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和平古橋位于汕頭市潮陽區(qū)和平鎮(zhèn)境內練江南北岸上。始建于宋建炎丁未年(1127年),為墩柱式平橋。橋全長196米、寬6米,中間有十八橋洞。橋墩最高15米、最低13米。用松木縱橫交疊作成長2米、寬1.5米、高1米的規(guī)格筏型墩基(與福建泉州洛陽橋“筏型基礎”法有異曲同工之處,兩橋始建年代接近,似有效仿取法淵源),然后在松木墩基上壘疊規(guī)格石塊,砌成分水尖形,利于分解潮水漲落時的沖擊力。橋面鋪架平板石,每孔……[詳細] |
![]() | 宋大峰墓位于汕頭市潮陽區(qū)和平大峰風景區(qū)內。墓地坐西向東,依山勢而修筑,山體形似雄獅臥地,曰“雄獅山”,其墓葬于獅腹之處,占地面積約3660㎡。墓區(qū)由花崗巖石砌筑而成,封土呈饅頭狀。墓碑高1.2m,寬0.9m。碑文為“宋大峰祖師墓”,上下款小字署“中華民國丙戍臘月吉日修”、“各縣市善堂代表大會”字樣。墓前扶手豎石雙柱,分別銘曰“大師佳壤”、“峰岳名山”。整個墓區(qū)是大峰風景區(qū)的核心景點,極其莊嚴肅穆,……[詳細] |
![]() | 南澳島是廣東省內唯一的海島縣。位于閩、粵、臺三省交界海面,地理位置優(yōu)越。自古以來,南澳是東南沿海一帶通商的必經泊點和中轉站。南澳城城墻遺址位于南澳縣深澳鎮(zhèn)金山村委會。據(jù)《南澳志》記載,明萬歷四年(1576年)南澳城建成,“坐南朝北,高二丈二尺,厚五尺,圍五百丈,面寬七尺,皆甃以石,壕深八尺�!�2015年12月,南澳城城墻遺址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清齊翀編《南澳志》記載,明代萬歷三……[詳細] |
![]() | 汕頭郵政總局大樓位于汕頭開埠文化陳列館對面,俗稱“老安平郵電局”或“安平郵局“。始建于1922年,到現(xiàn)在已經矗立近百年,相較老城區(qū)其他建筑老郵局保存極好,也是整個廣東省保存最完整的兩座歐陸式建筑風格郵政建筑實體之一。如果來老城區(qū),這里便是必來之地,很多海外華僑歸來會來此追尋兒時的記憶,平時也會有很多批著婚紗的情侶新人借景拍攝。老郵局的主題建筑為兩層,正門上方的鐫刻的“郵政“依然非常清晰,人字形屋檐……[詳細] |
![]() | 英國領事署舊址位于廣東省汕頭市濠江區(qū)礐石海旁路5號(即現(xiàn)礐石風景區(qū)主入口前段),建成于清咸豐十二年(1862年)。2005年被汕頭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鴉片戰(zhàn)爭前,帝國主義勢力開始入侵礐石,在不平等的《天津條約》規(guī)定下,1861年汕頭被列為開放口岸,辟為商埠,從此帝國主義列強紛紛占地修教堂、辦學校、設醫(yī)院、建領事館。原英國領事署就是當時英國在汕頭(中國)最早的領事館之一。1962……[詳細] |
