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四川省 > 綿陽市 > 三臺縣旅游

三臺縣十大旅游景點

推薦1
三臺梓州杜甫草堂
  據(jù)史載,公元762年,棄官入蜀的杜甫又遇戰(zhàn)亂,無奈之下的詩人只好從西川節(jié)度使治所的成都-到東川節(jié)度使治所的梓州。世亂郁郁久為客,路難悠悠常傍人。在這里,杜甫度過了他寄人籬下的又一段困苦生活。如今的草堂是在明代所建工部草堂遺址上,于八十年代重建的仿古園林建筑群。草堂內詩圣生平館,中院宏偉的詩史堂,花木扶疏的后院。暖融融的春陽下,幾樹海棠開得正艷,火焰般的花朵給清靜的小院平添了幾分亮色。碧綠的荷池中佇立著一尊杜甫的全身塑像,詩人撫袖昂首,滿含憂患的雙眼遙望著遠方。這情景使你想起那令人不堪回首的一幕:公元770年冬的一天,杜甫在離開四川后,終因病痛纏身,窮困潦倒而客死于湘江上的一艘小船上。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對于詩人來說,只是一個無法實現(xiàn)的夢……步出草堂,回首見大門兩旁有郭沫若夫人于立群手書的一副對聯(lián):異代不同時問如此江山龍卷虎臥幾詩客;先生亦流寓有長留天地月白風清一草堂。對聯(lián)道出了后世人對這位千古詩圣的高度評價和崇敬,他留下的詩史般的華章卻永遠光耀后世。如今從牛頭山往下看,昔日破舊的梓州早已變成了一座繁榮而美麗的縣城,望著往來不斷的車流和熙熙攘攘的人群,我想,一千多年前那段動蕩和-的歷史對杜甫來……[詳細]
推薦2
蓮花臺
  在三臺縣北面30公里處,有一座美麗的古鎮(zhèn)——蘆溪鎮(zhèn)。在蘆溪鎮(zhèn)內,有一座美麗的寺廟——蓮花臺。清末咨政院議員三臺縣知事張政在蘆溪鎮(zhèn)蓮花臺登高賦詩,憑空吊古:西岸春墟暮靄生,東開平野古涪城。英雄淘盡長江在,令尹來時宿雨晴。紅樹青山如好畫,金冠鐵鏃出深耕。頻年閱慣滄桑變,不為興亡一滄情。抒發(fā)了古人對蘆溪兩岸大好河山的感嘆和對三國歷史的追憶。歷史上的蘆溪寺廟眾多,有“七館”、“八廟”、“一個臺”,“臺”即蓮花臺。蘆溪鎮(zhèn)的蓮花臺寺廟,有“小南!敝婪Q。寺廟建自漢代,重修于清朝道光年間。是三臺縣最古老的寺院之一。蓮花臺前面是寬闊的江面,終年碧波奔流不息,后面是郁郁蔥蔥的淺丘,綠樹繁茂花團錦簇。古人形容為“背山面江,風景幽秀”。清末民初,蘆溪分縣縣丞劉攸溪的夫人、杰出書法家廖華女士書題“蓮臺小憩”匾額,堪稱書法中的精品。1935年和1994年,我國著名武術大師海燈法師曾兩度來蓮花臺講經(jīng)傳武40余天,在這里流傳著廣為人稱頌海燈法師的許多佳話。蓮花臺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很多年以前夏天的一個夜晚,有人在蘆溪涪江這乘涼,面對習習不江風,悠悠流水,星星漁火,粼粼波光,暮鼓晨鐘,梵音陣陣,倍覺心曠神怡,遐思無限……[詳細]
推薦3
三臺云臺觀
  云臺觀為四川省第二大道觀,僅次于青城山位于三臺縣南百里的安居境內,據(jù)<<云臺觀碑記>>:云臺觀為趙肖庵開創(chuàng)。原名佑圣觀。南宋嘉定七年(1214)九月九日,趙肖庵于此升隱(去世),后欽封“妙濟真人”。明朝正德八年(1513),欽差太監(jiān)錦興、錦衣衛(wèi)千戶龔清到云臺修醮。十年,遣內宦造金玉帝像、帳幕紋爐、府花爵盞恭詣云臺朝謁。先建拱宸樓,階下一臺名曰“玉璽”,命工于璽上建八角樓,題額“天乙閣”。十一年又遣官修治。十五年(1520),欽賜綠幡二首,-“大明皇帝喜舍玉幡”張掛觀中。肅王命鑄滲金帝像一尊,執(zhí)旗旅行袋、捧劍、靈童、玉女、溫、關、馬、趙、靈官10像,于嘉靖四十三年(1564),遣官送觀安放。明清兩朝曾培修十余次。清光緒十二年(1886)失火將前殿及拱宸樓燒毀,是年附近紳耆捐金培修,歷五年竣工。數(shù)百年來,云臺觀為一方之勝景,也是道教活動中心,許多文物尚保存完好,有明頒詣書、太監(jiān)的象笏、-諸子送的銅鐘、銅爐、墨稿以及頒賜的各類經(jīng)書30余種1000余券。懸念一、諸葛亮在此巧設“七星燈”,首先在圣母山后側觀看傳聞中諸葛亮巧設“七星燈”的地方,在這塊不大的土坪上有7個不太顯眼的洞眼。據(jù)當?shù)亓鱾飨聛怼?a href=/landscape/28/santaiyuntaiguan.html class=blue >[詳細]
