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浙江省旅游

浙江省文物古跡介紹

王守仁墓(王陽明墓)
  王陽明(1472年至1528年),我國明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名守仁、字伯安。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進士,官至兵部尚書,一生倡導“心學”,為姚江學派創(chuàng)始人。嘉靖六年(1527年),應召西征,翌年冬因病而歸,卒于途中,歸葬蘭亭附近的洪溪。王陽明的墓背靠鮮蝦山。墓地四周,古松挺立,群山連綿,青峰欲滴。走到他的墓邊,一股清新的空氣撲面而至,心里也感到格外澄明,精神頓覺清爽。清明時節(jié),王陽明的墓上幾抔新土綻著點點嫩綠,清風輕拂,嫩綠輕搖,令人情思悠悠。在這無聲的暮色里,王陽明的墓在一種寧靜之中與天地融成了一體。王陽明不僅是心學大師,也是一名風水大師。鮮蝦山的墓地就是他自己親手所選的,也是王陽明風水理論最好的注釋。他的墓坐北朝南,左有青龍(廟山),右有白虎(印山),前有朱雀(大崗山),后有玄武(鮮蝦山),其來山兩側,有蟬翼,蝦須水過,洪溪水兜,前方兩邊青山如仆人相侍,婉轉至遠天之外。墓為陽明先……[詳細]
開平閘遺址
  瞿嶼陡門,俗稱“下陡門”,遺址位于溫州市鹿城區(qū)黎明街道上蒲州村下陡門自然村,楊府山東麓。據村民介紹,瞿嶼陡門在20世紀80年代被村民填埋于地下,修造曬谷場。直到2010年6月底,在山下河貫通工程一期工程施工現場被發(fā)現。2010年8月,溫州市文物保護考古所配合市水利局“山下河貫通工程”建設,對楊府山東麓的瞿嶼陡門進行清理。陡門平面呈東西方向,建于瞿嶼(即楊府山)山麓基巖上,故名。陡門總長約16.75米,閘5孔,每孔寬約2.8米,孔高約1.8米,閘墩長約2.3米,寬約0.5米,墩兩端立方形花崗巖石柱,石柱間以條石砌筑,北首并排兩立柱上開閘槽兩排,閘墩北側有斜撐條石,閘墩柱頭開有卯孔與閘墩條石和撐石卯接。墩上有石橋。東數第三閘墩立柱南側面上刻有豎列“開平閘”三字。瞿嶼陡門確切始建年代已不可考,南宋初年即已存在。歷史上瞿嶼陡門多次維修。上世紀五十年代,也曾進行過修繕,并在右側增閘室一間,F存陡門主……[詳細]
賀秘監(jiān)祠
  賀秘監(jiān)祠位于寧波海曙區(qū)柳汀街98號,為紀念唐代詩人賀知章而建,1981年12月被公布為海曙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現存建筑為清同治四年(1865)修復。宋紹興十四年(1144),郡守莫將在賀讀書故地辟“逸老堂”以祀知章和李白。以后屢經興廢、更添,至元至正十九年(1359)始作祠專祀之。明洪武間(1368-1398)遷祠于今地。賀知章(659-744),字季真,會稽永興縣(肅山)人,唐證圣元年(695)舉進士,以后累官至正授書監(jiān)等職,天寶二年(743年)十二月,因病辭官還鄉(xiāng)。賀知章既工文辭,也擅草隸,性曠夷,善談說。平時嗜酒,與杜甫、李白等結為好友,至晚年尤加縱誕,自號“四明狂客”,又稱“秘書外監(jiān)”,以邀游里巷為樂,醉后揮舞筆黑,頃刻間寫好文章,惜乎他流傳下來的墨跡極少。該祠建筑布局大氣完整,又為名人專祠,對研究寧波地方史、文化史及建筑發(fā)展史具有一定的實物參考價值。……[詳細]
礬山礬礦遺址
  蒼南縣礬山,因礬得名,已探明的明礬儲量約2.4億噸,約占全國的80%、世界的60%,素有“世界礬都”之稱。礬山的采煉明礬開創(chuàng)于宋末元初,至今已有640余年歷史,目前,礬山仍保留著明礬始祖宮、登山石步道、古礬窯、礦工石頭屋、礦主老宅院、工人大禮堂、蘇式辦公樓等一大批人文歷史景觀,經初步勘察共有5大類、100多處礦業(yè)遺址。礬礦至今仍保留沿用了半機械、半體力的采煉技術,其煉礬遺址是浙江省“文!眴挝恢形ㄒ蝗栽谏a的工業(yè)“活遺址”。明礬主礦山——雞籠山有10個采空中段、內有天井、斜井、盲斜井等一系列設施,構成完整的生產、運輸和安全系統(tǒng),采空區(qū)面積達353萬立方米,數不清的地下礦洞環(huán)環(huán)相套、層層相疊。硐內常年恒溫16℃,有完整的生產、運輸、安全系統(tǒng),在文革時期建成的地下大型會議室,現仍可見硐壁上有部分毛主席語錄,是目前溫州礬礦唯一一個以半開放形式開通對外參觀、考察、學習的礦硐旅游體驗區(qū)。蒼南縣于20……[詳細]
