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河南省 > 三門峽市旅游

三門峽市文物古跡介紹

61、夏后皋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夏后皋墓
  夏后皋墓位于陜縣東南雁翎關關口北,三(門峽)洛(寧)公路東側的高埠之上,距三門峽市約28公里。其墓呈圓丘形,高約1.5米,周長約30米。古樹蒼蒼,草木茂盛,莊嚴肅穆!蹲髠鳌べ夜辍份d,“蠟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即指此地。夏后皋是夏代帝王孔甲之子,公元前1785年登基,在位11年。相傳暴君夏桀就是他的孫子。夏的活動范圍多在豫西晉南一帶,至皋時數遷都邑,統(tǒng)治基礎已不穩(wěn)固。當時部落間戰(zhàn)爭十分頻繁,皋極有可能在轉戰(zhàn)途中死去葬此。仍年代,郭沫若、夏鼐曾來此考察夏文化。距夏后皋墓不遠處有唐繡嶺官遺址,“繡嶺橫云”為古陜州八景之一![詳細]
崗臺遺址
  崗臺文化遺址距縣城不過3、4公里的距離,位于盧氏縣橫澗鄉(xiāng)的營子村。崗臺只是一個小地名,得名的原因據說與李自成有關,當年李自成在此屯兵,曾在一處高臺上設崗哨,故有崗臺之名,農民起義軍所住的營地被分別叫作東西營子,崗臺在東營子的地盤上。崗臺遺址是仰韶到龍山時期的古文化遺址,其內涵極為豐富,為研究新石器時代人們生產、生活發(fā)展史的寶貴遺跡。一九八六年十一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重點保護范圍:北至洛河東,南至寨根,東西150米,南北200米。一般保護范圍:至重點保護區(qū)邊線向東至卜象河,向西100米,向南至公路![詳細]
義馬慈禧行宮
  慈禧行宮位于二十里鋪下石河村,據《澠池縣志》載,清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攜部分大臣在重兵護衛(wèi)下逃往西安。次年從西安返回北京,東出潼關,路經此地所修建。行宮為前院后宮,建筑宏偉,2000年遭遇火焚。后宮原有上房9間,東西各有廂房兩間,皆出前檐。前后院中間有影壁墻,兩側各有月亮門一個。據老人口傳,后宮為慈禧和光緒帝住所,前院為內侍近臣所居。行宮兩側均為臣僚所住的深宅大院。據史書記載,當年慈禧太后只在此吃一頓午飯及飯后小憩,下午即離此地東行,晚上住鐵門行宮。……[詳細]
64、前嶺遺址
前嶺遺址
  前嶺遺址,位于靈寶市朱陽鎮(zhèn)底垣村,西至寺峪河東岸,南至靈朱公路,北至底垣村南部。遺址南北約260米,東西約400米,總面積約10萬余平方米。遺址中的斷崖上灰坑密集,文化層深厚,包含物豐富,文化層厚達4米左右。揀到的陶片以紅陶為主,灰陶次之;器表紋飾以繩紋、劃紋為主,附加堆紋次之;有一定數量的彩陶,胎質以泥質居多,夾砂陶次之,可以看出器型的有泥質紅陶小口尖底瓶、泥質彩陶盆、泥質紅陶缽、泥質灰陶夾砂罐等。有一定數量的石器。根據包含物判斷該遺址應屬仰韶時期文化遺存![詳細]
雙廟溝遺址
  雙廟溝遺址位于靈寶市川口鄉(xiāng)趙吾村雙廟溝自然村。遺址東為坡地至公眾臺,西至居民區(qū)寨子墻斷崖,南至孫家溝北崖上,北至雙廟溝南溝斷崖,總面積為56068平方米,遺址東西1500米,南北400米,分布在霸底河東岸二層臺地,遺址東高西低,呈臺階狀。在遺址中斷崖上,灰坑密集,文化層厚達3米左右。揀到的陶片有缽、罐、盆、鬲、鼎、小口尖底瓶等。石器有石斧、刮削器等。質地以泥質灰陶為主,夾砂灰陶次之,還有少量泥質紅陶。紋飾有繩紋、籃紋還有少量劃紋。該遺址對于研究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傳承關系有重要價值![詳細]
新安故城遺址
  秦新安故城遺址位于二十里鋪村下石河一帶。據文獻記載,該城存在于秦、漢,始建時間可上溯至戰(zhàn)國。北魏新安縣城東移,改為新安驛,是中原通往大西北的交通要道,歷為中原地區(qū)政治、經濟、軍事重鎮(zhèn)之一。遺址內文化層隨處可見。1998年,經市文物勘探隊實地鉆探,找到了故城遺址城墻基夯土層,劃定了城區(qū)范圍。故城總面積30萬平方米,呈長方型,南北較長,東西較窄,東部邊緣已被澗水吞淹,西至二十里鋪村西組,北至護城河,南至隴海鐵路。2000年,確定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秦新安故城遺址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67、楚坑遺址
楚坑遺址
