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和堂窯址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代:五代、宋 公布時間:1989年12月12日位于溫州市鹿城區(qū)下橋村東依下嶺。北宋時期。面積約7500平方米,堆積層厚約1.5米。出土有碗、盤、杯、壺、罐、瓶等產(chǎn)品,以碗、盤為主。胎質(zhì)堅硬細密,呈色較白。釉色多為淡青色,亦有黑釉。紋飾有荷花、蕉葉、乳釘、垂云、草花、牡丹等,線條粗獷。窯具有匣缽、喇叭形墊座、墊餅和墊圈。……[詳細] |
鐵欄井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代:宋 公布時間:1997年8月29日位于鐵欄井7號。井欄呈圓形,內(nèi)壁鐵鑄,下圈鑄于北宋元祐六年(1091年),上圈鑄于南宋慶元四年(1198年)。清咸豐元年(1851年) 于井欄外圍以青石,口沿用扇形青石板平鋪成環(huán)狀,口徑1.69米。井腹似甕,用青石壘砌,深約5.6米,井水清冽,常年不枯。……[詳細] |
葉適墓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代:宋 公布時間:1963年3月11日位于海壇山南麓慈山。葉適(1150-1223),字正則,號水心,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學家。歷官至吏部侍郎,卒謚文定。永嘉學派代表人物,為永嘉事功之學的集大成者。著有《水心文集》等書。墓早年被盜,出土有青瓷墓志1方(現(xiàn)藏溫州博物館)。1952年曾重修,1966年被毀。今墓為1981年在原址東30米外重修。面積104平方米,……[詳細] |
英國駐溫州領(lǐng)事館舊址年代:1894位于江心嶼。1876年,《中英煙臺條約》增辟溫州為通商口岸。次年4月,英國領(lǐng)事進駐溫州。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建一幢三層西式樓房為領(lǐng)事館。占地面積1309平方米,為三層磚木結(jié)構(gòu)。面寬14米,進深11米,中間入口小廳設(shè)主梯,兩邊各六間,立面采用券柱式外廊,清水墻面,窗子磚砌拱券。1895年又擴建一幢兩層樓房,坐北朝南,面寬11米,進深9米。。如今,領(lǐng)事館舊址“……[詳細] |
程讓平祖居位于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qū)臨江鎮(zhèn)平山村。建于清晚期。坐西朝東,由門臺、廂房、正屋組成二進合院式建筑。門臺為磚砌仿木構(gòu)門臺,單開間,懸山頂。屋面鋪小筒瓦,帶勾頭滴水,脊上灰塑卷草紋。立面抹灰。圍墻與門臺相連,呈內(nèi)“八”字型,下部為塊石壘砌,上部為磚砌抹灰。前院南側(cè)廂房為三間兩層木構(gòu)樓房,板瓦灰脊,二層重檐。底層帶前后廊,二層立面為板壁。北側(cè)廂房改建為兩間三層磚房。前屋面闊七間,單層,木構(gòu)建筑。……[詳細] |
溫州科技館是溫州市公益性科普教育基地之一,整個展廳分為南北兩大部分,共有展品展項231多件套,具有溫州特色的標志性科普教育基地。溫州科技館,北展廳以少年兒童為主要參觀對象,單獨設(shè)置娛樂性較強的少兒科技天地展區(qū)。南展廳分為三層,展示主題以“3F”布置, FIELD- FRONTIER- FUTURE(科學大地、科學開拓、科學未來);此外還設(shè)置一座動感4D影院的特效影院。溫州科技館借鑒了各地科技館的一……[詳細] |
夏鼐故居位于鹿城區(qū)五馬街道倉橋社區(qū)倉橋街102號,為我國考古學奠基者夏鼐祖居,主體建筑坐北朝南。原南靠倉橋街部分為二層七間的木構(gòu)排屋,用作店面,北部為居住的四組院落。東小院為前后屋排列的長條狀院落,均為單層硬山式建筑。以兩側(cè)的院墻做為山墻,檁條直接擱于山墻上。正中院落為由門屋、廂房、正屋及后門臺組成四合院式。門屋面闊五間,略含西混合式,青石門框,磚砌抹灰立面,南立面門窗下嵌雕花青石,后帶廊,拱券形……[詳細] |
