銆€
棣栭〉
鍖椾含
澶╂触
娌冲寳
灞辫タ
鍐呰挋鍙�
杈藉畞
鍚夋灄
榛戦緳姹�
涓婃捣
姹熻嫃
娴欐睙
瀹夊窘
绂忓缓
姹熻タ
灞变笢
閲嶅簡
鍥涘窛
璐靛窞
浜戝崡
瑗胯棌
娌冲崡
婀栧寳
婀栧崡
骞夸笢
骞胯タ
娴峰崡
闄曡タ
鐢樿們
闈掓捣
瀹佸
鏂扮枂
娓�
婢�
鍙�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首頁
>
廣東省旅游
廣東省紅色旅游景點
廣州市
梅州市
河源市
佛山市
東莞市
肇慶市
韶關(guān)市
深圳市
江門市
潮州市
惠州市
汕頭市
清遠市
湛江市
珠海市
汕尾市
中山市
揭陽市
茂名市
陽江市
云浮市
廣東省文物古跡
廣東省紅色旅游
廣東省名人故居
廣東省博物館
廣東省十大祠堂
廣東省十大古村
5A級景區(qū)
4A景區(qū)
廣東省十大景點
廣東省十大免費景點
全部
廣東省特產(chǎn)
廣東省美食
廣東省地名網(wǎng)
廣東省名人
[移動版]
381、
古竹革命烈士紀念碑
古竹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紫金縣新圍村。為緬懷戴耀田、戴瑞靈、王錫明、朱春泉、王金福、賴松安、許順泰、張祝榮、劉桂蓮等33名革命先烈,2000年11月,古竹鎮(zhèn)老區(qū)建設(shè)研究促進會在紫古公路榕豐路口的小山丘上興建了古竹革命烈士紀念碑。坐東北向西南,由碑頂、碑身、碑礎(chǔ)、臺基、余坪、圍墻組成。面闊52.9米,進深42.7米,圍墻四周種有柏樹。石米磨光要板、臺基、碑礎(chǔ),碑身貼大理石。碑身正面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碑礎(chǔ)正面大理石陽刻“古竹鎮(zhèn)革命烈士英名”,方形碑頂�!�
[詳細]
382、
大坪南昌起義軍和紅七軍革命活動舊址
大坪南昌起義軍和紅七軍革命活動舊址(本體為新書房、楊氏宗祠、文昌閣)。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失敗朱德、陳毅率領(lǐng)南昌起義軍其中一支部隊1200人來到湘贛邊區(qū)活動,1928年1月7日到達梅花大坪村楊家寨,部隊在大坪村文昌閣、楊氏宗祠、新書房等地宿營,并在楊家寨召開軍事會議,史稱“楊家寨軍事會議”,會議作出了“智取宜章”的決定,初步擬定了湘南起義的戰(zhàn)略方針。朱德、陳毅領(lǐng)導的智取宜章(年關(guān)暴-動-),它揭開了湘南起義的序幕,在中國革命發(fā)展史上有著重大的意義�!�
[詳細]
383、
黃村寧山細亞婆髻戰(zhàn)斗遺址
黃村寧山細亞婆髻戰(zhàn)斗遺址位于東源縣黃村鎮(zhèn)寧山村。1948年11月7日,敵保十三團進剿藍、能、康之后,自恃其兵力充足,裝備精良,四處出兵妄圖消滅我游擊隊。廣東人民解放軍粵贛邊支隊第四團團長王彪、副團長張惠明率領(lǐng)一個加強班和邊鄉(xiāng)民兵常備隊100余人,在七目嶂山腰上的細亞婆髻擊退國民黨保十三團1個營及土頑聯(lián)防大隊、自衛(wèi)隊、縣警大隊近千人的進攻。雙方激戰(zhàn)六、七個小時,擊斃敵保十三團連長曾金水等12人,傷敵10余人,俘敵20余人,繳獲-20多支、-兩箱�!�
[詳細]
384、
君陳小學--中共河西縣委遺址
君陳小學--中共河西縣委遺址位于東源縣上莞鎮(zhèn)新民村君陳小學。1941年9月中共后東特委在東江河以西設(shè)立河西縣委員會后,于1942年1月設(shè)立特派員制,河西縣特派員章平,副特派員鄭重文,1943年1月,章平調(diào)離后鄭重文任特派員。當時,鄭重文特派員在上莞君陳小學以教書為掩護開展革命工作,組織革命活動。河西縣委機關(guān)就設(shè)在上莞君陳小學。1944年7月鄭重文調(diào)離后,8月起由歐陽梧接任特派員至1947年7月。該址在人民公社時被拆,現(xiàn)為新民村衛(wèi)生站�!�
[詳細]
385、
陸豐縣蘇維埃政權(quán)成立大會會場舊址
1927年5月至11月,在彭湃等領(lǐng)導同志的指揮下,海陸豐人民先后舉行了三次武裝起義。在第三次武裝起義勝利后,于11月3日,在龍山校內(nèi)召開了工農(nóng)兵代表大會,宣告了全國第一個蘇維埃政權(quán)的成立。這次代表大會開了四天,彭湃在大會上作了政治報告,闡述了新生紅色政權(quán)的性質(zhì)、任務和施政綱領(lǐng),號召陸豐人民實行土地革命,推翻封建剝削制度�?h蘇維埃政權(quán)成立后,迅速領(lǐng)導廣大人民群眾投入了艱苦卓絕的土地革命斗爭,在中國革命史上譜寫下了光輝的篇章。會場舊址現(xiàn)有立碑保護�!�
[詳細]
386、
曾田鎮(zhèn)革命烈士陵園
