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三批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三批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太平天國軍半壁山戰(zhàn)場遺址及千人冢
  太平天國軍半壁山戰(zhàn)場遺址及千人冢位于陽新縣富池鎮(zhèn)半壁山清咸豐四年(1854),1854年,曾國藩率湘軍萬余人分三路東下,逼九江。為爭奪上游屏障天京,太平天國燕王秦日綱率太平軍數萬人在江北的廣濟田家鎮(zhèn)和江南陽新半壁山之間,設攔江鐵索,抗擊湘軍。11月20日至24日,雙方激戰(zhàn)于半壁山。太平軍作戰(zhàn)失利,半壁山失陷。上千名在戰(zhàn)斗中犧牲的太平軍將士,被當地群眾埋葬于半壁山西麓。冢形如凹坑,1883年立有石碑,碑額刻有“千人!比齻大字,碑文記述作戰(zhàn)經過。半壁山為臨江孤峰,形勢險要。(第三批)…[詳細]
赤壁太平洞
  太平洞位于赤壁市黃龍鄉(xiāng)楓潭村,清咸豐四年(1854)。1854年,太平軍一部在蒲圻境內活動,數十名太平軍戰(zhàn)士遭清軍圍攻,死難于此洞中。洞長59·2米,高4·1米。現存遺物有人骨架數十具,陶器、瓷器、銅錢等,洞內石壁上刻詩一首。洞外山頂存有石頭工事遺跡2處。(第三批)…[詳細]
湖北共進會舊址
  湖北共進會舊址位于漢口江岸區(qū)楚善里28號,是當時全國共進會湖北分會的總機關部,建于1909年春。1907年9月8日,留寓日本的部分同盟會員,在“奉孫中山為總理”的前提下,在日本東京清風亭成立共進會。翌年10月派孫武、焦達峰等人歸國運動會黨,策動長江沿江各省武裝起義。1909年初,孫武、焦達峰抵漢口,設立了共進會湖北分會。其中心工作是發(fā)動新軍士兵,先后有2000多名新軍士兵加入共進會,且在軍營建立了標、營代表制。同時,還注意對學界和社會各階層的廣泛聯(lián)絡,發(fā)展會員600余人,初步奠定了發(fā)動和組織群眾工作的堅實基礎。1911年10月9日,孫武在共進會機關試制炸彈時不慎發(fā)生0,直接導致了次日震驚中外的…[詳細]
楊洪勝烈士墓
  楊洪勝烈士墓位于谷城縣城關鎮(zhèn)茶庵村西1000米。楊洪勝(1886-1911),湖北谷城人。1903年加入湖北新軍。1911年加入文學社。武昌起義前夕,被武漢臨時總司令部推任交通,負責運送軍火。10月9日往工程營轉運軍火時被捕,1911年10月10日凌晨與彭楚藩、劉復基就義于武昌,合稱武昌首義三烈士。1912年,其靈柩送回原藉安葬于此。墓封土高3米,直徑5·3米,外砌圍墻。1981年重新維修。(第三批)…[詳細]
陳潭秋故居紀念館
  陳潭秋故居紀念館位于黃州區(qū)陳策樓鎮(zhèn)陳策樓村,建于清清光緒二十二年(1866),一進二重,面闊五間,硬山頂,磚木結構,F在的陳潭秋故居居室為原黃岡縣政府于1980年仿原貌復建。20年來,該館經不斷的擴建,已初具規(guī)模,F有青磚瓦房兩幢,青磚樓一幢兩層,另有接待室3間,占地面積280平方米。陳潭秋全身銅像一座,立于陳潭秋故居紀念館(故居公園)內,銅像全身站像,高3米,基座2米,形象為身著西服(中共“一大”代表照),右手持一本進步刊物,眺望遠方,對中國革命充滿必勝的信心。地址:湖北省黃岡市黃州區(qū)陳策樓鎮(zhèn)陳策樓村…[詳細]
李先念故居紀念園
  李先念故居紀念園位于湖北省紅安縣以南20公里的高橋鎮(zhèn),雄踞在紅安縣南部連綿起伏的山丘陵崗地之中,南與黃陂木蘭山生態(tài)旅游區(qū)、木蘭天池自然風景旅游區(qū)隔湖相望。規(guī)劃總面積13.5平方公里,距武漢市80公里。這里山清水秀,盛夏如春,人杰地靈,是全國12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之一,F在對外開放的有:-故居、-圖書館、故居紀念館、紀念園牌坊式門樓等。這里是廣大人民群眾緬懷先烈、體驗歷史、陶冶情操、催人奮發(fā)的圣地。因為紅安縣是著名黃麻起義的策源地,鄂豫皖革0據地的中心,是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之一---紅四方面軍的誕生地,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的重建地。這里誕生了兩位國家主席,孕育了223位開國將領。1985年2…[詳細]
武漢國民政府舊址