謝用卿一門三英烈故居
  謝用卿(1898—1944),字慶生,1898年出生于永嘉縣蓬溪村。1917年,從楓林高等小學畢業(yè)后,先后在鶴盛和樂清珠嶼等地擔任小學教員。1930年,毅然辭去了學校工作,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同年6月,在永嘉、樂清交界的“隘門嶺”戰(zhàn)斗中被捕,押送蘇州監(jiān)獄。翌年春,經同獄的共產黨員程大偉介紹加入共產黨。1937年8月,獲釋回家,在家鄉(xiāng)先后擔任永嘉戰(zhàn)時青年服務團第二分團干事、總干事。1938年11月,擔任中共西楠溪中心區(qū)委書記。1940年12月,在永嘉下家岙村第二次被國民黨頑固派逮捕,翌年4月19日,趁日寇攻陷溫州時混亂得以破牢而出,脫離虎口。1941年下半年,在潘坑教書,并將工資交予黨,作為活動經費。1943年秋,根據黨組織的安排,帶領長子謝裕陸及謝方樞等人赴浙東四明山根據地中共鄞奉縣委做組織工作,后任浙東游擊縱隊溪東聯絡站站長。1944年3月下旬被國民黨頑固派逮捕,4月上旬被殺害。 ……[詳細]
劉兆祥故居
  劉兆祥(1906.09—1998.08),字友忠,文成縣南田新宅人。1929年,畢業(yè)于上海公學大學政治經濟系,后赴日本內務省警察講習所(現改為警察大學)學習,系該所第一期畢業(yè)生。歷任國民黨直屬東京總支總干事,日本東北地區(qū)(十縣市)黨務幫辦,仙臺直屬支黨部黨委兼任工商聯合總會主席。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率旅日華僑180人參加抗日義勇隊,任分隊長。1932年,參加“一•二八”淞滬戰(zhàn)役,后任南京首都警察廳督察員,曾于一周內搜獲躲藏著的日本副領事藏本,粉碎了日本借口藏本失蹤而擴大侵略之陰謀。后任軍事委員會特檢處南京特等所少校組長,長沙辦事處中校主任,特檢處中校股長,特檢處浙江省上校所長,第三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部上校咨議,軍事委員會郵航檢查處上海特等所上校所長,內政部檢查總署刑事科科長,江西省警保處人事室主任,兼任江西省保安司令部人事科上?崎L,內政部警察總署任督導兼人事室主任,內政部簡……[詳細]
吳錦堂故居和墓
  吳錦堂名作鏌,清咸豐五年(1855年)生于今慈溪市觀海衛(wèi)鎮(zhèn)東山頭村。1882年經鄉(xiāng)人介紹去上海謀業(yè),1885年東渡日本經商,由于恪守信用,穩(wěn)步發(fā)展,終于立足商界。1890年在日本神戶創(chuàng)立“怡生商號”,從事中日間棉花、大豆、火柴、水泥等物資貿易,數年間獲利頗豐。日俄戰(zhàn)爭爆發(fā),吳錦堂通過認購日本軍事公債和運輸軍需物資而獲巨利。辛亥革命前后,吳氏已成為東亞水泥株式會社等多家公司的大股東,擁資數百萬,躍升為日本阪神“財閥”之一,并任神戶中華會館總理。吳錦堂故居是錦堂僑居日本神戶時所建,位于慈溪市觀海衛(wèi)鎮(zhèn)東山頭村,為硬山頂磚木結構六柱七檁二層樓房?傮w為五開間布局,明間4.4米,次間3.8米,前設檐廊,梢間與面寬5.1米、進深3.3米的兩間廂房連接,形成三明二暗的建筑格局。天井石板鋪砌,面積39平方米,前筑圍墻連貫東西廂房,圍墻正中置磚石門樓,門樓鐫磚雕題額,外書“日升月恒”比喻事業(yè)日趨興旺,內作“……[詳細]
248、曹娥廟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曹娥廟
