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河南省 > 鄭州市旅游

鄭州市文物古跡介紹

王垌遺址
  王垌遺址位于新村鎮(zhèn)王垌村北300米略偏東。王垌遺址面積5.5萬平方米,包含有仰韶文化和二里頭文化遺存。上世紀七十年代王垌村修建水渠對遺址進行局部破壞。2003年5月中華文明探源研究調查,調查中發(fā)現(xiàn)有二里頭文化遺存,采集到有罐、盆、器蓋、豆、缸等陶器殘片。根據(jù)東部斷崖文化層判斷,厚約1~2米,文化堆積豐富,上部為耕土層,二層為擾土層,下有二里頭文化層和仰韶文化層,現(xiàn)場采集陶片,可辨器型有罐、盆、鬲、大口尊等,還采集有仰韶文化石鏟殘片。根據(jù)鉆探調查,初步判斷東部文化層有堆積較厚,西部較薄,現(xiàn)場采集陶片可辨器形的有:仰韶時期的彩陶罐、罐、杯、高領罐、小口尖底瓶,泥質夾砂灰陶,彩陶罐為紅衣黑彩,還采集有石鏟殘片。二里頭時期的鬲、缸、罐等,泥質灰陶,紋飾主要有繩紋、附加堆紋。王垌遺址是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至夏代先民居住遺址。遺址文化遺存非常豐富,具有非常重要的保護和研究價值,對研究仰韶文化特別是大河村……[詳細]
登封玄都觀
  玄都觀位于登封市潁陽鎮(zhèn)安寨村東路北臺地上,玄都觀又名潁陽觀,是嵩山著名的道觀之一,始建年代不詳。據(jù)觀內碑文記載,北宋得到皇室的重視,金代名道邱處機曾在此做法傳道,名聲大振,清雍正七年對觀內的玉皇殿進行重修。玄都觀現(xiàn)存完整的院落一座,保存有清代建筑玉皇殿一座,東西順山房各一座,宋至清代石刻六品。大殿玉皇殿:面闊三間,進深五架椽,硬山灰筒瓦蓋頂,出前檐。檐下置四根木柱,兩山墻各置有磚雕須彌座式墀頭,明間置木板門,梢間置方格窗,殿內地面用條磚平鋪,殿前有月臺。東、西順山房:均面闊一間,進深一間。硬山小板瓦頂,前置小板門。玄都觀內現(xiàn)存玉皇殿為清雍正年間重修,該殿系采用地方建筑手法,它對研究嵩山地區(qū)清代民居的建筑特征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對研究我國道教起源及發(fā)展史具有重要的價值,玄都觀內保存的宋至清代碑刻,具有一定的書法藝術價值,同時對研究嵩山文化、道教文化、唐代詩人劉禹錫、宋代詩人歐陽修、金代道教全……[詳細]
馬固王氏宗祠
  馬固王氏宗祠建于明神宗萬歷年間(1575年),創(chuàng)建人王汛。占地二十七畝,F(xiàn)存房子十八間,整體為明代建筑格局。正宮兩進,東西廂房,門樓、影壁俱全。碑刻二十余通,含有宋代蘇頌所撰的王田墓鋕,“狼吞日”的雕塑影壁。宋元明清的神道碑。王氏宗祠坐北向南,由主院和西跨院兩個四合院組成,中間不用圍墻分隔,可自有貫通,只在兩院外圍做圍墻以分內外。主院整個布局明朗均稱,以中軸左右分列,主殿座中,是中國傳統(tǒng)倫理文化和傳統(tǒng)建筑文化的重要特點;中軸線上有的門樓、影壁、拜殿、寢殿,影壁兩側分立東西廂房;整個院落環(huán)境地形為北高南低,從大門拾級而上。西跨院有庫房、休息室等建筑。主院大門布置在院落正中,正對照壁,主殿布置到最后,這種布局是中國傳統(tǒng)寺廟和祠廟的布置方式,也是宮院院落布局的縮小形式,而不是傳統(tǒng)民居四合院的布局形式,有著明顯的區(qū)別。院內種植松柏,整個宗祠布局緊湊合理,給人以莊嚴、肅穆、古樸、端方之感。門樓是一座……[詳細]