  武漢國民政府舊址即南洋大樓,位于漢口中山大道六渡橋下首、民眾樂園旁邊,是一座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筑物。1996年11月20日,該館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樓由愛國華僑簡氏兄弟于1917年興建,大樓共有六層,系水泥鋼筋結構,十分堅固。1927年1月1日至當年9月20日,這里一度是武漢國民政府的辦公處,就是在這里,國民政府作出了收回漢口和九江英租界的決定。三樓的-二屆三中全會會場懸掛著孫中山像及其遺囑,重現了歷史的場景。1986年,南洋大樓辟為武漢國民政府舊址紀念館,于1989年元旦國民政府正式遷漢62周年紀念日對外開放。武漢國民政府舊址(漢口南洋大樓),位于漢口中山大道708號,是愛國…[詳細]
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舊址
  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舊址位于武昌解放路259號,即現湖北武昌實驗小學院內,是原清“兩湖書院”地域。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是大革命時期(第一次國共合作),國共兩黨為培養(yǎng)國民革命人才而合力創(chuàng)辦的高等軍事院校,隸屬于國民黨中央軍事委員會。舊址占地面積1.4萬平方米。建筑尚存三棟磚木結構平房。1926年10月,北伐軍光復武漢。為迎接革命大發(fā)展,滿足政治、軍事人才的需要,國民黨中央先決定設政治訓練班,后改辦中央軍事政治學校(黃埔軍校)政治科。校址定在位于武昌文昌門、平湖門之間的兩湖書院舊址。1927年1月19日改名為中央軍事政治學校(黃埔軍校)武漢分校,仍由蔣介石擔任校長。惲代英任總政治教官,蘭騰蛟任總…[詳細]
詹大悲墓
  位于蘄春縣蘄州鎮(zhèn)街口樹打鼓臺山南100米。詹大悲(1887~1927),原名培瀚,字質存,湖北蘄春人。1909年任《商務報》主筆,不久參加革命團體文學社,任文書部長,同時創(chuàng)辦《大江報》,武昌首義勝利后,任漢口軍政分府主任。1913年“二次革命”時,在武漢策劃反袁,1914年加入中華革命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任-候補中央執(zhí)委、-中央政治會議武漢分會委員、湖北省財政廳廳長等職,與0人親密合作。1927年被桂系軍閥胡宗鐸部秘密殺害。墓封圭高1.4米,長3.5米,寬2米。1988年當地政府立碑紀念![詳細]
李漢俊墓
  李漢俊墓位于武漢市武昌區(qū)伏虎山西坡。李漢俊(1890-1927),湖北潛江人,中國共產黨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1923年自行-。1927年12月被桂系軍閥殺害于漢口。建國后追認為烈士。墓坐東朝西,為長方形,前有子女立的墓碑,四周砌有高約1米的圍墻,占地60平方米。(第三批)…[詳細]
鄂中特委舊址
  鄂中特委舊址位于仙桃市張溝鎮(zhèn)鳳凰村東400米。1927年9月,中共鄂中特委機關設此,并在此召開了貫徹中共“八七”會議精神的-會,制訂了鄂中區(qū)秋收暴-動計劃。舊址面闊11米,進深10米,磚木結構,硬山布瓦頂,木板隔墻。1987年,當地政府在舊址前修建了高為12米的紀念碑一座。(第三批)…[詳細]
戴家場秋收暴動紀念地及紀念碑
  戴家場秋收暴-動紀念地及紀念碑位于洪湖市戴家場鎮(zhèn)烈士陵園。1927年9月10日(農歷8月15日)晚,由中共鄂中特委和沔陽縣委的負責人肖仁鵠、鄧赤中、劉鏡珊、婁敏修、劉紹南等組織發(fā)動戴家場秋收暴-動,打響了鄂中地區(qū)武裝起義的第一槍。中共洪湖縣委和縣政府于1985年在當年的暴-動地涂家花園附近修建紀念碑。紀念碑高13.7米,基座占地面積約850平方米,磚砌實體,碑身碑座分別以水刷石和水磨石抹平。碑身陽面鏤刻徐向前元帥1985年題寫的“洪湖戴家場秋收暴-動紀念碑”碑名。(第三批)…[詳細]
何羽道烈士墓
  何羽道烈士墓位于漢川市南河鄉(xiāng)鳳凰村蘭家?guī)X灣。何羽道(1882-1928),字翼人,湖北漢川人。1906年東渡日本求學,加入同盟會。1917年回國,在武昌中華大學等校任教。后參加國民黨,第一次大革命時期,先后擔任國民黨湖北省黨部監(jiān)察委員、執(zhí)行委員、常務委員等職。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犧牲于漢口。墓建于1985年,坐東朝西,水泥澆筑,砌有圍墻。墓碑高4·06米,碑文為-題寫,碑陰刻何羽道生平事跡。(第三批)…[詳細]
大冶兵暴舊址
