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甘肅省 > 慶陽市旅游

慶陽市紅色旅游景點

南梁紅色旅游景區(qū)
  南梁革命紀念館,總建筑面積20000平方米,其中館藏面積2281平方米。紀念館大門左側豎刻著陳云同志題寫的“南梁革命紀念館”館名,大門里正對面是一座高大的仿古牌坊,牌坊正中刻著中共中央原總書記-題寫的“南梁革命紀念館”七個大字。牌坊后面是南梁革命烈士紀念塔,碑座東西兩壁及背面刻著劉志丹、謝子長、王泰吉、楊森、楊琪等608位烈士的英名。整個建筑群分四組。第一組為門洞,門洞上有涼亭,進洞有石牌坊門。第二組為碑亭、紀念碑和群雕,碑高達34.117米,碑身正面鐫刻著-同志題寫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大字,紀念碑東側是顯示陜甘邊區(qū)軍民英雄氣概的白色群雕,西側是清音樓。最后面是陜甘邊區(qū)蘇維埃政府舊址,內有3個革命文物展覽室,里邊分別陳列有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同志的題詞,劉志丹等烈士的生平簡介及部分遺物;再現(xiàn)陜甘邊區(qū)革命斗爭史的文字、繪畫、圖片及實物;方毅、馬文瑞、汪鋒等39名中央、省上領導及當年在……[詳細]
陜甘紅軍紀念館
  陜甘紅軍紀念館占地面積46289平方米,總建筑面積4200平方米,陜甘紅軍紀念館分四部分展出:陜甘紅軍的創(chuàng)建;陜甘紅軍的鞏固和擴大;甘泉縣下寺灣政治局會議;陜甘紅軍再造輝煌。1931年9月,在南梁游擊隊接連遭受隴東軍閥、蘇雨生部的襲擊受挫后,劉志丹來到合水縣平定川倒水灣,對趙連壁、楊培盛、賈生財等率領的三支武裝進行了整編,恢復了南梁游擊隊。10月下旬,陜北游擊支隊渡過黃河轉戰(zhàn)至南梁地區(qū),在林錦廟與南梁游擊隊勝利會師。1932年初,在正寧縣北柴橋子村部隊改稱“西北反帝同盟軍”。2月12日,在正寧縣三嘉塬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陜甘游擊隊。1932年12月24日,中國工農紅軍陜甘游擊隊開到陜西省旬邑縣馬欄鎮(zhèn)轉角村,正式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26軍第2團。1933年5月,在敵人向紅2團和照金革命根據地進行“圍剿”之際,杜衡強令紅2團南下渭華地區(qū),遭敵重兵圍追堵截,部隊在終南山被打散。 1933年11月……[詳細]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關中特區(qū)紀念館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關中特區(qū)紀念館位于五頃塬鄉(xiāng)南邑村。紀念館展廳共分為四個單元:寺村塬根據地的創(chuàng)建;陜甘邊革命根據地南區(qū)黨委和蘇維埃政府在正寧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西北辦事處關中特區(qū)的成立;陜甘寧邊區(qū)關中分區(qū)的發(fā)展。1930年10月,劉志丹發(fā)動太白收槍后,組建了南梁游擊隊。1932年1月初,根據陜西省委的指示,南梁游擊隊與陜北游擊支隊在正寧縣北柴橋子村改編為西北反帝同盟軍,2月12日,西北反帝同盟軍在正寧縣三嘉塬細嘴子錦章村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陜甘游擊隊。3月,紅軍陜甘游擊隊開創(chuàng)了以寺村塬為中心的陜甘邊根據地,揭開了陜甘邊區(qū)工農武裝割據的序幕。1933年11月3日至5日,陜甘邊區(qū)特委和紅軍臨時總指揮部在合水縣包家寨召開聯(lián)席會議,作出了恢復紅26軍,成立42師,創(chuàng)建以南梁為中心的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的決策。1934年10月,陜甘邊革命根據地黨委和南區(qū)革命委員會在正寧南邑成立。1935年10月,……[詳細]
中國人民抗日紅軍援西軍紀念館