滎陽關帝廟遺址
  關帝廟遺址位于滎陽市豫龍鎮(zhèn)關帝廟村南300米。遺址的時代為商代,面積約69000平方米。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文物普查時發(fā)現(xiàn)。2006年8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開始發(fā)掘。2006年7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開始對遺址進行發(fā)掘。房子為半地穴式,墓葬為圓扁長方形豎穴土坑墓,有二層臺、腰坑等,灰坑、窖穴壁較規(guī)則,斜直壁外張,口小底大,呈覆斗形。遺跡有灰坑、墓葬等,出土遺物有石器、陶器、少量青銅器,陶器代表器物為鬲,圓唇、仰折沿、盤口,繩紋較粗,鬲足內勾。墓葬為圓扁長方形豎穴土坑墓,有二層臺、腰坑等。陶器代表器物為鬲,圓唇、仰折沿、盤口,繩紋較粗,鬲足內勾。石器代表為石鐮、石刀等,皆為磨制。骨器代表為骨簪,圓錐形,個別首端刻鳥首形,磨制。蚌器代表為蚌鐮,刃部成鋸齒狀。關帝廟遺址是一處大型商代聚落遺址,為研究商代時期人類的生活環(huán)境、人文狀況以及鄭州西部地區(qū)商文化分布面貌提供了資料,具有相當?shù)膶W術價值。第……[詳細]
花園口黃河掘堤處
  花園口掘堤處遺址位于鄭州市北邙花園口街21號,黃河花園口旅游區(qū)內。包括掘堤處紀念碑、花園口紀事廣場、雕塑墻三處遺跡。1938年6月,蔣介石的國民黨軍為抵御日本侵略軍西犯,以水代兵,在鄭州花園口扒開黃河大堤,使日本侵略軍企圖從鄭州沿平漢鐵路進攻武漢的計劃遭到阻撓。1947年3月,國民黨政府實施花園口堵口合龍。此次掘堤,造成黃河改道長達8年零9個月之久,給中國人民造成了巨大災難。豫、皖、蘇三省三十四縣受災,死亡人口達89萬。蔣介石的國民黨軍當年掘堤時,口寬約30米,后經洪水不斷沖刷,最寬時達1460米,決口口門界碑就標出了口門最寬時東西兩側的位置。掘堤紀念碑高14米,標出了當年扒開大堤的確切位置;▓@口紀事廣場雕塑墻包括八個畫面,分別是日寇侵華、決堤扒口、洪水泛濫、災民流離、生態(tài)災害、堵口會談、復堤斗爭、黃河歸故;▓@口掘堤處遺址再現(xiàn)了當年蔣軍以水代兵抵御日軍之歷史事件,也是洪水無情、巨大災難……[詳細]
166、法王寺塔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法王寺塔
  法王寺塔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區(qū)北5公里嵩山太室山南麓玉柱峰下的山坡臺地上,始建于東漢永平十四年(71年),后歷代均有修建,F(xiàn)建筑多為清代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地藏殿、順山房、廂房等。塔呈方形,底層面寬約7米,高35米余,空心,全塔用灰磚黃泥壘砌而成。塔為密檐式,第一層塔身砌成平直壁面,比例特高,以上密檐15層,總高40米余。第一層正面有圓券門可通入塔心,以上各層四面各開一小圓券。法王寺塔的輪廓線中部微微鼓出,上下收小,上部收小更多,整體呈梭形,檐端連成極柔和的弧線,為現(xiàn)存密檐方塔中的上品,體現(xiàn)了唐代藝術家高度的審美能力。塔檐以磚疊澀層層挑出,挑檐之外輪廓又層層收分,至上部幾層急殺向內,最上以短短的塔剎封頂。法王寺塔群共有唐代磚塔四座及元“月庵海公圓靜之塔”、清“彌壑澧公和尚之塔”。登封法王寺是中國最早的佛寺之一,是唐代甚至中國最優(yōu)美的古塔。2001年6月,法王寺塔作為唐代古建筑,被國務院批……[詳細]