![]() | 基督教礐石堂位于汕頭市濠江區(qū)礐石街道礐石社區(qū)。由美國基督教浸信會于1860年由媽嶼遷來礐石時所建,此為外國人來礐石傳教之開始,現(xiàn)仍為教堂使用�;浇痰C(què)石堂,位于廣東汕頭市礐石山上。所謂“礐石”,意為瀕臨大海、山多巨石。董必武曾賦詩:“隔海望礐石,但見山嵯峨,絕海入其中,勝景亦云多�!睂Y澋C石山的美景。歷經80多年的歲月變遷,矗立在水天一色、綠意盎然的礐石山上,礐石堂講述著潮汕地區(qū)基督教發(fā)……[詳細] |
![]() | 日本領事館舊址: 位于汕頭市金平區(qū)大華路11號的日本領事館舊址目前正由市檢驗檢疫局使用并管理中。這座建成于1904年(清光緒三十年)的建筑在上世紀二十年代重建過一次,總占地面積2500平方米,包括主、附樓建筑和前、后花園,為典型的日式西洋樓,保存完好,建筑風格和結構基本維持原貌。針對其因年久失修出現(xiàn)的安全隱患,市檢驗檢疫局也斥資進行修繕維護,為保護好該建筑物做出了貢獻。 目前,日本領事館舊址已……[詳細] |
![]() | 疊石山摩崖石刻群在河浦區(qū)西北面,遺存崖刻20多題,主要有:“於戲!先生學貫天文,深心河洛,獨得其真。龍馬之圖,實本於數(shù),浚詞最精,羽義翼文,發(fā)奧闡明,即今其書,實堪其浚。自維囗瞇,行將研究�!笔鹂睢扒《四辏�1763)番禺孝廉曹達潛”“先生姓陳,諱英猷,字式藹,號石泉,康熙十五年丙辰(1676)十二月初六日戌時生,充潮陽學廩生,孝友積學。乾隆四年己未(1739)筑齋茲土,為《演周易》之所。乾隆……[詳細] |
![]() | 鷗下許氏宗祠 位于汕頭市龍湖區(qū)鷗汀街道鷗下社區(qū)南畔中街青磚祠巷。該祠初建于清順治七年(1650),坐西北向東南,祠面寬15米,通進深27.4米,占地面積411平方米。宗祠為三進三開間單檐硬山頂,依次為門庭、天井、印亭連接主祠,祠左右為伙巷,祠堂前有闊埕。門額古石牌匾“許氏宗祠”為南明禮部尚書黃錦題”(黃錦1572年—1654年 廣東饒平人)。大門口有石鼓一對,左側伙巷有古井一口。門庭有貝灰陰刻書……[詳細] |
![]() | 提督府,又稱泰崇公祠,位于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qū)關埠鎮(zhèn)廈林鄉(xiāng)下底村,是清代曾任云南提督黃武賢的府第。在汕頭潮陽區(qū)關埠鎮(zhèn)下底村有座歷史遺址“提督府”,原稱“建威第”,又稱“泰崇公祠”,俗稱“廈林老府”,是清代曾任云南提督的黃武賢之府第。該祠建成于光緒十四年(1888年),結構和裝飾具有潮汕民間晚清建筑風格�,F(xiàn)府第完好,并保留有清代牌匾,為文物保護單位。該提督府坐東北向西南,占地8334平方米,建筑總面積……[詳細] |
![]() | 柯氏家廟位于汕頭市潮南區(qū)峽山街道洋內居委寨內,鄉(xiāng)民俗稱“柯厝祠”。2000年4月被原潮陽市定為文物保護單位。據(jù)《潮陽縣志》記載,柯氏家廟始建于宋高宗紹興十年(1140),為宋代建炎科進士、國子監(jiān)宣教大學士柯裔武所建。明代由柯氏裔孫按舊制進行修葺,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由貢生柯文錦主持全面修建,擴建三山門。由于歷代修建,所以家廟保存良好,1928年至1992年在家廟辦峽山洋內小學。1986年,柯……[詳細] |