  中國人民抗日紅軍援西軍紀念館位于鎮(zhèn)原縣屯子鎮(zhèn),建筑面積3500平方米,陳展內容分紅軍長征途經鎮(zhèn)原、援西軍駐守鎮(zhèn)原縣城、抗日戰(zhàn)爭期間、西府隴東戰(zhàn)役(解放戰(zhàn)爭期間的屯字鎮(zhèn)戰(zhàn)斗)四個部分,全面反映革命軍隊和老區(qū)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浴血奮戰(zhàn)、前仆后繼的光輝歷程,見證他們艱苦奮斗、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展示他們無私無畏、百折不撓的革命情懷。1935年10月10日,紅軍陜甘支隊長征途經鎮(zhèn)原。毛澤東當晚留宿在三岔鎮(zhèn)北邊的一所天主教堂里,周恩來、彭德懷住在附近的窯洞里。第一縱隊及縱隊長林彪、政委聶榮臻在三岔街宿營,第二、三縱隊及李富春、葉劍英、鄧發(fā)等在距三岔街道三四里的山崗土窯里宿營。紅軍長征過鎮(zhèn)原,為鎮(zhèn)原播下了革命的火種。1936年底,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全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初步形成。但國民黨馬步芳、馬步青部十余萬軍隊仍不放松對甘肅河西走廊一帶紅西路軍的追剿。中央軍委獲悉西路軍危急后,于1937年2月27……[詳細]
王孝錫烈士紀念館
  王孝錫烈士紀念館位于古豳文化旅游區(qū)游客服務中心東面,占地110平方米,以時間為序,共分為九大板塊,展出了王孝錫烈士早期革命活動期間的圖片、圖書、遺物百余件。王孝錫同志是中國共產黨在甘肅早期革命的領導人之一,也是甘肅青年運動的先驅者之一,王孝錫在甘肅早期的革命活動中,他曾借助國民黨西北特派員等多重身份進行地下革命斗爭活動,宣傳馬列主義,播撒革命火種,為陜甘兩省早期的革命作出了突出貢獻。并創(chuàng)建了甘肅省第一個農村黨組織—中共彬寧支部以及甘肅省第一個革命青年組織—青年社。2010年,縣委、縣政府在創(chuàng)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qū)—古豳文化旅游區(qū)的同時,以充實景區(qū)紅色文化內涵,弘揚革命精神,繼承烈士遺志,開展紅色教育為目的,籌建了王孝錫烈士紀念館,紀念館的建成,填補了我縣紅色旅游景點的空白,也是我市紅色旅游線路上的重要景點之一,紀念館先后被評為甘肅省第五批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慶陽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以及慶陽……[詳細]
八珠革命紀念館
  1931年11月,陜甘邊游擊隊在謝子長、劉志丹、閻紅彥帶領下,進入環(huán)縣八珠原一帶,當地進步農民李鳳存有幸結識了這支革命隊伍,并邀請游擊隊領導到自家吃住。1934年冬,劉志丹帶領游擊隊又一次來到李鳳存家,在劉志丹介紹下,李鳳存認識了時任陜甘邊蘇維埃政府主席習仲勛,兩人通過傾心交談,相見恨晚,從此結下了深厚的革命感情。至此以后,習仲勛把李鳳存家作為秘密聯(lián)絡點,把李鳳存作為可靠的革命同志,多次來到這里,開展早期革命活動。李鳳存深受習仲勛的教誨和引導,全身心投入了革命。1936年5月,西征紅軍進入環(huán)縣,在習仲勛推薦下,指揮部設在李鳳存家,彭德懷在這里部署指揮了曲子戰(zhàn)斗。在解放曲子、環(huán)縣戰(zhàn)斗中,李鳳存組織當地30多名進步農民組成擔架隊,隨軍救護傷病員,馬兆祥等3位受傷紅軍在他家修養(yǎng)一個多月。6月9日,彭德懷、習仲勛在李鳳存家主持召開了八珠原區(qū)委成立大會,李鳳存被群眾選舉為蘇維埃政府主席,當天經習仲勛……[詳細]
關中特區(qū)蘇維埃政府紀念館
