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定子與高斯道墓在西洞庭山包山寺北,吳縣市文保單位,現(xiàn)吳縣市劃歸蘇州市,自然升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據(jù)文保碑介紹:高定子(公元1177--公元1247),字瞻叔,邛州蒲邱人。生于宋孝宗淳熙四年,卒于理宗淳祐七年,年七十一歲。博通六經(jīng)。嘉泰二年,(公元一二〇二年)進士,累官簽書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轉(zhuǎn)官退居吳中。高斯道,高定子之子(1207--1273).封開國男,食邑三百戶。李根源《吳郡西山訪古記……[詳細] |
![]() | 張墓村遺址位于越溪鎮(zhèn)龍翔村北側(cè),屬于新石器時代遺址,東西長約400米,南北寬約30米,面積約1.2萬平方米,文化層超過1米。1987年,考古采集到良渚文化時期的夾砂紅陶魚鰭形鼎足、黑衣陶圈足盤、鏤孔豆柄。馬橋文化時期的泥質(zhì)紅陶折沿籃紋罐、卷沿籃紋罐、黑衣陶簋、夾砂灰陶甗以及商周時期的內(nèi)壁有刻劃紋的圜底缽、夾砂灰陶鼎、灰陶圈足盤、缽、印紋硬陶尊、原始瓷豆、碗等。遺址保存較好�!�[詳細] |
![]() | 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郭巷公社組織人力物力財力,在中部地區(qū)開挖了一條全長4.63公里的南北向主干河道,取名郭新河。開挖中,大批埋藏地下數(shù)千年的文化遺物重見天日,證明這里原先是一個古人類文化遺址。后來這一遺址被命名為“郭新河遺址”。1987年,文物部門通過對遺址的全面復(fù)查,發(fā)現(xiàn)郭新河兩岸暴露的文化層堆積厚度超過1.5米,采集到石器、陶器200余件、片,其中石器有斧、鑿,陶器有鼎、壺、罐、缽及原始瓷器蓋……[詳細] |
![]() | 甪直是古橋之鄉(xiāng),橋梁密度達每平方公里四十八點三座。舊有七十二座半,現(xiàn)存四十座,絕大部分建于清乾隆年前,有的可上溯宋元。橋的造型有拱形、圓洞形、梁式,橋洞有單孔、多孔,用料有花崗石、武康石、青石,大小不一,風(fēng)格各異,很值得觀賞。位于中市北端的和豐橋(又稱中美橋,上圖第二),建于宋初,是鎮(zhèn)上歷史最悠久的古橋。這座花崗石拱橋,以青石為拱圈,以武康石為橋墩。每塊橋面石均有浮雕,圖案典雅,雕刻精美,而且都是……[詳細] |
![]() | 穹窿山,地處蘇州城西二十公里的藏書鎮(zhèn)內(nèi),為吳中諸山之最,海拔341.7米。相傳是古代青松子煉丹升仙處,因其山勢高峻深邃,故名穹窿。穹窿山高峻挺拔且風(fēng)光旖旎,山上古樹參天,竹林成片,生長著紫楠、木荷、苦櫧等二百七十種名貴樹木。全山長約七點五公里,主峰箬帽峰海拔三百四十一點七米,為太湖東岸群山之冠,素有“吳中第一峰”之稱。相傳是古代青松子煉丹升仙處,因其山勢高峻深邃,故名穹窿。穹窿山高峻挺拔且風(fēng)光旖旎……[詳細] |