  位于紹興市上虞百官鎮(zhèn)曹娥江西岸。東漢漢安二年(143)五月,曹娥為救父,投江而死。元嘉元年(151),縣令度尚葬娥于江南道旁并立碑。宋元八年(1093),由江東移至西岸。今廟為民國23年(1934)于原址重建,坐西朝東。中軸線上有門樓、大殿、后殿、重樓;北軸線上有曹娥碑、雙檜亭、曹娥墓;南軸線上有山門、戲臺、土谷祠、東岳殿。殿內枋柱雀替及門窗多為鏤空細雕,十分精美。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曹娥廟,早年又叫靈孝廟、孝女廟,是為彰揚東漢上虞孝女曹娥而建的一處紀念性建筑。幾經遷徙、擴建、修葺,奠定了現有廟宇布局嚴謹、錯落有致、氣勢恢宏的建筑基調。曹娥廟坐西朝東,背依鳳凰山,面向曹娥江,占地6000平方米,建筑面積達3840米,主要建筑分布在三條軸線上。北軸線為三開間,依次有:石牌坊、飲酒亭、碑廊、雙檜亭、曹娥墓;中軸線為五開間,依次有:罩墻、御碑亭、山門、戲臺、正殿、曹府君祠;南軸線為三開間,依次有:……[詳細]
伏龍山摩崖石刻
  伏龍山在杭州灣南緣,慈溪市龍山鎮(zhèn)境內。據民國《鎮(zhèn)?h志》記載:“伏龍山一名箬山,其山跨東海西海之門,宛若龍頭龍尾之形,又若龍赴海之狀,因名伏龍山,內有刺史門、石壇、乳井,有千丈巖、海眼井、自滿倉、玉蓮巖。其麓即龍山鎮(zhèn),上有伏龍禪院!痹缭谔扑沃H,伏龍山已是東南形勝,備受青睞,王安石、蘇東坡、黃震、戚繼光、李叔同等大批歷代達官顯貴、名人雅士,在此登高望海,歌賦題詠,留下了許多不朽之作。2003年12月被慈溪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石刻位于伏龍山北側半山腰。從仙人橋西行數十米,崖壁間“漸入”二字首先映入眼簾,望文思義,已漸入懸崖險境,或意曰“佛門勝境”。第二則凌空絕壁之處橫刻的“莫退”二字,好像是在告誡觀摩者,要克服艱險,不要退縮,此語頗具佛教哲理。第三則位于懸崖之上,高達8米,直刻“無量壽佛”四字,刻壁面東,更顯露初陽浴佛、佛壽無疆的氣勢。第四則橫刻“涌旵”,“旵”是古字,按字……[詳細]
毛澤東批示紀念碑
  新中國成立后,在黨中央、毛主席的領導下,我國進入了百廢待興的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慈溪縣岐山鄉(xiāng)五洞閘村的廣大農民群眾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于1952年組織了集體所有制形式的高級農業(yè)合作社,入社農民14戶,耕地149.91畝,社員土地除少量自留地外,全部入社,耕畜、大中型農具折價歸社,產品進行統(tǒng)一生產分配,實行“按勞取酬”。高級社的成立,使生產力得到了快速發(fā)展,短短四年,皮棉畝產由農民單干時的29公斤提高到60公斤,合作社集體資金積累達到6萬多元,社員增加到180戶,耕地面積由建社初期的149畝擴大到1300畝,顯示了新生事物的強大生命力。 當時的中共華東局農委書記劉瑞龍和浙江省委、寧波地委領導對五洞閘高級社這個典型十分重視,先后來社進行檢查指導。是年,五洞閘合作社獲農業(yè)部“棉花豐收獎”,社主任羅祥根獲“全國農業(yè)增產模范”稱號,并受到了毛主席等中央領導人的接見。 1955年10月,省委農工部把五洞……[詳細]
桑家大廳
  桑家大廳位于慈溪市匡堰鎮(zhèn)樟東村,南至上林湖越窯遺址約2公里,古代屬上林鄉(xiāng)。從北宋慶歷七年謝景初首筑大古塘起,這一帶已由灘涂變成沃壤。南宋慶元六年岑氏先祖六二公從慈溪車廄(今屬余姚)攜其子孫到此卜宅定居,世代相延遂成望族。樟樹村因村中原有一棵數人合抱大樟樹而聞名鄉(xiāng)邑,以巨樟命名的還有樟樹廟、樟樹涼亭,至今耄耋咸集,古風猶存。岑氏家族重農桑、讀經詩、做學問,歷代以來人才輩出。有南宋太學博士秘書省校書郎岑全,族人敬稱“秘書公”;元延祐進士岑良卿,任紹興路同知,累官至奎章閣學士,尤令鄉(xiāng)人稱道;曾為州郡守葉恒創(chuàng)筑大塘石堤作出卓著貢獻的栲栳山人岑安卿,學識淵博,被諸儒私謚貞元先生;還有修會稽、余姚二志的岑原道,著《錦囊清事集》的明洪武翰林院典籍岑宗鶚,著《雪崖集十八卷》的岑琬,著《延祿齋詩集十二集》的岑振祖等等。樟樹村既是岑家聚居之地,緣何建有桑家大廳?經調查得知:桑家大廳是明朝岑氏先祖商友公故宅,古……[詳細]
慈溪市革命烈士紀念館和紀念碑
