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陜西省 > 榆林市 > 子洲縣旅游

子洲縣文物古跡介紹

子洲西峰寺
  子洲縣瓜園則灣鄉(xiāng)政府東北2公里處有一塊山地,名叫蘆草壇,其上有一西峰寺,依山而建。北臨乏牛山,西北與柏全山相望。蘆草壇雖不雄偉壯觀,卻也峻峭,人若站于其頂眺望,視野倒也開闊,更因其西峰寺而遐邇聞名。西峰寺坐西北面東南,占地約3畝,一個獨院。正殿由三孔拱形洞組成,純磚結(jié)構(gòu),頂呈硬山式,用黃色琉璃瓦鋪頂,飛檐翹角,獸頭獨尊,遙遙相望,頂上中有三層小0,獨特精致,引人注目。正殿走廊四柱支撐,朱柱彩壁,畫棟雕梁,十分生動。殿堂主奉三圣母娘娘,粉面金身,端坐蓮花壇,背靠火焰山,端莊自然,光彩照人。兩側(cè)陪坐催生娘娘、桃花娘娘、豆花娘娘、奶母娘娘、保命娘娘、送生娘娘、皇天后土娘娘、晴天之孫娘娘。造型生動,神態(tài)各異,線條流暢,旁有二小童,清秀溫和,衣帶飄逸,形態(tài)悠然。頂壁飾有十分精湛的八卦圖,色彩鮮艷,整個大殿籠罩著莫可名狀的神秘。正殿檐棚下懸吊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鐵鐘一口,銘文清楚可辨,院內(nèi)豎立石……[詳細(xì)]
2、子洲興隆寺 AAA縣級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
子洲興隆寺
  露普山位于瓜園則灣鄉(xiāng)政府駐地西北3公里處,因其巔修建興隆寺而遐邇聞名。興隆寺創(chuàng)建何時無法考證。從碑文窺測,該寺在明代宣德年間(1426——1436)便小有名氣。經(jīng)歷代擴(kuò)建,現(xiàn)占地近10畝。相傳民國初年,興隆寺文物陸續(xù)遺失,墻壁不時倒塌,幾成廢墟。民國20年(1931),瓜園則灣方圓瘟疫蔓延,人畜死亡嚴(yán)重,為了消災(zāi)免難,鄉(xiāng)民紛紛前來興隆寺祈求神藥,瘟疫得到控制。鄉(xiāng)民為報答神恩,自原捐款投工修復(fù)興隆寺,寺貌煥然一新。20世紀(jì)80年代,興隆寺再次得到修復(fù)擴(kuò)建,更顯堂皇。興隆寺坐北朝南,建筑多為純磚結(jié)構(gòu),殿堂多呈拱形,殿頂多呈硬山式。此寺山門前有百級石階。寺內(nèi)中殿之北是正殿,之南是山門樓,東、西為配殿。正殿供奉如來古佛、昊天大帝、真武祖師。中殿內(nèi)供奉笑佛古佛,觀世音菩薩、混源老祖,護(hù)法韋陀。山門樓由三間組成,其東為鐘樓,西為鼓樓,中為玉皇閣。山門樓石階下有一座近年修建起來的牌樓,牌樓走廊兩側(cè)置有相……[詳細(xì)]
子洲大洪寺
  子洲城西五里大理河北岸有大洪寺!皳(jù)廟內(nèi)碑記載,明景泰初年,信士諸公創(chuàng)修廟于底石崖,延及成化年間乃修葺于中峰之巔,后世多次重修,1917年——1920年再重修葺”。(1958年文物普查記錄)其寺?lián)褚延?50多年的歷史了。大洪寺面南而建,與大理河南岸之青龍山、克戎寨(今張家寨)遙遙相對。其下,吳定公路貫通東西,大理河水奔流不息,南北兩川平展開闊。每年農(nóng)歷三月十八日廟會,進(jìn)香求神者、看戲聽書者,摩肩接踵,絡(luò)繹不絕。寺內(nèi)人頭攢動,挪移無間;戲樓前,看戲之群眾或坐或站,秩序井然。公路上下商販云集,攤點連片,交通為之堵塞。其盛況年勝一年。寺管人員說:“文革”前,大洪寺規(guī)模遠(yuǎn)勝于今。石階神路從現(xiàn)在吳定公路下邊的老路灘起,穿過險峻之石砭,達(dá)于寺前山門。山門洞兩邊,哼哈二將仗劍威立。月臺上建有鐘鼓二樓,樓前兩根雙斗盤龍石旗桿,高達(dá)二丈五六。山門后,中殿分三層排列,前后殿供奉真武祖師、混源老祖。正中一殿向……[詳細(xì)]