推薦4
毛主席著作學習室
  三臺縣柳池鎮(zhèn)“毛主席著作學習室”近日被四川省政府公布為省內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據(jù)三臺縣文管部門介紹,該學習室目前是綿陽市境內保存最完整的“文革”文物。在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期間,三臺縣文物管理所在本縣柳池鎮(zhèn)清溪村土橋溝發(fā)現(xiàn)一處保存完整的毛主席著作學習室。該處文物坐東向西,為一處民國時期的土木結構、懸山頂、小青瓦覆面、四合院布局的民居建筑,F(xiàn)存正廳面闊三間,通面闊17.6米,進深7米。8月16日,記者在“毛主席著作學習室”現(xiàn)場采訪時,清溪村原村主任周大鵬介紹說,該處遺跡為解放前當?shù)卮蟮刂鬣嚧笤淖≌,解放后分給貧農劉開云等幾戶村民居住。陪同記者采訪的柳池鎮(zhèn)黨委副書記蔡愛瓊告訴記者,“關于文革的是非功過,國家早已有定論,但作為一段歷史的記憶和見證,把這處學習室完整保存下來,可以說是幾經(jīng)周折。”據(jù)了解,文革初期,當時的生產隊部分社員決定拆掉該處地主住宅,并已動手掀開了房梁上的部分蓋瓦,居住在該房屋內的劉開云急忙趕至柳池場鎮(zhèn),找到當時的柳池公社書記鐘萬富,要求保留該處房宅,理由是:這棟住宅原屬于地主,后分給了貧下中農,留下它,今后對年輕人進行階級教育時就是活生生的教材。鐘萬富被劉開云說服,立……[詳細]
推薦5
郪江古鎮(zhèn)
  三臺縣歷史悠久,[春秋][戰(zhàn)國]時期凄王國的國都今妻阝江,妻阝縣境建置始于漢高祖六年(前201年)設置的妻阝縣,歷代相沿,名稱多異,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設置三臺縣,縣城由此而由妻阝江遷至現(xiàn)三臺縣所在位置;妻阝江由縣改為三臺縣下設鎮(zhèn).妻阝江鎮(zhèn)現(xiàn)保留了很多完好的歷年來的來自閩,粵,贛的客家人留下不少的會館建筑遺跡,同時也保留了很多完整的民居,體現(xiàn)出了四川川西北獨有的歷代民居風貌,形成了四川省內完好古建筑群,被定為妻江鎮(zhèn)也被列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zhèn)。郪江原名千子公社、千子鄉(xiāng),三十年代更名為郪江鄉(xiāng),1992年建鎮(zhèn),同年被命名為省歷史文化名鎮(zhèn)。郪江位于四川綿陽三臺縣,是三臺文化的發(fā)祥地,境內有戰(zhàn)國時代郪王城和傳說的郪王墓,遍及全鎮(zhèn)的漢代至兩晉時期的崖墓群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唐宋時代摩崖造像,明清時期的古建筑民、街道、寺廟和石橋,它們淋漓盡致地反映了郪江的悠久歷史和源遠流長的古代文化。境內有錦江與郪江交匯,山清水秀,與古樸典雅的古鎮(zhèn)互相呼應,是觀光、渡假、旅游休閑的絕佳境地。云臺觀,距郪江古鎮(zhèn)二公里的巴蜀地區(qū)的第二大道教勝地。路邊的一座古牌坊告訴人們云臺觀到了,兩棵枝繁葉茂的古榕樹向游人指明……[詳細]
推薦6
三臺尊勝寺
