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西藏自治區(qū) > 山南市 > 乃東區(qū)旅游

乃東區(qū)文物古跡介紹

昌珠寺(昌珠卓瑪拉康)
  昌珠寺又名為“昌珠卓瑪拉康”,距澤當鎮(zhèn)2公里,始建于公元七世紀松贊干布時期,是西-史上的第一座佛堂。相傳文成公主入藏后用五行算法測出西藏地形如一仰臥的女魔,昌珠寺所處的地方則是女魔的左臂,需建寺方能鎮(zhèn)住。(鎮(zhèn)寺之寶——珍珠唐卡)建寺前,此處有一湖,湖中有一五頭怪龍,被松贊干布化身大鵬降伏后才得以建寺,昌珠寺由此得名,意為“鷂龍寺”。該寺建成后成為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冬宮。導游昌珠寺為西藏著名寺院,位于山南雅礱河東岸的貢布日山南麓,距乃東縣以南2公里。寺廟建于吐蕃松贊干布時代,據說文成公主曾在該寺駐足修行。帕竹政權時期,昌珠寺進行過大規(guī)模的維修和擴建。昌珠寺在其晚期歸屬格魯派。寺院的鎮(zhèn)寺之寶為珍珠唐卡,所畫的是堅期木尼額松像(觀世音菩薩憩息圖),是一件世界罕見的珍寶。相傳松贊干布化身為大鵬降伏當地惡龍后才得以建寺,在藏語中,昌的含義是鷹,珠是龍的意思,昌珠寺因此而得名。由于傳說蓮花生大師和米……[詳細]
2、雍布拉康 AAA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雍布拉康
  雍布拉康位于距澤當12公里的扎西次仁山上,海拔3700米。整個建筑雛形似碉堡,高聳于山頂。“雍布”的藏語意為“母鹿”,“拉”意為““后腿”,“康”意為“宮殿”,雍布拉康意為母鹿后腿上的宮殿。雍布拉康是西-史上的第一座宮殿,據史書記載始建于公元前2世紀,是雅礱部落的人們?yōu)榈谝淮澠章櫝噘澆妓藿ǖ膶m殿,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雍布拉康位于西藏山南地區(qū)乃東縣202省道,建于公元前127年,西-史上第一座王宮,門票60元/人,藏語意為“母子宮”,是松贊干布迎接文成公主的行宮。雍布拉康主要供奉釋迦牟尼佛像。宮殿內的壁畫上生動地描繪了西藏的第一位國王,第一座建筑,第一塊耕地的歷史故事。雍布拉康分為兩部分,前部是一幢多層建筑,后部是一座方形高層碉堡望樓,與前部相連。公元5世紀,藏王托托念贊時期,傳說一本佛經從天而降,正好跌在雍布拉康宮頂,當時無人能識。有圣人斷言,到了公元7—8世紀就有人能解讀此書……[詳細]
曲德貢寺
  曲德貢寺,亦稱“上曲德寺”。在山南市乃東區(qū)境內,位于區(qū)駐地以南的曲德貢鄉(xiāng)。該寺建于11世紀,屬格魯派,最初是大譯師熱羅澤瓦的住宅,第十三世0土登嘉措(1876~1933)時曾進行擴建,形成現在的規(guī)模。曲德貢寺坐北朝南,面積11993.8平方米。主體建筑為大殿和僧舍。大殿高四層,面積2231平方米。第一層中部基本處于地面以下,內砌有矩形的厚石墻。第二層是大經堂和供佛殿。大經堂面闊7間,進深6間,4根大柱直通三層,形成高側天窗。佛殿主供宗喀巴大師與他的兩大弟子(賈曹杰和克珠杰)、釋迦牟尼佛和第十三世0合金塑像、丹東米若杰銀質像,兩側供奉三世佛及八大隨佛弟子塑像,東邊供有多杰羌-、白度母和無量壽佛塑像。第三層有3個佛堂及0的住室,每年夏季0都要到這里念經;中間佛堂內供有多杰羌-塑像,還供有高達一米多的第五世0阿旺·多桑嘉措(1617~1682)的醫(yī)生羅桑曲扎的塑像及靈塔;西邊佛堂里供有千手千眼觀……[詳細]
4、哲布林寺
