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首頁
>
吉林省
>
通化市
>
集安市旅游
集安市文物古跡介紹
通化市
集安市文物古跡
集安市紅色旅游
集安市十大景點
全部
集安市特產(chǎn)
集安市美食
集安市地名網(wǎng)
集安市名人
[移動版]
1、
好太王碑
介紹:青山綠水環(huán)繞中的古城集安,仿佛湖水中一片靜立的荷葉,而城中佇立了1500多年的好太王碑則似荷葉上的一滴露珠,璀璨奪目! 皷|方第一碑”的好太王碑,坐落在吉林省集安市區(qū)城東4公里外的禹山腳下、通溝平原上,是為高句麗第19代王“好太王”陵墓所立,高大、端莊、通體黝黑! (jù)史料記載,好太王碑建于東晉安帝義熙十年(公元414年),迄今已有1590年的歷史。它是用一塊完整的巨大角礫凝灰?guī)r石柱稍加修鑿而成。碑高6.39米,四面幅寬不等,在1.34米至2米之間。碑體重約37噸,碑身略呈方柱形,無碑額。整座石碑未借助任何外力,直接矗立在一塊不規(guī)則的花崗巖石板上! 昂锰酢泵劦拢诠391年18歲時即位,39歲死亡,謚號“國岡上廣開土境平安好太王”。專家研究表明,好太王在位的22年間是高句麗歷史上的空前繁榮發(fā)展時期,他憑借強大的經(jīng)濟和軍事實力,東討西征,占遼東、驅(qū)倭寇,侵漢江、降扶余,使高……
[詳細]
2、
東方第一金字塔--將軍墳
介紹: 在吉林省集安市區(qū)東北5公里的龍山腳下,有一座形似埃及金字塔的巨型石墓。沿著蜿蜒的小路走近石墓,依稀可見石體上久遠的打磨痕跡。這就是有“東方金字塔”之稱的“將軍墳”。做為高句麗的王陵,將軍墳無疑最具代表性。 將軍墳是集安上萬座高句麗古墓中方壇階梯墓的代表,也是中國現(xiàn)存最為宏偉的古墓之一。它巍然屹立于龍山腳下,南望鴨綠江,北依禹山。龍山、禹山交會,將軍墳處于其間,遠遠望去,兩個山頭與高大古墓構(gòu)成“二龍戲珠”之勢,人們都稱贊將軍墳占據(jù)了好“風水”。中國專家經(jīng)過考古與研究證明,這座方壇階梯墓應該是高句麗第20位王“長壽王”的陵寢! ④妷灲ㄓ冢凳兰o初,以1100余塊修鑿工整的長方型花崗巖石條壘筑而成,中間以卵石和沙礫填充。為了防止自身重量壓迫使條石外移,四面各放置三塊巨大的護墳石。除北面失落一塊外,其余各面護墳石至今保存完整。將軍墳高12.4米,陵墓外形為7級階梯,墓室開口在第五級階梯……
[詳細]
3、
古墓壁畫
介紹: 古墓壁畫均藏于集安的洞溝古墓群中,是土墓代替了石墓后,繪于墓室土壁上的精美壁畫,是研究公元5世紀至6世紀,高句麗歷史文化的珍貴實物資料。 公元4世紀晚期的墓室壁畫,也就是墓室的早期壁畫內(nèi)容主要以描繪社會風俗習慣為主,較有名的有反映力士角抵場面的角抵墓畫及繪有巨幅舞蹈畫面的舞蹈墓畫。這一時期的墓畫多是創(chuàng)作在石灰涂抹的土壁之上,整幅畫面清晰優(yōu)美,內(nèi)容豐富,如有筵宴、狩獵、歡娛、戰(zhàn)爭等諸多的場面,除此之外,還有珍禽異獸、花卉、星象、神仙等畫面。 到了公元5世紀至6世紀,壁畫的內(nèi)容就演變成以鬼神為主,較具代表性的有五盔墳五號墓。此墓是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構(gòu)成的地下墓。墓室長4.37米,寬 3.56米,高3.94米,以白灰給墻壁勾縫,并以整體的平整巨石壓頂,整個墓室以壁畫為主,墓室四周均繪有四神圖。東壁繪有青龍;西壁繪有白虎;南壁繪有朱雀;北壁繪有玄武,整幅圖的襯底是蓮花火焰網(wǎng)穩(wěn)圖案……
