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重慶市旅游

重慶市文物古跡介紹

灰千巖崖畫
  灰千巖崖畫位于江津市四面山鎮(zhèn)洪洞村東,時代為漢以前。四面山具有悠久的人類歷史文化遺跡,敦煌有莫高窟,重慶有大足石刻等古代石刻藝術鼎盛時期的杰作,在四面山,雖無這些石刻藝術的巔峰杰作,卻有一塊歷史文化價值絲毫不遜于這些石刻杰作的灰千巖摩崖壁畫。灰千巖摩崖壁畫的產(chǎn)生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它是原始巴人勞動、生活和文化的結晶,不但填補了巴渝地區(qū)摩巖壁畫的空白,還把重慶原始巴人的歷史及巴蜀文化上溯了一千多年,是南方罕見的具有北方草原體系的刻制巖畫,改寫了過去南方無刻制巖畫的歷史,具有重要的歷史與文化價值。這幅凝聚著原始巴人智慧與勇氣的壁畫,不但填補了巴渝地區(qū)摩巖壁畫的空白,而且成畫時間大大早于著名的云南古代摩崖壁畫,把重慶原始巴人的歷史及巴蜀文化上溯了1000多年。由此,四面山灰千巖遠古巖畫具有相當重要的歷史與文化價值,1992年被重慶市人民政府列為重慶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仪r摩崖壁……[詳細]
涪陵石夾溝
  簡介 石夾溝景區(qū)位于涪陵區(qū)東南約45公里的武陵山鄉(xiāng)(原龍?zhí)拎l(xiāng))境內(nèi),平均海拔約1500米,屬著名的武陵山脈西南段,面積約30平方公里。景區(qū)山勢奇峻多姿,原生植被豐富,種類繁多;空氣清新宜人,生態(tài)環(huán)境極其優(yōu)良,完全可以媲美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勝境。山、林、泉、洞、瀑、湖、潭、峽、坑一應俱全,旅游資源極為豐富。 十里大峽谷雄闊壯美,谷底奇石疊壘,溪流淙淙;千尺三疊瀑直掛絕嶺,飛瀉而下,氣勢壯觀;蜿蜒一千六百多米的青天峽地縫冠絕天下,兩壁峭崖僅隔數(shù)尺,直插云端。探步其間,神攝氣斂,幽謐古奇之感頓生。一路行來,奇觀勝景又何止于數(shù);刀削斧劈,薄如紙翼的五座石峰,突兀而起,名之:如來神掌;絕壁相對,僅數(shù)尺狹縫,棧道嵌壁,碧潭盈底,稱之:石夾門;壁立千仞,巖面細縫排步,狀似卷冊,字之:萬卷書。情人谷,忘憂谷,碧玉潭,水晶湖,舍身崖,燈桿石,老君崖,一線天,萬丈坑,五猴下山,石夾云海,鱷魚出水,別有洞天,綠……[詳細]
南泉抗戰(zhàn)舊址群
  時代:1938?1946年類型: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地區(qū):重慶市巴南區(qū)批次:第七批1、林森別墅舊址:位于重慶市巴南區(qū)南泉街道虎嘯村,長南橋西南約120米建文峰北麓。建于1937年,坐西向東,面對虎嘯口,右靠建文峰,與“孔祥熙官邸”相鄰,四周綠樹環(huán)抱。該建筑大小廳室15間,占地面積509㎡,建筑面積994㎡,通高13.5米。建筑主體為中西合璧風格,青灰色調(diào),磚木結構,單檐歇山式屋頂,鋪素面小青瓦。一樓一底帶地下室,地下室均為條石砌筑。兼具住宿、辦公、防空功能。室內(nèi)有壁爐與夾墻相同,可為各房間供暖,其中一間內(nèi)墻嵌設-柜。該建筑為國民政府主席林森在重慶的主要官邸之一,建筑和環(huán)境風貌保存較為完整,是一處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抗戰(zhàn)遺址。2、孔祥熙官邸舊址:位于南泉風景管理區(qū)孔園內(nèi),坐落在建禹山半坡的密林之中,后依建文遺跡,下臨花溪河的“虎嘯懸流”。坐西南向東北,占地面積1190平方米,建筑面積82……[詳細]