原武溫穆王壁畫墓
  原武溫穆王壁畫墓位于滎陽市豫龍鎮(zhèn)瓦屋孫村東南,是一座磚結構墓。墓主人是明太祖的八世孫朱朝埨和夫人張?zhí)?953年被雨水沖出,河南省博物院組織進行發(fā)掘。墓室距地表7米,坐北朝南,青磚砌成,墓門正面建有仿木結構門樓,門高2.18米,寬1.30米,有石門兩扇,可自由開啟。墓室長6.30米,寬3米,高3米,平面呈長方型,頂為圓券。墓室北壁有一盜洞。靠近墓室后壁處有停棺的石棺床,供桌棺床周邊均刻有連續(xù)纏枝紋花卉圖案。墓室后壁中央繪有釋迦牟尼佛像,兩旁繪有護法靈禽、麒麟、大象,東西兩壁繪有帝王和王妃畫像及其親人、侍者以及亭臺樓閣和各種樂器等,墓頂繪日月星象。壁畫構圖和諧,色彩鮮明,代表了明代繪畫的極高水準。墓室壁畫豐富,墓頂為天空景象。北壁繪有寶殿佛龕。東壁繪有坐佛,著帝王衣冠,疑為墓主。西壁內容與東壁相似。原武溫穆王壁畫墓為中國古代輿服制度和雕刻藝術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料。-旅游小貼士:門票:10……[詳細]
李家門中岳行宮
  李家門中岳行宮位于登封市石道鄉(xiāng)李家門村西南臺地上,建于何時無考,明、清曾重修。該宮坐北朝南,現(xiàn)存完整的院落一座,現(xiàn)存大門一座,正殿一座,東西順山房各一座等。大門:面闊三間,進深五間,出前檐,硬山式,灰筒瓦蓋頂,前檐下有小八角青石金柱兩根。正殿:硬山式,灰筒瓦蓋頂,脊飾為游龍圖案,兩端置有大吻,面闊三間,進深三間,殿內前后置單步梁,梁下各有金柱四根。殿前有月臺,月臺下正中有青石臺階五踏,臺階下有磚鋪甬道與大門相連。東、西順山房(陳州宮),面闊一間,進深一間,硬山式,出前檐,原為灰筒瓦蓋頂,現(xiàn)改為小板瓦蓋頂,檐內置有門。正殿的前墻上東側嵌有明嘉靖四十四年刻立的“河南府登封縣為重修行宮記”碑一塊,西側有“大明國河南府登封縣石道一里人民……皇明萬歷三十六年歲次戊申立“碑一品。另存清康熙年間重修碑記石碑一品。此處是研究明清時期當?shù)孛癖姷淖诮绦叛龅膶嵨锢C,對研究當?shù)氐娘L土民俗、宗教信仰及書法雕刻藝術……[詳細]
169、少林寺達摩洞
少林寺達摩洞
  在五乳峰離絕頂數(shù)十米的地方,有一深約5米,寬約3米的天然石洞,這就是達摩面壁九年處,人稱“達摩洞”或“達摩面壁洞”。洞面向西南,洞口是以青石塊砌成的拱門,洞內臺上有石像三尊,中為達摩坐像,兩側為其弟子。相傳達摩到少林寺后曾在此洞內面壁九年,由于年深日久,身影投于洞內石上,竟留下了一個面壁姿態(tài)的形象,衣褶皺紋隱約可見,宛如一幅淡色的水墨,人們把這塊石頭稱為“達摩面壁影石”。后寺僧唯恐影石有失,將影石鑿下放入少林寺。洞前現(xiàn)存有明代萬歷年間石坊一座、明代蘇民望題七絕詩一首,洞內還有達摩、慧可石雕像等。地址:鄭州市登封市少林寺景區(qū)初祖庵后五乳峰中峰峰頂下十余米處類型:洞穴古跡游玩時間: 建議10-30分鐘電話: 0371-62749300;0371-62745000官方網(wǎng)站:http://www.shaolin.org.cn/開放時間:8:00-17:00門票信息:無需門票。包含在少林寺通票100……[詳細]