  慈溪市革命烈士紀念館和紀念碑籌建于1990年,至1991年4月與1993年夏分別竣工,1995年清明節(jié)正式對外開放。 紀念館坐落在慈溪市滸山街道峙山公園西側脈云山北坡,建筑面積858平方米。北樓大門額鐫刻原國防部長張愛萍將軍題寫的“慈溪市革命烈士紀念館”館名,底層為瞻仰大廳,正中置陳列前言,東西兩側內墻用浮雕,反映了各個時期的革命斗爭史實和英雄人物形象。二樓設三個展廳,主題陳列分辛亥革命、黨的創(chuàng)立和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和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五個時期。還陳列有介紹革命先驅馬宗漢、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家楊賢江和浙東工農紅軍第一師師長費德昭等49位先烈生平事跡的圖文資料,以及鄭俠虎、戚乾炳、蔣子瑛等42位革命烈士在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以及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革命生涯,并陳列了記錄498位慈溪籍和客籍烈士的《革命烈士英名錄》。此外還有影視廳,備有《國魂》、《血染的豐碑》等聲像教具。 革命烈……[詳細]
253、吳耕民舊居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吳耕民舊居
  吳耕民舊居坐落在慈溪市周巷鎮(zhèn)二塘村,為坐北朝南的三開間六架平屋,每間面寬3.8米,進深8米,檁、椽用材比較粗大。除東次間早年被拆外,其余保存尚好。2003年12月慈溪市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吳耕民(1896-1991),原名潤蒼,周巷鎮(zhèn)二塘村人。1910年春,吳考入蔡元培任總理、徐錫麟任經學、魯迅執(zhí)教的紹興府中學堂。1915年9月又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國立北京農業(yè)專門學校(此校前身為京師大學堂,是當時我國唯一的一所農業(yè)高等院校),實現了學農夙愿,并改名為耕民。1917年吳耕民抵日本選學園藝,回國后在母校任農場實習和園藝教員,開始了他的園藝教育生涯。1921年春轉任南京高等師范學校農科副教授,9月南京高師改為國立東南大學,在吳的倡導下,創(chuàng)立了我國第一個園藝系。1927年,他受聘籌建浙江大學農學院園藝系并任主任。1929年至1937年間,吳耕民又先后主持了山東大學、西北農林?啤[詳細]
葉店葉氏宗祠
  葉店葉氏宗祠位于金華市婺城區(qū)白龍橋鎮(zhèn),年代為清。整座建筑格局保存較完整,規(guī)模宏敞,雕刻題材豐富,體現了婺派精美的技藝,具有一定的歷史、文物和藝術價值。葉氏宗祠采用磨磚八字大門,兩側置青石,左右設立抱鼓石,氣派雄偉。整個建筑用材粗大,兩側都有磚雕、磨磚門墻,工藝精湛,極富地方特色。此刻,宗祠大門和左側的小門都緊閉著,右邊的小門靜靜地敞開。據悉,祠堂每天早上6點開門,下午4點鎖門,現在主要作為葉店村文化禮堂和白龍橋鎮(zhèn)老年活動中心。據《葉氏宗譜》記載,葉氏宗祠又名尊親堂、石林公祠,始建于明神宗丁酉年(1597年),成于神宗丁己年(1617年)。祠堂中堂頂高五丈余,氣宇軒昂,成為當時金華西鄉(xiāng)的一座名祠。葉氏宗祠屢經重修,現存建筑為清代建筑。祠堂坐北朝南,通面寬35.8米,通進深44.39米,占地面積約1600平方米,前后共有三進,左右設廂房,第三進兩側各辟設角廳。后三進建筑毀于抗戰(zhàn)時期(僅存兩側角……[詳細]
忠應廟(王安石紀念館)
  忠應廟,俗稱王安石廟,位于東錢湖鎮(zhèn)下水村(東錢湖東岸),1987年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廟建于清嘉慶年間(1796-1826),為五開間四合院,硬山式建筑。忠應廟因年久失修,部分建筑損壞嚴重,于1986年進行全面修復,修復后的大廳正中塑有王安石泥彩坐像,兩邊廂房設有“王安石在鄞史跡陳列”![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