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報恩寺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報恩寺篇

平武報恩寺
  報恩寺位于四川省平武縣城內,是目前我國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建筑群之一。1956年列為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稱為“敕修報恩寺”,始建于明正統(tǒng)五年,完工于天順四年,迄今已有五百六十多年歷史。報恩寺布局結構酷似北京紫禁城,所以又稱“深山王宮”。報恩寺坐西向東,占地27000平方米,建筑面積3500平方米,由東而西次第升高。山門、金水橋、天王殿、大雄寶殿、萬佛閣修建在一條300米長的中軸線上。經幢、狻猊、大悲殿、化嚴殿、碑亭長廊、斜廊、僧房左右對稱,布局嚴謹、雄偉壯觀。報恩寺一派宮殿設計,同時具有蛛網不結和高度的抗震技術,被中外專家稱為“明初罕見之遺構”、“獨具匠…[詳細]
大報恩寺遺址公園
  大報恩寺碑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調整公布大報恩寺碑明永樂二十二年(1424)南京中華門外大報恩寺遺址公園位于南京中華門外,北鄰外秦淮河,南接雨花臺,東至1865園區(qū),西至雨花路,整個園區(qū)占地面積約200畝。大報恩寺遺址被國家文物局專家組譽為“規(guī)格最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國古代寺廟遺址”,今天來到園區(qū)可探尋600年前的香水河、香水河橋、永樂碑、宣德碑、御道、明代水工設施、三大殿遺址、畫廊遺址、油庫遺址、義井以及燒制琉璃構件的官窯等,當年大報恩寺的“宮闕規(guī)制”一目了然。地址:南京市秦淮區(qū)雨花路1號類型:古跡寺廟等級:AAAA游玩時間:建議2-3小時電話:025-520…[詳細]
溧陽報恩寺
  報恩寺為溧陽名寺。舊寺座落在溧城外黃家村,新寺座落在秀麗的天目湖畔。舊寺古色古香。新寺泰國式風格,四周林木參天,臨于煙波浩淼的天目湖北側。報恩寺點綴其間,給人世外桃源,人間仙境的美妙感覺。新舊兩寺重建于1994年,新寺占地面積33350平方米。報恩寺歷史變遷:報恩寺之名,系取自《佛說心地觀經》和《大方便佛報恩經》中“報父母恩、眾生恩、國土恩、三寶恩!倍U寺始建于南朝梁代梁武帝蕭衍天監(jiān)(公元502年-519年)年間。原址在溧城西北50華里處,在今上興、上沛鎮(zhèn)一帶。報恩寺的建立正值佛教鼎盛時期。南朝宋、齊、梁、陳各代皇帝都篤信佛教,佛教幾乎成了“國教”。梁武帝信佛教,曾4次舍身于建康(今南京市)城…[詳細]
皇閣報恩寺
  皇閣報恩寺皇閣寺,又稱皇閣報恩寺,位于隴川縣戶撒鄉(xiāng)政府北角的金鳳山上,海拔1470米。始建于明洪武年間(約公元1387年前后),它是由上下兩奘組成。上奘稱皇閣寺,下奘稱報恩寺,歷來俗稱皇閣寺;书w寺和報恩寺是道教和佛教合一的寺廟,上奘皇閣寺塑著玉皇大帝及諸神像,故稱皇閣寺,為道教;下奘報恩寺塑佛、法、僧三寶及其它佛象,故稱報恩寺,為佛教寺。為什么信仰小乘佛教的阿昌族地區(qū)會保存著道教及大乘佛教的寺廟呢?下面就有一個關于皇閣寺的傳說故事。據人們傳說:在六百多年以前的明洪武年間,明將西平候沐英率兵入滇西進駐邊疆,調停封建領主之間的紛爭,當時行軍全靠腳走馬馱,全是羊腸小道,沿途又遇險山惡水,行軍碰到很…[詳細]
吳江報恩寺
  報恩禪寺坐落于柳字圩,位于屯村社區(qū)及西側,據寺內碑文(碑1959年被毀)和清順治《屯村志》記載:始建于東吳赤烏年間(238~250年),唐大中二年(848年)一名為顧文通的王裔為報恩舍宅再建,占地120畝。整個禪寺由山門、石佛大殿和觀音殿三部分組成,是江南五大古剎名寺(即金山寺、天寧寺、白鵲寺、靈隱寺、報恩寺)之一。寺院“廟田”唐至明前期有三千余畝,或和尚自種,或租給當地農民耕種。寺西建有小屋和打谷場,有條小河,稱“和尚浜”,建有歇船的船坊。東邊有座古橋,名為報恩橋。寺設有東西兩庵,西庵稱“洗心堂”,坐落在鎮(zhèn)西義危圩,因圩有石塔一座,故稱石塔圩;東庵稱“濟渡堂”,坐落在夫字圩(鎮(zhèn)東南),故稱和…[詳細]
