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無錫市 > 梁溪區(qū)旅游

梁溪區(qū)文物古跡介紹

無錫南禪寺步行街
  南禪寺步行街是依托古運河及河畔南禪寺、妙光塔三大景觀精心規(guī)劃建造的超大型文化市場,是鬧市中心一座文化旅游城。這里,密布著江南名都無錫的歷史文脈,其典軼掌故隨處可見。這里,呈現著粉墻黛瓦舟楫往來的民俗經緯,看前街后河古風依然。這是一座-展文化、收藏文化、園林文化、佛教文化、旅游文化和美食文化之大成的文化城。依托南禪寺、妙光塔、古運河珠聯(lián)壁合、人文與歷史相映成輝的魅力,南禪寺文化商城借景興市,先后興辦了風味小吃市場、郵票錢幣市場、花鳥魚蟲市場、古玩市場、書刊市場、工藝旅游品市場。目前,南禪寺文化商城按照如下八大功能拓展市場:(1)古玩字畫片區(qū)(2)風味小吃片區(qū)(3)花鳥魚蟲片區(qū)(4)旅游工藝品片區(qū)(5)特色小商品片區(qū)(6)錢幣集郵片區(qū)(7)書刊音像片區(qū)(8)休閑娛樂片區(qū)將以“名、特、!,“吃、玩、購”為主,充分發(fā)揮假日消費優(yōu)勢、文化優(yōu)勢、區(qū)位優(yōu)勢、規(guī)模優(yōu)勢、經營特色優(yōu)勢,面向特色消費、面向大……[詳細]
無錫窯群遺址博物館
  無錫窯群遺址博物館位于清名橋歷史街區(qū)大窯路,門前是一個新建的親水碼頭,石制圍欄、古樸清新,碼頭兩側就是江南民居風格的小橋流水人家。大窯路現有古窯群遺址108處,保存較為完好的有十幾處,是江南地區(qū)保存磚瓦窯遺址規(guī)模最大的地方。該遺址博物館集中展示了無錫乃至江南磚瓦生產、貿易及窯民生活形態(tài)等內容,是中國磚瓦重要原產地的代表性博物館。無錫窯群遺址博物館地處無錫古運河與伯瀆港的交匯處,這里是曾是無錫磚瓦生產貿易的集散地,是中國古代磚瓦的重要原產地。博物館核心區(qū)內建筑采用較早(宋、明)時代風格,以體現窯業(yè)興盛背景;按歷史原貌修復部分原住民建筑以盡量摒除現代元素,古窯遺址周圍復古建筑風格以窯業(yè)興盛時期的建筑風格為主;相對集中的沿河商業(yè)區(qū)域建筑部分采用現代風格。博物館主體展廳(不包括窯址展示)利用一家老廠的兩層樓建筑改造而成,展廳總面積約3000平方米,外觀與清名橋街區(qū)水鄉(xiāng)民居的風格統(tǒng)一。一樓“無錫磚瓦……[詳細]
顧毓琇故居
  顧毓琇紀念館位于無錫市學前街3號。顧毓琇紀念館是在顧毓琇故居(原顧家“寶善堂”)的原址上設立起來的。顧毓琇故居的建筑是根據江南民居特色修復保護的。修復后的故居總占地面積968平方米,建筑面積848平方米,共五開間四進。第一進為序廳和顧毓琇先生的生平簡介;第二進為顧毓琇先生的學術成就陳列;第三進為顧毓琇先生成才之路、愛國情深介紹;第四進為紀念館的資料研究室。顧毓琇故居為顧毓琇祖上顧鴻逵于清朝嘉慶年間(1808)建造,是典型的江南民居。在這座故居中,誕生了顧毓琦(德國漢堡大學博士)、顧毓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顧毓瑔(美國康乃爾大學博士)、顧毓珍(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顧毓瑞(臺灣文化大學博士)五兄弟。顧氏家族“一門五博士”,在無錫被傳為佳話。顧毓琇2002年9月9日逝世后,遵照顧毓琇的遺愿,其公子顧慰慶代表顧氏家族將故居捐獻給了無錫市人民政府。鑒于顧毓琇在海內外的影響,無錫市政府決定修……[詳細]
無錫愚公谷舊址
  無錫愚公谷舊址南依黃公澗,北抵惠山寺,西至名泉里(二泉),東臨秀嶂街(映山湖一帶),占地50余畝,系明代古典園林,始建于明萬歷十五年左右。園主鄒迪光,字彥吉,別號六度居士,無錫人,萬歷二年進士,任湖廣提學副使。罷官回無錫后,過著放縱的紳士生活,擇錫山、惠山的秦王塢,建別墅園林—愚公谷。他自號愚公,經營10余年,建成60景,依山取勢,布置了土山、峰阜,又以黃公澗為源頭活水,澗、溪、沼、池,山光水色,相映成趣。當時鄒園曾一度被譽為全國私人四大名園之一,一時勝絕吳中。愚公谷在清初已毀。1985年,無錫市人民政府對愚公谷進行了徹底的改造,拆除了破舊祠寺,改建成濱湖山館、金粟堂、荷軒、慧麓草堂。保留改建了泰伯殿、華孝子祠、碧山吟社。廣植樹木,建成一組“園中有園、景中有景”的古典園林。1960年,郭沫若為“愚公谷”書寫了匾額,置于入口處,以志廢園變成新谷的重大變化。進愚公谷,有曲廊通荷花池,池上有古軒……[詳細]