白鶴梁題刻
  白鶴梁題刻位于四川省涪陵市城北的長江河道中。白鶴梁是一塊天然的石梁,東西長1600米,南北寬達10余米,常年淹沒于在水中,只在冬春的枯水季節(jié)時才露出梁脊,是長江中上游的一處著名的水文古跡。從唐代開始,共在白鶴梁上鑿刻了36尾石魚,因為年代久遠而模糊不清。清代涪州知州蕭星命石工摹舊跡在石上重刻二鯉,并鑿刻了題記。平時的時候,石魚隱于水面以下,遇到枯水時才露出水面。石魚的周圍刻記著自唐廣德元年(763年)以來至二十世紀初年,共1200年間的72個最低枯水年份線。據(jù)長江干流多年實測的水文記錄表明,長江最枯水位出現(xiàn)約十年為一個周期,與石魚的記錄頗為吻合,故而石魚題刻對研究長江中上游的枯水規(guī)律及生產(chǎn)建設、航運等都有重大的史料價值。古人有“石魚出,兆豐年”的經(jīng)驗之談,1953年、1963年、1973年,白鶴梁上的石魚三次露出水面,而當?shù)剡@幾年也都獲豐收,因而石魚被看成是年成豐歉的預告表。石梁上除了石魚……[詳細]
梁平文峰塔
  中國第一高筆峰石塔,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于重慶市梁平縣城西的平原大壩上,距縣城3公里。此塔是八角十二層空心通體石塔,直插云霄,雄偉壯觀,堪稱清代建筑瑰寶。塔高35.68米,修建于清道光七年,此塔是八角十二層空心通體石塔。石塔設計精美,選料精良,所選青沙石質(zhì)地堅硬,每塊石橫截面為31×40厘米的方形,其長度170厘米(亦即塔身的厚度),每層塔壁石料用縱橫交錯的方法疊砌而成。其基礎穩(wěn)固、計算精確、構建縝密,巍巍十二層石塔,直插云霄,雄偉壯觀。塔身上面有12個隔層互換、透光、通氣的窗門洞,每層8個檐角高翹、使塔身有凌空欲飛的動感。頂層八個翹角上所掛鐵馬風鈴,每當微風輕撫時鈴聲叮咚,悅耳怡人;那從下往上的翹角正面都刻有不同的圖案,線條流暢洗煉,刻工細膩精巧,倍顯塔的美麗壯觀。鐫刻在第十級塔身上的“文峰塔”塔名兩字草書字體,蒼勁有力,門洞兩邊所鐫“靈秀”、“文明”,也倍增塔的文化氣韻。塔內(nèi)原有一至五層的……[詳細]
146、涂山寺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涂山寺
  涂山寺位于南岸區(qū)黃桷埡鎮(zhèn)真武山15號,時代為清。涂山寺坐落在重慶市南岸區(qū)涂山之上,是現(xiàn)存最古老的寺院,因寺內(nèi)古代供有尊武祖師,因此又稱為尊武寺。涂山寺廟齡悠久,年代悠久已不可考。據(jù)查,西漢年間為禹王祠、涂后祠、廟宇供奉大禹與涂后的塑像。唐時,任忠州刺史的大詩人白居易曾寫有《涂山寺獨游》一詩,可見當時此寺已易名為涂山寺。涂山寺中現(xiàn)有殿宇8重,房間100間,占地1萬多平方米。主殿之內(nèi)即供有釋迦牟尼像,另立有禹王治水碑,可稱是佛道和睦共處的廟院。涂山寺,巴國人民仿佛格外尊重這個女婿,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朝山盛會,游人如織,熱鬧非凡,清代名人王士禎曾有飛瀑落長虹,登臨見禹功的詩句加以描述。這里山勢高聳,古樹參天,林壑幽深,嵐光滴翠。共有殿堂8所,飛檐翹角,雄偉莊嚴,香火旺盛。史載大禹治水在涂山娶涂山氏為妻,古人為紀念夏禹治水的功績,在山上建“禹王祠”,其后建禹王廟、真武寺。明萬歷九年(1581年)……[詳細]
同盟國中國戰(zhàn)區(qū)統(tǒng)帥部參謀長官邸舊址(重慶史迪威博物館)
