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墓位于連云區(qū)連云街道陶庵丫髻山西側,年代為明,類別為古墓葬。2018年11月13日,連云港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連云港市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田橫崗遺址位于連云港市連云區(qū)中云街道辦事處金蘇村云龍澗風景區(qū)。田橫(?-前202),秦末狄縣(今山東高青)人。秦末農民起義領袖之一,曾自立為“齊王”,劉邦稱帝后,率部眾500余人逃居海島,后被迫皆自盡。據(jù)唐《元和郡縣圖志》、《通典》及宋《太平寰宇記》等記載,田橫崗在東?h東北六十一里小鬲山,孤峰獨秀,三面壁立,俯臨深壑,唯有東隅可近人行,壘石為城,即田橫所處營地,F(xiàn)存田橫崗分為左、中、右、前四營寨……[詳細] |
平山旗桿夾及小村旗桿夾平山旗桿夾位于連云港市連云區(qū)云山街道辦事處平山村。平山旗桿夾由南北兩塊穿孔的長石組成,片石根部埋入土中,夾間距0.61米,兩石高約2米。每石上有3孔,上下為方孔,邊長0.13-0.14米,中為圓孔,直徑0.13-0.14米。小村旗桿石位于連云港市海州區(qū)花果山街道小村東北側400米處的山坡上。小村旗桿石系清代遺存,以兩根相對而立的梯形片石構成,石間距0.6米。主石長1.62米,……[詳細] |
連云區(qū)碉樓民居位于連云港市連云區(qū)朝陽街道、中云街道和云山街道。共有9處,其分別是黃崖村何氏民居碉樓、黃崖村張家大院、大金灣王氏民居、新縣孫家炮樓、金蘇顧氏民居、黃嶺村汪氏民居、黃嶺村大巷24號金氏民居、黃嶺村大巷30號金氏民居、云門寺陳氏民居。建筑多為四合院,全石結構,在院落的邊角處筑有一個(少數(shù)有兩個)碉樓,多為民國時期建筑。2010年被公布為連云港市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碉樓民居四周5……[詳細] |
墟溝天主教堂位于連云港市連云區(qū)墟溝街道舍利山下。建于1905年,為天主教上海教會徐州教區(qū)派法籍神職人員來墟溝選址所建。故又名“法國人教堂”。教堂為歐式,占地面積約200平方米,局部二層,余一層。至今保存完好,F(xiàn)為鐵道部職工療養(yǎng)院用。該建筑對研究連云港地區(qū)近代天主教的傳播和建筑藝術有一定參考價值。2010年被公布為連云港市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四周以建筑本體外墻為保護范圍。建設控制地帶:四周……[詳細] |
樂壽山莊位于連云港市連云區(qū)墟溝街道北固山下海濱公園,--出資興建。--(1876-1942),字峻青,河北寧河縣人,原為軍閥張勛屬下分統(tǒng)(旅長)、海州鎮(zhèn)守使,后投靠孫傳芳。北伐后,國民黨政府聘為少將參議,久居海州一帶,成為地方實力派人物。1917年,--聘請德籍工程師設計建筑樂壽山莊。有樓房一幢,71間,3層,為歐式古典建筑風格,又仿歐式花園圈占草坪,建有荷花噴水池和亭子,亭曰“向若”,又名“望![詳細] |
北海觀音寺石刻群位于連云港市連云區(qū)朝陽街道張莊村南山玉女峰東側炮臺頂西,花果山風景區(qū)氣象雷達站東北側北海觀音寺遺址附近。共有“靈籟泉”石刻、“噴玉泉”石刻、“甘露水”石刻、“卓錫泉”石刻、“天錫泉”石刻、“金佛禪寺”石刻、“移我情”石刻、“曾經(jīng)滄!笔、“朐陽”石刻、“無常迅速,一心念佛”石刻、“水”石刻、“阿彌陀佛”石刻、“悟真石”石刻、“崩云”石刻、“氣象萬千”石刻等15處;另有楊廷鎮(zhèn)五言律……[詳細] |
張學瀚故居位于連云港市連云區(qū)朝陽街道新縣居委會。坐北朝南,現(xiàn)存二層石木結構,硬山,面寬20.4米,進深6.15米。三架木質結構,保存較完整,梁為圓梁,用料壯實,整座房屋有較明顯的民國時期建筑風格。張學瀚(1868-1940),字百川,朝陽新縣人,出身于書香門第,是1897年秀才,1900年科試貢生。他年少好學,猶喜鉆研苦練,勤習書法,成就出類拔萃。中年,已立于海州著名文人之列!懊康揭惶帲乜计洹[詳細] |