方頂村傳統(tǒng)民居
  方頂村傳統(tǒng)民居位于鄭州市上街區(qū)峽窩鎮(zhèn)方頂村,F(xiàn)保存有明清至民國時期的多處建筑,多為依山而建的后窯前院式四合院和三合院,其中方氏宗祠、關帝廟、火神廟和石寨墻等建筑群本體保存較好,真實反映了方頂村的建筑形式。這些古建筑中的磚雕、石雕、木雕和彩繪等裝飾元素也較為豐富。建于清光緒年間的方氏宗祠是最具代表性的四合院建筑,其中的磚雕、木雕、石雕雕刻精美,內容多為耕讀傳家、忠孝禮儀等傳統(tǒng)文化元素,建筑中的“五脊六獸”保存較為完整。石寨墻從明代到清代不斷地修葺和加固,保留了中原地區(qū)不同時期的石徹工藝和歷史信息。關帝廟和火神廟為硬山式建筑,其作為公共建筑承載了較多的民俗文化信息,也具有一定的價值。該建筑群是目前鄭州境內發(fā)現(xiàn)的保存較為完整的明清建筑群,體現(xiàn)了中原獨特的鄉(xiāng)土建筑文化,真實地反映了中原地區(qū)明清以來的鄉(xiāng)村街道布局、民居建筑風格、鄉(xiāng)村歷史風貌以及民風民俗,有一定的歷史、科學、社會、藝術等價值。第七批河……[詳細]
少林寺觀音殿
  觀音殿始建于清代,為硬山式建筑,面闊三間,觀音殿又叫錘譜殿。觀音殿殿內供有白衣大士銅像,兩腿盤坐,二目微合,雙手合十,端莊慈詳,兩側侍立的是財神和龍女。白衣大士銅像僅為少林寺所有,此像原在寺外南園白衣殿中,外面用泥包著,后移于此。觀音殿又叫錘譜殿。觀音菩薩菩薩意為“覺有情”、“道眾生”、“道心眾生”,也有譯為“圣士”、“大圣”、“大士”等的,一般人常稱菩薩為“大士”。菩薩在佛教中是僅次于佛的,據(jù)說釋迦牟尼未成佛時就曾以菩薩為稱號。據(jù)佛經說,菩薩可穿出家僧衣,也可作在家裝束。佛教傳入中國后,穿僧衣的菩薩甚少。菩薩的形象與裝束,唐代開始定型。大致是面作女相。但據(jù)佛經上記載一般菩薩都是男子,根據(jù)度化眾生需要可以變相為女相。菩薩的形象是長圓盤臉,長而彎的翠眉,鳳目微張,櫻桃小口,高髻或垂鬟髻,多出來的長發(fā)披垂在肩上,穿帶袖天衣,常袒胸,有帔巾,膚色潤澤、瑩潔、白皙。總之,繁麗的衣飾,是中國人想象的……[詳細]
172、穎陽遺址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穎陽遺址
  潁陽遺址位于登封市潁陽鎮(zhèn)區(qū)南約300米臺地上,北臨鎮(zhèn)區(qū)豫03公路,南鄰干河寨,東臨潁陽至劉寨公路、倚泊河,西鄰郝溝。穎陽遺址東西寬約600米,南北長約300米,面積約18萬平方米。為新石器時代遺址。該遺址于1984第二次文物普查時發(fā)現(xiàn),二十年來文物工作者曾多次對該遺址進行了考古調查,采集到一批仰韶文化中晚期的陶器殘片和石制生產工具。1991年春經國家文物局批準,鄭州市文物研究所、登封市文物局聯(lián)合對該遺址進行發(fā)掘,分別在遺址的東部及北部各布方一個(T3843、T0736),在南部布方兩個(T0412、T0512);發(fā)掘面積101.5平方米,出土文物200多件,陶片近400袋,發(fā)現(xiàn)灰坑15個,房基4座,墓葬11座,甕棺12座。通過對穎陽遺址采集及發(fā)掘的遺跡遺物進行分析研究可知,該遺址以仰韶文化遺存為主,并含有仰韶文化向龍山文化過渡的遺存,對研究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第三批河南省……[詳細]
尚崗楊遺址