  關中特區(qū)蘇維埃政府紀念館位于五頃塬鄉(xiāng)南邑村,北距S303線1公里,現(xiàn)有習仲勛舊居、關中特委、關中特區(qū)蘇維埃政府。另外,還有新正縣委、新正縣蘇維埃政府、五頃塬鄉(xiāng)蘇維埃政府舊址。1934年9月,陜甘邊南區(qū)革命委員會在中部縣雙龍鎮(zhèn)小石崖成立。1935年7月移住三嘉塬,9月更名為陜甘邊南區(qū)蘇維埃政府,11月又更名為關中特區(qū)蘇維埃政府。1936年1月下旬,關中特區(qū)蘇維埃政府移住新正縣南邑村,新正縣革命委員會更名為新正縣蘇維埃政府,隸屬關中特區(qū)蘇維埃政府管轄。同年元月,中共中央改組了中共關中特區(qū)委員會及關中特區(qū)蘇維埃政府,賈拓夫任特委書記,秦善秀任關中特區(qū)蘇維埃政府主席,習仲勛、張邦英任副主席。1937年10月,關中特區(qū)更名為關中分區(qū),關中特區(qū)蘇維埃政府更名為關中分區(qū)抗日民主政府。關中分區(qū)第一次黨代會在新正縣馬家堡召開,會議選舉習仲勛任中共關中分區(qū)黨委書記。1938年7月,關中分區(qū)決定撤銷新正縣委,縣……[詳細]
寺村塬革命委員會成立大會舊址
  寺村塬革命委員會駐址位于正寧縣湫頭鄉(xiāng)新莊子村,北距縣道南羅公路1公里,駐址保存完好。1932年3月19日,謝子長、劉志丹帶領中國工農紅軍陜甘游擊隊在寺村塬一帶發(fā)動群眾,打擊土豪劣紳,在廣泛動員群眾的基礎上,陜甘游擊隊于4月上旬的一天,在湫頭鄉(xiāng)新莊子村岳王廟附近的場里,召開了寺村塬農民代表大會。大會主要議程有5項:宣布土地法令和蘇維埃政府的決議和法令;成立革命委員會;分配糧食和游擊隊給養(yǎng)問題;建立赤衛(wèi)隊;號召推翻正寧縣豪紳地主統(tǒng)治。會上經選舉成立的陜甘邊區(qū)革命委員會,由于成立地點在寺村塬,故稱其為寺村塬革命委員會。寺村塬革命委員會(又稱陜甘邊革命委員會、辦公地點在張進有家里)由15人組成,農民委員10人,游擊隊委員5人;其中常務委員7人,正副主席3人。李杰夫任主席,張進元(車家溝村貧農)、唐貴榮(西城村中農)任副主席。委員會駐在新莊子村西洼,下設土地、肅反、財政、糧食4個委員會。會議決定,宣……[詳細]
包家寨革命紀念館
  2013年9月,位于合水縣蒿咀鋪鄉(xiāng)張舉塬村的包家寨革命紀念館維修落成正式開館。1933年11月,在西北地區(qū)革命形勢極度不利,革命斗爭處于低潮的情況下,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陜甘邊特委和紅軍臨時指揮部組成人員在包家寨舉行了聯(lián)席會議,作出了恢復紅二十六軍成立紅四十二師、進軍南梁建立根據地、以南梁為中心建立三路游擊區(qū)等三項重大決定,史稱西北革命史上的“遵義會議”。這次會議從根本上挽救了陜甘邊區(qū)黨和紅軍,是陜甘邊區(qū)革命斗爭走向勝利的重要轉折點,在西北革命斗爭史上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毛澤東曾高度稱贊這次會議的決策為“狡兔三窟”之策。由于包家寨會議舊址年久失修,絕大部分窯洞坍塌,針對這種現(xiàn)狀,合水縣委、縣政府決定對其進行修繕,先后多次組織相關單位、領導、專家對舊址進行了實地考察、規(guī)劃和論證,并于2012年5月16日開工修復。該工程按照“保持原貌,修舊如舊”的原則和將其打造為革命歷史教育基地、紅色旅……[詳細]
紅軍紅一軍團政治部舊址(鄧小平舊居)
  鄧小平舊居位于正寧縣宮河鎮(zhèn)王錄村,北距G211線1公里,現(xiàn)有院落1處,窯洞5孔。2009年8月,縣政府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在原址按原貌投資99萬元對舊居進行了維修保護,并修建了82平方米的中國工農紅軍紅一軍團正寧紀實文化浮雕墻,2010年6月修復竣工并布展對外開放。窯洞內現(xiàn)有展牌28面,收集文物60件。累計共接待各級各類參觀者人數達3萬人次。1937年2月22日,紅一軍團進駐正寧、寧縣一帶,紅一軍團團部駐宮河鎮(zhèn)宮河村北頭大地窯,政治部駐宮河鎮(zhèn)王錄村,政治部主任鄧小平住農民王度(王振元)家。1937年上半年,中央召開了一、四方面軍團以上干部會,批判張國燾的錯誤,中央委托楊尚昆、羅瑞卿和鄧小平同志三人負責,開會地點就在宮河王錄村。1937年4月17日至20日,紅二方面軍政委、紅軍前敵總指揮部政委、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團成員任弼時曾在宮河鎮(zhèn)主持召開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及援西軍、慶……[詳細]
山城堡戰(zhàn)役舊址
