政府軍委會政治部第三廳是1938年初第二次國共合作時期在武漢成立的。除了廳長郭沫若,五處處長胡愈之;六處處長田漢,掌管藝術宣傳,下設三科:第一科科長洪深,主管戲劇音……[詳細] |
田桐墓位于武漢市武昌區(qū)洪山南麓。田桐(1879—1930),字梓琴,湖北蘄春人。曾任武昌起義戰(zhàn)時總司令部秘書長、中華革命軍湖北總司令、湖北省政府委員兼江漢宣撫使。墓坐北朝南,墓冢用花崗石砌筑,圓形穹窿頂,高2.8米,直徑約3米,冢周圍有高1.2米的紅砂石砌筑圍墻。該墓是研究辛亥首義文化的重要實物。(第五批)……[詳細] |
閱馬場孫中山銅像在辛亥革命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紅樓)大門前,矗立著一尊孫中山銅像。孫中山銅像身著中國傳統(tǒng)服裝長袍馬褂,左手持有禮帽,右手手握拐杖,背襯紅樓懸掛著的十八星旗,莊嚴肅立,持重安詳,目光炯炯,與黃興拜將臺遙遙相望。武昌孫中山銅像建于1931年8月,通高約6米,像高約2.4米,像座占地約20平方米。像底座為銅質,基座系麻石砌成,四周嵌有長方形的漢白玉石。正面原鐫“精神不死”四字,其它三面刻……[詳細] |
武昌一紗廠舊址位于武漢市武昌區(qū)臨江大道。隨著湖北布、紗、絲、麻四局相繼建成,湖北形成了比較完整的近代紡織工業(yè)體系,成為華中最大的紡織業(yè)中心。1914年,漢口商務總理李紫云,邀約巨商程棟臣、程佛瀾兄弟等人合股籌建武昌第一紗廠。1919年建成投產,全廠有8.8萬紗錠,300臺布機,占地12723平方米,建筑面積44720平方米,是當時華中最大的紡織廠。舊址內的百年鐘樓,原是武昌第一紗廠辦公樓。這是一座……[詳細] |
武泰閘位于武漢市武昌區(qū)巡司河上。清光緒二十五年至三十二年(1899-1906),由湖廣總督張之洞主持修建。閘建成后,每至長江汛期閉閘防洪,冬春江水下落開閘排漬,有“一閘管七縣加一洲”之利,故取保境安民、國泰民安之意,稱為武泰閘。該閘是研究武漢水利建設及城市發(fā)展史的重要實物。(第五批)……[詳細] |
中共中央軍委辦事處舊址位于武漢市武昌區(qū)中和里。1927年,中共中央軍委遷武漢,在此設武昌辦事處。舊址坐南朝北,占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為四幢對稱的里弄式二層樓房,磚木結構,紅瓦坡頂。該舊址是中共中央軍委早期活動的重要見證。(第五批)……[詳細] |
抱冰堂位于武昌首義公園蛇山東端中部,進首義公園大門后見岔路走右邊,兩分鐘便到。原址是湖廣總督張之洞訓練新軍的指揮所。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張之洞調任軍機大臣離鄂,1909年夏,其在鄂軍界的門生、僚屬集資建成此堂。(其學界門生集資同時建了“奧略樓”,1955年修建長江大橋時拆毀)。這年10月,張之洞辭世,以此堂存作紀念。因張之洞晚年自稱“抱冰老人”,取《吳越春秋》“冬常抱冰,夏還握火”語意,……[詳細] |
張森墓位于武漢市武昌區(qū)卓刀泉。張森(1887—1928),辛亥革命時期參加革命,是北伐軍著名將領,后因積勞成疾病逝,也是北伐戰(zhàn)爭中去世的最高級別將領之一。(第四批)……[詳細] |
李漢俊墓位于武漢市武昌區(qū)伏虎山西坡。李漢俊(1890-1927),湖北潛江人,中國共產黨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1923年自行-。1927年12月被桂系軍閥殺害于漢口。建國后追認為烈士。墓坐東朝西,為長方形,前有子女立的墓碑,四周砌有高約1米的圍墻,占地60平方米。(第三批)……[詳細] |
洪山摩崖題刻位于武漢市武昌區(qū)洪山。慶元元年(1195)荊南參軍趙淳在洪山建東巖閣,將其所寫《東山賦》、《東巖閣記》刻于山石上,同時就山坡上各處山石的天然形態(tài)和色彩紋理稍施斧鑿,依其形狀,分別命名“云根”、“云扃”、“伏仙”、“飛雪”、“棲霞”、“半霄”、“清肅”、“翠屏”、“堆云”、“獅子峰”等,并以多種書體將它們鐫刻于山石上。(第三批)……[詳細] |
辛亥首義烈士公墓位于武漢市武昌伏虎山北麓。劉靜庵、蔡濟民、藍天蔚等民主革命者埋葬于此。1956年公布為湖北省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拔母铩敝,原墓被毀,1981年重新修復。(第一批)……[詳細] |
拜將臺,位于武昌閱馬場首義廣場南端,與辛亥革命武昌起義軍舊址遙遙相望。1911年11月3日,湖北軍政府都督黎元洪效漢劉邦拜韓信為將儀式,在此筑臺拜將,任黃興為戰(zhàn)時總司令。故此地有“拜將臺”之稱。1928年,辛亥首義同志在此修紀念亭。1948年,因亭毀改建紀念碑,F(xiàn)紫紅色水磨石紀念碑乃1955年武昌區(qū)人民政府改建。現(xiàn)拜將臺的紀念碑北向,正面鐫刻“拜將臺辛亥首義鄂軍都督黎元洪任黃興為總司令在此授印”,……[詳細] |
楚望臺及清新軍軍械庫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原位于武昌首義路梅亭山中國艦船研究設計中心院內。楚望臺緊鄰起義門,同處首義路南端。在武昌解放路沿首義路向南行15分鐘即可到達。楚望臺及軍械庫原址已無存。遺址上立有高2米、寬1.2米的文物保護標志,以示此地為楚望-械庫之所在。楚望臺的來歷有史可鑒。相傳元朝末年,朱元璋進軍武昌曾駐扎梅亭山,在此聞報得第六子,高興地說:“子長,以楚封之!敝煸爱敾实酆,于洪武三……[詳細] |
辛亥首義發(fā)難處工程營位于武漢市武昌區(qū)紫陽路234號,清宣統(tǒng)三年(1911)。1911年10月10日晚,駐扎這里的新軍工程八營官兵按照革命黨人制定的起義計劃首先發(fā)難,打響了辛亥革命武昌首義的第一槍。舊址建筑建國初僅存三棟磚木結構平房,每棟長38.5米,寬14.8米,2門18窗,F(xiàn)已改造為兩層樓房。1987年立武昌首義發(fā)難紀念碑。(第一批)……[詳細] |
庚子革命烈士墓在武昌洪山東部北麓山坡上,進省軍區(qū)八一路北門即到。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為反對慈禧-,以求改良中國政治,自立軍準備在漢口起事。事泄,首領唐才常、傅慈祥、林圭等遭清廷殺害,唐才常等7位烈士被草葬于洪山北麓。1912年4月孫中山來鄂,為了表彰自立軍的歷史功績,安撫烈士遺孤,將唐才常等21位自立軍烈士合葬于此,立“鐵血精神庚子革命烈士之墓”石碑,并建陵園。庚子烈士墓座南朝北,依山而……[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