[詳細]
4、
丸都山故城
丸都山故城在吉林省集安縣城西北2.5公里的山脊上。城址始建于公元3年,是高句麗前期的都城國內(nèi)城的守備城,平時用作儲放兵械糧草,戰(zhàn)時可恃險固守。209年,山上王移都山城。244年,曹魏毋丘儉攻伐高旬麗,丸都山城遭到洗劫,此后,山城荒蕪了近一百年,至公元342年,故國原王再次移都大都城,然而好景不長,沒過多久,前燕的軍隊又一次攻陷了高句麗,故國原王只得倉皇逃命,丸都山城幾經(jīng)盛衰,終于成了歷史陳跡。山城周長約7公里,氣勢宏偉,工程浩大,整個地形西北高而東南低,平面呈橢圓形。城垣以方整的石材壘砌,東部的完整處高達6米。墻垣的頂部新修有寬闊的通道,外側(cè)筑女墻。城門遺址共有五處,南門是山城的主要城門遺跡,向內(nèi)凹入,便于防御進攻。城內(nèi)至今尚保存有德望臺、蓄水池和規(guī)模宏大的宮殿基址。殿址位于東坡,順坡修成兩階,地面上布列有整齊的柱礎(chǔ)石,飾有獸面紋、蓮瓣紋、方格紋的瓦當及瓦片俯拾即是。瞭望臺位于南門北側(cè)中央……
[詳細]
5、
集安洞溝古墓群
介紹集安洞溝古墓群位于吉林集安縣境內(nèi),因有老嶺山脈自東北向西南貫穿全境,且河流縱橫,景色宜人,素有東北小江南之稱。同時,這里也是吉林省重點保護的名勝古跡。洞溝古墓群分布在群山環(huán)繞的洞溝平原區(qū),這里有高句麗國建國700多年間遺留下來的墓葬達1萬余座,僅現(xiàn)存較為完好的就有7160座之多。這些古墓群分布的范圍極廣,綿延幾十里,加之墓類繁多,內(nèi)涵博大精深,不愧是我國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古墓群之冠。洞溝古墓群可分為石墓與土墓兩類。石墓有積石墓、方壇積石墓、方壇階梯積石墓、方壇階梯石墓。其中,積石墓現(xiàn)今保存下來的有1700余座,約占整個古墓的四分之一。在整個墓群中最為雄偉壯觀的便是公元4世紀中葉高句麗的王陵以及顯臣之墓,它們均是方壇階梯積石墓,現(xiàn)存的有400座。千秋墓是石墓之最,它邊長85米,現(xiàn)高15米,占地約10畝,石墓雖已坍塌,但仍可見許多的字磚殘段,如千秋萬歲永固等,此墓為高句麗最大的王陵。此外,將軍墓……
[詳細]
6、
下解放橋頭堡舊地
下解放橋頭堡舊地,位于集安市太王鎮(zhèn)下解放村,距市區(qū)以東9公里處。是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重要遺跡。如今仍是重要的邊防區(qū)域。遺址保存較好,該橋頭堡位于集安市太王鎮(zhèn)下解放村,距市區(qū)以東9千米處。始建于1938年,是日本人建筑。碉堡高15.6米,長6.4-10.6米,寬3.4-7米,共四層。1950年,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美國飛機狂轟爛炸,該橋頭堡卻始終沒有被炸毀。至今碉堡的墻壁上仍有殘洞痕跡,成為歷史的見證!