![]() | 肖特義士殉難處紀念碑位于蘇州工業(yè)園區(qū)車坊鎮(zhèn)高墊村。羅伯特·肖特,1904年生于美國華盛頓州西部的港口城市塔科馬,曾任美國陸軍航空隊飛行員。1930年應(yīng)美國波音飛機公司之聘來華任波音戰(zhàn)斗機教練員。1932年2月20日,肖特駕戰(zhàn)機從上海飛往南京,途中與入侵中國的日軍戰(zhàn)斗機相遇激戰(zhàn)并擊落日機一架,成為抗戰(zhàn)期間第一位擊落日機的飛行員。2月22日,肖特駕機從南京返回上海,途徑蘇州城郊上空,又與日機激戰(zhàn),擊毀……[詳細] |
![]() | 姚承祖墓位于胥口鎮(zhèn)魚帆村南的蒯祥墓園西側(cè)。姚承祖(1866—1938),字漢亭,號補云,吳縣墅里村人,近代“香山幫”建筑大師,被譽為“江南耆匠”、“一代宗師”。姚承祖11歲隨叔父姚開盛在蘇州習(xí)木作,后在城內(nèi)開設(shè)姚開泰營造廠,從事營造。一生設(shè)計建筑的廳堂館所、亭臺樓閣、寺院廟宇不下千余。靈巖山寺大雄寶殿、光福香雪海梅花亭、怡園藕香榭、木瀆嚴家花園等著名建筑均出自其手。1912年,他倡導(dǎo)成立蘇州魯班協(xié)……[詳細] |
![]() | 柳毅井在東山席家湖啟園畔,旁為桔林,距太湖不足200米。相傳神話故事《柳毅傳書》的柳毅就是從此井進入龍宮的,井以此得名。井至今已有千余年歷史,南宋《吳郡志》即已記載此井。井圈為浮康石鑿成,苔痕班駁,古趣盎然井似不深,可俯身探鞠,而旱澇無盈沽,風(fēng)要亦不濁。井水香甜津潤,異于它井,歷史上為東山名泉之一。明代東山大學(xué)士王鏊于正德九年(1514年)手書“柳毅井”三字石碑,至今尚完好�!�[詳細] |
![]() | 回溪摩崖石刻位于越溪吳山“畫眉泉”。“畫眉泉”為清代蘇州名醫(yī)徐靈胎晚年隱居地�!爱嬅既币辣背�,石壁上刻滿題詞,崖石上鮮苔叢生,點點清泉從石縫中滋出。泉池已經(jīng)被亂石湮沒,正上方有“古畫眉泉”幾個大字,落款是洄溪老人,系徐靈胎本人所寫。字跡渾厚有力、灑脫豪放。眾多石刻碑文一字排開,參差不齊,總計有25處之多。石刻以陽文為多。碑文字體各異,筆峰蒼勁,頗有古樸風(fēng)韻。題字者除徐氏父子外,比較著名的有袁枚……[詳細] |
![]() | 具區(qū)風(fēng)月橋,又名風(fēng)月橋、渡水橋。位于蘇州市吳中區(qū)東山鎮(zhèn)渡橋社區(qū)、東山與武山之間,太湖別稱“具區(qū)”,故此橋名為具區(qū)風(fēng)月橋。橋橫跨具區(qū)港,三孔花崗石青石混建石拱橋,明弘治九年(1496年)重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和宣統(tǒng)三年(1911年)、民國初年多次重修。具區(qū)港由東北至西南,長達12公里,貫穿東山,隔斷了東山與武山的通路。最初交通賴船只擺渡,故橋處舊時曾有“渡口”之稱。以后廢舟渡改架木以通行人……[詳細] |
![]() | 芥舟園位于東蔡村秦家堡,為秦氏故居,俗稱秦家花園。秦家堡是因南宋時秦觀六世孫秦宗邁定居于此而得名。秦氏系宋代四大名家之一的秦少游后裔。宋末元初,龍圖閣直學(xué)士秦觀,因愛洞庭西山風(fēng)物,遷居于太湖西山島。秦氏以醫(yī)學(xué)名世,善治傷寒,兼理婦科,累十代而有“秦一帖”之美聲。芥舟園今為十代世醫(yī)秦魁元,九代世醫(yī)秦少坡,八代世醫(yī)秦桔泉的故居。芥舟園建于清乾隆年間,由乾隆進士無錫顧光旭題書“芥舟”匾額�!敖嬷邸比∽浴丁�[詳細] |