三里橋天主堂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法國籍傳教士隆盛來無錫傳教,在城內永定橋沿河西河頭道長巷天主弄附近建造小教堂,這是無錫地區(qū)第一座天主堂。三里橋天主教堂建成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最初只有三間堂房,這座教堂為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具有中西合璧的建筑風格,磚木結構,外墻青磚白縫,絳紅色的房屋,尖尖的屋頂。整體平面呈十字形。雄偉的鐘樓高達62米,聳立在京杭大運河畔。正面頂部豎立大十字架,下面有大理石一方,上刻陰文“天主堂”三個金字,為書法家王致中遺墨。兩側有磚刻陽文白底金字對聯(lián),“萬有資生淵微莫測,一元默化浩蕩難名”,相傳為清康熙帝所撰。天主教堂幾經毀壞和修復,除義和團兵燹之外的最嚴重的一次事件是,清光緒十七年(1891)四月無錫爆發(fā)的燒教堂、驅教士的教案。次年,法國籍彭安多神父向清廷索賠,于原址重建一座更大的教堂,占地27畝,耗資白銀66000兩,教堂全部建筑面積為2700多平方米,能容納4000……[詳細]
26、張聞天舊居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張聞天舊居
  張聞天舊居位于無錫市湯巷45號,是一幢建于上世紀30年代的仿西班牙式紅色小樓,占地面積500平方米,建筑面積200平方米。庭院內植有龍柏、石榴、芭蕉等花木。樓前塑有張聞天漢白玉半身塑像,主樓大門上方懸掛著薄一波題寫的“張聞天舊居”匾額。樓內設有“張聞天生平圖片展”,分“探索革命道路;在黨中央負總責,支持毛澤東正確路線;耕耘在東北的土地上;在新中國外交戰(zhàn)線上;堅持真理,奮斗終身”五個部分,陳列著張聞天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留下的珍貴歷史照片、實物200多幅(件)。同時按原貌恢復了張聞天臥室兼書房,張聞天在這里增補、定稿了最后一篇關于探索社會主義基本理論的光輝文獻《無產階級-下的政治與經濟》。張聞天舊居通過開展豐富的宣傳教育活動,弘揚張聞天的思想理論和崇高品格,先后被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教育委員會命名為“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省學校德育基地”,1999年榮獲“無錫市愛國……[詳細]
祝大椿故居
  祝大椿故居位于無錫南城門外的清名橋東側伯瀆港117號至122號。故居整個宅邸規(guī)模較大,部分建筑做工精致,是無錫清名橋歷史街區(qū)保護和修復的最完整的清代名人故居,也是目前街區(qū)內的故居中規(guī)模最大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無錫是中國民族工商業(yè)的發(fā)祥地,也誕生了許多民族資本家,祝大椿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之一。他從經營煤鐵五金起家,到投資航運業(yè)和房地產,經歷十三年的艱苦創(chuàng)業(yè),完成了最初的資本積累。52歲后受聘為英國洋行總買辦,并借助自身特殊的身份在江滬地區(qū)大力興辦民族產業(yè),對中國近代工商業(yè)的發(fā)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因為創(chuàng)建近代民族工業(yè)有功,清朝光緒皇帝還御批特賞他為二品頂戴官銜,并聘他為清政府農工商部顧問,使他成為近代無錫第一位“紅頂商人”。祝大椿在無錫故里伯瀆港的這組房子,一半是祖產(一說是他夫人陳氏的家產),另一半是他在上海發(fā)跡后擴建的。整個故居主軸線上的四進是建于清代的老房子,均為面闊三間的硬山頂平房,其中第……[詳細]
28、惠山寺經幢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惠山寺經幢