  尊勝寺座落在涪江東岸三臺縣爭勝鄉(xiāng)爭勝壩。爭勝壩交通發(fā)達,經(jīng)綿(陽)三(臺)公路可北上綿陽,南下三臺。綿(陽)遂(寧)高速公路由壩上通過,將為尊勝寺文物旅游資源的開發(fā)利用,創(chuàng)造前所未有的機遇。尊勝寺相傳由佛教禪宗仰山派傳人始建于南宋。明朝永樂十三年(1415)重建大雄殿。清朝康熙二十八年(1689),臨濟派傳人住持僧瑞巖增修藏經(jīng)樓。清朝乾隆五年(1740),重建伽藍殿。民國十八年(1929),軍閥田頌堯為建修“潼保馬路”籌措工程款項,強征尊勝寺“廟業(yè)”良田“六十余畝”,僅“環(huán)廟七八畝脊土留作廟有”,尊勝寺從此一蹶不振!睹駠_縣志》稱,尊勝寺僧瑞巖為清初三臺佛教界“以繼往開來為己任”的杰出高僧,據(jù)此可知尊勝寺在當時的重要地位和影響。1999年10月,綿陽人民政府公布尊勝寺為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至關圣殿滴水外17米,西至藏經(jīng)閣滴水到水溝6米,南至大雄定殿滴水外10米,北至大雄寶殿滴水外1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20米,東至爭勝鄉(xiāng)敬老院操場,西至尊勝寺自種地,南至敬老院外水溝,北至青皮村六組耕地。尊勝寺現(xiàn)存明清古建筑群占地3605m2,建筑面積934.255m2。由南而北,其……[詳細]
推薦7
西平古鎮(zhèn)
  一、基本情況2010年1月19日,由四川省文化廳、省旅游局、省建設廳等聯(lián)合主辦,省名城古鎮(zhèn)文化旅游發(fā)展促進會等承辦的“第二屆中國四川名城古鎮(zhèn)文化旅游節(jié)”上,西平古鎮(zhèn)被評為“四川最美古鎮(zhèn)”,排名全省第二。西平鎮(zhèn)位于三臺縣、中江縣兩地交匯處,幅員面積77.31平方公里,轄7個黨總支,36個村,6個居委會,313個村民小組,總人口57178人。二、交通情況過去就水陸交通便利,歷來是商貿云集之地,也是軍事要地。改革開放后的今天更是四通八達。120公里的水泥路直通省會城市成都,距三臺33公里,距新修的塘巴高速公路三臺古井口子10公里。三、歷史沿革及變遷西平鎮(zhèn)古名觀音場,清康熙元年(1662年)建盤龍廟,以寺中觀音得名?滴跏辏1672年)興場,為星日鄉(xiāng)駐地。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建第四區(qū)。新中國成立后的1950年,仍為區(qū)所駐地。1956年改名西平區(qū)。1992年撤區(qū)并鄉(xiāng)至今。場鎮(zhèn)上有85%以上人口是清初“湖廣填四川”時,從福建、廣東、湖廣、江西等省遷進的移民、客家及后裔。場鎮(zhèn)2.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萬余人。有新、老兩城。老城格局與縣城相似。由原糧臺連綴建于清嘉慶五年(1800年)的城墻,四……[詳細]
8、潼川古城墻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推薦8
潼川古城墻
  走進三臺潼川鎮(zhèn)下南街,一路上都是老式的民居,各色古舊門店盡顯古樸之風。老遠,潼川古城墻南門城樓就進入視線。作為三臺縣文化遺產(文物)災后重建項目,經(jīng)過災后重建維修的三臺古城墻和南門城樓恢復了本來面目。早在2007年7月,本報記者曾隨綿陽市文物局工作人員到這里采訪,當時城墻和城樓周邊到處都是電桿、線纜,城墻部分地段上修建了民房,還有成排的排污洞,F(xiàn)在,這些已經(jīng)不見了蹤影;疑皫r條石筑砌的城墻與墻頭上成排的箭垛,顯露出了曾經(jīng)久遠的歷史與滄桑。譙樓飛檐挑角,紅屋青瓦,紅木立柱,雕花門窗,重現(xiàn)昔日的雄偉氣勢。在潼川鎮(zhèn)東街盡頭的東城門,曾經(jīng)侵占城墻的民居、臨時建筑沒有了,城門邊上狹窄的街道也寬闊了許多,城門兩側建起了小廣場,并栽植了景觀樹,成為休閑場所。城樓之下,城墻之下,是歷史與現(xiàn)實的穿越。經(jīng)城墻內側一個臺階登上城樓,眺望城外,一股歷史與文化的氣息撲面而來。四川惟一的明清石頭城三臺潼川古城墻距今約400余年歷史,是目前綿陽境內保存最完整、規(guī)模最大的古城墻,也是四川境內現(xiàn)存明清古城墻中惟一的石頭城。潼川古城墻修建于明嘉靖年間,當時“環(huán)城有池,闊四丈,引西溪九曲水注淤中”,后毀于明末戰(zhàn)亂。清乾隆……[詳細]