蘭州報恩寺
  甘肅是我國佛教的發(fā)祥地之一,是絲路文化的中心。自佛法東來,到玄奘西行,都在隴原大地上留下了歷史的足跡。由于這些殊勝的因緣,佛教信仰和佛教文化在甘肅有著特殊的影響。無論是被稱為世界文化藝術寶藏的敦煌石窟,還是著名的天水麥積山石窟,都是佛教曾經在甘肅的輝煌見證。報恩寺位于甘肅省蘭州市安寧區(qū)沙井驛,背倚鳳凰山,面向黃河。始建于明代萬歷年間,歷代祖師,-安僧,度眾無數,然經世事變遷,歲月滄桑,惜毀于文革。自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經濟發(fā)展,社會穩(wěn)定,人民安居樂業(yè),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貫徹落實,古剎重興在即。1997年初,在蘭州佛教四眾弟子誠懇邀請下,普正法師慈悲應允,出任報恩寺住持,乃發(fā)悲心宏愿,矢志中興,在原…[詳細]
永豐報恩寺塔
  報恩寺塔位于永豐縣縣城西郊的恩江河畔。始建于1369年,在永豐縣內流量很高。始建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為全縣古塔之首。該塔為青磚結構,9級4面,塔頂為圓柱形鐵剎,塔體為正方形。底層每邊長6.45米,每層向上遞減,比例適度,造型優(yōu)美;塔身通高29.285米。塔身東面二至七層,其余三面只有二三層券龕內原有紅石雕像和供奉物,文革-期間被毀。1959年列入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省文化廳撥款進行了維修![詳細]
儀隴報恩寺
  位于儀隴縣觀紫鎮(zhèn)楊柳村的報恩寺,是一處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整個建筑布局精妙,風格古樸,檐下斗拱造型精美,做工精巧,具有極高的藝術和歷史價值。在報恩寺,宋朝狀元李協恭留下了“中狀元、報母恩”的故事,在當地傳為美談。報恩寺占地810平方米,建筑面積666.2平方米。前殿建于清代,通面闊19米,通進深12.3米,穿斗結構,單檐懸山式屋頂,上覆小青瓦,通高6米,檐高3.5米。登五級石階,就來到后殿。后殿建于明代,面闊3間19米,進深15.6米,抬梁穿斗結構,單檐懸山頂,上覆小青瓦,檐高3.3米,通高7.25米。記者看到,后殿前檐下,施五鋪作斗拱8朵,為柱頭鋪作、補間鋪作、轉角鋪作,其中柱頭鋪作4朵,…[詳細]
報恩寺橋
  報恩寺橋報恩寺橋,現在看著平淡無奇,歷史上卻是滇西到滇南古驛道的必經之路。以前這附近有個紀念林則徐的報恩寺。報恩寺橋的傳說:相傳在三百多年前,彌渡太花鄉(xiāng)西河畔住著一戶人家,老倆口勤勞善良,小女兒乖巧聰慧,靠著披星戴月地辛勤耕耘和挑頂燈織繡,漸漸地家境越來越好,并且有了些積蓄。一天老人把多年來辛辛苦苦積攢的銀元寶用紅綢帶兩個一合捆了八合,放在箱子里裝好,藏在一個比較安全、秘密的地方,放心地睡覺去了。晚上,老人做了一個夢,夢到八個長得白白凈凈、腰間系著紅綢帶的壯漢來告訴他,他們八個人要到巍山去了,說完就不見了。醒來,老人百思不解其意,那八個壯漢也素不相識。到了晚上,老人查看藏著銀子的箱子時,銀元寶…[詳細]
蘇州北塔報恩寺
