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福建省旅游

福建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文林山革命烈士陵園位于福州市鼓樓區(qū)文林路將軍山東南麓。文林山革命烈士陵園建于1979年,占地130余畝。陵園主體建筑群由福州革命烈士紀念館、紀念碑、烈士墓、軍人墓、長安堂和辦公樓等組成。建筑面積4941平方米,依山而建,居高臨下,氣勢雄偉,莊嚴肅穆。文林山革命烈士陵園大門的兩側(cè)門擇榕城“三山”為特征,從正門沿332級臺階拾級而上,首先進入福州革命烈士紀念館,紀念館為三層樓式,平頂重檐,廳周四廊,雄……[詳細]
  設(shè)在楊橋東路17號,原為辛亥革命黃花崗七十二烈士林覺民的故居。1991年11月9日辛亥革命福州光復80周年紀念日,正式對外開放,F(xiàn)在該館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市青少年德育基地。紀念館占地面積614平方米,館內(nèi)陳列《福州辛亥革命史》。紀念館門口左右分立福建省級和福州市級的兩塊文物保護單位石碑。正門屬木結(jié)構(gòu),門內(nèi)石板鋪地,靠墻處點綴假山,周邊花木扶疏,古樸生香。迎面照壁上是宋慶齡的題詞:“辛亥革命烈士永……[詳細]
  東關(guān)橋東關(guān)橋在永春縣東關(guān)鎮(zhèn)東美村的湖洋溪上,民間盛傳此處觀音十分靈驗,建橋后年年香火不斷,故又名通仙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該橋始建于南宋紹興十五年(1145年),清光緒元年(1875年)復建,民國18年(1929年)里人李俊承母子重修。該橋較完整地保留宋代橋梁的建筑特點,為福建少見的長廊屋蓋梁式古橋。泉(州)永(春)公路通車以前,這里是大田、德化、永春通往泉州的必經(jīng)之地。橋長85米,寬5米,用輝綠……[詳細]
  蘆山堂蘆山堂在城區(qū)西北隅葫蘆山南麓,是五代后晉開運年間“蘆山”蘇氏二世左屯衛(wèi)將軍蘇光誨始建的府第,北宋天禧四年(1020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世界鐘表鼻祖、古同安唯一的宰相蘇頌誕生于此。英國科學家李約瑟稱贊“蘇頌是中國古代和中世紀最偉大的博物學家和科學家之一”。蘇頌(1020—1101)字子容,莊歷二年(1042年)進士,官至宋哲宗的丞相,是我國宋代偉大的科學家。元祐元年(1086年)11月,蘇頌奉詔……[詳細]
  郎官巷建寧會館位于鼓樓區(qū)南街街道七巷社區(qū)郎官巷17號郎官巷東段。始建于元代,現(xiàn)有建筑物系清代由建寧人出資重修。福州建寧會館位于郎官巷,東近嚴復故居,西鄰南后街,始建于清代,地理位置優(yōu)越。三國吳永安三年(260年),以會稽南部都尉轄地置建安郡,西部地區(qū)置綏城縣(含今泰寧、建寧2縣及寧化、清流、明溪等部分地方)。綏城縣迄至唐貞觀三年(629年)廢置后未再復置。唐乾元二年(759年),析綏城縣地分置歸化……[詳細]
  林森公館在福州倉山程埔頭的七星巷,一片新蓋的小區(qū)前,有一棟三層的老式西洋建筑,孤零零地立在巷邊,和新小區(qū)形成鮮明對比。這就是剛升級為省文物保護單位的林森公館。在倉山,有很多類似的老洋房,很少人把這一棟房子和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一位重要人物聯(lián)系在一起。林森是辛亥革命的元勛,他也是迄今為止福州籍最大的“官”———擔任國民政府主席12年之久。孫中山病逝,林森任南京中山陵總監(jiān)修,他還主持修建了黃花崗烈士陵園,然……[詳細]
  沈葆楨故居位于宮巷西段北側(cè)的宮巷11號(現(xiàn)26號)。始建于明天啟年間,數(shù)次易主。清同治年間,由時任江西巡撫的沈葆楨購置并加以修葺,現(xiàn)為沈家后裔住宅。為明代民居,坐北向南,周圍封火墻,總面積2000平方米。建筑中軸線自南而北,依次為門頭房、廳堂、正座、藏書樓。門前兩側(cè)有高聳馬頭墻,門頭房面闊五間,進深用三柱,穿斗式木構(gòu)架,雙坡頂,門房正中有插屏門。二進廳堂,穿斗式減柱造木構(gòu)架,雙坡頂。堂前為寬敞庭院……[詳細]
