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青海省 > 玉樹州 > 稱多縣旅游

稱多縣十大旅游景點

推薦1
稱多拉布民俗村
  拉布民俗村氣候相對溫和,依山傍水的自然風景區(qū),這里有景致怡人的人工園林,別致古樸的民宅村落;以原生態(tài)歌舞“巴吾巴毛”為代表的風格灑脫的民族歌舞和富有悠遠的歷史、聞名遐邇的拉布寺更以它精髓的宗教文化讓人遐思萬千、嘆為觀止;以“楊樹之母”。著成的拉布寺園林,郁郁蔥蔥,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基本信息:景區(qū)地址:拉布鄉(xiāng)拉司通村郵政編碼:815100電話:0976-8865198開放時間:3月15日至10月15日24小時停車場信息:拉布廣場地理位置:北緯32°53′30〞-34°47′10〞,東經96°21′24。〞季節(jié)特色:氣候溫和,冬季白雪皚皚,夏季綠意蔥蔥植被茂盛提示服務:平均氣溫1.8℃常設旅游活動:拉布寺美朗(法會)交通信息:交通資訊:拉布寺距結古鎮(zhèn)85公里自駕車指南:自結古鎮(zhèn)往三江源紀念碑向西進入……[詳細]
推薦2
臧娘佛塔及桑周寺
  臧娘佛塔及桑周寺位于青海玉樹州稱多縣仲達鄉(xiāng),通天河南岸。前身是一座苯教古剎,名為“仁真敖賽寺”,F存最早的古建筑為“臧娘佛塔•盛德山”。明宣宗宣德四年(公元1430年)將臧娘周圍的苯教仁真敖賽寺、巴欽班覺寺、巴格達宗寺合三為一,在臧娘佛塔腳下創(chuàng)建了桑周寺,有殿堂、佛堂、佛塔、僧舍等建筑物數十座。現存有大、小經堂及0殿、僧舍等古建筑物,墻面涂有豎向黑白相間條帶,這顯然是薩迎派寺院的象征物。臧娘佛塔及桑周寺有很高的古建筑文物價值,而且保存和收藏有一批非常珍貴的宗教、歷史文物。有從苯教寺院傳下來的宋代以前的銅鈴、銀碗、鼓號等;有元朝皇帝封為國師的巴思八親臨寺院贈送的“吉祥天母”泥塑造像及部分法器;有歷代僧人和信徒供放的數以千萬計的泥制小佛像;有臧娘佛塔及桑周寺創(chuàng)建人孟德嘉納大師的僧衣、靴子、-及經卷、唐卡等;有宋至清代的寺志,高僧大師的頌文,官府文件等文獻資料;有數千件歷代宗教法器、供器、佛像,還有為數極多的歷代石刻佛、0、人物像及嘛呢石等;佛塔回廊墻面上有宋代壁畫50多平方米,至今仍鮮艷奪目。文物中還有一種微型小塔其做工精細、模樣逼真,仔細看小塔上還刻有八個小塔,里面裝有藥物可……[詳細]
3、拉布寺
推薦3
拉布寺
  拉布寺拉布寺是玉樹地區(qū)的格魯派大寺之一。早期,這里是一座薩迦派小寺。明永樂年間,宗喀巴弟子代瑪堪欽元登巴奉師命來今稱多縣地區(qū)建寺,見拉司通學群溝口山清水秀、風景宜人,便選定寺址,在當地拉布頭人尼瑪本的協(xié)助下,于永樂十六年(1419)改建原有薩迦派小寺,新建經堂1座,僧舍6間,聚僧10人,形成拉布寺。寺院初建,即受到宗喀巴和明王朝的支持。據傳,宗喀巴曾賜贈自己的頭發(fā)、衣飾等作為泥塑佛像的裝藏物,并賜度母像1尊,明廷曾賜給0像1尊和禪杖等法器。寺院建成后,代瑪堪欽積極活動于附近各地,擴大影響,很快將今玉樹縣原屬直頁喝芋孤剛噪皿苛測irRR可pMi于寺,使之改宗格魯派。代瑪堪欽晚年又到今海西州的都:和四川石渠縣一帶活動,進一步發(fā)展勢力。約在清道光年j該寺-吉熱多杰人京覲見清朝皇帝,得到豐厚賜贈,被、拉布族百戶,管理當地一切政教事務。清同治三年(1864清朝敕賜小金匾!塊。同治十二年(is7s),通過西寧辦;臣錫英又賜‘“普濟寺”匾額。至此,拉布寺進入全盛時期,轄子寺18座,除嘎拉寺和讓娘寺外,尚有本縣的邦布寺、;寺、卡納寺、休馬寺,玉樹縣境內的剛拉寺、龍喜寺,都j的仁乃寺(亦名切貢寺),四川……[詳細]