子洲龍泉寺
  石窟佛寺——龍泉寺苗家坪鎮(zhèn)石窯畔村的龍泉寺,是子洲境內(nèi)保存較好的一處石窟佛寺。出縣城到苗家坪,沿苗駝油路至鹽淋圪堵,向南再行4公里,即到達(dá)石窯畔村。龍泉寺就坐落在村中寺院家山的懸崖峭壁上。站在龍泉寺對面山坡上看,龍泉寺由兩部分組成,石窟部分位于石崖正中,上下石壁峭拔,十分險要?叻坎糠謩t在石崖左旁,地勢平緩。龍泉寺原有石窟11個,供奉玉皇大帝、三大古佛、真武祖師、三教圣人、眼光菩薩、閻君、黑虎靈官等諸神。其中二郎神、馬王、蟲神三石窟“文革”前后已被群眾打石修窯毀掉。所存八窟在石崖上幾近呈一字型排列。石窟下有一水井,四面石壁,石縫間泉水涌出,注入井內(nèi),淙淙有聲。井底毛細(xì)樹根如絲如線,飄然而動。井欄上方條石上鐫有“龍泉”二字。鄉(xiāng)民說,這泉水是從龍口里流出來的,喝了龍泉水,百病不生。據(jù)說,來此趕廟會的人,大都要從此“神井”中請一些“龍涎”回去,以求祛病延年。龍泉寺即由此而得名。從龍泉寺揪著柴草攀……[詳細(xì)]
子洲目連寺
  乏牛山位于瓜園則灣鄉(xiāng)政府駐地東北3公里處,顧名思義,該山高峻挺拔,耕犁和行走于此山的老黃牛也會困乏。因其山巔設(shè)“目連寺”,當(dāng)?shù)厝罕娨喾Q之為目連山。據(jù)說,上世紀(jì)60年代初,國家曾在目連寺旁搭過一座高二丈余的木架,觀測人員借助望遠(yuǎn)鏡上架遠(yuǎn)眺,向東可以看到距此200余里的黃河,向南可以看到千里之遙的西安城?梢,此山名曰“目連”,亦實為“目連”。但是,“目連寺”之目連本文是“目犍連延”的略稱。目犍連延是古印度一位小伙子的名字,梵文的音譯,意譯為采菽氏,婆羅門種姓,是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稱神通第一!队厶m盆經(jīng)》說他為救生母脫離餓鬼道而設(shè)盂蘭盆會,因此中國過去也流行目連救母的故事。南宋、明朝、清朝以及近代的“目連戲”都反映了目連遍歷地獄找尋母親青提夫人,終于依仗佛力救出母親的經(jīng)過,歌頌了目連不畏艱難困苦舍生忘死的品格。目連寺現(xiàn)存石碑八通?贾畾埍,明朝嘉靖五年重修。何年創(chuàng)建,難以考證。該寺是子洲……[詳細(xì)]
浮圖寨(克戎寨)
  浮圖寨,也稱克戎寨,位于縣城西大理河南岸,即今之張家寨。北宋熙寧三年(1070)九月,西夏國相梁乙埋始筑細(xì)浮圖寨。此后,在宋夏間兩易其手。紹圣四年(1097),北宋再度收復(fù)細(xì)浮圖寨,賜名“克戎寨”,取“克服戎夏”之意。金正大三年(1226),設(shè)定戎縣,駐克戎城。元至元四年(1267),定戎縣并入與其同時由寨升縣的米脂縣。明初,設(shè)巡檢司,后裁撤。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重修克戎寨,至今東北城門門額石匾上“克戎寨”及“光緒二十一年歲次乙未瓜月谷旦立”等字樣清晰可辨?巳终烧h,由縣而巡檢司,終至村落,折射了大歷史的影子。陜北為西夏黨項貴族的龍興之地,曾在此經(jīng)營147年。1038年建國后,西夏雖定都興慶府(今銀川),但仍特別看重陜北,先后與北宋、金、蒙古軍隊在此展開殊死爭斗?巳终诒舜说臓帄Z中,兩易其名,五易其主,不斷上演城頭變幻大王旗的歷史大劇。明洪武年間,張氏先人輾轉(zhuǎn)而到此地,一……[詳細(xì)]