天地孕靈,日月精華,滋潤孤嶼,瑞靄福地。水心道觀(水心殿)座落于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qū)南郊橫瀆南首十字河心水心嶼上,殿宇幾經(jīng)滄桑,1990年溫州市道教協(xié)會申報國務院批注,組建水心道觀。橫瀆水心嶼四周環(huán)水,波光粼粼,煙波渺渺,云蒸霞蔚,獨具風韻。東依大球山,南眺大羅山,山水一色,景致秀麗。東晉明帝任郭璞為永嘉(溫州)大守建白鹿城,興修水利疏通河道為民造福。郭璞親臨水心嶼視察時賦詩:水心小嶼似江心,山水天……[詳細] |
1927年2月,北伐軍進抵浙江后,溫州各界人民為紀念民主革命偉人、民國締造者——孫中山先生,發(fā)起在華蓋山、積谷山之間建造中山公園,于1930年10月建成,占地面積5.46萬平方米。1932年11月,中山紀念堂落成。 自建成以來,中山紀念堂曾多次開辟展覽。1952年改為中蘇友誼館,“文革時期”改為溫州市少年活動室。因年久失修,損失嚴重,1987年6月在原臺基上重新修建,仿原來形式,古式簡瓦,雙層屋檐……[詳細] |
田塘頭村是民主革命時期我黨在浙南的主要活動地區(qū)之一。這里山林蒼翠、交通偏僻,是開展革命活動的好地方,曾是永嘉縣委機關(guān)駐地之一。1928年,中共永嘉縣委在田塘頭村建立了革命根據(jù)地,組建紅軍游擊隊。田塘頭及周邊村先后有80多人入黨、90多人參加紅軍游擊隊。這些游擊隊員后被編入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十三軍第一團三營八連,1930年參加了襲擊縉云、永嘉甌渠的戰(zhàn)斗,引起了國民黨反動派的恐慌,田塘頭村紅軍駐地多次遭到……[詳細] |
浙南(溫州)是一塊具有光榮革命傳統(tǒng)的土地。早在五四運動時期,溫州人民就積極投入反帝反封建的愛國-。1924年,中共溫州地方黨組織建立,領(lǐng)導廣大民眾開展國民革命運動。大革命失敗后不久,浙南農(nóng)民武裝-此起彼伏,并在此基礎(chǔ)上建立了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十三軍,浙南大地燃起了熊熊的革命烈火。中國工農(nóng)紅軍挺進師入浙后,會合當?shù)馗锩α,?chuàng)建了浙南游擊根據(jù)地,建立了蘇維埃政權(quán),開展土地革命,使浙南成為中國革命在南方的……[詳細] |
王希天(1896~1923),吉林省長春市人。1915年留學日本時,他在目睹溫(州)處(州)兩地5000余旅日勞工艱難困厄之狀后,毅然決定以扶華工權(quán)益為己任,于1922年9月在東京大島町發(fā)起成立“僑日中華勞動同胞共濟會”(簡稱“共濟會”),會員發(fā)展到400多人,并被推為會長。共濟會為溫處僑日華工排難解紛扶貧濟困奔走交涉,與日方資本家工頭進行斗爭,引起日本當局的注意。1923年9月1日,關(guān)東發(fā)生大地……[詳細] |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號秋實,字佩弦;原籍浙江紹興,生于江蘇東海,是我國新民主革命時期著名詩人、散文家和愛國學者。 1923年2月,由浙江省立第十中學(今溫州中學)研究部部長兼圖書館館主任、著名教育家金嶸軒提議,朱自清被聘請到該校任教。是年,朱自清攜家小來溫,先在離十中較近的大士門租房住,后因大士門失火,遂遷至朔門四營堂巷34號東廂房居住。 在浙江省立第十中學期間,朱自清除在倉橋……[詳細] |
1927年2月,北伐軍進入杭州,震動上海,上海-司令李寶章秉承孫傳芳的旨意,派出大刀隊日夜巡邏,-無辜百姓,激起上海各界人民強烈反抗。時在于上海大廈大學(今華東師大)學習的溫州籍中共黨員陳亮、陳駿等更是義憤填膺,2月19日早晨6時,陳亮、陳駿等組織宣傳隊、市民救護隊,在上海曹家渡一帶進行宣傳活動,被李寶章的大刀隊抓住,押至警察署。次日晚,被押至曹家渡五角場英勇就義。3月21日,上海80萬工人舉行第……[詳細] |
西坑交通站由西坑和藤橋的石垟、雙潮的東坑、利八坑、小旦汪坑,岙底的白腳坳師菇寮基、田塘頭,臨江的金岙坳頭和上戍的營上等10多個交通聯(lián)絡點組成,是浙南游擊根據(jù)地重要的交通站之一,為浙南黨的工作聯(lián)絡,傳遞郵件,轉(zhuǎn)運生活用品和軍需物資等,作出了較大貢獻。 1928年,西坑村就成立了黨支部,同年建立了西坑交通站,徐昌桃為負責人。1929年,溫州地下黨組織派李振聲和張學東到西坑發(fā)展武裝組織時,這個交通站開始……[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