  同盟國中國戰(zhàn)區(qū)統(tǒng)帥部參謀長官邸舊址(又名重慶史迪威博物館),位于渝中區(qū)嘉陵新路63號,博物館成立于1991年,原占地面積不足500平方米。早期為宋子文行館,1942年到1944年間,為史迪威將軍故居。美博物館是重慶重要的陪都遺跡。平均每年接待美國來客超過3萬人。是中美兩國人民共同抗戰(zhàn)、友好往來的象征和中國對外民間交往的一條重要渠道。2014年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官邸負一樓是當時隨行人員居住和存放軍械的地方。這里變成了幾個展廳。200多幅珍貴的歷史照片,按照時間順序,為我們展現(xiàn)了“史迪威與中國”、“征戰(zhàn)印緬”、“飛虎空軍”、“駝峰飛行”、“美軍駐延安觀察組”、“友誼長存”等六方面內(nèi)容,記錄了史迪威將軍與中國的不解之緣。在這里,我們不僅看到了史迪威將軍協(xié)助中國政府和人民,共同抗擊日本法西斯侵略的光輝事跡,還看到了他因主張平行援助國-隊而與蔣介石發(fā)生矛盾,更看到了他對顧全大局、積極抗日的中……[詳細]
重慶羅漢寺
  羅漢寺坐落在渝中區(qū)民族路,是全國漢族地區(qū)重點佛教寺廟之一。重慶市佛教協(xié)會設于此。羅漢寺始建于北宋治平年間(1064——1067年),原名治平寺。寺因羅漢洞而建!妒裰忻麆儆洝份d:“治平寺……有羅漢、先天二洞,皆古洞。”羅漢寺內(nèi)長20多米的古佛巖,存有宋代摩巖石刻佛像400余尊,其中臥佛涅像(俗稱“睡佛”)、觀音像和供養(yǎng)人像等,風格頗近大足寶頂山石刻。羅漢寺大雄寶殿中有許多佛教藝術珍品,有十六尊者塑像,即釋迦佛的16位學習成績最好的學生;有明代的“西方三圣”銅鑄像,緬甸的“釋迦牟尼成道玉佛”,臨摹印度壁畫“釋迦牟尼離宮出家圖”等。寺內(nèi)藏經(jīng)樓收存的大藏經(jīng)、梵文和藏文經(jīng)典,以及古籍字畫等,大多為唐、明兩代瑰寶。羅漢堂內(nèi)造像總計524尊,皆泥塑像。其造型細膩精巧、神態(tài)逼真,常有善男信女至此,默數(shù)羅漢以測吉兇禍福。羅漢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北宋治平年間(1064年-1067年)甚至更早。根據(jù)《蜀中名勝記……[詳細]
四川革命先烈紀念碑
  四川革命先烈紀念碑坐落于渝中區(qū)新華路人民公園內(nèi)。渝中區(qū)人民公園是一座依山而建的大眾休閑場所,紀念碑就建造于公園最高處的一塊平地上。碑體周邊綠樹環(huán)抱,雀鳥輕啼,幽靜中透出幾分肅穆!包S花崗72烈士”中,有三位四川籍人士,分別是喻培倫、饒國梁和秦炳。為紀念他們在黃花崗起義中舍生取義的英勇事跡,于1946年2月建造了四川革命先烈紀念碑。紀念碑坐北朝南,呈長方形,全部為上等青峽石建成。全碑由碑帽、碑身、碑座、碑臺四部分組成,通高7.18米,正反兩面均飾滿卷云紋浮雕圖案。碑體正面鐫“喻饒秦三烈士紀念碑”九字,碑身背面鐫碑文26行,主要敘述烈士革命事跡。她是舊民主革命時期那段歷史的重要見證。百年滄桑,中華巨變。如今,來到碑體前,透過歲月斑駁的痕跡,穿越歷史的時空,依然能讓人感受到這些愛國志士的浩然正氣。當年,在民族危難之時,他們憂國憂民,救亡圖存,內(nèi)爭自由,外求獨立,為中華民族尋求光明、希望與重生,自……[詳細]
觀音竹海白蓮教神秘墓群
