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福建省 > 泉州市旅游

泉州市景點介紹

  時代:明至清地址: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東南沿海山霞鎮(zhèn)青山村以北500米處的青山南麓這里海濱地勢峭拔、層巒疊翠、林木蒼郁。青山宮即“靈安王廟”,是為道教宮觀,青山王祖廟,供奉著五代人物神——張悃。它與湄洲島上的天妃宮、龍海的慈濟宮一起聞名遐邇,被同稱為“閩中三宮”。始建于北宋太平興國年間(976~984年)。宮祀唐五代閩將張悃,宋建炎年間(1127~1130年)封“靈惠侯”,賜額“誠應”;景炎年間(1……[詳細]
  清水巖位于安溪縣蓬萊鎮(zhèn)蓬萊山,古稱張巖山,山清水秀,風景幽潔,主峰高海拔767米,常在茫茫霧海行云之中,美如“蓬萊仙境”。清水巖寺宇在蓬萊主峰500米處,為北宋普足禪師首創(chuàng)。寺宇依山而建,背靠獅形龍脈,面臨深壑,遠處文筆三峰拱峙,周遭蓬萊群峰環(huán)合。普足禪師居巖十九年,“造成通泉、谷口、汰口諸橋、砌洋中亭路,糜費巨萬,資于施者”,又建造洋中亭,作為治病救人的義診之所。經(jīng)十八年募捐創(chuàng)建,巖宇告成。建中……[詳細]
  時代:明至清地址: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安海鎮(zhèn)海型厝村北的龍山之麓,故名龍山寺,該寺是泉南著名的千年古剎,系1983年國務院確定的142座全國重點佛教寺院之一,也是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隋皇泰年間(618-619),初名普現(xiàn)寺,又名天竺寺,俗稱觀音殿。相傳古時該地原有一巨樟,濃蔭蓋地,夜發(fā)祥光,時人崇之。東漢時高僧一粒沙認為這是一棵異樹神木,于是請工匠把它雕成了一尊千手千眼觀音菩薩。隋越王……[詳細]
  亭店楊氏民居亭店位于泉州市南郊,紫帽山麓,這里經(jīng)濟繁榮,文化教育發(fā)達,風景秀麗,是個著名的僑鄉(xiāng),楊氏宗祠就座落于其間。亭店楊氏創(chuàng)基之始,是在南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其始祖入閩后擇居于此,拓荒墾殖,躬農(nóng)為生。傳至明永年樂間,人口繁衍至千余人。明嘉靖三年(1524)倭寇來犯,族居地宗親被迫-他鄉(xiāng),而當戚光、俞大猷平定倭患后,社會安定,族人乃由各方回祖居地亭店,世代相承,蕃衍至今。亭店楊氏經(jīng)濟得以繁……[詳細]
  時代:清地址: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湖頭鎮(zhèn)湖頭鎮(zhèn)古時為閩南、閩中主要商品交流集散地之一,古代海上絲綢茶葉陶瓷之路東端起點之源頭,明清時期尤為繁榮!叭(zhèn)有二三百處明清古建筑,僅鎮(zhèn)區(qū)片區(qū)就有190多處,其中較完整的明清古民居有68座,座座都是凝固的詩篇!辟t良祠,始建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內(nèi)康熙御書《太極圖說》、《巡子牙河建壩詩》等詩文,雍正《諭祭文》碑刻,是研究康熙書法和清初歷史的重要實物資料……[詳細]
  時代:清地址: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林氏民居(林路厝)系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泉州市十佳古民居,南安縣委黨校原址,為著名華僑建筑家林路回故里設計興建的民居建筑群。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竣工。大厝的創(chuàng)建者林路是當時新加坡著名的華僑建筑家。他承建當時新加坡最宏偉的建筑一維多利亞紀念堂。林路厝主體為宗祠、住宅和書房等4座并列,占地達3000平方米,前有石埕、水榭和水塘。建筑風格以泉州紅磚、硬山頂、四合院……[詳細]
  時代:清地址: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石井鎮(zhèn)延平東路1662年鄭成功收復臺灣后,大批鄭家軍留居寶島墾荒耕田。清朝雍正年間,石井海商鄭運錦建船隊于臺灣開設“勃興行”,發(fā)跡后用銀兩買到“中憲大夫”官銜時,在臺灣采購優(yōu)秀杉木運回石井興建“中憲第”。因其子鄭汝成由貢監(jiān)生授州司馬加五級并誥封中憲大夫,蔭及三代,故稱“中憲第”。南安中憲第總面積7780平方米,白石紅磚圍墻,主體建筑為五進宮殿,附設書院,演武廳,梳妝……[詳細]