哲布林寺
  哲布林寺在山南市的乃東區(qū)境內的澤當鎮(zhèn)。哲布林寺坐東朝西,由索朗降材建造,屬薩迦派寺廟。哲布林寺建筑規(guī)模不大,由大殿和僧舍組成,面積為1012.5平方米(東西長37.5米,南北寬27米)。大殿高二層,面積290平方米(東西長17.3米,南北寬16.8米),高7.5米。主殿大門前有兩根木柱組成的寬闊門戶,左右各一小窗。大殿有柱16根,其中央2柱(高約6米)直通二層樓上,去撐高側天窗。殿內原供有彌勒佛8歲等身像,其左右供有多吉桑巴、釋迦牟尼、薩班·貢噶堅贊(薩迦派第四代祖師)、卓滾曲德帕、薩欽·貢噶寧布(薩迦派初祖)、吉尊索朗擇木、吉尊扎巴降材等。供奉的佛像中有一度母塑像和“土巴阿扎瑪”塑像備受藏傳佛教教徒們尊崇。土巴阿扎瑪的塑像由七十多種寶石冶煉的合金鑄成,略呈紫青色,色澤不俗。二層西邊為0禮佛時的居所,東邊為堪布住房。哲布林寺大殿西邊為露天院落,院落周圍環(huán)繞建成一層僧舍。其左右兩旁的僧舍已毀……[詳細]
5、贊塘寺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贊塘寺
  贊塘寺(玉意拉康)位于西藏山南地區(qū)澤當鎮(zhèn)圭薩公社贊唐村,正于雅礱河對岸的昌珠寺遙遙相對,海拔3576米。據說為松贊干布的一個王后昂瓊貝克慕(在尼泊爾公主和文成公主之后)所建。贊塘寺是雅礱地方著名的“三圣地”(乃松)之一。寺的規(guī)模較小,進門后為一小院落,中間即為主殿,殿前有一寬三間、進三間的經堂,左右各有一間小殿,這一部分建筑風格尚屬后世增建部分。經堂的后殿即大殿的殿門,門為三間,門的上邊壁繪三世佛,左邊繪有仲敦巴、阿底夏、那錯依斯三像,右邊繪有蓮花生、赤松德贊、菩提薩陲三像。經堂的右壁繪西藏的歷史傳說故事。贊塘寺1962年被自治區(qū)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自治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贊塘寺大殿門內,臨前檐平列八柱,每柱皆二根并立,礎石如復盆上雕蓮花瓣,此殿開間不大,但建筑結構與一般大殿不同,殿內無柱,在四隅的上部,依壁架抹角梁、梁上乘假角梁后尾,假角梁后尾上再架井字平梁、平梁上鋪天花板,天花除正中一方……[詳細]
吉如拉康寺
  吉如拉康位于西藏山南地區(qū)乃東縣結巴鄉(xiāng)。始建于西藏吐蕃王朝第五代贊普赤德祖丹時期(704—755年)。寺院建筑坐西朝東,占地0.0982公頃,分南北兩部分。南側是寺院的主體部分,由釋迦佛殿、-堂及轉經回廊組成,并沿中軸線對稱布置;北側有那姆拉康、嘎登曲工拉康。吉如拉康200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吉如拉康在吐蕃早期建那姆拉康,11世紀初,建嘎登曲工拉康,16世紀時,建造釋迦佛殿前的-堂和兩側的轉經廊、上部的僧舍及寺院門口的柱廊。作為一座古老寺院,吉如拉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與藝術價值。吉如拉康寺院布局上明顯分為南北兩部分,并且曾有隔墻為界,互不相屬。南側是寺院擴體部分,有釋迦佛堂、佛堂前的-堂及轉經回廊等附屬建筑組成沿縱向中軸線對稱分布的嚴密格局;北側建筑則系后來逐步歸并于吉如拉康的,主要建筑有那拇納拉康、聶登曲工拉康等。歸并后隔墻逐分幾次拆除,但原來隔墻痕跡依稀尚存,可……[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