  東源古建筑群位于柘榮縣東源鄉(xiāng)東源村,年代為清、民國。簡介:由吳氏宗祠戲樓、古書堂、培鳳亭、古井、粉墻厝和吳成故居組成。吳氏宗祠戲樓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通面闊16.11米,占地面積458.33米。由觀眾廳、戲臺及兩側(cè)廊廡組成,硬山頂,匡斗山墻,東、西門樓開在戲樓與宗祠間內(nèi)庭埕左右山墻上。附屬文物“千秋祖產(chǎn)”碑記,碑高1.82米。古書堂建造時間與吳氏宗祠戲樓相同,由前后兩組建筑組成,建筑面……[詳細]
  院田古建筑群位于上杭縣太拔鎮(zhèn)院田村,年代為清。簡介:由“奠攸居”“生氣盤郁”“迎川至”“廓有其容”“瑞氣遙臨”“凌霄閣”共六處建筑組成。“奠攸居”“生氣盤郁”“迎川至”“廓有其容”“瑞氣遙臨”主要以清代傳統(tǒng)建筑風格為主,整個建筑為土木結(jié)構(gòu),臨水而建,建筑布局大多為二進三落三開間左右?guī)ёo厝,門樓一般開在主厝兩側(cè),中軸線上依次為院墻、院坪、門廳、前天井、中廳、后天井及后樓組成。門廳一般面闊三間,進深一……[詳細]
  紅軍臨時戰(zhàn)地醫(yī)院舊址位于清流縣林畬鄉(xiāng)舒曹村石寨下自然村仁壽峰山腳下。1933年7月至8月間,彭德懷、滕代遠率紅軍東方軍首次入閩作戰(zhàn),轉(zhuǎn)戰(zhàn)于寧化、清流、連城、歸化、將樂一線。此時正值盛夏酷暑,山村痢疾橫行,紅軍中染病人員頗多,加上戰(zhàn)事頻繁,傷員驟增,紅軍后方醫(yī)院又遠在寧化西南20余里的茶湖崗,運送困難,因此許多傷病員無法得到及時救治,部隊減員嚴重。為了更好地及時救治傷病人員,盡量減少不必要的人員損失……[詳細]
  滄海畬族建筑群位于永安市青水畬族鄉(xiāng)滄海村,年代為清。簡介:由化龍橋、龍長坊、龍昌坊、龍德堂組成。化龍橋,木構(gòu)伸臂梁廊屋橋,始建于清乾隆年間(1736—1795),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重修,南北走向,橋身長24.2米,寬6.6米,廊屋8間,每間用4柱,歇山頂。龍長坊,清道光四年(1824)建,坐東朝西,由泮月池、門樓、圍墻、空埕、下堂、廂房、正堂、護厝組成,建筑面積690平方米。門樓面闊三間、進深三柱,……[詳細]
  福建學生聯(lián)合會舊址謝家祠位于福州市鼓樓區(qū)吉庇路北側(cè)60號(原22號)。1919年5月4日,北京爆發(fā)一場聲勢浩大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偉大革命運動。當天下午,北大等13所大專院校3000多名學生在天安門反對北京軍政府與德國簽訂“二十一條”割讓山東給日本的--條約,北洋軍閥政府派出大批--逮捕學生,引起全國公憤。5月7日,為支持北京五四運動,福州各校學生8000余人在南校場(今五一廣場)舉行--,……[詳細]
  該遺址位于浦城縣臨江鎮(zhèn)錦城村。城址東瀕臨江溪,西倚金雞山,南為開闊盆地,北為雞山垅,面積20多萬平方米。2003年9月8日起,福建省博物館和福建閩越王城博物館2支考古隊在發(fā)現(xiàn)一處秦漢時期的建筑遺址和20多座漢代墓葬。秦漢建筑遺址在錦城上面山,面積406平方米,在此有上千片簡瓦和板瓦,瓦片長寬35厘米,厚10毫米,上刻有漢化的文字和不可辨認的文字。這小片遺址保存比較完整,所有瓦片的布局還保留當時規(guī)![詳細]
  浦城梨嶺關(guān)年代:唐座落地點:浦城縣九牧鎮(zhèn)九牧村該關(guān)位于浦城縣九牧鎮(zhèn)九牧村高步亭自然村。古時因山產(chǎn)梨,稱梨嶺;唐貞元初,林藻與其弟林蘊聯(lián)袂進京趕考,在嶺頭題下姓名,后兩兄弟均科舉及第,就稱為折桂嶺;又嶺有五顯廟,俗稱五顯嶺。關(guān)為南北走向,關(guān)墻殘長30米,高3-5米,下寬9米、上寬6.5米。關(guān)門殘高3.2米,厚6.5米,寬3米。在關(guān)南側(cè)頂部還發(fā)現(xiàn)營房遺址和石砌圓形泉水井一個,井深1.5米,直徑0.65……[詳細]
  良地建筑群位于將樂縣萬全鄉(xiāng)良地村,年代為清。簡介:主要由文武廟、梁氏宗祠、緒蜒厝、月山公屋、后恢谷倉、水尾木廊橋等六處鄉(xiāng)土建筑組成。文武廟建于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坐西南朝東北,由前埕、八字形木構(gòu)門樓、前天井三面回廊、拜亭、兩層殿閣及后部附屬建筑等組成,占地面積378平方米。梁氏宗祠,又名裕啟堂,坐西朝東,由主座上下兩廳、前埕與兩側(cè)過街門樓、兩側(cè)附屋及前部弧形吊腳樓、倒座倉房等組成,占地面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