  報恩寺,俗稱北塔寺,是蘇州最古老的佛寺,也是蘇州城內環(huán)境優(yōu)美、規(guī)模宏大的佛寺。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始建于三國赤烏年間,相傳是孫權的母親舍宅所建。始稱通玄寺。唐初改稱開元寺。五代末易名為報恩寺。吳赤烏年間(公元247-250年),三國吳主孫權為報母親吳太夫人之恩,建“通玄寺”,梁武帝中大通四年建十一級寶塔,備級莊嚴。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因帝下詔書,令各天下州郡均置一寺以年號為名,故易名為開元寺。后唐同光三年,吳越王錢镠另建開光寺于盤門內瑞光塔旁。五代北周顯德年間(公元954-959年),錢王于故開元寺基重興建寺,以當年吳主孫權為報母恩建寺,又符合佛教報四恩(佛、父母、師長、國土)的…[詳細]
壽縣報恩寺
  信步東禪寺,夕陽古塔尖。院深藏野竹,垣矮如遠山。端坐佛含笑,頌經僧不閑。一聲清磬動,明月送人還。這首《游東禪寺》詩中所指東禪寺,就是壽縣城內的報恩寺。這座千年古剎,隨著古城的開放,吸引來無數游客。報恩寺座落在城內東北偶,舊名崇教禪院,或名東禪寺,明洪武年間改為今年。據《壽州志》記載,此寺始建于唐忐觀年間(公元627—649),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全寺總面積一萬四千七百多平方米,其規(guī)模之大,建筑之雄偉,在江淮大地上可謂首屈一指。走到東大寺巷盡頭,越過高大紅色的照壁,邁進山門,即到第一進大院,院內蒼松翠柏,郁郁蔥蔥。院正中是宋塔地宮,原為九級的北宋舍利磚塔,已倒塌。殘存的塔基危及游人安全,…[詳細]
河包報恩寺塔
  河包報恩寺塔位于榮昌縣河包鎮(zhèn)海月村,時代為宋。河包白塔,又稱榮昌白塔、榮昌報恩塔,位于重慶市榮昌縣北部河包鎮(zhèn)海月村,距縣城17公里。始建于南宋紹興二年(公元1132年),是原報恩寺建筑群的重要組成部分,塔體為石質仿木結構空心樓閣式七層四方塔,通高16米,塔基為素面雙層正方形,邊長為5.2米,高1米,底層正面開一門。塔身為單層石壁,內支石柱,石柱高1.4米,三、四層各有龍鳳形浮雕,逐層上收,各層開一龕或一窩,內有佛跏跌蓮花座,各層檐下刻有一斗三升20朵斗拱。塔形氣勢雄偉,造型別致,已經歷八百年風雨。至于報恩塔的來歷,當地居民也說不清楚,只是從塔名上推測可能是古人為了紀念恩人修建而成的。另一說是因…[詳細]
南京報恩寺塔
  南京報恩寺塔 南京報恩寺塔系明成祖朱棣于永樂十年,以紀念明太祖和馬皇后為名,實際為其生母貢妃而建。報恩寺塔遺址位于中華門外古長干里東側。大報恩寺和大報恩寺塔在元代慈恩旌忠寺舊址上興建,亦是六朝古長干寺之地。其名稱取“有百世之光華,存萬載之報恩”之意,額曰“第一塔”。大報恩寺琉璃塔,高出天表,數十里外仍清晰可見,其貌千奇萬麗,夜晚華燈耀月,雄姿名噪四海,為中世紀世界建筑七大奇觀之一。寺廟規(guī)模宏大,周圍達九里十三步。當時發(fā)動了十萬工役,僅大報恩寺塔,就耗資248.5萬兩白銀,在工部侍郎黃立恭和三保太監(jiān)鄭和的監(jiān)督下,從永樂十年(1412年)開始,前后費時十九年才竣工。該建筑最后于咸豐六年(1856年…[詳細]
蘇州報恩寺塔
  蘇州報恩寺塔重建于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2),八角九層,磚身木檐,是南-江(即今蘇州)城內重要一景,在《平江圖》碑中已經刻出,現稱北寺塔,仍是蘇州城主要大街的重要對景。報恩寺塔內部為雙層套筒,八角塔心內各層都有方形塔心室,木梯設在雙層套筒之間的回廊中;各層有平座欄桿,底層有副階(圍繞塔身的一圈廊道)。這些,都與山西釋迦塔相仿。但副階屋檐與第一層塔身的屋檐是一坡而下,沒有重檐。與釋迦塔不同。磚砌塔身每面分三間,正中一間設門。木結構部分曾經清光緒年間重修,檐角高聳,又在平座上加了許多擎檐柱,已部分改變了原樣。副階柱間連接有墻,平面直徑30米,與釋迦塔相近;塔全高達76米,比釋迦塔高出將近9…[詳細]
普蘭店報恩寺