  大冶兵暴舊址位于大冶市城城關鎮(zhèn),為一進四棟磚木硬山式飛檐結構房屋,建于清道光七年(1827年),同治六(1867年)重修,屬晚清學宮,建筑面積2500平方米。1929年12月間,程子華等0人,在紅五軍五縱隊的配合下,舉行了震驚全國的“模范大冶暴”。大冶兵暴是中國0的革命武裝繼秋收起義、南昌起義后的又一次重大武裝起義,對于研究湘鄂贛邊區(qū)鄂東南地區(qū)革命斗爭史和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工農紅軍歷史,提供了實物見證。2006年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賀勝橋北伐陣亡將士陵園
  賀勝橋北伐軍陣亡將士陵園位于武漢市江夏區(qū)賀站鎮(zhèn)西南。1926年8月30日,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和第七軍第二路向賀勝橋吳佩孚守軍發(fā)起勐烈攻擊,經過十多個小時的激戰(zhàn)取得賀勝橋戰(zhàn)役的勝利。為紀念賀勝橋戰(zhàn)役中犧牲的北伐軍將士,1929年10月在此修建了烈士陵園。陵園呈長方形,坐北朝南,公墓墓基的四面刻有陣亡將士的姓名。紀念亭為六角形。由烈士公墓、紀念亭、紀念碑組成。紀念碑為大理石質,通高6米,上刻胡漢民所題“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北伐陣亡將士紀念碑”。(第三批)2019年10月7日,賀勝橋北伐軍陣亡將士陵園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紅六軍軍部舊址
  紅六軍軍部舊址位于監(jiān)利縣汪橋鎮(zhèn)汪橋老街。1930年2月,紅六軍進駐汪橋,軍部設此,F存軍部機關及許光達、孫德清等舊居和前委、軍需處、參謀部、政治部舊址等。(第三批)…[詳細]
紅三軍團革命舊址
  紅三軍團建軍紀念館即紅三軍團革命舊址,位于湖北省大冶市區(qū)西南20公里劉仁八鎮(zhèn)中學內,亦稱“劉仁八會議舊址”,館名為原紅三軍團干部、解放軍總后勤部政委王平上將所題書。舊址為階梯式一進三幢土木建筑,占地7000平方米,建筑面積3600平方米。每幢二層,幢與幢之間有白玉石天井、臺階相連。內辟陳列室,陳列大批革命文物。相關背景1930年5月,彭德懷率紅五軍主力與紅五縱隊會師,6月初,彭德懷根據中共中央指示精神,將紅五縱隊擴建為紅八軍。之后,彭德懷主持在劉仁八村的三房垴召開紅五軍、紅八軍軍委擴大會議,即“劉仁八會議”。會上,按照中共中央決定,宣布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團,彭德懷為軍團總指揮兼前委書記。1…[詳細]
湘鄂西特委機關舊址
  中共湘鄂西特委舊址位于荊州市監(jiān)利縣容鎮(zhèn)鎮(zhèn)民主路239號。1930年9月下旬,鄂西特委和紅2軍團前委在監(jiān)利縣城北正街方松泰商號處(現容城鎮(zhèn)民主路239號)舉行聯(lián)席會議。由于革命形勢的迅速發(fā)展,聯(lián)席會議決定成立湘鄂西特委。24日,中共湘鄂西特委成立,由21人組成,紅2軍團占7人,其余為地方黨政負責人。特委常委7人,鄧中夏任書記,周逸群任軍委代書記,后任湘鄂西特委代理書記,周小康任組織部部長。特委辦公地址設監(jiān)利城方松泰商號處(現容城鎮(zhèn)民主路239號)。1931年3月,蔣介石對洪湖蘇區(qū)進行第二次“圍剿”,湘鄂西特委機關遷至橋市鄉(xiāng)克塘村,駐王斯梅家。中共湘鄂西特委舊址于1992年12月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詳細]
麻城縣蘇維埃政府舊址
  麻城縣蘇維埃政府舊址位于麻城市西張店鄉(xiāng)張崗村南1公里。1930年春,麻城縣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在順河召開,正式成立麻城縣蘇維埃政府,主席王宏學,政府機關設此。舊址原為兩進三重,現存一重,面積258·5平方米。磚木結構。(第三批)…[詳細]
紅十五軍誕生紀念地
  [黃梅縣大河鎮(zhèn)吳祥村牛頭山·1930年·省文物保護單位]1930年10月,根據0中央指示,鄂東南紅八軍第四、五縱隊在此正式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五軍,軍長蔡申熙,政委陳廳,下轄兩個團,共2000余人。1985年,當地政府修建紅十五軍成立地紀念碑,-、-為紀念碑題詞![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