子洲大興寺
  大興寺位于子洲縣馬岔鎮(zhèn)馬石畔村南的太和山東山腳?傮w布局坐西面東,平面呈不規(guī)則長方形。占地面積8000平方米。大興寺由關(guān)帝廟、娘娘廟、佛廟三殿組成。關(guān)帝廟為兩孔石砌拱形窯洞前帶廊建筑,廊兩墻用紅磚壘砌,面闊5間,硬山式,尖山頂,五脊六獸,兩坡用灰瓦覆頂,勾頭滴水,雕龍正脊,印花垂脊。中為太公樓,左右獅像,明間平身科,柱頭科均為一斗二升地方作法斗拱,施地方彩繪,墻體用白灰罩面,磚砌院墻。關(guān)帝廟東側(cè)為娘娘廟,為1孔石砌拱形枕頭窯洞建筑,東墻設(shè)有2拱形門,中有小窗,硬山式,五脊六獸,雕花正脊,磚覆頂,墻體水泥抹面,勾縫,磚砌院墻。娘娘廟東側(cè)是大佛殿,為1孔磚砌拱形窯洞前帶廊,面闊3間,硬山頂,雙坡屋面,紅瓦覆頂出檐,明間平身科,柱頭科均為一斗二升地方作法斗拱,施地方彩繪,墻體用白灰罩面。南側(cè)有3間配殿,為磚砌拱形窯洞建筑,磚鋪平頂,白灰勾縫,無院墻。各殿門窗為新建,方格欞窗,雙扇板門,新繪壁畫,……[詳細(xì)]
南洛寺
  南洛寺南洛寺山巔祖師廟后有奇樹三株,正中之樹俗稱“黑圪欄”,兩旁二樹則無名矣!昂谯贆凇贝植蛔阋粐,高不過二丈,枝干灰黑,樹冠圍長25步,樹干間多生有寸余小洞。枝條內(nèi)疏外密,且三折九曲,猶如虬須。葉片細(xì)窄如韭,長約二寸左右,葉色黃綠。遠(yuǎn)望之,如一巨大傘蓋,張在殿宇間。據(jù)說,此樹在全縣也僅此一株。為何此樹獨鐘此山?是人未找其答案,或者根本就沒有答案。左旁之樹,與其說是樹,不如說是灌木,亦類藤條。說是樹,因其樹冠廣38步,高達(dá)丈五六;說是灌木,因其叢生而無主干,平地生出40多根枝條,有碗口粗者,亦有似鞭桿者;說類藤條,因其枝條屈曲而匍匐,狀如龍盤蛇行。其葉片細(xì)碎而對稱排列,籽莢細(xì)長,狀似檸條。此樹之奇特,當(dāng)未見之矣。右旁之樹,亦為叢生,50多根枝條,緊緊簇?fù),粗有一握色呈灰黑;?xì)有一指,色為紫褐。且根根直立,比肩同高。樹冠茂偉,廣30余步。靠北下部之枝葉有形似左邊之樹者?磕掀兄θ~極類“黑……[詳細(xì)]
9、子洲柏全山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
子洲柏全山
  柏全山位于瓜園則灣鄉(xiāng)政府駐地南3公里處。據(jù)傳說,此山曾有4株枝葉繁茂的大柏樹,故名柏全山。柏全山北高南低,山巔上有一古廟,主奉天皇、地皇、人皇,簡稱為“三皇廟”。坐北面南,正殿為三孔硬山形頂拱式磚窯,整個寺院雖然面積不大,但布局合理,層次分明,有泥塑五十余尊,保持有晚清風(fēng)格。寺廟始建年代無考,現(xiàn)存乾隆四十二年(1777)、道光元年(1821)、咸豐四年(1855)、光緒八年(1883)等五通清代重修石碑,尤其是同治六年“回匪侵凌,捻居盤恒,崖窯不聞,留二三山寨尚能……”的記載,證實了捻軍在本境的活動,非常珍貴。柏全山廟宇梯次面南而居,樂樓的地勢最低,與三皇廟遙遙相對。其次是娘娘廟,廟左右分別為地藏王菩薩廟、馬王圣君廟。娘娘廟后有石階百余個,拾階而上,便是靈山七神廟,設(shè)三層亭榭,游人可以憑窗遠(yuǎn)眺。進(jìn)入山門就是三皇廟,正殿主奉三皇大帝,側(cè)殿所祀真武祖師,院內(nèi)有石獅1對,銅鼓1面,鐵鐘1口。檐棚……[詳細(xì)]
