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甘肅省旅游

甘肅省文物古跡介紹

沙井柳湖墩遺址
  沙井柳湖墩遺址沙井柳湖墩遺址是沙井文化的發(fā)祥地,因1923年瑞典人安特生考察發(fā)掘,首次在民勤沙井柳湖墩遺址發(fā)現(xiàn)而得名。遺址大部分被沙丘覆蓋,文化內涵多以夾砂紅陶為主,曾出土單耳、雙耳夾砂粗紅陶罐和圓鼓形簡狀杯、石斧和帶孔石刀等。文化層厚4米左右,在沙丘之間的灘地上滿布夾砂粗紅陶片、泥質紅陶片等,飾繩紋彩繪、條紋、三角文、鳥紋和草文等,還有青銅制的刀、三角鏃、金耳環(huán)、綠松石和貝殼等裝飾品。遺址位于民勤縣薛百鄉(xiāng)治沙站西南6千米的沙漠中,分布面積為東西長2千米,南北寬2千米,保護范圍及建設控制地帶為東西長2千米,南北寬2千米,北面、西面靠石羊河沙井林場,南面靠沙漠,東北面緊靠薛百鄉(xiāng)宋和村林場和長城村。沙井柳湖墩遺址為商周時期遺址,對研究沙井文化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詳細]
干骨崖遺址及墓群
  干骨崖遺址及墓群位于酒泉市肅州區(qū)豐樂鄉(xiāng)大莊村西南1公里。是一處四壩文化與漢、晉墓群共存的遺址。分布于豐樂河東岸臺地上,面積約20萬平方米,文化層厚0.1--0.5米。1986年發(fā)掘240平方米,清理墓葬105座。東南部為遺址區(qū),出土有石斧、環(huán)形石鋤、石磨盤、石矛和彩陶片等,北部干骨崖一帶為墓葬區(qū),皆為袋狀土坑墓,以石塊圍筑或疊壓尸骨。出土器物有陶、銅、石器及貝、骨器等。陶器多為夾砂橙紅陶,并有較多彩陶器,彩陶紋樣有回形紋、舞蹈紋、平行線紋、三角紋、動物紋等,器形有雙耳罐、單耳罐、四耳罐、塤等。銅器有錛形斧、錐等。石器有斧、鋤、磨盤、矛等。遺址區(qū)采集有金環(huán)、泥質灰陶方格盤等。并暴露有漢、晉墓葬。遺址保存較好,對研究四壩文化的分布、內涵和河西早期青銅文化有重要價值。……[詳細]
443、泰山廟
泰山廟
  泰山廟郁郁松柏搞仙宮晨鐘暮鼓傳經聲生死輪回城隍管善惡報應東岳分懶看紙灰飛蝴蝶好聽社戲唱升平風景千年留客賞神話萬古后人聽——泰山廟即景泰山廟西瀕青泥河,南鄰鳳凰山,與大云寺、獅子洞為聯(lián)袂旅游區(qū)。泰山是一座錐形土山,山雖不高,介遍山是稀有的古樹群,松柏環(huán)繞,濃蔭翳郁。古柏披鱗持甲,老干蒼虬,新樹挺秀。有的老根裸露,如龍爪匝地,有的樹洞生樹,如老翁抱孫,有的樹身交纏,如夫妻情深。山頂合抱粗的白骨松,是稀有珍種。軀桿凌空,樹冠碩大,翠扇節(jié)穹。這嫩古樹如萬條蒼龍飛舞,起風時濤聲動地,頗為壯觀。古樹齡都在二百年以上,有的多達四、五百年。樹為山之衣冠,為山之靈魂![詳細]
444、李家莊石窟
李家莊石窟
  李家莊石窟位于太白鎮(zhèn)平定川內距川口1公里處,屬太白鎮(zhèn)蓮花寺行政村李家莊自然村.石窟由北魏的馬勺場石窟、北宋的窯莊背石窟,金代大定十六年佛龕和明萬歷二十六年佛洞組成,共有窟龕7個、造像68尊,紀年銘文2方。馬勺場共4個龕、12尊造像、共造像風格與張家溝門石窟的造像風格基本相似,具有北魏太和年間石窟造像特征。窯莊背石窟為一大窟,平面正方形,高1.75米,邊長1.82米, 四壁造像55尊,其中舒相觀音坐像和地藏菩薩立像具有較高的藝術觀賞性,和諧優(yōu)美。李家莊石窟大定十六年佛龕唯釋迦坐像1尊,莊嚴神秘。其南側開鑿的明萬歷二十六年佛洞,高3.94米,寬3.09米,深3.42米,窟內彩繪泥像已毀,窟頂建造的飛龍、白象、奔鹿、蓮花等圖案和就地雕造的石供桌及其浮雕圖案,精細而完整![詳細]
河連灣陜甘寧省蘇維埃政府舊址