  它座落在普蘭店市安波鎮(zhèn)二龍山南端山腰處。所謂報恩寺,取報達佛恩之意,故名。占地面積1000平方米,大雄寶殿居中,兩側為禪房。大雄寶殿三楹,中座為釋迦牟尼,兩側為文殊、普賢菩薩。釋迦牟尼背后有一尊倒坐觀音。山門楹額為隸書“報恩寺”三個字,楹聯寫著:復州河畔煙云盛,二龍山中古剎存。該寺始建于明代,在清代經過四次修繕。20世紀八九十年代,又幾經修繕,煥然一新。遠遠看去,報恩寺背依雄峰,左右二龍環(huán)抱,大氣大象,動人心魄。寺廟雖建于明代,因經幾番修來改去,如今已為清代建筑風格。1993年3月10日,報恩寺被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景區(qū)地址:遼寧省大連普蘭店安波鎮(zhèn)二龍山南端山腰處乘車線路:在大連乘班車至普…[詳細]
仁壽報恩寺
  仁壽縣報恩寺地處黑龍灘鎮(zhèn),原名龍興寺,始建于唐代,恢復開放于1989年6月,場所現有占地面積26680平方米,建筑面積4047平方米,建有藥師殿、華嚴殿、華嚴塔、三圣殿、觀音殿、玉佛殿等殿堂和附屬設施,標志性建筑佛牙舍利塔高39.96米,有常住僧人和0居士60人。每季度舉行一次愛國愛教教育,利用春節(jié)、國慶、元旦等大型-舉行升國旗儀式,得到眉山市的肯定,并在全市宗教活動場所推廣。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慈善事業(yè),2009年臺灣受臺風災害后,捐款10000元。地址:仁壽縣黑龍灘鎮(zhèn)大壩西路80號郵編:620561電話:13890302933主要負責人:釋心護…[詳細]
東興報恩寺
  報恩寺位于東興區(qū)白合鎮(zhèn)報恩寺村。建于元,明重建。占地3705平方米,四合布局,F存觀音殿、大雄寶殿、玉皇殿、經堂和左廂房。大雄寶殿正梁有“大明永樂十三年建殿”墨書。殿完好,木結構,單檐,歇山式屋頂,三穿八柱。玉皇殿,建于乾隆年間,長25.6米。現存明代石碑三座:一為明弘治五年立,高3.5米,寬4米,厚0.2米,碑額刻有花紋圖像,碑中刻“西蜀報恩禪林”六字,碑文記有建殿經過;二為明宣德7年立,高1.8米、寬1.2米、厚0.16米,碑額刻“白云山報恩寺”7字,碑文述建碑經過;三為邑人明萬歷年間進士張應登題的詩碑,是行草珍品。白云山巖壁石刻,有趙貞吉題字,刻于明萬歷年間![詳細]
代縣報恩寺
  報恩寺,位于代縣聶營鎮(zhèn)聶營村中。據現存碑載,建于元延佑四年(1317),清代屢有修葺。坐北向南,占地面積2878平方米。 中軸線上建有大雄寶殿,兩側為東西耳殿。現存建筑為清代遺構,余皆為新建。大雄寶殿石砌臺基,基寬14.95米、深8.4米、高0.55米。面寬五間,進深四椽,單檐硬山頂、前坡歇山、后坡硬山,五檁前廊式結構,前檐明、次、稍間施四扇六抹格扇門。寺內存元碑1通,清碑2通。2002年,代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內容摘自(《忻州文物薈萃》)…[詳細]
安波報恩寺
  遼寧大連安波名剎報恩寺位于普蘭店市安波鎮(zhèn)宮家村聶屯西北、茨榆溝二龍山南坡,西與同益鄉(xiāng)相鄰。山上林木茂密,有小溪從北向南流過,寺廟即坐落在密林之中,三面環(huán)山,復州河在南1千米處。寺坐北向南,南北長53米、東西寬38米。,坐落著建于明代正統(tǒng)年間的報恩寺,取報達佛恩之意。報恩寺建于明代正統(tǒng)元年(1436),相傳二龍山是通往三江(黑龍江、松花江、牡丹江)的老龍崗山脈。…[詳細]
新密報恩寺
  報恩寺位于新密市西大街辦事處前士郭村南。該寺坐北朝南,始建于金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明、清屢有修葺,現存殿宇為清代建筑,有山門、大殿、伽藍殿及廂房等。大殿后有漢柏一株,高約25米,胸圍3.6米,樹冠覆蓋300平方米。寺內存碑碣4通,其中有閆周民撰寫的《報恩寺碑記》。報恩寺歷史悠久,保存較為完整,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價值。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