  時代:商至周位于福建省晉江市深滬鎮(zhèn)坑邊村顏厝村民小組東北側,庵山是一座風積形成的低矮沙丘,地貌上屬海濱沙丘類型,近年被納入新開發(fā)的工業(yè)園區(qū),遺址原有面積推測達20萬平方米以上,現(xiàn)大半面積已夷為平地,現(xiàn)存面積約2萬平方米。文化內(nèi)涵主要是青銅時代的文化遺存,可分為兩個時期,其中第5、6層為第一期,第4層為第二期。出土了一批陶器、石器、玉器、骨器和青銅器等文化遺物。此外,在其上部不同時期的文化層里,還出……[詳細]
  陳埭丁氏宗祠位于福建省晉江市陳埭鎮(zhèn)岸兜村。宗祠始建于明代初年,歷經(jīng)修葺、重建、擴筑,是福建省內(nèi)歷史最悠久、規(guī)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回族祠堂。丁氏原系阿拉伯人,其先祖賽典赤瞻思。1222-1279)仕元,官拜平章政事。其后裔的一支于元代行商入泉。元明易朝,裔族避居陳埭,取其祖尾音“丁”字為姓。盡管陳埭丁氏回族在社會文化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已經(jīng)漢化,但在其生活空間里,至今還不難看到伊斯蘭教習俗的遺跡和民……[詳細]
  磁灶窯址位于福建省泉州之南的古鎮(zhèn)晉江市磁灶鎮(zhèn)。窯址是宋元時期泉州重要的陶瓷外銷窯口。窯址多分布于梅溪兩岸,其中南朝窯址1處,唐、五代窯址6處,宋、元窯址12處。主要有土尾庵窯、蜘蛛山窯和童子山一窯、二窯,為宋元時期重要的外銷陶瓷窯口。土尾庵窯位于磁灶鎮(zhèn)嶺畔村北的土尾庵,長60米,寬50米,堆積層厚約3.5米。蜂蛛山窯在土尾庵窯之南,相距約100米,長50米,寬40米,堆積層厚4.6米。童子山一窯、……[詳細]
  德濟門遺址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南門天后宮正對面。泉州天后宮前德濟門外的聚寶街、萬壽路富美碼頭是泉州宋元時期進出口貨物的集散地。據(jù)記載,11世紀時鎮(zhèn)南門內(nèi)外“異貨禁物堆積如山”。13世紀(南宋)時太守游九功拓地增筑翼城,“沿江為蔽,以石成之”,城內(nèi)外商業(yè)繁榮,有“畫坊八十”、“生齒無慮五十萬”。13世紀城門附近更加繁榮,時人稱贊“四海舶商諸蕃琛貢,皆于是乎集”。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監(jiān)郡偰玉立拓南羅……[詳細]
  泉州港古建筑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區(qū)東及石獅市境內(nèi),距泉州市區(qū)10公里。泉州港古稱后渚港,負山面海,扼晉江、洛陽江出口處,宋元時期商賈云集,是泉州出海重港。歷史上說的古泉州港,是泉州地區(qū)“三灣十二支港”合成的集群海港的總稱。鄭和航海曾在此停泊;出土文物有泉州灣宋代海船及宋元外僑宗教石刻、外銷陶瓷;附近金山上有南宋觀象臺望云樓故址;明代抗倭舊址金山寨,寨墻周長85米,花崗石砌成,保存尚好,附近還有古碼頭遺……[詳細]
  施瑯宅、祠在施瑯出生地晉江市南龍湖衙口村。施故里宅、祠明末清初已毀無存,康熙二十六年(1687)冬復建,次年秋告成。祠建東、西、中和都爺衙、小宗、侯府等宅院,以靖海侯府最宏大,位在祠西,朝南,為三落雙擴厝大型建筑,穿斗式木結構,硬山頂,三進五開間,有房屋大小66間,建筑面積2175平方米,占地3560平方米。為泉州典型傳統(tǒng)明居建筑,俗稱宮式大厝,有明代建筑簡樸大方之風。施氏大宗祠始建于明崇禎十三年……[詳細]
  草庵石刻位于中國東南部福建省的晉江市,石刻主要雕鑿于元代(公元1271~1368年),它是世界上現(xiàn)存最好的摩尼教遺址。草庵始建于宋代,元代時進行了改建,它面闊3間,單檐歇山頂。庵內(nèi)依崖壁鑿成圓形佛龕,并利用巖石的天然色彩浮雕成摩尼光佛。佛像高約1.5米,寬約0.8米,結跏趺坐于蓮花座上,相貌莊嚴,身體四周還鐫刻有佛光四身的紋飾,雕工精致,風格獨特。這尊摩尼光佛像是中國僅存完整的摩尼佛石雕像,也是世……[詳細]
  碗坪侖窯址坐落在德化縣城以西約5公里的一處山丘上,周邊約1500平方米的范圍之內(nèi),堆積著厚約2米的匣缽和瓷器的遺存物。經(jīng)發(fā)掘發(fā)現(xiàn)兩座龍窯殘基和數(shù)以千計的標本。據(jù)專家研究認定,碗坪侖窯址系北宋晚期至元朝初年的古窯遺址。碗坪侖宋窯包含有北宋和南宋兩個時代的堆積。北宋產(chǎn)品有碗、盤、粉盒、碟、洗、壺、缽、瓶等,尤以碗、盤、粉盒的數(shù)量最多。這些產(chǎn)品造型優(yōu)美。坯體口薄底厚,圈足寬矮規(guī)整,近底露胎,器表帶有“竹……[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