  梁平縣竹山鎮(zhèn)安豐村大棺山莽蒼的竹海中,586座墳墓層層疊疊呈現(xiàn)。這些墳墓橫縱排列規(guī)范,每座間隔不足50厘米。最大的高約1.5米,占地約6平方米。而絕大多數(shù)高不滿60厘米,占地不足兩平方米。隨行村民稱,這些墳墓如此規(guī)則相似,死者定是同時下葬,可以依據(jù)墳墓大小區(qū)別死者之間的尊卑。在與大棺山一溝相隔的小棺山,還有一大型墓群,共100余座,沒有石碑、沒有人煙,只聞鳥雀歡叫與山風拂過竹海的聲音。兩山的墓地間,均有深逾1米、寬約3米的土坑,且墓群一分為二,以高半米以上的長長土墻相隔。史書記載,清中葉白蓮教義軍頻繁活動于梁平縣(古稱梁山縣),《梁平縣志》記載,嘉慶元年(1796年),達州白蓮教首徐天德領舉旗,開赴梁山縣設據(jù)點。次年,白蓮教總首領王聰兒入川東北。僅1799年3月,義軍與清軍在梁平雙方死傷就達4萬人。1802年12月1日,義軍胡思鵬率部在今墓群地區(qū)激戰(zhàn),擊斃清守將峨邊營把總龍廷貴等數(shù)百人! [詳細]
丁房闕、無銘闕
  時代:漢類型:古建筑地區(qū):重慶市豐都縣批次:第五批 丁房雙闕原址位于忠縣忠州鎮(zhèn)人民路,為東漢后期所建的石闕,距今已有1800余年,是我國現(xiàn)存漢闕之最,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2月搬遷至忠縣白公祠內(nèi)。雙闕分立東西,高約6.26米,東闕附有耳闕,西闕現(xiàn)無耳闕,兩闕相距2.46米,主闕頂蓋與相鄰的隔墻緊連,兩闕均有高層建筑保護,是我國現(xiàn)存漢闕之所見闕上有重檐屋頂,兩層之間雙層石塊堆砌的漢闕。右闕下刻有明萬歷年間清康熙及道光年間賀國禎、武吳有篪等人的祠銘。丁房闕東闕文字裝飾有“明萬歷丙辰巴國忠祠銘”、“清乾隆三十六”;浮雕裝飾獸2個,情景浮雕裝飾二組仙女乘鹿圖、謁見圖等,人物故事圖案對稱,但內(nèi)異。立體裝飾獸1個、角神4個,以人物為主,頂蓋有裝飾椽子、連檐、瓦當、瓦垅、四脊,椽子作輻射形排列,浮雕裝飾紋樣有菱形紋、花鶴圖紋、麒麟圖紋、疊浪形紋、斗拱形紋、鴛鴦交手拱形紋,東闕脊頂塑有一球古剎……[詳細]
同盟國駐渝外交機構舊址群
  據(jù)史料記載,早在國民政府1937年11月20日正式發(fā)布遷都重慶辦公宣言之前,一些國家的駐華大使館即相繼派出參贊、代辦及秘書等赴重慶尋覓館址。1938年1月19日,蘇聯(lián)新任駐華大使奧萊斯基等由漢口乘機抵渝,并于1月23日向國民政府主席林森呈遞國書,此乃抗戰(zhàn)時期第一個抵達重慶并呈遞國書的外國駐華大使。之后,美國、英國、法國等國的駐華大使、公使等相繼抵渝,駐華使館等相繼遷到重慶或在渝新建。不少國外駐華機構來到重慶后,進一步開埠通商。對此,市設計院建筑文化研究室主任舒鶯表示,這種行為間接地刺激了當時重慶尤其是長江南岸一帶的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比如從當時的建筑來看,表現(xiàn)就非常明顯,這個時期重慶建筑的“摩登”程度號稱西南第一。“長江南岸的南山和城區(qū)隔江相望,地勢隱蔽險要,防空條件較好!笔纡L認為,因為這一點,蘇、英、法等國的使領館、兵營、洋行、俱樂部、別墅以及外籍職員住所、國民政府的一些重要機構等都建于此……[詳細]
153、西山鐘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山鐘樓