![]() | 觀一村就位于樟林古港港灣一隅,是秦牧先生的故鄉(xiāng)。這里是海上古絲綢之路發(fā)祥地之一,潮汕大多數(shù)先賢從這里乘坐“紅頭船”漂洋過海,外出謀生創(chuàng)業(yè)。古港河河水清澈透亮,倒映著朵朵白云,猶如天空之鏡,蜿蜒流向深處;兩岸疏竹掩映著灰黑色的老屋舊墻,卻有一種清幽的意境,讓人忍不住順著邊上的石板小路,向深處探幽,不知不覺就走進了觀一村的腹地。古港河上的仿真紅頭船景觀成了大家矚目的焦點。觀一村由南盛里和南康里兩個自然……[詳細] |
![]() | 錫慶堂位于汕頭市澄海區(qū)東里鎮(zhèn)觀一村�!�[詳細] |
![]() | 澄海名賢余氏家廟位于汕頭市澄海區(qū)蓮上鎮(zhèn)永新村,乾隆47年重修,距今已有437年的歷史了。永新村是潮汕余姓的主要聚居地,占全村人口的90%以上。早在元末公元1367年,潮州籍的朝廷翰林院大學士余仲偉意識到時勢變化,政局動蕩,遂安排七子:向、尚、囧、商、裔、扃、同,搬離潮州城,到澄海擇地定居,以避兵亂。余氏兄弟來到蓮陽中社創(chuàng)立永平村(1951年改稱永新)。當初這里是韓江出海口,河海交匯泥沙淤積的沙隴地……[詳細] |
![]() | 柳崗王氏祠堂位于汕頭市潮陽區(qū)金灶鎮(zhèn)柳崗村。王氏祠堂是“潮州前八賢”之一的南宋名臣諫議大夫王大寶為母親王氏請旨建造的。該祠堂于宋代建炎三年創(chuàng)建,明代嘉靖十三年重修,清代雍正十三年再修,迄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王氏祠堂總面積約1904平方米,貝灰木架結構。祠堂大門為石結構的雙疊樓亭臺式,石亭頂端有一太陽形狀石徽,頂臺中央立有高0.61米,寬0.22米的“圣旨”石牌,因此稱為“圣旨亭”。亭門通梁刻“王氏祠……[詳細] |
闁艰鲸姊婚柈鎾棘閻熸壆纭€ 闁稿繐绉烽惌妤佺珶閻楀牊顫� 缂傚啯鍨归悵顖炲触閸粎绋� |
婵炲棎鍨肩换瀣触閸曨亞绉寸紓鍐╁灥瀵摜绮旈娑氣偓顒勫矗閸屾瑧鐟㈤柨娑樿嫰閸欙繝宕ョ仦钘夌仭鐎点倗鍎ら崹婊勭椤掑倻娉曞┑鍌滄櫕濞堟垹鈧娉涘ú顖炲Υ閸屾凹娲ら柡瀣矋閸嬪秹寮垫径澶岀煓缂備礁绉撮宥嗙▕閿熺媭妫戦柛蹇擃槺濞堟垿寮崶褏鎽熼柕鍡曠濞存﹢鎮ч崶椋庣婵炲棎鍨肩换瀣▔鎼淬垹鐏夊ù鐙€鍓濇禒鍫㈠寲閿燂拷 濠碘€冲€歌ぐ鍌炴偝閻楀牊鏉烘繛宀€绮埀顑讲鍋撴担椋庣殤閻庡湱鍋為埀顑讲鍋撴担鐟拔楅柡鍫灡閳ь儸鍐┾枙闂佹寧鐟ラ幏浼存偋閸喐缍€闁哄倸缍婂ḿ浼存儍閸曨垱锛栧Λ鐗埫閿嬬▔瀹ュ牆顥屽ǎ鍥e墲娴煎懘鏁嶅畝鍐惧殲闁告瑥锕ュ鍌涚▔鎼淬垹鐏夊ù鐙€鍓濇禒鍫㈠寲閿燂拷 闁艰鲸姊婚柈鎾箣閹存粍绮﹂柨娑虫嫹 Email闁挎稒鐡瑈travel666*163.com闁挎冻鎷�*闁衡偓闁稖绀婡闁挎冻鎷� 闁靛棌鍋撻柕鍡忓亾闁哄懎鈹塁P濠㈣鎷�2023016012闁告瑱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