  時代:新石器時代位于鄭州市東南5公里南曹鄉(xiāng)西尚崗楊村西的土崗上。遺址西靠七里河,東西長約300米,南北寬約250米,面積約7.5萬平方米。遺址西側臨河斷崖上可看到文化層厚2米左右,包含有房基、窖穴、墓葬等。房基為“木骨整塑”,墻壁與地坪經大火燒烤呈磚紅色,—卜分堅固。窖穴多為桶狀與袋狀,填灰土和燒土塊或深灰色草木灰。墓葬全部為豎穴土坑墓。在遺址范圍內,地面上散存大量燒土塊、陶片、殘石器、獸骨等。陶器以泥質紅陶和夾砂褐陶為主,其次為泥質灰陶。陶器表面多素面,磨光或施一層陶衣。部分罐、缽、盆、甕的腹部飾弦紋、雞冠紋;小口尖底瓶飾線紋;缸的外壁飾粗線紋,口部飾附加堆紋;部分盆、缽、碗、罐上腹部施白衣,并繪黑、褐或紅彩圓點、弧線三角紋、花卉紋、同心圓紋、水波紋、網(wǎng)格紋、平行線紋等。該遺址屬仰韶文化中期至晚期。1987年3月4日,鄭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詳細]
嵩山少林寺武術館
  南省嵩山少林寺武術館位于千年古剎——嵩山少林寺東側700m處,北依五乳峰,南臨少溪河,東距省會鄭州87Km,西距九朝古都洛陽74Km,207國道從其東側600m穿越而過。周圍群峰薈萃,怪石嶙峋,溪水環(huán)流,古樹參天。 河南省嵩山少林寺武術館是由國家旅游局、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投資興建我國第一所面向海內外招生、培養(yǎng)武術專業(yè)人才、傳播少林武術,集武術、旅游、接待為一體的綜合性涉外武術培訓基地,隸屬于河南省旅游局。占地面積50000㎡,建筑面積20000㎡,規(guī)模宏大,氣勢雄偉,風格獨特。內有560余座位的現(xiàn)代化表演廳一個;建筑面積400㎡東西練功房各一個;建筑面積7000㎡,可容納5000余看臺的室外表演場---少林寺演武場一座;600㎡室外練功場(傳統(tǒng))一個;綜合服務區(qū)少林武術賓館是融商務、購物、康樂、食宿為一體的少林寺景區(qū)唯一一家星級涉外酒店。教學設施一流,環(huán)境條件優(yōu)越,堪稱我國一流的武術訓練……[詳細]
175、鄭州清真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鄭州清真寺
  鄭州清真寺位于鄭州市管城回族區(qū)清真寺街。該寺始建于元代。明代已具相當規(guī)模,清朝乾隆十九年(1754)和四十七年(1782)曾進行過兩次大的重修,1982年又重修,F(xiàn)存大門、望月樓、拜殿等,均為清代中葉以后建筑。寺院坐西朝東,占地面積11497.2平方米,由主院和北跨院組成。主院中軸線依次排列為照壁、大門三間、望月樓三間兩層、禮拜大殿五間及窯殿三間,望月樓兩旁分列掖門各一間,中軸兩側分布廂房五間。院西南角有著名的“巴巴墓”兩座,北跨院建有經學及武學(已毀)、沐浴室。鄭州清真寺的殿宇為采用地方手法的清代磚木結構建筑,部分構件帶有伊斯蘭風格,部分為早期構件。寺內殿宇肅整、古槐參天,古碑林立,文物薈萃,匾聯(lián)生輝,整個建筑群布局嚴謹、風格清雅。 鄭州清真寺是鄭州伊斯蘭教傳播發(fā)源地,是鄭州市規(guī)模最大、歷史最悠久、布局具有中國傳統(tǒng)建筑特色的伊斯蘭清真寺。這里也是鄭州回族同胞和國內外友人進行宗教活動與文……[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