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大龍湫景區(qū)。在連云嶂口錦溪的右側(cè),一峰聳立,上分為二,似兩股略開口的蟹螫,看去又像一把大剪刀。此峰變化極多,名稱也多,古有植圭、卷旗、玉柱、一帆等名;今又有啄木烏、孔雀等稱呼。清人錢賓玉說:“千百二峰影名不同,此峰變態(tài)更無窮。”確非夸大之辭。清人陳夢說在游大龍湫時,曾被這變幻莫測的峰形弄得莫明其妙,不識展旗峰原是剪刀峰的化身,發(fā)出“天柱、剪刀二峰何在”的疑問,后經(jīng)僧人指點,才明白“三峰只一峰也……[詳細(xì)] |
位于雁湖景區(qū)。在石柱門右側(cè),一峰插天,高約100米,自峰腰中間有一裂隙。內(nèi)含一珠形圓石,頗為奇特,因而稱為含珠峰![詳細(xì)] |
鳴玉溪中的凝碧潭與跨越其上的果盒橋及果盒巖(亭),和稱“果盒”三景。位于靈峰景區(qū)。凝碧潭,位于果盒巖與渡船巖之間,寬闊畝余,深10米,潭水澄碧,清澈見底。果盒橋,橫跨凝碧潭上,緊靠果盒巖,果盒巖生得蹊蹺,形狀扁圓平整,中間有一條環(huán)痕,儼似果盒。……[詳細(xì)] |
位于靈峰景區(qū)。初名佛掌,又名金掌。在駱駝峰的北面,一峰高聳入云,峰身蒼碧,故名碧霄峰。峰下有一洞,名碧霄洞,高深10余米,寬約15米。洞內(nèi)有暗窖,干燥清爽。洞前有鳴玉溪潺潺流淌,洞的四周是重巒疊嶂,環(huán)境頗為清幽![詳細(xì)] |
位于仙橋景區(qū)。是一天然洞穴,相傳王子晉吹簫橋上,曾憩息于此,故將此洞命名為“仙人洞”。洞頂有龍巖、獅子巖、鯉魚巖、玉兔望月等景致,還有一泉水飛落而下,泉清味甘。洞內(nèi)建有木構(gòu)的大殿三間和住房,廚房數(shù)間。殿內(nèi)供送子觀音、如來佛祖、財神和文曲星。200年前,施元孚在《雁蕩山志》中還沒有記載洞內(nèi)有建筑物。直到清代嘉慶年間才開始建立“仙洞寺”,仙洞寺早已荒圮,現(xiàn)在的洞內(nèi)建筑為1989年所建![詳細(xì)] |
云祥寺距順溪1.5公里,又名“百客堂”、“百僧堂”。寺分舊寺新寺兩座,相距5O米,共有建筑面積5O0平方米。舊寺創(chuàng)建于元代,清康熙時重建,光緒七年(1881)再建。有7間平房,寺內(nèi)保存摹像題記碑刻多塊,其中有清宣統(tǒng)年間所鐫之青石碑記一塊,記述該寺之興衰歷程。1978年建成之新寺為三間三層木石結(jié)構(gòu),兩間橫軒全部用石料構(gòu)成。整個寺院依山取勢,因地制宜,布局合理,獨具匠心。寺周還有二宜亭、冰廊等,都是小……[詳細(xì)] |
楊八洞(又稱蓋竹洞)在中雁蕩還叫作白石山的時候,其大名早已載入宋代道書《云笈七簽》,被尊為“天下第十九洞天”。作為道教勝地,楊八洞有一種濃厚的神話仙語氛圍,單從那彼此套連的八個洞府的名字:寶光、觀音、透天、透海、龍滾、八仙、混元、玉蟾、即可見一端;而滿山谷的松風(fēng)竹韻,更使這種氛圍得到了強(qiáng)化。楊八洞還以巖石勝,其石擬人象物一一酷肖,充滿民間的諧趣……[詳細(xì)] |
羊角洞景區(qū)是雁蕩山斜逸旁出的一個支脈。在歸宗雁蕩以前,它以自己的名字-方山久為世人所知,且有自己的開山祖師。景區(qū)一系列洞府和其他建筑因充滿了道教和巫風(fēng)的氣息,是雁蕩山八大景區(qū)中最具中國民間宗教文化色彩的地方。景區(qū)合計不過3平方公里,是雁蕩山面積最小的一個景區(qū),然而峰、嶂、洞、瀑、潭、湖一應(yīng)俱全,可以說是雁蕩山的一個精致的影子。主要由羊角洞和雙龍谷兩部分組成,主要景點有-坑、紫庭嶂、萬象嶂等景點。羊……[詳細(xì)] |