  惠山寺經幢,在無錫惠山寺古華山門內兩側,南側為唐陀羅尼經幢,北側為宋大白傘蓋神咒幢,兩幢中間相距10米。唐陀羅尼經幢,建于唐乾符三年(876)。高6.26米,底部直徑1.48米。由幢基、幢身、幢頂三部分組成。幢基為三組八角形束腰式基座,底部為束腰形須彌山;中間一組底座上滿刻海水紋,八角形束腰上浮雕獅子四個,姿態(tài)各異,上乘覆蓮瓣托座;上面一組八角形束腰上面刻壺門式龕八個,內雕佛像,結跏趺坐,其上為仰蓮瓣,仰蓮之上為八角形座,每面刻欄桿,轉角處為蓮瓣首望柱。幢身立于欄桿石座之上,作八棱形石柱,遍刻佛頂尊勝陀羅尼經,系白鹿山人李端符書。幢身上部為八角形寶蓋裝飾,角隅處均飾獅首,口銜連珠狀瓔絡帶。寶蓋上置扁圓狀石,四面刻寶相花圖案。其上承托仰蓮瓣,蓮瓣上發(fā)現有八個方形柱洞,估計原有石雕勾欄,現已全部散失。仰蓮上為束腰柱形,上刻壺門式龕八個,內雕佛像,結跏趺坐,其上為八角形寶蓋,角隅處雕有力士頭像,……[詳細]
無錫市革命烈士陵園
  無錫市革命烈士陵園始建于1953年,座落于惠山北麓紅光村嚴家棚(現惠錢路45號),占地面積103畝。陵園綠化覆蓋率達72%,全園共有各類樹木15萬棵(枝)。陵園內的大門廣場、紀念塔、烈士墓區(qū)、烈士紀念碑亭及烈士事跡陳列館等構成了陵園烈士紀念建筑群,園內共安息著200多位英烈的忠魂。烈士陵園在被列為第三批江蘇省全民國防教育基地后,又獲得江蘇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江蘇省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江蘇省全民國防教育示范基地等榮譽,并成為江南大學素質教育基地、無錫市青少年素質教育基地、無錫市反腐倡廉教育基地。每年清明期間,市領導及機關、學校、部隊、企事業(yè)單位等社會各界人士都要來園祭掃革命先烈。景區(qū)地址:江蘇省無錫市北塘區(qū)惠錢路45號乘車線路:無錫市內乘4、15、39、43、83、126、216、611等路公交在烈士陵園站下車可達![詳細]
錫金公園舊址
  錫金公園舊址,位于無錫市中心。曾名為無錫公園,俗稱公花園,現名城中公園。其范圍內包括楚春君黃歇于白水蕩所建行宮、東晉王羲之寓所、祟安寺及道觀“洞虛宮”局部、明盛冰壑方塘書院等廢址。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九月,辟建錫金公園,越年而成,有龍崗、歸云塢及蓼莪、天繪亭,并遷入繡衣峰等,是我國最早的近代城市公園之一。1910年建多壽樓;1920年建池上草堂并新鐫刻懷素《四十二章經》;翌年建西社,1921年建蘭苡;1927年建松崖白塔;1930年建同庚廳;1933年建九老閣。建國后,無錫市政府多次對該園作修葺。l994年1月,由無錫市人民政府以錫金公園舊址之名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6-1998中又撥款5000萬元,分三期擴充、改善該園綠地,保護文物建筑、使公園面積增至50畝。2006年由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崇安寺生活步行街區(qū)
  崇安寺生活步行街區(qū)位于無錫市崇安區(qū)中山路與人民路交匯處,東起解放北路,西至中山路,南臨人民路,北靠學前街。街區(qū)周邊林立的商場,包括新世界百貨、八佰伴、三陽百盛等,新興的商業(yè)街區(qū)保利廣場、東方巴黎、匯金廣場等與之遙相呼應。作為商圈商鋪,崇安寺歷史上就是無錫人的游樂消費所在。位于市中心大型商業(yè)區(qū)內的崇安寺,人流密集,消費旺盛,商業(yè)氣氛與經營前景極佳。步行街區(qū)分為珠寶古玩區(qū)、皇亭小吃區(qū)、特色商業(yè)區(qū)、民俗展示區(qū)、體育文化活動區(qū)、品牌服飾區(qū)、休閑娛樂區(qū);完善的區(qū)域設置,一方面使商區(qū)功能分明、便于管理,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城市窗口形象。崇安寺作為無錫的“商核”、市中心黃金地段的商圈商鋪、大型商業(yè)區(qū)域,作為重要經濟實體和特色商業(yè)、餐飲集中之地,給城區(qū)商業(yè)購物活動添加了地方特色,適應了消費多元化的需求,進而帶動整個中心商務區(qū)的振興。交通20、35、65、66、79、81、201、211、216、312、611……[詳細]
永泰絲廠舊址