推薦4
勒巴溝巖畫
  介紹 勒巴溝巖畫位于玉樹州境內的通天河畔。沿著通天河畔的一條山徑來到這里,會使你同時產生兩種截然不同的情緒體驗:通天河的喧囂、壯闊和勒巴溝巖畫的靜謐、神圣。勒巴溝巖畫面江而鑿,處于勒巴溝溝口。勒巴溝內蓊郁的草木,也難以掩蓋住由巖畫和不可勝數、遍布溝內的嘛呢石刻散發(fā)出來的神秘氣氛。從溝口唐末釋迦像到現今打制的嘛尼石,你可以看到整個藏族宗教石刻的歷史。 勒巴溝巖畫共三個地點,分別編號為1、2、3。1號巖畫畫面鐫有佛、菩薩、香客、瑞獸等。技法為陰線輪腳打擊。佛為立像,低肉髻,身著通肩圓領大衣,右袒,衣服貼身。菩薩均結跏跌坐。供養(yǎng)人的制作比佛小三分之二。這幅巖畫帶有濃郁的晚唐漢族佛教造像的風格。如3號香客,發(fā)式為唐代侍女流行的雙鬢抱面的拋家髻。衣服為唐開元、天寶間流行的小翻領、對襟胡服。這幅巖畫的發(fā)現,對漢、-史上文化交流和唐蕃古道等方面的研究,彌足珍貴。勒巴溝3號巖畫為藏地制法,時代顯然比1號晚得多。東、西石壁各一菩薩,結跏跌坐。頭戴寶冠,身披瓔珞。西壁菩薩上方用陰線打制出一飛天,身著披巾、瓔珞。披巾因風蕩起,翩若驚鴻,不禁使人想起:“妙手輕回拂長袖,高歌浩翰發(fā)清商”的詩句! 交 通 由公……[詳細]
推薦5
尕朵覺臥神山
  尕朵覺悟藏傳佛教有四大神山,西藏阿里的岡仁波齊、云南德欽的卡瓦格博(現在一般被稱作梅里雪山)、青海果洛的阿尼瑪卿和青海玉樹的尕(音ga,三聲)朵覺悟。四大神山之中,云南迪慶州的梅里雪山最受關注,西藏阿里地區(qū)的岡仁波齊則是戶外發(fā)燒友追捧的地方,而另外兩座神山則較少有人問津,即青海玉樹州的尕朵覺悟神山和青海果洛州的阿瑪尼卿神山。青海玉樹州的旅游宣傳以“三江源”為主題,同時又擁有名氣非常大的可可西里,官方關于尕朵覺悟神山的宣傳非常少,其實尕朵覺悟是非常適合進行徒步轉山旅行的地方。尕朵覺悟位于青海玉樹州稱多縣雜朵鎮(zhèn)(另譯:雜多,扎多),由主峰及幾十座環(huán)繞的山峰組成,其中主峰海拔5395米(另:5470米),尕朵覺悟藏語又稱“覺悟夏尕”,意為“白圣客”,傳說中一位智勇雙全的將軍,其周圍28座山峰分別是他的7位戰(zhàn)將,7位神醫(yī),7位鑄劍師,7位裁縫師,還有他的奶奶、子女等山峰。尕朵覺悟轉山分三種,大轉約需8-10天,但據介紹大轉只有最后的兩天才能看到主峰;中轉約需2-4天,全程徒步約55公里,有較長路段可以通車,完全需要徒步路段約25公里;頂轉只需要1天,但路程比較危險,曾多次出現事故。尕朵覺悟雖然……[詳細]
6、通天河
推薦6
通天河
  介 紹 沱沱河與當曲在沱沱河大橋下游60公里囊極巴隴地區(qū)匯合后稱為通天河,長江的正源沱沱河發(fā)源于各拉丹冬,通天河是長江流經玉樹州的名字,全長800公里,穿行于唐古拉山脈和昆侖山脈的寬谷之中。在青康公路上旅行,在距離結古鎮(zhèn)20千米的地方,可以看到三江源自然保護區(qū)的紀念碑,旁邊就是氣勢磅礴的通天河。 這里風光險峻奇絕,自古以來就是西寧通往玉樹、青海通往西藏的必經之路,也是通天河上游的一大天塹。過去,來往頻繁的漢藏使者,傳經布道的僧侶,求神拜佛的信民,以及南來北往的旅者,經常仆仆于這條古道上,顛沛于通天渡之間。西游記中著名的過渡曬經的章節(jié)就發(fā)生在這里。如今的通天渡已經建起了一座七孔鋼筋水泥大橋。漂泊千年的牛皮筏子已經成了人們獵奇攝影追逐的目標。青海玉樹州……[詳細]
推薦7
“三江源”紀念碑