  山城堡戰(zhàn)役遺址位于甘肅省慶陽市環(huán)縣山城鄉(xiāng),距縣城45公里�,F(xiàn)為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qū)、甘肅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甘肅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山城堡戰(zhàn)役是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后,于11月由毛澤東、周恩來、朱德親自部署,彭德懷前線指揮,一、二、四三個方面軍聯(lián)合作戰(zhàn),在寧夏海原、預旺和環(huán)縣山城堡一帶與國民黨軍蔣介石嫡系胡宗南部決戰(zhàn)取得全面勝利的一次著名戰(zhàn)役。山城堡戰(zhàn)役是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后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軍事勝利,是紅軍長征最后一戰(zhàn),也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最后一戰(zhàn)。這次戰(zhàn)役的勝利挫敗了國民黨軍對陜甘寧根據地的進攻,改變了紅軍面臨的被動局面,促使了“西安事變”的爆發(fā),結束了長達十年的國內革命戰(zhàn)爭,宣告了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政策的徹底失敗,實現(xiàn)了國內和平,為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形成奠定了基礎。1983年9月,環(huán)縣建成了開國上將蕭華題寫的“山城堡戰(zhàn)役紀念碑”;2009年,規(guī)劃修建占地面積1……[詳細]
南梁革命紀念館
  南梁革命紀念館坐落在華池縣南梁鄉(xiāng)荔園堡,是原陜甘邊蘇維埃政府所在地。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共產黨人在橋山山脈中南段的陜甘邊界地區(qū)開展革命活動,先后組建了南梁游擊隊、中國工農紅軍陜甘游擊隊、紅26軍,創(chuàng)建了以南梁為中心的陜甘邊革命根據地,成立了以習仲勛為主席的陜甘邊區(qū)蘇維埃政府和以劉志丹為主席的革命軍事委員會。后來陜甘邊革命根據地與陜北根據地連成一片,成為第二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后期全國“碩果僅存”的革命根據地,為黨中央和長征紅軍提供了落腳點。為了紀念以南梁為中心的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的豐功偉績,緬懷為中國革命做出巨大貢獻的革命先輩,垂教激勵后代,1985年,在甘肅省委、省政府的關懷支持下,南梁革命紀念館動工修建,1986年11月落成。2004年4月,慶陽市財政局、華池縣政府又籌集35萬元,對館內建筑進行了全面維修。2008年以來,華池縣委、縣政府先后籌措2.1億元,對南梁景區(qū)道路……[詳細]
河連灣陜甘寧省蘇維埃政府舊址
  河連灣陜甘寧省政府舊址河連灣陜甘寧省政府舊址位于洪德鄉(xiāng)河連灣村,距縣城25公里,1936年7月至1937年4月0陜甘寧省委、省政府駐地。1936年11月18日晚,-、彭德懷、肖勁光、賴傳珠、陳賡在這里研究制定了山城堡戰(zhàn)役作戰(zhàn)方案。陜甘寧省委、省政府下轄赤安、華池、環(huán)縣、曲子、定邊、固北、豫旺、豫海等18個縣,時任省委書記李富春、省政府主席馬錫五帶領這里的群眾,打土豪、分田地,剿匪反霸,發(fā)展生產,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1963年省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縣政府修建“陜甘寧省委、陜甘寧省政府舊址”青石紀念碑一座。2002年以來,先后投資75萬元,新建了革命文物展廳,李富春、馬錫五故居、紀念碑等景點和仿古門面。形成了初具規(guī)模的紅色旅游景點。2019年10月7日,河連灣陜甘寧省蘇維埃政府舊址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山城堡戰(zhàn)役遺址