  萬州西山公園鐘樓建成于1930年,共12層,高50.2米,雄偉壯觀,與上海海關鐘樓齊名,系長江沿岸一大景觀。建成至今一直被認作是萬縣市標志性建筑物。西山鐘樓為重慶市萬州區(qū)城市較早的標志性建筑之一,“萬縣八景”之一的“西山夕照”即以此命名,自1930年建成以來,一直吸引著過往名人和八方來賓登樓一覽江城風采。西山鐘樓是中外結合的建筑,造型精美,雄偉壯觀,與上海海關鐘樓齊名,系長江沿岸一大景觀。鐘樓高50.24米,共12層,樓頂雙層盔頂,呈八角型,底層為廳,有螺旋形鐵梯直上樓頂。樓四層上四周裝有巨型時鐘,其聲音洪亮,響徹全城。鐘樓底廳矗立著一座高達5米、四面各寬1.3米的巨大石碑。1958年,周恩來總理曾親臨鐘樓,并閱覽格言碑。1964年,中共萬縣市委根據(jù)時任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肖華的建議,將碑文改刻毛澤東詩詞,分別為《沁園春•雪》、《浣溪沙》、《水調(diào)歌頭•長江》、《長征詩……[詳細]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舊址暨重慶張治中舊居
  時代:1938-1945年類型: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地區(qū):重慶市沙坪壩區(qū)批次:第七批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暨重慶張治中舊居位于重慶市沙坪壩區(qū)土主鎮(zhèn)三圣宮村的三圣宮,為一處清代寺廟建筑。三圣宮距今200多年歷史,是一處集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宗教廟宇。1939年,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遷駐于此。抗戰(zhàn)期間,國民黨著名愛國將領張治中將作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部長,曾在此地居住和辦公,為民族抗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作出了重大貢獻。整個建筑群座東向西,由山門、前殿(前廳)、戲樓、黃金堂和左右?guī)繕嫵桑p重圍合式布局,結構形式以木結構穿斗式梁架為主,夯土墻人字房架為鋪。占地面積5536平方米,建筑面積1578㎡。作為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其保存完好的建筑群清晰地反映了當時原有的歷史格局和面貌,真實地反映了抗戰(zhàn)時期所處的歷史事件和人物活動的歷史環(huán)境,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是一處珍貴的抗戰(zhàn)遺產(chǎn)資源、歷……[詳細]
155、武陵山
武陵山
  武陵山位于黔江區(qū)石會鎮(zhèn),本名髑髏山,因山似船形、林木蔥郁,故又名駕舡巖、衛(wèi)林山。唐天寶元年(742),唐玄宗李隆基賜名武陵山。后因2001年涪陵區(qū)將龍?zhí)拎l(xiāng)、大木鄉(xiāng)林場搶先更名注冊為武陵山鄉(xiāng)、武陵山國家森林公園,-更名為武陵仙山。從渝湘高速黔江西下道,沿G319西行15公里即到武陵山,山峰綿亙十余公里,山勢峻峭,奇峰兀立,危崖深谷,云纏霧鎖。以武陵山為中心的19.2萬畝的林區(qū)是“黔江國家森林公園”。武陵山景區(qū)由羽人山、公母山、八角廟、雙石墩、仙燈巖、土地巖瀑布等自然景觀和真武觀遺址、香山寺、天子殿、武陵水庫等人文景觀組成。主峰海拔1092.8米,登臨峰巔,一覽眾山,巖巒層疊,青山如波,白云如絮,峰云相攜,山上是天然的生態(tài)王國,紅豆杉、珙桐、銀杏、水杉等珍稀樹種密植其里,武陵獼猴出沒其間。北宋名相寇準游歷武陵山后,曾賦《武陵景》傳世:“武陵乾坤立,獨步上天梯。舉目紅日盡,回首白云低”。與主峰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