曾田鎮(zhèn)革命烈士陵園位于東源縣曾田鎮(zhèn)嶺崗山。該陵園建于1966年,1998年重修,坐東北向西南。陵園主要為曾田鎮(zhèn)在解放戰(zhàn)爭和“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壯烈犧牲的29名烈士而立。陵園由門樓、紀念碑和烈士墓組成,占地面積479平方米。紀念碑由碑座、碑身組成,上尖下寬長條形。碑座為長方體,正面鑲有陰刻大理石“擴建革命烈士陵園碑記”和“郭常檢烈士生平”、“包維忠烈士生平”碑文;碑身鑲嵌有大理石陰刻“革命烈士紀念碑”字,字體隸書黑色,碑頂有大紅五角星�!�
[詳細]
387、
熱水革命烈士紀念碑
熱水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熱水鎮(zhèn)鎮(zhèn)府背后的山崗上。1963年,熱水人民公社為紀念在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中犧牲的熱水籍革命烈士,建立了該紀念碑。該紀念碑是方塔形,磚石砌筑,表面批搪石灰,尖頂,邊長1.84米,高9米,2米高處灰塑腰檐,檐下四面嵌花崗巖石碑刻,南面碑刻鐫刻紀念碑志,西面鐫刻烈士芳名,東、北兩面無字。檐上四面浮塑“革命烈士紀念碑”,紀念碑四周砌有八角形欄桿。2010年1月,被和平縣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388、
黃竹徑伏擊戰(zhàn)遺址
黃竹徑伏擊戰(zhàn)遺址位于東源縣黃村鎮(zhèn)黃竹徑。1949年春,駐黃村的國民黨保十三團某部和藍溪鄉(xiāng)-鄉(xiāng)長張其勛,聯(lián)防隊長程仿魏為奪回萬和、祝崗、七樹、鄔洞村等大片區(qū)域而出兵向該區(qū)進攻。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東江第二支隊四團領(lǐng)導王彪、張華基、張惠明根據(jù)可靠情報決定在黃竹徑進行伏擊,打擊進犯敵軍。4月9日上午敵軍由土頑鄔金中、張其勛帶領(lǐng)150多人進入我方伏擊圈。經(jīng)過激烈戰(zhàn)斗,擊斃敵軍2人,繳獲-兩支、彈藥一批,打擊了敵人對我解放區(qū)的騷擾�!�
[詳細]
389、
扶羅口伏擊戰(zhàn)遺址
扶羅口伏擊戰(zhàn)遺址位于廣東省肇慶市廣寧縣排沙鎮(zhèn)扶羅村委會排沙河與綏江交匯河段。1948年7月20日,粵桂湘邊區(qū)人民解放軍在副政委錢興指揮下,由歐新、歐偉明率領(lǐng)綏賀支隊第一團,在廣寧扶羅口伏擊敵軍火船,斃中隊長以下12人,俘副鄉(xiāng)長以下5人,繳機-2挺、長-131支、-萬余發(fā),重要文件一批,戰(zhàn)績輝煌。此戰(zhàn)影響甚大,震動了國民黨廣東當局,廣寧縣長馮肇光被撤職。扶羅口伏擊戰(zhàn)是廣東人民武裝斗爭史上伏擊最成功的戰(zhàn)例之一,該舊址具有一定的革命紀念意義。……
[詳細]
390、
儒步村烈士紀念碑
儒步村烈士紀念碑位于東源縣葉潭鎮(zhèn)儒步村大頂山西坡下。1940年,中共河源縣委成員歐陽源、蔡子培等以教師身份在纘修學校工作時,為了悼念當?shù)乜谷贞囃龅膶⑹慷�,后來倒塌�?005年,葉潭鎮(zhèn)在興建革命烈士紀念碑時,同時也在舊址重新建造了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二座紀念碑并立在一起,水泥沙石混筑建造,碑身分為三級,方塔型,高約5米,底邊2.5米。在第二級中鑲嵌銘刻烈士芳名的碑刻,三級東面墨字“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和“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詳細]
391、
駱湖鎮(zhèn)革命烈士紀念碑
駱湖鎮(zhèn)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東源縣駱湖鎮(zhèn)駱湖村無名丘陵小山包上。該紀念碑坐西北向東南,建于1963年。該碑主要為紀念1948年在九連山地區(qū)駱湖大坪戰(zhàn)斗戰(zhàn)役中英勇犧牲的排長董中、指導員麥啟牛、副排長彭觀沖等七位殉難英烈而立。紀念碑陵園由路面11級臺階進入,四周砌有圍墻,占地面積190平方米。紀念碑由碑座、碑身組成,材質(zhì)為紅磚水泥砌筑,碑座正方形,高2.2米,碑身長條形,高約6米,正面注塑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紅色浮雕字�!�
[詳細]
392、
格蘭堂
格蘭堂,即大鐘樓,現(xiàn)為中山大學學校就業(yè)指導中心、本科招生辦、校友會、教學評估中心等行政部門辦公所在地。1915年動工,1916年6月落成。因其外形仿照大鐘樓而建,故多稱大鐘樓;而中大原大鐘樓,位于中山大學石牌舊址建筑群。捐資者為紀念新澤西州一位富商之子、自1896年起任嶺南學堂前身的格致書院紐約董事局書記兼司庫的格蘭先生,將該樓命名為“格蘭堂”。從馬丁堂往東拾級而上,就來到東北區(qū)333號格蘭堂。格蘭堂也叫“大鐘樓”,因樓頂設(shè)有報時大鐘而得名。堂入口處三個大型拱券端重典雅,二樓四周的圓形玻璃花窗又添幾分通透與雅致。嚴格來說,這棟古色古香的標志性建筑南面大門兩側(cè)所嵌之石并非匾額,兩方石刻分別以中英文記錄格蘭堂的興建歷史。雖無匾額,但格蘭堂絲毫無愧為康樂園內(nèi)標志性建筑之一。該堂由美國紐約肯尼迪夫人(又譯干尼特)為紀念嶺南學堂前身格致書院紐約董事局書記兼司庫的格蘭先生而捐建,1915年動工,191……