  山城堡戰(zhàn)役遺址位于環(huán)縣山城鄉(xiāng)馬掌子山、斷馬崾峴、哨馬營一帶,距縣城45公里�,F(xiàn)為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qū),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甘肅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甘肅省國防教育基地。山城堡戰(zhàn)役是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后,于11月由毛澤東、周恩來、朱德親自部署,彭德懷前線指揮,一、二、四三個方面軍聯(lián)合作戰(zhàn),建國后授予元帥、大將、上將軍銜的40多位紅軍將領共同參與,在寧夏海原、預旺和環(huán)縣山城堡一帶與國民黨軍蔣介石嫡系胡宗南部決戰(zhàn)取得全面勝利的一次著名戰(zhàn)役,僅11月21日至22日在山城堡一帶就殲滅胡宗南部主力一個師。山城堡戰(zhàn)役是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后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軍事勝利,是關系中國命運的大決戰(zhàn),是長征最后一戰(zhàn),也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最后一戰(zhàn)。這次戰(zhàn)役的勝利挫敗了國民黨軍對陜甘寧抗日根據地的進攻,改變了紅軍面臨的被動局面,展示了紅軍團結戰(zhàn)斗的巨大威力,鼓舞了陜甘寧根據地軍民的斗志,振奮了軍心和民心……[詳細]
正寧縣烈士陵園
  正寧縣烈士陵園位于距正寧縣城西南2公里處山河鎮(zhèn)移風村一組,始建于1951年,原址位于縣城中街,1981年遷于現(xiàn)址,占地18.3畝,后由于長年風雨侵蝕,年久失修,2013年7月在原址對陵園進行改擴建,建成了烈士公墓、烈士紀念碑、革命烈士紀念館等紀念建筑物及管理用房、大門、圍墻等附屬設施,配套完成了硬化、綠化、美化等工程。目前,陵園管理規(guī)范、設施完善、環(huán)境優(yōu)美,共安葬革命烈士628名(有名烈士261名、無名烈士367名),已成為集瞻仰紀念、愛國教育、旅游觀光為一體的綜合性教育基地。陵園自建成以來,始終秉持“褒揚烈士、教育群眾”原則,以創(chuàng)建文明優(yōu)撫事業(yè)單位為目標,積極挖掘教育資源,深化教育內涵,豐富教育活動,強化社會服務,在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等方面發(fā)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2005年10月被慶陽市委宣傳部命名為全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詳細]

闁艰鲸姊婚柈鎾棘閻熸壆纭€ 闁稿繐绉烽惌妤佺珶閻楀牊顫� 缂傚啯鍨归悵顖炲触閸粎绋�
婵炲棎鍨肩换瀣触閸曨亞绉寸紓鍐╁灥瀵摜绮旈娑氣偓顒勫矗閸屾瑧鐟㈤柨娑樿嫰閸欙繝宕ョ仦钘夌仭鐎点倗鍎ら崹婊勭椤掑倻娉曞┑鍌滄櫕濞堟垹鈧娉涘ú顖炲Υ閸屾凹娲ら柡瀣矋閸嬪秹寮垫径澶岀煓缂備礁绉撮宥嗙▕閿熺媭妫戦柛蹇擃槺濞堟垿寮崶褏鎽熼柕鍡曠濞存﹢鎮ч崶椋庣婵炲棎鍨肩换瀣▔鎼淬垹鐏夊ù鐙€鍓濇禒鍫㈠寲閿燂拷
濠碘€冲€歌ぐ鍌炴偝閻楀牊鏉烘繛宀€绮埀顑讲鍋撴担椋庣殤閻庡湱鍋為埀顑讲鍋撴担鐟拔楅柡鍫灡閳ь儸鍐┾枙闂佹寧鐟ラ幏浼存偋閸喐缍€闁哄倸缍婂ḿ浼存儍閸曨垱锛栧Λ鐗埫閿嬬▔瀹ュ牆顥屽ǎ鍥e墲娴煎懘鏁嶅畝鍐惧殲闁告瑥锕ュ鍌涚▔鎼淬垹鐏夊ù鐙€鍓濇禒鍫㈠寲閿燂拷 闁艰鲸姊婚柈鎾箣閹存粍绮﹂柨娑虫嫹 Email闁挎稒鐡瑈travel666*163.com闁挎冻鎷�*闁衡偓闁稖绀婡闁挎冻鎷�
闁靛棌鍋撻柕鍡忓亾闁哄懎鈹塁P濠㈣鎷�2023016012闁告瑱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