[詳細]
7、
云峰庫區(qū)墓群
云峰庫區(qū)墓群批次和公布時間:第六批2007.5.31地址:集安市青石鎮(zhèn)良民村唐類別:古墓葬管理單位:集安市文物局是否開放:否云峰庫區(qū)墓群位于集安市區(qū)東北約50千米的良民村,墓葬分布范圍在鴨綠江的右岸,長約3千米。1958年云峰興建了水電站,使這些墓葬長眠于水下。2006年春季,由于云峰大壩進行維修,才使該區(qū)墓葬局部露出水面,初步普查的墓葬為1008座,(注:水下還有多少墓葬未知。)……
[詳細]
8、
霸王朝山城遺址
霸王朝山城批次和公布時間:第一批1961.4.13地址:集安市財源鎮(zhèn)霸王村年代:高句麗(公元前37-公元668年)類別:古遺址管理單位:集安市文物局是否開放:否霸王朝山城是高句麗時期的軍事用城。山城憑依山脊天然形勢構(gòu)筑,充分利用了山脈的懸崖峭壁,在山勢凹伏的地方,以及南面谷口平緩處壘石筑墻。城墻總長1260米,保存最好城墻高度是5.2米,此山城是通往集安市區(qū)路線的要塞。2019年,霸王朝山城遺址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9、
良茂墓群
良茂墓群位于吉林省集安市,年代為漢唐。2019年,良茂墓群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10、
東岔抗日根據(jù)地
東岔抗日根據(jù)地批次和公布時間:第二批 1981.4.20地址:集安市清河鎮(zhèn)年代:1936-1938年類別:近現(xiàn)代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管理單位:集安市文物局是否開放:否東岔抗日根據(jù)地,距市區(qū)西北18-30千米。東有老嶺山脈及小爺嶺密林為天然屏障,西、南有崇山峻嶺,層巒疊嶂阻斷交通。奔流不息的螞蟻河從東部小爺嶺山麓流出,匯集大小川流注入渾江。這一帶山深林密,地形復雜,易守難攻,當年楊靖宇將軍率領(lǐng)東北抗日聯(lián)軍曾在這里建立了東岔抗日根據(jù)地。根據(jù)地的長度約10千米,面積約125平方千米。……
[詳細]
11、
高句麗壁畫墓
介紹: 被譽為“東北亞藝術(shù)寶庫”的高句麗壁畫墓,記載了中國古代東北少數(shù)民族的特殊文化,是5000年華夏文明的一朵奇葩。包括部分壁畫墓在內(nèi)的中國高句麗貴族墓葬,最近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M管高句麗政權(quán)于公元前37年就已建立,壁畫墓的出現(xiàn)卻是在此之后300多年?脊艑W家證實,20世紀中、后期,中國和朝鮮境內(nèi)先后清理和發(fā)掘出一批高句麗壁畫墓。根據(jù)目前已披露的資料,中國境內(nèi)有33座,朝鮮境內(nèi)68座。高句麗壁畫墓主要集中分布在吉林省集安市和朝鮮境內(nèi)。這些壁畫墓中封土石室墓居多,占90%以上! (jù)目前的發(fā)現(xiàn),早期高句麗壁畫墓大約出現(xiàn)在公元4世紀上半葉。壁畫的內(nèi)容再現(xiàn)高句麗王公貴族家居、宴飲、歌舞、百戲、出行等社會生活。繪畫方式一般是在石壁上抹白灰,然后在白灰上作畫。壁畫作品比較好地反映出該民族的獨特傳統(tǒng),比如酷似今天日本相撲的角抵運動,騎馬狩獵的場景等,還有長白山森林中常見的虎、鹿、野豬、熊、……
[詳細]
12、
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
高句麗古跡:是奴隸制國家高句麗王朝的遺跡,在吉林集安市周圍的平原上,分布了一萬多座高句麗時代的古墓,這就是聞名海內(nèi)外的“洞溝古墓群”。“高句麗”(“句”讀作“勾”),史書中記作“高句驪”簡稱“句麗”或“句驪”,是公元前1世紀至7世紀時期-在中國東北地區(qū)的一個古代民族。高句麗建國于公元前37年,滅亡于公元668年,中經(jīng)二十八代王,歷時705年。在其勢力擴張的歷史演變中,疆域延伸到朝鮮半島,使高句麗在朝鮮半島歷史上三國鼎立(新羅、百濟、高句麗)時代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由于這段歷史,使高句麗歷史倍受中、朝、韓、日等國的學術(shù)界關(guān)注。高句麗創(chuàng)造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但中后期受中原文化影響,儒、佛、道文化也很盛行。如今高句麗堅固的山城、雄偉的陵墓、輝煌的古墓壁畫,已經(jīng)成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委托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對高句麗項目的考察評估得出結(jié)論認為,高句麗項目符合入選世界遺產(chǎn)名錄六個標準……
[詳細]
[第1頁]
·
集安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
集安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
集安市A級景區(qū)名錄
·
集安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