  “三江源”紀念碑三江源自然保護區(qū)紀念碑位于玉樹藏族自治州結古鎮(zhèn)通天河畔,高6.621米,基座面積363平方米,碑的正面鐫刻著-題寫的“三江源自然保護區(qū)”碑名,背面是用漢、藏文雕刻的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布赫撰寫的碑文。紀念碑高大挺拔,氣勢雄偉,聳立于通天河渡口房山丘之上。通天河,古稱“牦牛河”,流貫玉樹草原,長1000千米,因輯入《西游記》而名聞天下。通天河渡口是“唐蕃古道”上的一個重要渡口,河中亂石穿空,水流湍急,驚濤拍岸,濤聲震耳。現在古渡口處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通天河大橋南岸,有一塊巨大的巖石名“曬經石”,石旁古柏群上掛滿經幡。傳為當年唐僧師徒取經歸來,渡通天河時,因負老龜囑托,被掀翻落水。唐僧師徒上岸后,在此石上晾曬被水浸濕的經卷,雖是神話傳說,然石上字痕猶存,清晰可辨,為玉樹州一靚麗的旅游景觀。……[詳細]
推薦8
唐蕃古道
  唐蕃古道就是唐朝和吐蕃之間的交通大道,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條非常著名的道路,也是唐代以來中原內地去往青海、西藏乃至尼泊爾、印度等國的必經之路。著名的文成公主遠嫁吐蕃王松贊干布走的就是這條大道。它的形成和暢通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玉樹自古是連接西藏、四川、西寧的交通要道,是唐蕃古道的必經之地。境內以古道和商路為主線,一路的名勝古跡、風土人情,更是多姿多彩,美不勝收。若巡游此道,你將會領略到絢麗的高原風光和神奇的江河源頭,貝溝的千年古雕尤其令人神往。地址:青海玉樹縣境內,唐蕃古道的走向和沿線所經站點與青康公路基本一致類型:古道游玩時間:建議1小時……[詳細]
推薦9
八思巴講經臺
  八思巴講經臺元朝帝師八思巴與公元1278年從大都(北京)返回藏區(qū)途中,在此講經說法,傳經灌頂,當年八思巴講經臺“白蓮座”的遺址在稱文鎮(zhèn)尕藏寺附近。1265年,八思巴由大都返藏,途經玉樹,在嘎哇隆巴(今稱多縣稱文鄉(xiāng))講經灌頂,聚眾一萬多人,并在上莊收阿尼當巴和阿尼仲巴倆兄弟為徒。1268年,倆兄弟按八思巴的旨意,在稱多創(chuàng)建尕藏寺,并在八思巴講經的地方修建“百瑪嘎寶”-,以示紀念。八思巴曾贈給該寺釋迦牟尼佛像一尊、黑底銀書全套大藏經一部。1.5尺高的合金佛塔1座、九尖搖鈴1個,并向該寺頒賜命書一道,要求當地居民向寺院納貢酥油、黃金、青稞、牲畜等,并賜給主管當地政教事務者象牙圖章和檀香木圖章各1枚。……[詳細]
10、尕藏寺
推薦10
尕藏寺
  介 紹 全稱尕藏班覺楞,漢譯為善緣富樂洲。位于稱多縣稱文溝的當隆村,東距縣城約5公里。據傳,元代最盛時期寺院建有23座神廟、5座殿堂、6座-寢宮、500多間僧舍,僧侶上萬余人,在當巴仁波切的主持下,講經修行,聲勢均力敵顯赫,處于佛法興盛時期。 1987年由十三世羅日-桑巴僧格主持重建經堂、閉齋堂、怙主堂、僧眾會堂,以及藏醫(yī)院、印刷室等建筑。殿堂里供奉著萬應佛祖像、尊者妙金剛像、尊者十二面觀音為首的五尊石身伏藏像、八思巴所賜法螺、九尖搖玲天鐵杵、當巴仁波切念珠、印章、合金質無價佛像,還有金質唐卡等等。寺院周圍有唐東杰波雕像、佛像、佛塔、經輪等建筑。1998年被列為青海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海玉樹州……[詳細]


全部稱多縣景點>>>