[詳細]
393、
河源縣人民政府舊址
河源縣人民政府舊址位于東源縣上莞鎮(zhèn)太陽村昌隆屋。1948年12月7日,上莞圩崗召開3000多人群眾大會,慶祝河源縣人民政府成立�?h長黃中強、副縣長李輝(吳震乾),下設(shè)財政科、軍事科、民政科、宣教科。縣政府辦公地址就設(shè)在此處。該屋建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坐東向西,由一頭門二堂二杠橫屋組成的客家方圍屋�?偯骈�34.6米,總進深37.8米,占地面積達1300平方米。硬山頂,屋面板瓦,屬土木結(jié)構(gòu)�!�
[詳細]
394、
中共東江后方特委文秀塘會議舊址
中共東江后方特委文秀塘會議舊址位于東源縣黃村鎮(zhèn)永新文秀塘地塘頭。1945年2月,中共后東特委領(lǐng)導梁威林、鐘俊賢、鄭群等領(lǐng)導根據(jù)省臨委和大鵬半島整風班的指示精神,在文秀塘地塘頭召開了后東特委委員會議,會議對后東特委領(lǐng)導成員進行了調(diào)整,提出了恢復組織生活和組織武裝斗爭以及創(chuàng)辦《星火報》的決定。該舊址是一幢上三下三層式客家民居,面積約350平方米,建筑為泥磚墻、瓦面,目前大部分墻體基本完好,瓦面較破爛�!�
[詳細]
395、
長樂居炮樓
長樂居炮樓位于廣東省肇慶市廣寧縣赤坑鎮(zhèn)赤坑社區(qū)交贊村東北面村邊。屬炮樓,建于民國初。坐西北向東南,磚木結(jié)構(gòu),面闊9.82米,進深7.84米,占地面積77平方米。該樓樓高4層,墻體厚0.6米,石門夾,門額上陰刻“長樂居”三字,每層墻體設(shè)有窗口和炮眼。瓦面、木樓板樓梯均已拆掉,僅剩墻體。該樓所在交贊村是粵桂湘邊縱隊司令部所在地,里面長期駐扎該部隊士兵和存放物資,為研究廣寧縣的革命斗爭史提供較好的實物依據(jù)�!�
[詳細]
[上一頁]
[第1頁]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最后一頁]
[下一頁]
·
廣東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
廣東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
廣東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
廣東省A級景區(qū)名錄
·
廣東省國家級濕地公園
·
廣東省國家級森林公園
·
廣東省國家級水利風景點
·
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
第一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二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三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四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五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六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七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八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九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
廣東四大名山
·
廣東四大名剎
·
廣東四大名園
·
廣東十大最美濕地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娆㈣繋鍚勪綅缃戝弸绉瀬鍙備笌锛屽叡鍚屽垱寤烘垜浠編濂界殑瀹跺洯銆傚鏋滄偍鏈変粙缁嶅涔¢鍏夌殑鏂囧瓧銆佸浘鐗囷紝娆㈣繋涓庢垜浠仈绯�
濡傚彂鐜版斂娌绘€с€佷簨瀹炴€с€佹妧鏈€у樊閿欏拰鐗堟潈鏂归潰鐨勯棶棰樺強涓嶈壇淇℃伅锛岃鍙婃椂涓庢垜浠仈绯� 鑱旂郴鎴戜滑锛�
Email锛歜ytravel666*163.com锛�*鏀逛负@锛�
銆€銆€鏅婭CP澶�2023016012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