連云市農民銀行舊址位于連云港市連云區(qū)連云街道辦事處云臺路23號。建于1931年,系二層全石結構樓房,總面積280平方米。1939年3月日軍侵占連云港后,在此設--。1945年8月抗戰(zhàn)勝利后,改為連云市農民銀行。該建筑對研究連云港市民國時期金融發(fā)展狀況具有一定價值。2010年被公布為連云港市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建筑本體四周5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20米![詳細] |
民國陸軍司令部舊址位于連云港市連云區(qū)連云街道辦事處中山東路12號。由上海中興公司興建,原為建港初期辦公場所,后為國民黨連云港陸軍司令部。該建筑立于臨海半山坡上,坐北朝南,居高臨下,實木結構。主體建筑兩層,面寬五開間,左右對稱。東、西兩山墻建一層帶門廊坡屋,每間寬3米,門廊分別朝東北、西北向,整個建筑跨度為12.9米,東西長24.2米,建筑面積560平方米。建筑石墻為整毛石砌筑,水泥砂漿勾凸縫。該建……[詳細] |
海峽巷朱氏民居位于連云港市連云區(qū)連云街道辦事處海峽巷6號。民國建筑,系連云港建港初期朱家自建別墅,分東、西兩宅:東宅為單體別墅,東西徑深12.1米,南北面闊16.2米;西宅為四合院,東西徑深16.6米,南北面闊19.5米,高5米,建筑總面積520平方米。整個房屋為石木結構,室內木質吊頂,木質地板。該建筑對研究連云港市民國建筑提供重要的實物資料。2010年被公布為連云港市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詳細] |
黃窩水庫大壩位于連云港市連云區(qū)高公島街道黃窩村。1934年建,長約180米,頂面寬1.5米,基寬約35米,壩堤中部筑有半圓形觀察堡。整體鋼混結構。蓄水量31萬立方米。黃窩水庫對研究連云港建港史具有重要價值。2010年被公布為連云港市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水庫大壩外底腳線為準,向四周延伸50米處![詳細] |
東磊石刻群(含漁灣石刻)(清至民國)東磊石刻群(含漁灣石刻)位于連云港市云臺山風景名勝區(qū)管委會云臺街道東磊村、漁灣村,系清至民國時期石刻群,共有50余處石刻,刻于延福觀附近的巖壁及漁灣老龍?zhí)吨車。其中“萬壑朝宗”題刻(所屬南云臺林場)是清代題刻,刻面高0.5米,寬1.93米,大字字徑44厘米,款字字徑6厘米,字體皆為楷書;“登山觀!鳖}刻(所屬南云臺林場)系清代題刻,刻面長1.2米,寬0.6米,大……[詳細] |
連云港抗日防御遺跡(1938-1939年)連云港抗日防御遺跡包括大龍頂、圍屏山、錦屏山、丫髻山、猴嘴山、朝陽西山、東陬山、仙姑嶺等處。大龍頂是連云港市云臺山大桅尖東側的一個山頭,為黃窩山最高峰,因其峰頂有塊巖石形似龍頭,故名。根據(jù)地方文獻的記載,此處遺址為1938年至1939年,國民黨守軍為抵御日本海軍對連云港的進攻而修筑的防御工事。共兩處。第一處在大龍頂西側主峰,此處工事呈環(huán)形,依山勢而建,壕溝……[詳細] |
振亞橋及題刻(1924年)振亞橋位于連云港市連云區(qū)宿城街道留云嶺村虎口嶺南坡路西側。為民國十三年(1924年)法起寺監(jiān)院振亞建造,全石結構,橋面為長條石鋪成,橋墩為塊石砌成。20世紀60年代前,此橋長期為山民進出宿城山的唯一通道,也是新中國成立前信徒朝山進香的主要通道。振亞橋題刻,為振亞橋題名勒石。南距振亞橋約40米,北距子午亭約200米?涛拿娉瘱|南,正文隸書,款楷書。刻面寬162厘米,高55厘……[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