  楚坑遺址位于二十里鋪村西李杏灣村,俗稱萬人坑。公元前206年,項羽坑殺20萬秦軍降卒一事就發(fā)生在此處!妒酚涰椨鸨居洝分小俺娨箵艨忧刈涠f于新安城南”即其地。遺址略呈坑形,占地七八十畝,南臨澗河,北依土嶺,東西為平地,坑北沿有李杏灣村,右有白龍廟一座。據澠池縣舊志記載:該廟始建于明武德年間,廟前古槐,石碑,舊有“一步兩棵槐,三步四通碑”之說,廟西有八角青石井一眼,俗稱八角琉璃井。1913年,隴海鐵路穿坑而過,原貌已不復存在。……[詳細]
三圣遺址
  三圣遺址北至南泉村居民區(qū)賀家墳北崖,東以豐收渠為界,西至居民區(qū)崖頭,南至花尖,總面積60萬平方米,遺址西低東高,北低南高呈坡狀,分布在霸底河東岸二級臺地,遺址中灰坑密集,文化層豐富,文化層厚達4米。從揀到陶片看以泥質灰陶為主,夾砂灰陶次之,還有少量泥質紅陶。紋飾以素面為主,籃紋次之,并有少量繩紋和彩陶?煽闯銎餍蔚挠泄、盆、鬲、小口尖底瓶等。石器有石斧、石環(huán)等。該遺址對于研究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傳承關系有重要價值![詳細]
老虎頭遺址
  老虎頭遺址北為黃河,南靠橫嶺原頭,東至村中通往黃河灘水泥路,西為斷崖,分布在老虎頭四周,遺址區(qū)內地勢平坦。遺址東西約350米,南北約200米,四周斷崖上灰坑密集,文化層厚達3米左右。揀到的陶片以泥質灰陶為主,夾砂陶次之,有少量的泥質紅陶,紋飾以細繩紋為主,粗繩紋次之,有少量的素面,可以辨出器型的有泥質灰陶罐、盆、鬲等,有少量的仰韶中晚期陶片。根據包含物判斷,應為廟底溝二期至商周時期文化遺存![詳細]
靈寶菩薩堂
  菩薩堂原名菩薩殿,位于靈寶市故縣鎮(zhèn)進家村,為唐代竹林寺遺物。竹林寺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據有關資料記載,唐永昌元年更名菩薩殿,后經多次修葺,保留目前現狀,F留有木雕佛龕一座,佛龕為木雕彩繪,由上中下三部分組成,上部:仿地面樓閣古壁式建筑,從上到下分三層,每層為五龕,上下由小變大,下層最大,每個古堡佛龕均為攢尖式屋頂。整體雕刻技藝精湛,對于研究我國民間宗教具有重要歷史和藝術價值。……[詳細]
71、秦人墓地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秦人墓地
  秦人墓地位于靈寶市陽平鎮(zhèn)文西村東北部。1998年修建連霍高速公路時,經鉆探發(fā)現。在文西村東北部。在1075米長,50米寬的路基鉆探中,發(fā)現古墓葬965座;其中戰(zhàn)國墓763座、漢墓127座、唐代墓7座、宋墓8座,經發(fā)掘,這批墓葬大小基本相同,排列有序,方向一致。2000年9月2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墓地對于研究秦文化有重要價值。……[詳細]
函谷碑林
  函谷碑林修建于1988年秋,碑林南北長100米,東西寬40米,占地面積4000平方米,有石碑62通。其中不但有從靈寶各地搜集來的古碑,如宋代的法制碑、唐代的地震碑、楊貴妃之兄楊仲嗣的墓志碑、明代吏部尚書許天官夫人的墓志碑等,而且也有近現代書法名家書寫名人吟詠函谷關詩文的新碑,如:清代康有為給當時的靈寶縣長寫的條幅石碑,李向陽原型的筆文碑等![詳細]
楊仲嗣墓
  楊仲嗣墓位于靈寶市豫靈鎮(zhèn)牧馬原村。墓已毀現留墓志一方。墓志為正方形邊長0.78米,厚0.15米,徐誥撰文書丹,文共33行,滿行33字,首行為“唐故銀青光祿大夫前汝南郡太守楊公墓志銘”文載,楊公終于天寶十年二月四日,十月十一日葬文鄉(xiāng)牧馬原。該墓志記載楊仲嗣家族與文鄉(xiāng)縣志和唐書記載相吻合,對于研究地方史有重要價值![詳細]
石嶺頭遺址
  石嶺頭遺址又名石龍頭遺址,位于盧氏縣城往東3公里處的石龍頭村,1963年6月20日被確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據《盧氏縣志》記載,石嶺頭遺址南北長400米,東西寬200米,文化層厚3至4米,內涵豐富。該遺址因修梯田和洛北大渠挖毀了一部分,但大部分保存比較完好,是一處研究仰韶、龍山以及夏代文化的新石器時代遺址![詳細]
尹喜故宅遺址
  相傳為尹喜的寓所。尹喜,春秋時代人,素識天象,曾為函谷關關令。傳說他曾在此接待老子。唐開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陳王府參軍田同秀(桃林縣人)為獻媚皇上,進言玄宗皇帝說天降靈符于函谷尹喜故室,玄宗即遣人去挖掘,果然掘得“靈符”,玄宗大喜,以為是老子對他的恩賜,遂將年號“開元”改為“天寶”![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