  河連灣陜甘寧省政府舊址河連灣陜甘寧省政府舊址位于洪德鄉(xiāng)河連灣村,距縣城25公里,1936年7月至1937年4月0陜甘寧省委、省政府駐地。1936年11月18日晚,-、彭德懷、肖勁光、賴傳珠、陳賡在這里研究制定了山城堡戰(zhàn)役作戰(zhàn)方案。陜甘寧省委、省政府下轄赤安、華池、環(huán)縣、曲子、定邊、固北、豫旺、豫海等18個縣,時任省委書記李富春、省政府主席馬錫五帶領這里的群眾,打土豪、分田地,剿匪反霸,發(fā)展生產,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1963年省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縣政府修建“陜甘寧省委、陜甘寧省政府舊址”青石紀念碑一座。2002年以來,先后投資75萬元,新建了革命文物展廳,李富春、馬錫五故居、紀念碑等景點和仿古門面。形成了初具規(guī)模的紅色旅游景點。2019年10月7日,河連灣陜甘寧省蘇維埃政府舊址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446、西山坪遺址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山坪遺址
  西山坪遺址位于天水市秦城區(qū)太京鄉(xiāng)葛家新莊村北1公里。是一處仰韶文化早期的大型居住遺址。面積約20萬平方米,文化層厚1--5米,暴露有灰層、灰坑、墓葬和白灰面居址。1986--1987年發(fā)掘,下層為西山坪一期,上層為西山坪二期。一期石器為礫石打制,有尖狀器、斧形器、鏟、砍砸器、石墜等;骨器有針、錐、鑿、鋸;陶器多為夾砂紅、灰褐陶,手制,飾交錯繩紋,彩陶紋樣有紅彩寬帶紋,器形有圜底和三足缽、圈足碗、平底筒形罐、三足罐、小口鼓腹罐。二期石器多為磨制,有鑿、研磨器等,陶器有夾砂紅、灰褐陶,飾繩紋、乳釘紋、附加堆紋、戳印紋,器形有平底缽、三足筒形罐、三足鼓腹罐等。遺址保存較好。對研究甘肅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的起源、發(fā)展及其與大地灣一期、老官臺文化的關系有重要的價值。……[詳細]
肅南皇城城址
  肅南皇城城址位于肅南縣東灘鄉(xiāng)皇城村東側。分南、北兩城,相距200米。南城平面略呈正方形,東西長320米,南北寬300米,面積96000平方米。南墻正中辟門。四角筑四棱臺體角墩,東、西、北墻各筑馬面5個,南墻筑馬面4個。城外有護城河兩道,外河寬9米,內河寬10米,兩河之間四面各筑烽火臺5座,間距40米,為軍事防御性設施。城內有建筑遺跡,平面呈“工”字形,高出地面1米左右,南北縱長68米,四角各存一圓形柱礎,殘存有瓦當、鴟吻、殘碎脊片和紅、綠琉璃瓦片等。北城平面略呈正方形,長395米,寬390米,面積154000平方米。南墻辟門,城內東北部筑有內城,城外有護城河一道。城墻均為夯土版筑,夯層厚約0.15米。城址保存較好,對研究城建史和元史有重要價值。 ……[詳細]
金昌三角城遺址
  時代:西周至春秋三角城遺址位于金昌市金川區(qū)雙灣鎮(zhèn)三角城村北側,面積約430萬平方米。屬沙井文化。1924年發(fā)現(xiàn),1979年~1981年,甘肅省文物工作隊和武威地區(qū)展覽館對該遺址多次發(fā)掘清理。遺址以城址為中心,東、西、北三面分布有墓葬區(qū)和祭祀坑。地面隨處可見屬沙井文化的夾砂紅陶片。已清理墓葬585座,出土金器、銅器、鐵器、石器、陶器,卜骨、貝幣、毛、麻織品及皮革等文物共2112件。三角城遺址是一處集西周至春秋時期城址、墓葬群以及房址、窖穴、祭祀坑為一體的大型遺址。遺址文化堆積較厚,延續(xù)時間較長,對深入研究沙井文化內涵、河西走廊史前文化以及先秦時期西北少數(shù)民族史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449、王仁裕神道碑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王仁裕神道碑
