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角哀左伯桃合葬墓位于鄄城縣箕山鎮(zhèn),年代為東周。2015年6月23日,羊角哀左伯桃合葬墓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觀寺王莊汲黯墓位于鄄城縣箕山鎮(zhèn),年代為漢。2015年6月23日,觀寺王莊汲黯墓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葵堌堆遺址位于鄄城縣舊城鎮(zhèn),年代為新石器時代、商、周、漢。2015年6月23日,葵堌堆遺址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箕山堌堆遺址位于鄄城縣箕山鎮(zhèn),年代為新石器時代、商、周、漢。2015年6月23日,箕山堌堆遺址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東王尹莊抗日烈士李次孔墓地位于鄄城縣鄭營鄉(xiāng),年代為1947年。2015年6月23日,東王尹莊抗日烈士李次孔墓地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劉垓劉氏家族墓位于鄄城縣彭樓鎮(zhèn)明。年代為。 2013年,劉垓劉氏家族墓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劉忠墓位于山東省菏澤市鄄城彭樓鎮(zhèn)劉垓村西五百米處,為明弘治年間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劉忠之墓。墓地現(xiàn)有碑刻二十四座,石獸兩對,石翁促埋于地下正在發(fā)掘,山門按原貌已經(jīng)修復。劉忠,字攄誠,濮州(現(xiàn)鄄城縣彭樓鎮(zhèn)劉垓村)人。明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任廣西道御史,后任職臺州,為人正直磊落……[詳細] |
孫氏祠堂坐落于鄄城縣孫老家村內,始建于明景泰五年(1454年),占地10余畝,正殿5間,東西廂房各3間,于明崇禎年間遭兵火而毀。清道光年間重建家祠,祠堂3間,坐北朝南,占地70平方米,磚木結構,建筑形式古樸典雅,頗具民族傳統(tǒng)風格。祠堂內設有神龕,正中供奉孫臏雕像,神龕兩旁陳列孫臏后人牌位。祠堂前面有家祠碑一座,碑陽刻有“孫氏家祠序”,碑陰刻孫氏分支概況![詳細] |
在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董口鎮(zhèn)董口村北的黃河堤旁。原是明代所建褒揚宋顯章夫婦孝賢德行的廟堂,因此當時稱為孝烈祠。據(jù)《濮州志》記載:宋顯章,字文光,明正德年間秀才。他很孝順,父親去世后,他守墓三年。辛未(公元1511)年,趙風子領導的農(nóng)民起義軍到了董口一帶,有兵士砍伐了宋顯章祖塋地上的樹,宋顯章失聲痛哭。事情傳到趙風子那里,趙風子很是生氣,他下令殺了砍伐樹木的士兵,并曉諭部下說:這是孝子的家鄉(xiāng),誰也不能……[詳細] |
蘇述御史牌坊始建于明代天啟年間,是山東省境內現(xiàn)存的五座明代牌坊之一。位于鄄城縣西南12公里的什集鎮(zhèn)北王召村。2006年12月7日,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牌坊主人蘇述,字紹尼,萬歷丙午年舉人,丁未年進士,萬歷四十三年任河南開封尉氏縣知縣,泰昌元年任浙江道監(jiān)察御史。天啟二年赴云貴嘗邊,因長途跋涉積勞成疾,于同年返鄉(xiāng)養(yǎng)病。朝廷褒揚其功,加封其為資政大夫,并在其祖籍建石坊以示褒揚![詳細] |
鄄城蒙古蘇氏居地現(xiàn)存一宗祠,建于明初,座落在北王召。蒙古語稱寺廟為“召”,顧名思義,北王召即北王廟,意為從北大都王室徙來的義王之廟。因該廟屢遭黃河水患,幾經(jīng)重建,仍保留了始建時期的建筑風格與特點。宗祠為磚木結構,三合古院,占地約二千平方米正殿三間,門前兩側各有一石獅。堂內畫梁雕棟,金柱閃屏。據(jù)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專家畢寶啟先生鑒定:“門前石獅一對系明初時物”,“蘇氏家祠正堂三間木構梁架系清嘉慶……[詳細] |
鄄城縣革命烈士陵園,座落在鄄城老城區(qū)的東南角,始建于1953年,1966年因老城區(qū)改造遷于此地,占地2.2萬㎡,建筑面積1300㎡,紀念館面積420㎡。園區(qū)蒼松凝翠,龍柏挺拔,銀杏飄香,竹影婆娑,風景優(yōu)雅,已成為紀念革命先烈,激勵今人,教育后人的革命傳統(tǒng)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走進鄄城縣革命烈士陵園,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具有民族建筑風格的牌坊門樓,兩個青石雄獅分立大門兩側,大門匾額上置“發(fā)揚革命傳……[詳細] |
歷山古遺址:歷山古遺址,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閆什鎮(zhèn)歷山廟村西20米,村西小學校地下,南臨東西村街,西為新建舜廟建筑群,東、北兩面為民居。歷山廟村現(xiàn)有居民600人,村民以劉姓為主,明初遷民建村。遺址東西45米,南北77米,分布面積3465平方米,平面呈長方形。1982年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公布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該遺址最早發(fā)現(xiàn)于1980年的文物普查中,通過對……[詳細] |
鄄城縣歷山公園位于縣城西部,溫泉路以西、西環(huán)路以東、人民街和黃河街之間,規(guī)劃面積230000平方米,總投資3346.41萬元。歷山公園是鄄城重點建設項目,項目的建成對于進一步發(fā)掘傳統(tǒng)文化、改善鄄城生活環(huán)境,提高旅游價值都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歷山公園一期工程 是2010年該縣實施的“民心工程”之一,當年提前兩個月完成。優(yōu)美、自然、舒適的公園景色獲得了市民的一致好評,也成為了市民休閑活……[詳細] |
沙土廟AAA 沙土廟地處鄄城縣閆什鎮(zhèn)閆什口村,該廟歷史悠久,始建于唐代貞觀年間,相傳唐太宗東游泰山,行至此地,夜夢泰山圣母迎駕,為謝圣母迎駕之恩,堆沙為廟,率眾禮拜,后人在此修建泰山行宮,此乃沙土廟之由來也。沙土廟始建至今千余年來,歷經(jīng)兵災水患,多次蒙難又多次復修,并逐漸擴建,至清末民初,沙土廟已成為集儒釋道為一體,魯西南第一綜合大廟,為冀、魯、豫、皖宗教活動中心,民間多年相傳“南京北京都走到,不如看看沙土廟”……[詳細] |
山東圓融禪寺它是在始建于北魏年間的億城古寺的基礎上擴建而成的。戰(zhàn)國時期齊國軍師孫臏晚年辭官隱居故里研究兵法,修著兵書。威王念其功高,經(jīng)常派文武官員前來探視,特建驛城以供食宿,孫臏去世后就葬在驛城前。北魏太和年間,禪宗祖師菩提達摩入中原傳經(jīng),訪此古跡,見此處山青水秀人杰地靈,遂囑弟子將驛城改建為佛教寺院,命名“億城寺”(取“億”安靜之意)。億城寺鼎盛時期,“僧眾千余人,佛像萬余尊”,堪稱北方寺院之楷……[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