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珵墓位于蘇州市藏書鎮(zhèn)天池山塢內。年代:明現(xiàn)墓占地1100平凡米,坐東面西,封土存高1.5米,底徑2米,周圍砌筑青石圍墻。墓道遺存石馬一對,石馬頭部有所損壞,但仍舊仰首垂尾,駿健洗練。文官俑一對,石俑手執(zhí)笏板,頭戴高冠,身穿寬袖官袍。石俑的頭部為現(xiàn)代修繕所補,較為呆板,有些不搭。毛珵墓是蘇州保存比較完整的明代古墓,1986年3月列為吳縣文物保護單位,吳縣并入蘇州后改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虛谷上人墓位于光福鎮(zhèn)蟠螭山南。重修后的墓碑,正中鐫“虛谷上人墓”,右書“富華、蔡耕夙慕虛谷法繪,五下光福石壁,承融宗法師贊助,訪得上人墓址,爰立此碑,以志敬仰!弊髸耙痪虐硕晗娜,顧廷龍題并記”。此乃上海圖書館老館長顧廷龍所書。這里,依山面湖,樹木蒼翠,岡巒起伏,附近還有聞名的司徒廟和“清奇古怪”四棵古柏。于是,文人墨客紛紛來此憑吊詠懷,瞻仰紀念堂里的畫僧立像(由著名雕塑家嚴孟塑造)。上海佛教……[詳細] |
敦裕堂位于東山鎮(zhèn)東新街,在東山明代建筑中是最為完整的一座民宅。堂正南向,四周均系磚墻包圍,總面積約2500平方米。中軸線上,有照墻、墻門、轎廳、大廳、堂樓、后堂等,其間均有天井、石庫門、塞口墻相隔,組成各個獨立院落。左右有備弄、廂房、書樓等相連。大廳中間堂房三間,進深七檁10米,接退堂間4米。廳堂的主脊檁正中處,繪有蘇式彩畫,謂“枋面上搭反袱式”,袱中畫有三個菱形方塊,組成“三勝”,“三勝”中央又……[詳細] |
葑山寺位于東山西南部的龍頭山上,其山原名葑山,因明初時太湖中有妖作怪,山上筑石龍頭鎮(zhèn)妖而得名。島上風光秀麗,古跡眾多,現(xiàn)有葑山寺,十二生肖石、路公祠、蛇王殿等明清建筑及古炮臺、千年石龜、石龍頭等古跡。明嘉靖年間修建,清代重修,由前殿、后院、東西兩廂組成。清乾隆帝南巡至此,在東廂訴月樓題“二”匾額,意即寺內景色迷人,“風月”無邊,今猶存。寺門臨太湖,藕塘阡連,夏季荷花爭妍,紅綠相映,湖光水色,美不勝……[詳細] |
賀九嶺石關,位于蘇州市吳中區(qū)天池山與鹿山之間的谷口處。賀九嶺是舊時的交通要道。明正統(tǒng)二年(1437年),在嶺上建有普濟道院,內有玉皇閣、觀音、關圣、玄武諸殿。隆慶年間(1567-1572),在廟外建東西兩個石關,東面石關為花崗石,西面石關為青石。清代又在賀九嶺兩石關之間鋪砌人字形磚街,稱為御道,至今行人不絕.石關建筑結構均為拱券式,與江南拱橋相同。拱券的側面砌有“金剛墻”,且置長系石,出頭處雕鑿成……[詳細] |
石樓庵在今江蘇吳縣光福鎮(zhèn)西,瀕臨太湖的蟠螭山上,兩寺相距約1公里。石樓庵創(chuàng)始無考,據(jù)縣志載,清初無聲禪師居此,庵有屋十余間,還有龍泉、留余泉諸勝,F(xiàn)庵前有清狀元陸潤庠的“石樓古剎”題額,庵前周圍,翠竹萬竿。石壁精舍在庵西南約1公里的石壁山上,明嘉靖中由憨山和尚始創(chuàng),名永慧寺,清道光年間重修。山頂一石塢,方廣數(shù)廟,四壁巖石陡峭,寺即于其中。明代王穉登曾題有“石壁融”(音戈,土釜)三字,遂名石壁;清代……[詳細] |
愛日堂位于金庭鎮(zhèn)西蔡村,又名新廳廊,為洞庭蔡氏祖居。乾隆三十年(1766)建,取《法言孝至》中的“孝子愛日”句意來作為堂名,意在追念祖先、珍惜光陰。宅園依山勢而建,現(xiàn)大廳已被拆,僅存位于屋西的花園一座;▓@內有書房、邀月亭、旱船等建筑。書房共三間,花園闊13.4米,深11.5米,面積約150平方米。園內以黃石假山為主。旱船在書房前院內。書房西墻有《西湖全景》白描圖,二米見方,畫工精細。系清代佳作,……[詳細] |