  王仁裕神道碑王仁裕,字德輦,五代時秦州長道人,其故里在今禮縣石橋鎮(zhèn)斬龍灣村。五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后周進位太子少保,病逝后詔贈太子少師。生于唐僖宗廣明元年(880年),后周顯德三年(956年)病逝開封寶積坊私第。時隔16年之后,由嫡孫秘書郎王永錫護靈柩歸葬故里;有隔13年后,即宋雍熙元年984年)由時任宰相的王仁裕門生李昉撰文,張賀書丹并篆額,王永錫立碑。王仁裕神道碑,有碑首、碑身、碑跌三部分組成。碑首、碑身由一整塊巨石雕成,通長3.05米,寬1.14米,厚0.4米。碑額篆“周故太子少師王公神道碑”,碑面中間陰刻楷書碑文,自右向左豎列36行,每行71字,共2500余字。碑文書法蒼勁秀麗,刻工精巧,是研究五代史及宋代書法藝術的珍貴石刻![詳細]
450、瓜州榆林窟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瓜州榆林窟
  榆林窟,俗稱萬佛峽,位于安西縣城西南75公里的榆林河(亦名踏實河)畔,現(xiàn)存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洞窟42個,分布在榆林河東、西兩岸的懸崖峭壁上,東崖31個、西崖11個、壁畫4200平方米,彩塑259身。由于自然和人為的原因,榆林窟的彩塑原作已所剩無幾,現(xiàn)存彩塑多為后代重修或重塑。作為莫高窟的姊妹窟--榆林窟,其內容、藝術風格以及彩塑、壁畫的制作等方面,都與莫高窟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或相同之處,但在許多方面又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并具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特別是五代以后,莫高窟藝術呈顯出明顯的衰落趨勢,而榆林窟無論從內容、繪畫風格,還是藝術水準方面,都顯示出其時代特征和獨到的藝術魅力,從而更加充實了這座寶庫的內涵。用時參考2-3小時交通瓜州旅游最好的交通還是選擇包車,游覽榆林窟、鎖陽城和東千佛洞150元左右即能搞定?h城出發(fā)往踏實鄉(xiāng)(現(xiàn)已改名鎖陽城鎮(zhèn)),途中會路過一處古城遺址,破城子,免費參觀。……[詳細]
451、隴城故城
隴城故城
  隴城故城隴城故城是晉代設置的略陽郡、略陽城、北魏至唐的隴城縣,宋時的隴城寨,明代設置隴城巡檢司的治所。隴城北魏、北周的故城,在唐代宗寶應年(公元762年),因吐蕃進犯而被毀,已不存在。宋正隆四年又重筑一城,即現(xiàn)在的隴城,又稱八卦城。八卦城之名與伏羲畫八卦有密切聯(lián)系。八卦城為八卦形,城池面積為210畝,城墻高六丈。道光十年(1837),因北山崩垮,山逼清水河,水逼其城,歷年受河水侵襲,其城一半被水沖毀,僅存一半。故后人又稱“半個城”。清道光十七年,秦安知縣嚴長宦護其城,5令民眾筑河堤,挖河道改水歸故道。解放后,八卦城城墻經城內居民歷年取土被毀,現(xiàn)僅存長約30米,寬8米,高10米的城墻一段。2005年2月,秦安縣人民政府公布其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艾黎與何克陵園