![]() | 后塘橋位于蘇州胥口鎮(zhèn)水橋村。該橋為花崗石單孔拱橋,南北走向,跨南官塘上。橋基礎(chǔ)為武康石;有青石(疑為石灰石),上刻有“普?濟”字樣,應(yīng)該為宋代古橋構(gòu)件。后塘橋長22.5米。橋拱跨徑5.1米。橋邊水棧寬闊完整。橋東側(cè)楹聯(lián)為“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行好事�!睒蛭鱾�(cè)楹聯(lián)為“合山眾姓重建,道光已丑�!睋�(jù)《蘇州古橋文化》記載始建于道光九年(有誤),民國十八年香山民眾集資重建�!�[詳細] |
![]() | 建于明崇禎二年(公元1629年)四月的怡泉亭,整座亭子全部采用石料構(gòu)成,顯得古雅拙樸。怡泉亭的平面呈正方形,寬0-一米,高約四點五米,屋頂采用歇山檐式,用八塊條石合蓋而成�!扳睘槿嗣T怡泉與殷心揖是當(dāng)年鎮(zhèn)上的兩位好朋友,馮對殷十分信任,外出時曾將畢生積蓄的一百兩銀子存放于殷處,不久馮怡泉因病猝死,膝下無后,殷心揖就將馮怡泉寄存的一百兩銀子,開井造亭,既方便了路人,又以這個特殊的方式來紀念亡友……[詳細] |
![]() | 裕德堂花廳位于東山鎮(zhèn)人民街,俗稱海棠椽廳。始建于清道光丁酉年(1837),原為江淮鹽官周氏所筑,現(xiàn)為東山望族席啟寓后裔席總榮所有。裕德堂花廳主軸線上有門樓、花廳、住樓和書樓等建筑�;◤d面闊三間,進深七桁,梁、柱、桁等均用方材。上有草架,屋頂間以鶴頸復(fù)水椽,制作成軒式天蓬,仰視似盛開的海棠花,故名。廳的兩山均以磨光細磚并嵌疊砌法砌筑。前后天井,累以假山,植以花木,使廳堂更具有秀麗憩靜之感。裕德堂花廳……[詳細] |
![]() | 永安橋又名“王家橋”,明弘治十年(1497)傅潮所建,是一座由花崗巖壘砌而成的單孔石拱橋。橋全長13.7米,橋?qū)?.2米,橋堍寬2.4米,離水面高4.8米。拱呈孤圓形,高4.2米,厚0.38米,跨度7.8米,橋為南北走向,橫跨興福塘。四根青石橋柱和八根貫橋?qū)m的長絞石聯(lián)結(jié)酷似矩形的欄箍,從而加強了拱券的強度。橋頭上均刻有陽文“一把蓮”。圖案工整,雕刻精細。石級踏步,西坡16級,東坡19級,橋欄石高0……[詳細] |
闁艰鲸姊婚柈鎾棘閻熸壆纭€ 闁稿繐绉烽惌妤佺珶閻楀牊顫� 缂傚啯鍨归悵顖炲触閸粎绋� |
婵炲棎鍨肩换瀣触閸曨亞绉寸紓鍐╁灥瀵摜绮旈娑氣偓顒勫矗閸屾瑧鐟㈤柨娑樿嫰閸欙繝宕ョ仦钘夌仭鐎点倗鍎ら崹婊勭椤掑倻娉曞┑鍌滄櫕濞堟垹鈧娉涘ú顖炲Υ閸屾凹娲ら柡瀣矋閸嬪秹寮垫径澶岀煓缂備礁绉撮宥嗙▕閿熺媭妫戦柛蹇擃槺濞堟垿寮崶褏鎽熼柕鍡曠濞存﹢鎮ч崶椋庣婵炲棎鍨肩换瀣▔鎼淬垹鐏夊ù鐙€鍓濇禒鍫㈠寲閿燂拷 濠碘€冲€歌ぐ鍌炴偝閻楀牊鏉烘繛宀€绮埀顑讲鍋撴担椋庣殤閻庡湱鍋為埀顑讲鍋撴担鐟拔楅柡鍫灡閳ь儸鍐┾枙闂佹寧鐟ラ幏浼存偋閸喐缍€闁哄倸缍婂ḿ浼存儍閸曨垱锛栧Λ鐗埫閿嬬▔瀹ュ牆顥屽ǎ鍥e墲娴煎懘鏁嶅畝鍐惧殲闁告瑥锕ュ鍌涚▔鎼淬垹鐏夊ù鐙€鍓濇禒鍫㈠寲閿燂拷 闁艰鲸姊婚柈鎾箣閹存粍绮﹂柨娑虫嫹 Email闁挎稒鐡瑈travel666*163.com闁挎冻鎷�*闁衡偓闁稖绀婡闁挎冻鎷� 闁靛棌鍋撻柕鍡忓亾闁哄懎鈹塁P濠㈣鎷�2023016012闁告瑱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