春熙堂位于金庭鎮(zhèn)東蔡村,門牌204號,房產本姓蔡乃南宋神宗女婿蔡世洪后裔之遺產。今歸吳中區(qū)旅游局所有。春熙堂建于清乾隆乙巳年十月。原有大廳、側廳、花園等建筑,氣勢恢宏,裝飾華麗。惜六十年代拆毀。今僅存書房、花廳、花園和后樓。1986年3月25日被吳縣市人民政府公告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名稱為“春熙堂花廳花園”。進今春熙堂大門右折北進,為一條狹長至通道,至五六米,方磚鋪地。結構精巧華美。所飾之美在于橫……[詳細] |
裕德堂花廳位于東山鎮(zhèn)人民街,俗稱海棠椽廳。始建于清道光丁酉年(1837),原為江淮鹽官周氏所筑,現(xiàn)為東山望族席啟寓后裔席總榮所有。裕德堂花廳主軸線上有門樓、花廳、住樓和書樓等建筑;◤d面闊三間,進深七桁,梁、柱、桁等均用方材。上有草架,屋頂間以鶴頸復水椽,制作成軒式天蓬,仰視似盛開的海棠花,故名。廳的兩山均以磨光細磚并嵌疊砌法砌筑。前后天井,累以假山,植以花木,使廳堂更具有秀麗憩靜之感。裕德堂花廳……[詳細] |
后塘橋位于蘇州胥口鎮(zhèn)水橋村。該橋為花崗石單孔拱橋,南北走向,跨南官塘上。橋基礎為武康石;有青石(疑為石灰石),上刻有“普?濟”字樣,應該為宋代古橋構件。后塘橋長22.5米。橋拱跨徑5.1米。橋邊水棧寬闊完整。橋東側楹聯(lián)為“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行好事!睒蛭鱾乳郝(lián)為“合山眾姓重建,道光已丑!睋(jù)《蘇州古橋文化》記載始建于道光九年(有誤),民國十八年香山民眾集資重建![詳細] |
芥舟園位于東蔡村秦家堡,為秦氏故居,俗稱秦家花園。秦家堡是因南宋時秦觀六世孫秦宗邁定居于此而得名。秦氏系宋代四大名家之一的秦少游后裔。宋末元初,龍圖閣直學士秦觀,因愛洞庭西山風物,遷居于太湖西山島。秦氏以醫(yī)學名世,善治傷寒,兼理婦科,累十代而有“秦一帖”之美聲。芥舟園今為十代世醫(yī)秦魁元,九代世醫(yī)秦少坡,八代世醫(yī)秦桔泉的故居。芥舟園建于清乾隆年間,由乾隆進士無錫顧光旭題書“芥舟”匾額!敖嬷邸比∽浴丁[詳細] |
北張家巷雕花樓既沈宅。北張家巷九號沈宅內,有兩座精巧別致的小型雕花樓,比東山雕花大樓早建七十多年。整個樓廳,雕有云彩、花卉及飛禽走獸。底層廊檐下,六根角撐上,刻有成對的獅子頭、蝙蝠及仙鶴含靈芝等凸雕裝飾,圖形十分纖巧秀麗。所有窗格,花紋眾多。沈宅坐北朝南,總建筑面積4100平方米,分中、西、東三路。主建筑居中,依次有門廳、轎廳、大廳和兩進樓廳,共五進。前三進為蘇州一般傳統(tǒng)形式,三開間圓作,抬梁式與……[詳細] |
張墓村遺址位于越溪鎮(zhèn)龍翔村北側,屬于新石器時代遺址,東西長約400米,南北寬約30米,面積約1.2萬平方米,文化層超過1米。1987年,考古采集到良渚文化時期的夾砂紅陶魚鰭形鼎足、黑衣陶圈足盤、鏤孔豆柄。馬橋文化時期的泥質紅陶折沿籃紋罐、卷沿籃紋罐、黑衣陶簋、夾砂灰陶甗以及商周時期的內壁有刻劃紋的圜底缽、夾砂灰陶鼎、灰陶圈足盤、缽、印紋硬陶尊、原始瓷豆、碗等。遺址保存較好![詳細] |
中國銀行舊址位于姑蘇區(qū)閶門社區(qū)德馨里,年代為清。2019年8月23日,中國銀行舊址被公布為蘇州市第八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燕貽堂,為蘇州明代古廳堂,位于蘇州市吳中區(qū)金庭鎮(zhèn)(即西山鎮(zhèn))蔣東村辛村96號。303平方米的燕貽堂共有3個單體建筑,門屋1棟、大廳1棟、住樓1棟。坐北面南的宅院沿街而建,門屋、大廳、住樓三進。門屋面闊三間,進深五檁,圓作穿斗式。大廳面闊五間前附兩廂樓,后帶兩廂屋,進深七檁,為內四界前廊形式。住樓面闊五間帶兩廂樓。從燕貽堂單體建筑的構架形式和特點作出判斷,這是一座建于明代晚期的宅第民居。最讓人驚嘆的……[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