薛家城則古城遺址
  薛家城則古城遺址位于子洲縣淮寧灣鎮(zhèn)薛家城則村。山平面呈不規(guī)則正方形,頂部坡度較陡,四周均為懸崖。東臨南溝,南接柳樹峁,西至后溝,北臨薛家城則村。分布范圍平面略呈橢圓形。南北長1500米,東西長約1200米,總面積約180000平方米,F(xiàn)保存東、南、北段城墻。沿城墻分布7處馬面,為黃土夯筑,夯層厚10~20厘米,土質(zhì)較堅硬,夯層較規(guī)整。馬面底寬10~12米,上寬8~10米,高約10米。城墻坍塌嚴(yán)重,殘高1~10米。遺址地表散落大量瓷片、陶器殘片、磚瓦殘塊,另有一石刻柱礎(chǔ),為“凸”字形,下方上圓,底邊長50厘米、寬50厘米,高20厘米。為宋代古城址。據(jù)《子洲縣志》《子洲縣軍事志》記載:宋慶歷年(公元1041——1048年)修懷寧寨,屬延川縣。至遼以后被西夏占據(jù),至平四年(公元1067年)收復(fù),元豐七年(公元1084年)改屬綏德城,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屬綏德軍,金正元三年(公元1226年)……[詳細(xì)]
11、佛云寺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
佛云寺
  佛云寺位于子洲縣裴家灣鎮(zhèn)裴家灣村西南的佛廟山上。佛云山東臨炮樓山,西臨佛廟焉口,南與青黃焉山相望,北與寨則山相連。東西23米,南北52米,面積1196平方米。主殿為1孔磚砌拱形窯洞,坐北面南,雙坡屋面,石板覆頂,磚砌正脊,正吻獸,內(nèi)奉西天如來古佛,F(xiàn)存殿宇22座,有殿堂、樓閣、牌樓、鐘鼓樓、樂樓等系列古建筑。儀門石碑樓、鐘樓、鼓樓均為20世紀(jì)90年代新建。相傳佛云寺創(chuàng)建于明代初年,正殿內(nèi)壁畫盡管久歷春秋,但色彩線條仍然協(xié)調(diào),加之畫面上人物形象傳神,不僅令人悅目,而且還有考古價值。2003年12月26日被子洲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hù)單位,2011年6月10日被榆林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hù)單位![詳細(xì)]
黃峁河化石遺址
  黃峁河化石遺址位于子洲縣駝耳巷鄉(xiāng)黃峁河村。出土點南為桃樹峁,北為崖窯峁,東臨黃峁河溝。遺址處于桃樹峁溝岔,屬于兩山夾一溝地形,地勢較緩,平面呈不規(guī)則長條狀。黃峁河溝兩岸均儲有大量化石,地表暴露盜洞15處,周圍有少量化石殘塊。出土點有大量動物化石,有白色、青色龍牙,大小不等,最大龍牙有0.7公斤重,最粗大龍骨直徑為12厘米。至今已有20余萬斤被村民非法盜掘、變賣。黃峁河化石出土點是縣境內(nèi)較為少見的遠(yuǎn)古時期化石出土點;茄芯康刭|(zhì)地理變遷和生物起源的重要科學(xué)依據(jù),化石的出土地是寶貴的科學(xué)基地。1985年2月7日被子洲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縣級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詳細(xì)]
五龍山廟古建筑群