9、琴泉寺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推薦9
琴泉寺
  琴泉寺位于三臺縣潼川鎮(zhèn)北泉路左側的長平山腰。始建于北周(公無557—581年),初名安昌寺,經(jīng)隋,于唐初更名慧義寺,南宋易名護圣寺,因寺后山泉滴聲似琴,明朝萬歷時已稱琴泉寺。從唐初起琴泉寺就按星象落座建殿修閣,其布局嚴謹,宏偉精致,莊重典雅,F(xiàn)存建筑為清代和民國所建,主體建筑由座西北朝東南的并排雙四合院相連而成,布局特別,處于歷代山寺的主要位置。左四合院有前殿、正殿和左右偏殿,右四合院有偏殿和廂房。整個建筑面積1602平方米,占地面積約6000平方米。正殿,又名觀音殿。面闊三間14米,進深六間12.1米,建筑面積168.4平方米;前殿,帶山門,重建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面闊五間18.9米,進深三間5.8米,建筑面積109.62平方米;正殿后是甘露洞,洞內便是“琴泉”山泉池。泉水終年不斷,主泉夏季如注甘涼,冬季涓涓溫甜,經(jīng)省檢驗為優(yōu)質礦泉。寺下山崖多摩崖造像,現(xiàn)存已知的有10龕700余尊。千佛巖右側有“-洞”二室。原為東漢崖墓,是唐代隱土越蕤隱居著書處。寺內有一尊清代鐵鑄仿唐觀音坐像,高1米,戴花冠,飾瓔珞,雙頜下垂,結吉祥印,結跏跌坐于蓮臺上。還有一通《摸魚兒》詞石刻碑,陰刻、……[詳細]
10、藍池廟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推薦10
藍池廟
  藍池廟,又名蘭池廟、南池廟,座落在三臺縣塔山鎮(zhèn)南池村玉池灣。距綿鹽公路8公里,距塔山鎮(zhèn)10公里,距三臺縣城30公里。盛唐偉大詩人杜甫曾到其游歷,并留下《題玄武禪師屋壁》等詩作,F(xiàn)存拜殿、岱岳殿和東西上下兩廂等古建筑群,建筑面積1800多平方米,占地面積8991.85平方米。塔山鎮(zhèn)藍池廟于1993年,被三臺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保單位;1999年10月,被綿陽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保單位;2006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保單位。藍池廟布局較為完整,功能分區(qū)比較明確,屋面脊飾保留川西北民間風格,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建筑梁架、斗拱,保存了明清早期的木構架,建筑梁架上保存有清代題記。為研究綿陽乃至四川的清代寺廟提供了實證材料,具有很高的文物研究價值。藍池廟所存漢磚、唐碑、宋代“神仙洞”摩崖題刻和清朝乾隆時潼川知府柴鶴山等官員書贈的匾額及奈何橋與望鄉(xiāng)臺,包括以“石林”為代表的自然和人文景觀,均具有較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藍池廟在民俗文化上與重慶鬼城“酆都”齊名。素有“梓州酆都”之雅號。以農歷七月初一至七月十五的中元會為特色的廟會活動源遠流長,長盛不衰。藍池廟會集宗教祭祀、娛樂游藝和商貿交易……[詳細]


全部三臺縣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