  艾黎與何克陵園位于山丹縣城南門外,仿西式建筑。陵園南北寬43米、東西長64米。主要為照壁、綜合碑、墓、紀念碑等。正前面為大理石帖面的照壁,面外嵌有楚圖南書寫的艾黎與何克陵園園名,里面鑲嵌了-題寫的偉大的國際主義戰(zhàn)士永垂不朽13個鎦金字。路易.艾黎和喬治。何克墓坐落在平臺中軸線上。墓后矗立著象征友誼的紀念碑,正立面呈桃形,下部圓龕內樹有甘肅省人民政府敬獻、上鑲國際主義精神永放光芒字樣的石碑。喬治.何克1945年7月在該校任職期間不幸以身殉職,葬于山丹河北岸的培校校辦工廠院內,始為何克墓。1979年、1985年,曾根據(jù)有關精神兩度擴建修繕,成為現(xiàn)在規(guī)模。1987年12月路易.艾黎逝世后,其骨灰即安放于此,故名艾黎與何克陵園。……[詳細]
嘉陵江漂流
  嘉陵江漂流盛夏七月,青山含黛。乘一葉皮筏,順流而下,極目徽縣境內嘉陵江滿眼碧綠,兩岸青山排闥送青來,佇立潮頭,長歌一曲,心曠神怡,舟從江上過,人在畫中游。行至激流險灘處,水花飛濺,浪遏飛舟,你可盡情揮動三尺船漿把握自己,驚心動魄,尖叫聲此起彼伏,直入云端,真正-是熱情飛揚。 來到徽縣,不來漂流實是一大遺憾!半]上第一漂”嘉陵江漂流是徽縣大做嘉陵江水資源文章開發(fā)的旅游項目。嘉陵江漂流選取素有“小三峽”之稱的嘉陵江上游流程,始于嘉陵黃沙河,止于虞關羅漢洞,沿江兩岸奇峰壁立、怪石嶙峋,集豐富多彩的自然和人文景觀為一體,火焰山之神奇,鷹嘴崖之雄姿,臥象山之神韻,魚兒崖之奇險,睡美人之嬌媚,姊妹峰之靚麗,青泥嶺之陡峭,月亮峽之幽深,八大自然景觀盡收眼底![詳細]
佛爺廟—新店臺墓群
  佛爺廟—新店臺墓群位于敦煌市五墩鄉(xiāng)新店臺村南1000米。是一處漢、晉、唐三代墓葬集聚的大型墓群區(qū)。面積約2400萬平方米。地表可見較多封土,暴露出墓道,少數(shù)家族墓有以砂礫石堆積的圓形塋圈。1979、1981、1987、1995年四次共發(fā)掘墓葬900余座。晉墓以斜坡墓道土洞墓居多,少數(shù)為穹窿頂磚室墓,有畫像磚墓,畫像內容主要為神話傳說故事和生活場面。出土物以陶器為主,亦有少數(shù)銅器、玉石飾物等。唐代墓多為平面方形仿木結構單室磚墓,覆斗頂,墓壁有模印畫像磚,內容有出行、牽駝、四神等,隨葬品有灰陶罐、鎮(zhèn)墓獸等。墓葬保存較好,是我省最大的古墓群區(qū)。墓葬時代序列清楚且連續(xù),對甘肅漢唐考古、漢唐史研究和美術史研究及其與莫高窟的關系等問題的研究有重要價值![詳細]
455、李崖遺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李崖遺址
  時代:新石器時代、商、周、漢李崖遺址位于今清水縣城北側樊河和牛頭河交匯處樊河西岸的臺地上,西南至趙充國墓地,東北以陳家大溝為界,長約1.5千米,行政區(qū)劃屬于白土崖村、李崖村、儀坊村。李崖遺址二級臺地西南部有一座地面可見殘段城墻的古城,被稱之為白土崖古城,屬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為搞清楚該古城的年代及性質,遂首先鉆探和發(fā)掘該古城遺址。四座墓均為土坑豎穴,有棺有槨或有棺無槨。墓葬為東西方向(西偏北),頭向西,M5、M7、M8仰身直肢葬,M6仰身下肢微屈。四墓均帶腰坑、坑內殉狗。M8無隨葬品,其余三墓陶器組合為鬲、簋、盆、罐,年代均為西周時期,部分陶器具有明顯的商式風格。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