  五龍山廟位于子洲縣高家坪辦事處黨家坪村。五龍山顧名思義,由“五梁交匯,形似五條蛟龍聚首”而得名。由于山勢險峻而引人注目,更因山顛有廟宇、有神靈而名。廟宇建于山頂最高處,為二進(jìn)式院落布局,分為前后兩院。神路、過殿、祖師殿、娘娘廟均建在該廟宇的中軸線上,坐北面南。前院由祖師殿、東西配殿、過殿組成,祖師殿東側(cè)設(shè)門可達(dá)后院,后院由娘娘廟、東西配殿組成。過殿前東西鐘鼓樓已毀,但基址可見,前15米東西置石獅1對,中置抱鼓石,前設(shè)神路,原山門建于此,現(xiàn)已毀。娘娘廟、過殿均為1孔磚砌拱券式枕頭窯,硬山式尖山頂,五脊六獸,雕花正脊,灰瓦覆面,清水披水,勾頭滴水。祖師殿為1孔磚砌拱形窯洞帶前廊建筑,硬山式尖山頂,五脊六獸,灰瓦覆面,清水披水,勾頭滴水,原廊已毀。1990年維修為磚砌拱頂、方柱,面闊3間并新建東西配殿各4間,為十帥廳。西配殿背墻與1孔磚砌拱形窯洞相連,面北,供奉關(guān)圣帝君。后院東西配殿坐北向南(西……[詳細(xì)]
南豐寨會議舊址
  南豐寨會議舊址位于子洲縣苗家坪鎮(zhèn)苗家坪村。南豐寨會議在南豐寨的祖師廟殿內(nèi)召開。據(jù)記載,南豐寨祖師廟在明崇禎十年,清乾隆五十七年、道光十九年,民國二十二年均有維修!拔母-”期間,南豐寨廟宇遭到嚴(yán)重破壞。20世紀(jì)80年代以后,逐漸修復(fù)祖師廟、新塑祖師塑像。近年來新增祖師廟內(nèi)十大元帥塑像及壁畫、鐘樓、鼓樓、樂樓、關(guān)帝廟、文昌廟、娘娘廟、252級神路、石牌樓、南豐塔。祖師廟,坐南面北,為1孔磚砌拱形枕頭窯前帶廊建筑,硬山式尖山頂,清水批水,五脊六獸,雕花正脊,面闊三間,殿內(nèi)長10.5米,深4.5米。南墻正中辟一神龕,長3.4米,深1.5米,內(nèi)奉祖師銅像1尊,殿內(nèi)東西分立十大元帥泥塑站像,彩繪壁畫。東西配殿現(xiàn)為新建會窯,山門兩內(nèi)側(cè)為鐘、鼓樓,外側(cè)立石旗桿兩根,置明代石獅一對,山門外植一古槐樹。1928年4月,中共陜北第一次代表會議在南豐寨祖師廟內(nèi)召開。出席會議的有杜衡、焦維熾、楊國棟、馮文江、李文……[詳細(xì)]
金雞山公園
  金雞山公園位于縣城中心的大理河南岸。相傳,小鎮(zhèn)自古就有一只能為百姓打鳴報曉的金雞,平日藏在峪內(nèi)碣石中。某日,鎮(zhèn)上來了幾位云游的蠻婆蠻漢,想要盜走金雞,他們念經(jīng)作法,破開碣石。不承想金雞留戀這方山水,飛出峪內(nèi),一頭扎進(jìn)鎮(zhèn)南山中,山體北坡轟然倒塌,南蠻盜寶未果,古鎮(zhèn)百姓依然能在清晨聽到金雞報曉,這座山從此就被叫作“金雞山”。金雞山,依群山而俯平川,披錦繡而帶清流,山頂建有“金雞報曉”雕塑一座,但見金雞俊俏,引吭高歌,昭示奮進(jìn),象征崛起,為縣城的標(biāo)志性建筑之一。公園移步換景,有山門石獅、龍翔臺、生肖苑等景點,晨可登山健身,昏能散步休閑。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雞為吉祥物,稱它為“五德之禽”。漢代《韓詩外傳》說,“雞有五德:首戴冠,文也;足搏距,武也;敵敢斗,勇也;見食相呼,仁也;守夜不失,信也!弊又揠m為新縣,但子洲人以德為先,仁義誠信,敢闖敢干,敢為人先,正是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踐行者![詳細(x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