  永泰絲廠舊址位于無錫市南長區(qū)南長街364號。永泰絲廠原在上海七浦路,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由薛南溟、周舜卿合資創(chuàng)辦,后由薛氏獨資經營。1926年5月,永泰絲廠遷至無錫大公橋堍,為無錫絲業(yè)諸廠之首。所產“金雙鹿”絲曾獲美國紐約萬國博覽會金象獎。新中國成立后,由公私合營再改為地方國營無錫絲織二廠。現存老廠繭庫、辦公樓各一幢,均在后廠門附近。繭庫面闊七間,高兩層,紅磚清水墻。辦公樓面闊五間,高兩層一閣,磚混結構,磨礬石地坪,木樓梯,系薛南溟、薛壽萱父子及高級職員辦公所用。是見證無錫近代民族工商業(yè)發(fā)展的重要建筑之一。2003年與“薛南溟舊宅”同時公布為無錫市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6月5日,永泰絲廠舊址被公布為第六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33、茂新面粉廠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茂新面粉廠
  茂新面粉廠是民族工商業(yè)先驅榮宗敬、榮德生等于1900年籌資創(chuàng)辦的,是榮氏家族創(chuàng)辦得最早的企業(yè),原名保興面粉廠,后改稱茂新面粉廠,又更名為茂新第一面粉廠。生產的“兵船牌”面粉當時享譽全國,還曾遠銷英、法等國及南洋各地。抗戰(zhàn)期間廠房被炸,設備受損。1945年重建,并由榮德生之子榮毅仁先生出任廠長。至1932年,榮氏兄弟已擁有面粉廠12家,紗廠9家,成為當時國內資本最大的實業(yè)家之一。茂新面粉廠是中國民族工商業(yè)發(fā)源地之縮影,其影響之大、保存之完整,不僅在無錫,在全省乃至全國也十分罕見,完全具備申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條件。無錫市政府和文物單位為了讓舊址更好的發(fā)揮作用,在原址成立了民族工商業(yè)博物館。2013年5月,國務院(國發(fā)[2013]13號)公布茂新面粉廠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34、惠山廟
惠山廟
  惠山廟歷史上,惠山廟會始于何時不詳,但在元代已有文字記載,明中期至清中期漸盛,到了19世紀晚些時候至20世紀30年代(抗戰(zhàn)前)達到高峰。當年的廟會是與迎神賽會進、“趕節(jié)場”(廟市)同時進行的,所以人氣很旺,熱鬧非凡。主要有“三月香汛”(香會),三月甘八以張中丞廟為中心的東岳廟會和七月甘五張巡神誕廟會(燈會)。據沙陸墟先生《惠山香會圖跋》稱:“舊時農歷三月十四至十八日,無錫四鄉(xiāng)例有香會,咸至惠山朝山進香。香會之旨乃拜香誥,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每股人無數,隊無定則。以臂鑼懸爐為前導,拜香者胸掛布袋,一步一拜,宣卷唱誥,以罄定調,鏗鏘有致,飛叉舞刀,使槍弄棍,抬閣輪車以及走高蹺、蕩湖船、跳小鬼等,不一而足,自娛自樂,觀者如堵,極一時之盛!痹跓o錫的民俗神祇中,以東岳大帝黃飛虎的神職最高,其廟址在錫山西南麓(今尚存廟前銀杏樹)。因此舊時每年的三月甘八,無錫城區(qū)的祠山廣惠行宮(俗稱張大帝廟)、南……[詳細]
35、至德祠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至德祠
  至德祠,建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無錫知縣吳鉞暨泰伯第101世裔孫、浙江遂安知縣吳培源等捐資,于惠山二泉亭東向,購得鄒園鍊石閣、繩河館舊址移建至德祠,專為祭祀開發(fā)江南之始祖吳泰伯,泰伯“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鬃臃Q他“可謂至德也”。故后裔稱至德祠。位于映山湖西北,原明代愚公谷遺址。無錫惠山祠堂群涵蓋了十大類共22種祠堂形制,建筑風格以明清及民國為主體,歷史跨度由唐至民國約1200年,有70個不同姓氏的始祖或始遷祖,比較完整而系統(tǒng)地保存著吳中地域乃至中國祠堂及其宗祠譜牒文化,在國內外實屬罕見,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