位于大龍湫景區(qū)。俗稱開襠瀑,在火焰山西,能仁寺東北。錦溪水繞經(jīng)西龍門觸石分流而下,狀如燕尾,形成此瀑。瀑下一潭,名叫霞映潭,潭水碧綠,大一畝余,潭中有巨石,形狀像大鐵鍋,側(cè)倚水底,隱然可見。每當(dāng)晚霞照映時,潭面鮮麗可愛,潭因之得名。因潭水下游的筋竹澗內(nèi)有東龍?zhí),故又稱此潭為西龍?zhí)丁=暝谔杜越ㄔ炝怂嗥脚_,臺上有遮蔭傘,可供游人跳水和憩息之需。潭中有小船數(shù)只,在潭中劃船,別有一番幽趣。但設(shè)施還有待……[詳細(xì)] |
位于靈巖景區(qū)。在玉屏峰下嶂巖峭壁中。東鄰天柱峰、靈巖寺,西接大龍湫景區(qū)。是在天然屏障上由人工鑿出一條懸崖棧道,長近2公里,把一瀑(珍珠瀑)、一湖(仰天湖)、兩橋(云天橋、鐵索橋)、三閣(凌霄閣、東仙閣、聚仙閣)、四洞(方洞、關(guān)刀洞、花瓶洞、會仙洞)以及其他50多個景觀連接起來,形成一具融奇峰異洞、棧道樓閣、瀑布平湖于一體的風(fēng)景點。游樂園坐北朝南,冬暖夏涼。居高臨下,可俯瞰靈巖諸景,且有恍若飛仙的感……[詳細(xì)] |
位于靈巖景區(qū)。又名小瀑布,在靈巖寺右側(cè)后面的隱龍嶂底,是靈巖的主要觀景之一。懸崖環(huán)峙,巖腹有如珊瑚、瑪瑙顏色。瀑飛崖上,觸石騰空如霧團(tuán)結(jié)旋;而流轉(zhuǎn)飛灑,水珠濺人。瀑水搏潭,因光作色,形態(tài)萬千。前人有“我來看不足,長嘯獨憑欄”的贊嘆。潭水從亂石間流出,匯合成臥龍溪,再蜿蜒地向南流入碧玉溪。溪里有一種不常見的黑背紅肚子的小動物叫蛛螈,很逗人喜愛。在小龍湫左側(cè)山上,有猴子捧仙桃一景;臥龍溪中有鴨子戲水等……[詳細(xì)] |
位于靈峰景區(qū)。在靈峰與靈巖區(qū)之間。響巖高30余米踞南,與北面之云霞嶂相對成門。門中貫穿碧玉溪及溪畔公路。門內(nèi)有-巖、雪花天、霞嶂洞、三臺洞、龍王洞、墨魚巖、隱士巖諸景。響巖以石撞擊,發(fā)出巨響,好奇者無不過溪以試。此門在雨期時,瀑泉滿布,溪流咆哮,景色絕佳。……[詳細(xì)] |
兩崖對峙曰門。雁蕩山中稱“門”的景點多達(dá)十幾處,而以顯勝門為最。顯勝門是由兩面崖壁對峙而形成的“石門”,又稱“仙勝門”。此門高達(dá)200米左右,兩門相隔僅10余米,素有“天下第一門”之稱,為雁蕩山“門”之冠。兩壁陡立,直上云霄,氣勢雄偉磅礴;門內(nèi)絕壁四合,森然環(huán)侍;腳下澗水錚錚,境極幽邃;抬頭仰望,頂壁復(fù)合,僅留一線,“非中午夜分,不見日月”。明代王綰在《游石佛洞》中云:“仰視巨石兩兩數(shù)丈,上覆復(fù)合……[詳細(xì)] |
位于雁蕩山最北端,一百平方公里的景區(qū)內(nèi),山山水水間無不氤氳著清徹骨髓的仙氣。碇步穿水,竹徑通幽,如入仙境。溪叫仙溪,湖叫龍湖,湖中有瓊島仙山,跳崖而死的貞女叫仙姑,她藏身過的石窟叫仙姑洞。傳說是仙人王子晉騎鶴飛臨之地。景區(qū)許多景點都跟這位飛仙有關(guān):仙橋、仙亭、仙人洞(北石梁洞),吹簫峰,仙亭山,丹灶巖,石棋枰……仙橋:站在仙橋景區(qū)的龍虎門朝北仰望,可見仙亭山上有一座石橋橫空,即為仙橋。橋直薄云霄,……[詳細(xì)] |
位于仙橋景區(qū)。在龍湖的北面,離水庫大壩約3公里,是一個曲尺型的奇洞。洞內(nèi)有三層磚木石結(jié)構(gòu)的建筑,主要用于從事道教活動。二樓設(shè)有三塊石碑,皆為清代所刻。左右為風(fēng)景碑,中間的刻有大清光緒二十二年的一道圣旨,題為“欽旌貞烈李姑碑記”,封李玉蓮為貞潔烈女。因年月久遠(yuǎn),有些字跡已模糊不清。三樓香煙裊裊,中供三清祖師,右側(cè)塑仙姑像。仙姑洞開于宣統(tǒng)元年,咸豐年正式開發(fā)。據(jù)傳,清朝咸豐辛酉年(1861),臺州臨![詳細(x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